竹枝zhú zhī乐府名。白居易《竹枝词》之一:唱到竹枝声咽处,寒猿暗鸟一时啼。顾况《竹枝曲》:巴人夜唱竹枝后,肠断晓猿声渐稀。 竹枝 竹枝唐声诗名,后世视为词调。又名《竹枝词》、《巴渝辞》。见《尊前集》录唐刘禹锡、皇甫松等人词。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八一云:“《竹枝》本出于巴渝。唐贞元中,刘禹锡在沅湘,以俚歌鄙陋,乃依骚人《九歌》作《竹枝》新辞九章,教里中儿歌之,由是盛于贞元、元和之间。禹锡曰:‘《竹枝》,巴歈也。巴儿联歌,吹短笛、击鼓以赴节。歌者扬袂睢舞,其音协黄钟羽。”《词律》卷一、《词谱》卷一列此调。词为单调,凡四体:一体如皇甫松“山头桃花谷底杏”词,十四字,七言两句,两仄韵;一体如皇甫松“并蒂芙蓉一心连”词,十四字,七言两句,两平韵;一体如孙光宪“门前流水白蘋花”词,二十八字,七言四句,三平韵。此三体在各句第四字及第七字后,都分别叠用“竹枝”、“女儿”之和声歌辞。另一体如刘禹锡“山桃红花满上头”词,二十八字,七言四句,三平韵,传辞未见用和声,《词谱》谓其体属拗体七言绝句。 ☚ 回波词 竹马儿 ☛ 竹枝zhú zhī乐府曲名。本为四川民歌,唐刘禹锡引入创作。顾况《竹枝曲》:“巴人夜唱竹枝后,肠断晓猿声渐稀。” 竹枝二1996名用竹子做成的细棍儿。粤语。广东广州〖 〗。揾啲~嚟做棉签拿些小竹棍儿来做棉签。   竹枝 竹枝词牌名。又名 《巴渝辞》、《竹枝子》。单调。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宋·郭茂倩《乐府诗集·近代曲辞》:“《竹枝》本出于巴渝,唐贞元中,刘禹锡在沅湘,以俚歌鄙陋,乃依骚人《九歌》作《竹枝》新辞九章,教里中儿歌之,由是盛於贞元、元和之间。”调始见《尊前集》皇甫松词。 刘禹锡《竹枝》,实为七言绝句,原无和声。至皇甫松、孙光宪所作 《竹枝》,每首均迭用“竹枝”、“女儿”作为和声。全词两句两平韵,共十四字。每句第二字宜用平声。亦有用仄韵者。又另一体为二十八字,平韵。常用格体为: 平平仄仄竹枝仄平平女儿(韵),平平仄仄竹枝仄平平女儿(韵)。 ☚ 词牌 十六字令 ☛ 各种枝 各种枝梅树的枝:梅枝 鹤膝(鹤膝枝) 竹子的枝:竹枝 竹节上生的新枝:竹孙 枝上分出的枝:楂 稻、麦、甘蔗等植物发育的时候,在幼苗靠近土壤的部分生出分枝:发棵分蘖 繁密的丫叉:鸠脚 树木的分枝:附枝 树的杈枝:槎 树杈子:槎梗 高处的枝:穹枝 高枝 危柯 高树枝 凌云的高枝:云柯 高耸入云的枝:云枝 没用的枝:繁枝 风吹拂下的树枝:风枝 风柯 随风动摇发声的树枝:鸣条 ☚ 枝叶 各种状况的枝 ☛ 《竹枝》zhu zhiBamboo Branch→孙光宪 (Sun Guangxi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