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税收负担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税收 税收税(税敛) 赋敛 ☚ 税收 税粮 ☛ 税收负担简称“税负”,纳税人向国家交纳税款所承受的经济负担程度或负担水平。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税收占国民收入的比重逐年下降。1985年为29.07%,1986年为26.6%,1987年为22.98%,1988年为20.37%,1989年为20.81%,1990年为19.57%,1991年为18.06%,1992年为16.61%。 税收负担Tax Burden国家征税的数量和水平。从纳税人的角度看,税收负担是纳税人因履行纳税义务而承受的经济负担,直接反映为由于政府征税而引起的纳税人可支配收入的减少程度。从社会资源配置的角度看,税收负担反映国家享有和支配社会经济资源的程度。税收负担有宏观和微观之分。宏观税负指一定时期全国性或整个国民经济的税负水平,通常用税收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来衡量。微观税负是指纳税人个体的税负水平,指在一定的宏观税负水平下,税负在不同纳税人之间分布的均衡、公平问题,通常以纳税额占纳税人负担能力的比重来衡量。税收负担还可分为名义税负和实际税负。名义税负是指纳税人按税法规定的税率计算的税额占纳税人负担能力的比重。实际税负是指纳税人实际交纳的税额占纳税人负担能力的比重。 税收负担 税收负担指国家征税的数量和水平。从纳税人的角度,税收负担是纳税人因履行纳税义务而承受的经济负担,直接反映政府征税而引起的纳税人可支配收入的减少程度,体现纳税人的纳税能力和纳税义务之间的关系。从社会资源配置的角度,税收负担反映国家享有、支配社会经济资源的程度。税收负担有宏观和微观之分。宏观税负指一定时期全国性或整个国民经济的税负水平,通常用税收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来衡量。微观税负是指纳税人个体的税负水平,是指在一定的宏观税负水平下,税负在不同纳税人之间分布的均衡、公平问题,通常以纳税额占纳税人负担能力的比重来衡量。从纳税人的角度,税收负担还可分为名义税负和实际税负。名义税负是指纳税人按税法规定的税率计算的税额占纳税人负担能力的比重。实际税负是指纳税人实际交纳的税额占纳税人负担能力的比重。任何税收对经济的影响 (包括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和经济的稳定增长),都要取决于经济生活中每一个经济行为主体对税收负担的反应程度,而税收负担要通过税收制度来体现,征税范围大小、税率高低、税收优惠、税前扣除等都会影响国家征税数量和纳税人的实际负担程度。因此,税收负担是国家税收政策和税收制度的核心问题。 ☚ 税收特征 税收转嫁 ☛ 税收负担 税收负担国家征税的数量和水平。从纳税人的角度,税收负担是纳税人因履行纳税义务而承受的经济负担,直接反映政府征税而引起的纳税人可支配收入的减少程度,体现纳税人的纳税能力和纳税义务之间的关系。从社会资源配置的角度,税收负担反映国家享有、支配社会经济资源的程度。税收负担有宏观和微观之分。宏观税负指一定时期全国性或整个国民经济的税负水平,通常用税收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来衡量。微观税收是指纳税人个体的税负水平,是指在一定的宏观税负水平下,税负在不同纳税人之间分布的均衡、公平问题,通常以纳税额占纳税人负担能力的比重来衡量。从纳税人的角度,税收负担还可分为名义税负和实际税负。名义税负是指纳税人按税法规定的税率计算的税额占纳税人负担能力的比重。实际税负是指纳税人实际缴纳的税额占纳税人负担能力的比重。 ☚ 延期纳税 税收转嫁 ☛ 税收负担 税收负担简称“税负”。国家征税加给纳税人的一种负担。通常又指负担水平,即纳税人的实纳税额占其课税依据的总收入、总收益的比例。如: 所得税的负担即实纳所得税款占其所得总额的比例; 农业税的负担,即实纳农业税额占其农业收入的比例。 ☚ 复税制 税基 ☛ 税收负担 税收负担tax burden简称“税负”,是指由于国家征税而减少纳税人的经济利益,从而使其承受的经济负担。从绝对额考察,它是指纳税人应支付给国家的税款额;从相对额考察,它是指税收负担率,即纳税人应纳税额与其计税依据之间的比例。税收负担有多种分类,其中较常用的是按宏观经济、中观经济和微观经济划分税收负担。宏观税负表明整个国民经济的税收负担;中观税负表明一个地区部门或一种经济成分的税收负担;微观税负表明单个纳税人(经济单位或个人)的税收负担。税收负担的形成需要具备一定的主观和客观条件。国家征税过程的存在是形成税收负担的客观条件;纳税人的独立的经济实体是形成税收负担的主观条件。从总体上衡量一国的税收负担水平的指标有: 影响税收负担的因素主要有三类:一是经济因素,包括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如生产规模、增长速度、经济效益与人均国民收入率;国家与企业的分配体制;国家的财政政策和收支状况等。二是税制因素,包括税率的高低、计税依据的确定、减税与免税、加成与加倍征收等规定。三是非正常因素,包括征收管理水平、纳税人的守法程度等。税收负担是税收政策的核心。任何一项税收政策都是通过税收负担的具体落实来贯彻实施的。因此,制定税收政策首先应该考虑税收负担在什么水平比较合理,定低了,会影响国家财政收入,定高了,又会挫伤纳税人的积极性,妨碍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一般说来,税收负担水平的确定既要考虑政府的财政需要,又要考虑纳税人的实际负担能力,二者必须兼顾,不能偏废。 ☚ 前转嫁和后转嫁 税基 ☛ 税收负担 税收负担简称“税负”。即纳税人因缴纳税收而损失的利益,表明课税主体或客体对于国家课税的承受状况。税收负担一般用负担率来表示和衡量,根据对不同形式税率和纳税人负担能力的综合考察,表现出不同的负担形式。实行比例税率,不论纳税人的应税对象和负担能力大小,均按一个比例征税,就称为等比负担; 实行累进税率,根据纳税人负担能力的高低,确定相应的应纳税额,故称为按能负担; 实行固定税率,对同一种数量不等的征税对象按单位规定征税数额,所以称为等量负担。税收负担还可以其他标准予以分类。任何税收都有一个负担问题,由于税收负担轻重直接关系国家和纳税人,以及各个纳税人之间的经济利益分配,且税收负担适度与否是衡量一种税,乃至整个税制是否合理的重要标志,所以,税收负担是整个税收制度的核心问题。(参见“税收负担率”) ☚ 平均单位税额 税收负担率 ☛ 税收负担tax burden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