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利用型
在畜牧业中将秸秆转化为饲料的方法。秸秆养殖是发展畜牧业的重要途径,秸秆转化为饲料可以采取物理、化学、生物三种方法。
物理方法。即利用人工、机械、热、水、压力等作用,改变秸秆的物理性状,使秸秆破碎、软化、降解,从而便于家畜咀嚼和消化。
化学方法。主要有碱化、氨化、酸化、氧化剂、氨—碱复合及碱—酸复合处理等。
❶碱化处理。即利用碱类物质使秸秆饲料纤维内部的氢键结合变弱,促使纤维素膨胀,溶解半纤维素和部分木质素,从而提高秸秆的消化率。常见的碱化处理主要有氢氧化钠处理和石灰水处理。
❷氨化处理。即在秸秆中加入一定比例的氨水、液氨 (无水氨)、尿素等,破坏木质素与纤维素之间的联系,使纤维素部分分解,细胞膨胀,结构疏松。氨化处理提高秸秆消化率的效果略低于碱化处理,但能增加秸秆的非蛋白氮含量。氨还是一种抗真菌的保存剂,可有效地防止秸秆在氨化期内发霉变质。过量的氨能自行挥发,不会对土壤造成污染,因此氨化处理作物秸秆和低质饲料较为普遍。
❸酸化处理。即利用酸类物质破坏秸秆饲料纤维物质的结构。硫酸、盐酸多用于秸秆和木材加工副产品; 磷酸和甲酸则多用于保存青贮饲料。此法成本较高,酸的来源不如碱和氨便捷,故在生产中应用较少。
❹氧化剂处理。即利用过氧化氢、二氧化硫、臭氧、亚硫酸盐和次氯酸钠等氧化剂去除秸秆中的部分木质素,从而提高秸秆消化率。试验表明,用二氧化硫处理秸秆,体外消化率可提高40%,体内消化率提高19%; 用碱性过氧化氢处理秸秆,可使50%—60%的木质素溶解。
❺氨—碱复合处理。氨化处理秸秆,其消化率提高幅度不如碱化处理,为此,研究人员提出了尿素氨化加氢氧化钙复合处理的技术方案。试验结果表明,复合处理技术能显著提高秸秆消化率。
❻碱—酸复合处理。为解决碱处理后在秸秆中的残留问题,有研究人员进行了碱—酸复合处理秸秆的尝试,方法是将切碎的秸秆加碱放入水泥窖内压实,存放一至两天,再将其放入3%的盐酸溶液中浸泡,以中和余碱,沥去多余的溶液,即可饲喂家畜。但成本过高,难以推广。
生物方法。即用有益的微生物和酶等,在适宜的条件下,分解秸秆中难以被家畜消化的纤维素和木质素。主要的生物处理方法有自然发酵、微生物发酵和酶解技术。
❶自然发酵法,亦称直接发酵法,最常见的一种是青贮。秸秆青贮主要是利用玉米、豆类、甘薯等优质秸秆,不仅能保存秸秆原有的品质,增强醇香味和适口性,而且保存时间较长,可把夏秋的青绿饲料保存到冬季,对促进幼畜生长发育、增加母畜产奶量效果较好。
❷微生物发酵法,即微贮。该方法是在秸秆中加入发酵活干菌,放入密封的容器 (如水泥窖、土窖) 中贮藏,经一定的发酵过程,使秸秆具有酸香味,成为家畜喜食的饲料。微贮秸秆粗蛋白含量低于氨化处理,但家畜采食量高于前者,且制作过程简便,可利用农村现有设施,成本较低。
❸酶解技术。酶制剂无毒、无残留、无副作用,是优质的新型促生长类饲料添加剂。其通过降低反应所需活化能,加快反应速度,促进蛋白质、脂肪、淀粉和纤维素的水解,从而促进饲料的消化吸收。用于酶解秸秆的酶制剂,主要由康氏木霉、绿氏木霉和黑曲霉等菌种产生。酶解秸秆能明显提高饲料蛋白质和还原糖含量,降低纤维素含量,提高秸秆饲料的营养价值和饲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