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井框架用于支护地下采矿竖井的框架。一般是由4根圆木或半圆木构成的矩形结构(其中日字形竖井的框架由5根圆木构成)。依其接口的形式或顺序上的差别,主要可分为3种:一种为榫接法。将2根圆木的两端砍削成尖状榫头,另2根半圆木两端凿成方形的卯眼(方孔),将榫头插入卯眼之中构成矩形框架,所以又称榫卯法。一种为搭接法。将4根圆木的两端都砍削出台阶状的搭口榫,相互搭接,构成矩形框架。又一种为内撑法。又分为内撑和互撑两种形式。前者是将2根圆木的两端刳成碗口状托槽,又分别从内向外撑住另2根圆木的两端。后者是将一根圆木的两端刳成碗口状托槽,一根圆木不动,另2根圆木的各一端刳成同样的托槽,然后将3根有托槽的圆木首尾相连,并撑住另一根没有托槽的圆木两端形成框架。以上各种形式的竖井框架,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湖北大冶铜绿山、阳新港下等地古矿冶遗址中均有发现。它们应是楚国矿山开采中常用的竖井支撑形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