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金翅夜蛾rice looperChrysaspidia festucae(Graeser),又称稻金斑夜蛾。昆虫纲,鳞翅目,夜蛾科。分布于中国各稻区。东南亚、南亚均有分布。寄主有水稻、小麦、玉米、稗草、看麦娘及莎草科和香蒲科植物。成虫翅展29~39 mm,头部橘黄色,中、后胸背面毛簇橘红至棕色,前翅金褐色,中室附近有两个带金色鳞片的大银斑,中线从二银斑间通过,后翅淡黄褐色,有烟灰色斑,缘毛紫灰色,腹部灰黄褐带橘红色。末龄幼虫体长29~35 mm,体绿色,头具光泽,背线为黄白色双线,气门线宽,黄色,第1、2对腹足退化,第5、6腹节粗大。江苏赣榆一年发生4代,以低龄幼虫在麦田内越冬。成虫有趋光、趋化和补充营养习性,卵呈稀疏块状,多产于稻叶背面,以1代幼虫为害秧苗和分蘖期的稻苗,取食叶片,成虫9、10月份在麦田产卵。末龄幼虫在叶背近中部缀丝将叶片拉成弓状,作白色薄茧化蛹。冬前和早春镇压保墒,可压死部分幼虫;虫口密度大时,可喷施敌百虫等农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