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叶椒根药名。见《贵州民间药物》。又名散血飞、见血飞。为芸香科植物竹叶椒Zanthox-ylum planispinum Sieb.et Zucc. 的根。辛,温,有小毒。祛风除湿,温中散寒,活血止痛。 ❶治感冒头痛、咳嗽,风湿痹痛,腰肌劳损,胃寒疼痛,痧症腹痛。煎服:15~30g。 ❷治龋齿痛,根皮研末放入蛀牙孔内,或煎水频频含漱;顽癣,跌打损伤,根或根皮浸酒擦;创伤出血,根皮研粉撒。孕妇慎服。本品含木兰花碱、竹叶椒碱(Xanthoplanine),茵芋碱、白鲜碱及崖椒碱等生物碱。还含L-竹叶椒脂素、L-细辛素等。本品可提高小鼠免疫功能。木兰花碱能降低血压。茵芋碱有麻黄碱样作用:升高血压,加强猫及兔的在位子宫的收缩,抑制小肠收缩及扩张冠脉等;还能提高横纹肌张力,加强脊髓反射的兴奋性。白鲜碱小量对离体蛙心有兴奋作用,对动物血管和子宫也有明显收缩作用。 竹叶椒根 竹叶椒根竹叶椒根,又名散血飞,见血飞。为芸香科植物竹叶椒Zanthoxylum planispinum Sieb. et Zncc.的根。原植物分布于我国中部、南部和西南部各省区。 本品味辛、微苦,性温。有小毒。功能祛风散寒,温中理气,活血止痛。主治风湿关节疼痛、脘腹冷痛、跌打损伤、牙痛等证,为良好的止痛药物。治风湿性关节疼痛、腰肌劳损,可单味水煎兑酒服; 或配大血藤、透骨香等同用。治疗脘腹冷痛,可配南五味子根皮、细辛等研末吞服。本品治疗胆道疾患、消化道溃疡、肠痉挛及手术后疼痛,均有镇痛效果。外治跌打损伤,可用本品浸酒涂擦伤处。治疗虫牙痛,取根皮研末,置龋齿孔内,或煎水含漱。此外,取根皮研粉外敷,可治刀伤出血; 浸酒外擦,可治顽癣。煎服,15~30g;研末服,每次1~1.5g。孕妇忌服。 实验研究: 竹叶椒根含生物碱,主要为木兰碱,还有竹叶椒碱、茵芋碱、白鲜碱、崖椒碱。木兰碱药理见“青木香”条; 茵芋碱可升高麻醉猫血压,加强子宫收缩,抑制小肠运动,扩张冠脉。崖椒碱有解除平滑肌痉挛作用。 ☚ 开口箭 三分三 ☛ 000022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