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离子疗法
应用人工的或自然的空气离子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方法称空气离子疗法。在医用方面有重要作用的是空气阴离子。当今在我国和其它一些国家人工空气阴离子在卫生保健方面的应用日益广泛。
空气离子的产生及物理性质 空气离子即带正或负电荷的空气微粒。中性气体分子或原子在电离作用下释放电子,本身即带阳电荷,自由电子迅速与中性分子或原子结合,使之带阴电荷,因此每一电离过程可形成一对带有正、负电荷的分子或原子的离子——即阴离子和阳离子。可使空气电离的因素有人工造成的物理因素和自然界存在的物理因素两类,后者如地球及空气中的放射性物质、宇宙射线、阳光(紫外线)、大气放电、高速运动的气流等。此外,水冲击空气分子也可发生电离,故在海滨、瀑布、喷泉、激流等地区空气离子的浓度增高。形成的空气阴、阳离子部分可互相中和,重新成为中性分子;部分离子则可吸附周围10~15个中性分子形成质量较轻的轻离子 (半径在6.6·10-8cm以内),而部分轻离子又可与空气中的微尘、水珠、烟雾等结合而形成中或重离子 (半径在250·10-8~270·10-8cm)。每个轻、中、重离子均带一个基本电荷,其电量为4.803·10-10静电系单位或1.59·10-19库仑。空气离子存在的时间很短,轻离子多在几十秒内消失,重离子存在的时间稍长。空气离子有一定的活动率,即在电位梯度为1V/cm的条件下,每秒移动的cm数。阴离子的活动率较阳离子大,因为当电子脱离其原子或分子时,具有较大的速度,故形成阴离子后活动率较大。在干燥的空气中,於室温及正常气压条件下轻阴离子的活动率为1.83cm/s·V、轻阳离子为1.35cm/s·V,重离子比轻离子的活动率慢数百至数千倍。空气中阴、阳离子的比例称为单极系数,轻离子的单极系数以
表示,平均为1.2,重离子的单极系数以
表示,平均为1.1。由于大地与地表空气相比是带负电的,故阳离子的活动方向趋下,阴离子的活动方向趋上,因而接近地表的大气低层阳离子较多。空气中离子的多少受地理条件、土壤中放射性物质的含量、气象因素(风速、阴晴、雨雪、湿度等)及季节变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最优良的条件下,每1cm3的空气中约含1000个阳离子、800~900个阴离子;在海滨或瀑布附近,阴离子可增至5000个/cm3左右,阳离子可达2000个/cm3左右;在空气污浊的环境中、轻离子、阴离子显著减少;而重离子、阳离子显著增多。
作用机理 空气离子对整个机体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呼吸系统,借神经反射和体液机制实现的,同时空气离子对皮肤末梢神经感受器的影响也有一定的作用。空气离子被吸入后可刺激呼吸道及肺内的迷走神经感受器,进而通过中枢神经反射性地引起其它系统器官的反应; 空气离子进入肺泡后可通过下列方式之一影响血液胶质和细胞的带电状态,即电荷经肺泡壁进入血中;因肺泡的上皮细胞间隙比空气离子的直径大一倍,故空气离子可能进入血中,或聚集在肺泡内的空气离子以静电感应方式影响血中成分的带电性质。血细胞及胶质颗粒的带电状态发生变化后通过循环可影响其它组织器官直至中枢神经内的电代谢,从而产生一系列效应。上述神经作用途径和体液作用途径都是存在的,排除任何一种作用途径,空气离子仍可引起体内一定的反应,只是程度减弱,故认为通过两种途径的作用效应是有机联系的。由于在电离作用下释出的电子易与氧分子结合,难与二氧化碳分子结合,不与氮分子结合,故阴离子主要依靠氧产生,阳离子则主要靠氮和二氧化碳产生,因而具有卫生保健和治疗作用的主要是阴离子。既往多认为轻离子比重离子的作用良好,但也有实验报告:带相同电荷的轻离子或重离子的作用效应基本是一致的。
生理作用和治疗作用
❶ 皮肤:在阴离子作用后皮肤血管短暂收缩,继而扩张,可改善微循环和组织营养,加速上皮再生,且有抑菌作用,可促进创面愈合。
❷呼吸系统:气管粘膜上皮的纤毛运动在空气阴离子作用下加强,在阳离子作用下减弱; 氧阴离子可影响上皮绒毛内呼吸酶的活性、加强对游离的5-羟色胺的氧化,二氧化碳阳离子可提高游离的5-羟色胺的含量、破坏粘膜的功能。吸入阴离子可改善肺泡的分泌功能、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缓解支气管痉挛、增加肺活量、调整呼吸频率、镇咳等。
❸神经系统: 空气阴离子可调节中枢及周围神经的功能、使脑电波频率增加、提高智力活动的效率、改善精神状态、加强保护性抑制、改善睡眠、镇静、镇痛、加强迷走神经系统的功能、改善热调节功能、使感觉和运动时值缩短等。吸入过多的阳离子则有相反的作用,可引起疲乏、工作效率下降、失眠、头痛等反应,适量的阳离子吸入可加强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
❹心血管系统: 空气阴离子可改善心肌营养、加强心肌收缩功能、减缓心率、促进血管的反应性和血流速度恢复正常、使升高的血压下降。吸入较小剂量的阳离子也有一定的降压和降低血管张力的作用,但吸入大量的阳离子后血压上升、心率加快、毛细血管收缩。
❺血液系统: 吸入空气阴离子可使血液的粘滞性增加、凝血时间缩短、血沉减慢、骨髓造血功能加强,网织红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增加、白细胞数多可增加;阳离子则使血液的粘滞性降低、凝血时间延长、血沉加快、嗜中性白细胞增加。
❻物质代谢:空气阴离子对正常状况下的某些代谢有加强作用,对病理状况下的某些代谢有调节作用,吸入阴离子可使过氧化氢酶、细胞色素氧化酶、琥珀酸氧化酶、脂酶、胰蛋白酶、碳酸酐酶等的活动增加,加强对氧的吸收、氧化还原和新陈代谢,增加基础代谢率,调节体内维生素A、B1、C、D、PP等的含量,故可促进机体发育,增强体质; 并可使患者的血清胆固醇含量下降、血钾减少、改善排尿功能、增加尿中氮和肌酐的排出量、使血中NPN的含量下降,降低血糖等。
❼免疫系统:阴离子可加强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功能,使血中γ-球蛋白的含量增加,提高抵抗力,并有脱敏作用。
❽消化系统:吸入阴离子可加强胃液分泌,改善肠道功能,增加食欲。
❾内分泌系统: 阴离子对内分泌功能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对内分泌功能障碍有调节作用。
❿阴离子可刺激创面上皮的生长,抑制某些细菌的繁殖,促进创面愈合。以上空气离子的作用效应除与离子的性质有关外,而且与受作用者机体的功能状态、组织器官的反应性、病变性质及治疗剂量等有关。
治疗设备 常用的有电晕式空气阴离子发生器和水动力式空气阴离子发生器。电晕式空气阴离子发生器是由高压直流电通过针形电极放电、激发气体分子电离,形成的阳离子被装置中的高压电场的阴极部分所吸附中和,形成的阴离子因送风被吹出供治疗应用; 水动力式空气阴离子发生器是根据喷筒电效应(Lenard效应)的原理制成的,即当水喷出或溅出时,由于水滴机械性分裂而致电荷分离,形成的小水滴带电,现今多用一定的配方制成的药物溶液或矿泉水代替普通水,通过发生器产生带电的药液微粒,称为电-气溶胶,其直径约在10-5~10-6cm之间,大于重空气离子,每一微粒带电荷可达1600个电荷单位;放射能空气阴离子发生器是利用放射性物质(镭或钚的硫酸盐)产生的射线将空气电离,同时利用高压直流电场将阳离子吸附,使空气含大量的阴离子;此外尚有紫外线离子发生器、热离子发生器等。各种空气阴离子发生器所产生的阴离子数量一般为30~200万/cm3,随与发生器的距离增加,阴离子的数量下降。
治疗方法
❶ 吸入法:面部与发生器的距离一般为30~40cm,每次治疗吸入阴离子的总量约100~200亿,浓度为10~200万/cm3·s,时间为10~30分钟,治疗变态反应性疾患或神经系统疾患时,剂量渐增为宜,每日一次,20~30次为一疗程,隔2~3个月可重复疗程。
❷局部作用法:作用于创面、伤口等,距离为20cm,阴离子浓度可在50万/cm3·s以上,时间为20~30分钟。阴离子治疗室的空气需清洁干燥,室温15~18℃,通风良好,保持安静。
主要适应证 急、慢性呼吸道及肺的炎症,支气管哮喘、早期高血压、心脏神经官能症、神经衰弱、偏头痛、阿夫他口炎、萎缩性鼻炎、过敏性鼻炎、臭鼻症、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症、更年期综合征、贫血、小儿营养不良、伤口、慢性皮肤溃疡、烧伤等。
禁忌证 重度心血管功能不全、活动性肺结核、风湿病活动期、出血倾向等。
卫生保健应用 空气离子可与空气中的尘埃、细菌、病毒等结合,使之沉淀,有净化空气的作用; 经常吸入空气阴离子或碱性矿泉水的电-气溶胶可预防呼吸系统传染病、矽肺等; 吸入空气阴离子可促进儿童发育、增强体质、加速消除疲劳、提高工作效率及体育锻炼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