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监督作用作为社会主义税务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税收监督必须能保证税收组织收入和调节经济职能的实现,这就要靠税收监督在税务管理过程中发挥以下的主要作用: 1.反映作用 税收活动涉及面广,渗透力强,对国民经济中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各个领域,和国家各项经济决策与措施对经济运行的影响,都能灵敏反映,形成大量信息,成为国家管理和调控国民经济的一个主要信息源。反馈给各级政府决策部门和各类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协调地发展。 (1)宏观方面:由于税收是以价值形式参与分配的经济范畴,与社会再生产和经济运行有着内在联系。税收活动必然牵动和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经济运行中的一些重要迹象、参数和趋势、诸如国民经济综合平衡,财政收支、所有制成份构成、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总供给和总需求、资金投向、产业结构、经济发展速度与效益以及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分配等各个方面,都能通过税收和税源的总量和结构及其消长变化作出一定的反映,形成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信息源。 (2)微观方面:由于税收介入国家企业和个人间的利益分配。在确定纳税人的纳税义务以及对征税对象进行量度和计算时,必然对各类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管理核算情况和数据都要触及。一方面可以反映出先进、正常和落后,并从优化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考虑应该发展和淘汰的对象,提供国家应予扶持或限制的选择标准; 另一方面还可以反映出税种、税负对纳税人生产、经营的影响,体现税收的政策效果,促使各类纳税人端正经营方向、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营效益。 上述两方面的反映,都可以长期、持续地、大范围、多层次地及时提供信息,是取之不尽的经济信息资源。 2.监测作用 由于税收活动是长期的、固定的、周而复始的,各个税种有如设在国民经济各关键部位的观测点。每一轮征税活动,都可以感知前一轮征税活动的后果,也可以预测出后一轮征税活动可能发生的新情况。这就可以产生两方面监测作用: (1)监测税收和税源、税基的发展变化,这可以有目的地观察某一项政策、法令执行后是否取得预期效应。如实行企业经营承包责任制后,财政收入、企业资金和个人收入,是否都按合理比例随着经济效益增加而增加,就可以从承包企业的税收、利润和分配变化情况看出来。这都是在税收活动中必然要遇到并系统记录的重要数据。 (2)监测税收和税源(总税源和每个税种及其税基)的消长变化趋势。这是保证税收活动顺利进行的必要措施,也是税收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只有获得税源变化的各种信息和经济参数,才能准确地预测税收收入的发展趋势,为税收活动指引方向。因此进行税务管理必然要监测税源变化,这就是税收计划和会计、统计工作的目的。而由此获得的信息和经济参数,其作用和影响又将远远超过税收本身。 3.监控作用 税务管理必须严密地控制纳税人和征税对象。监控作用正是税收监督发挥的有力控制功能。例如《税收征收管理条例》中规定的工作程序,包括税务登记、纳税鉴定、纳税申报、帐证管理、税务检查和违章处理等,都是对纳税人和征税对象的必要监督,对纳税人一切生产、经营活动,无不具有监控作用。 4. 监察作用 在长期、固定、规范和周而复始地进行监督过程中,必然会发现和揭露偷、漏、避、抗税行为和与其有连带关系的违法乱纪以及经济犯罪行为,这就是监察作用的体现。如上述《征收管理条例》中规定了税务检查这一监控程序历年的税收、财务大检查中,既揭发了大量偷、漏、避、抗税案件,也带出不少以税谋私、行贿受贿以及贪污盗窃案件。税务部门为自觉发挥税收监督功能,已经设立了专职机构,更说明监察作用的重要。只有充分发挥了监察作用,把纳税人、征税人一起列入监督范围,才能完整地体现税收监督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