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稀树草原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稀树草原savanna以阳生、高温、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而稀疏散布有耐旱、矮生、稍为直立的乔木的植物群落。是一种热带型的草本群落,亦称萨王纳群落。多分布在热带较干燥的地区。非洲是分布最典型的地方。稀树草原占非洲大陆面积的40%,典型的主要代表植物草本有禾本科的须芒草属(Andropogon)、黍属和龙胆科的绿草属(Chlora)等;乔木有伞状金合欢和木棉科的猴面包(Adensonia digitata)。南美洲的稀树草原大片集中在赤道以南的巴西高原上;澳大利亚的稀树草原分布于中部荒漠的周围,亚洲稀树草原分布在印度半岛22°N以南、斯里兰卡北半部、巴基斯坦以及东南亚地区;中国云南的一些干热河谷、海南岛北部、雷州半岛和台湾的西南部也有类似稀树草原的群落,但大多为次生性的。稀树草原禾草类丰富,是发展畜牧业的良好基地。 稀树草原 稀树草原xishu caoyuan热带亚热带具有散生乔木的旱生草本植物群落。又称萨王纳。根据起源的特点可以把它分成三种类型。 ☚ 季雨林 常绿阔叶林 ☛ 稀树草原 稀树草原Xishucaoyuan热带亚热带较干燥地区的一种阳生、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的,具有散生乔灌木的植物群落。又称萨瓦纳。热带亚热带比较干燥地区的一种典型景观。主要见于东非、南美巴西高原和印度等地。我国云南一带干热河谷、海南岛北部和台湾西南部也有类似的群落分布。这些地区终年温暖,但雨量分配不均匀。年均温度约18—24℃,年降雨量500—1 500毫米。散生在草原背景中的旱生乔木矮小、多枝,具有非常特殊的大而扁平的伞形树冠,叶多坚硬,常为羽状复叶,芽有鳞片保护;树皮厚,树干内贮有大量水分。灌木地下部分发达。藤本植物极少,几无附生植物。草本植物占优势的是高达1米左右的大型禾本科植物,叶具有旱生结构;双子叶植物多属小型叶,坚硬或完全退化。由于禾木草的生产力高以及植被稀疏开旷等特点,所以在干扰较少的热带稀树草原中常有大量有蹄类食草哺乳动物,如非洲萨瓦纳群落中的斑马、羚羊、长颈鹿等。还有一些大型食肉动物如非洲狮豹、鬣狗等。稀树草原通常根据气候特点区分为湿性稀树草原(具有2.5—5个月旱季)、干性稀树草原(旱季7.5个月)与具刺灌丛稀树草原(旱季7.5—10个月)。人类通过火烧、农垦和狩猎对该类生态系统有很大影响,使之受到严重破坏,大群野生动物也因此从许多地方被驱除。 ☚ 热带季雨林 红树林 ☛ 稀树草原萨王纳植被的一种类型。散生的乔木矮小,分布极稀疏。参见“萨王纳植被”。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