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楚庄王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楚庄王?—前591年楚国君,春秋五霸之一。芈姓,名旅(一作吕、侣),又称荆庄王。穆王子。前613—前591年在位。继位后,申张王权,不久,遭公子燮与斗克劫持,被迫离开郢都(今湖北荆州城北十里)。后靠庐邑大夫戢梨、叔 楚庄王 楚庄王?—前591春秋时楚国国君。前613—前591年在位。 ☚ 许侍箕帚 绝缨之会 ☛ 楚庄王chǔ zhuāng wáng〖名词〗 楚庄王?—前591春秋时楚国君。芈姓,名旅(一作吕、侣)。前613——前591年在位。曾整顿内政,兴修水利。前611年,灭庸(今湖北竹山县内),国势大振。继又攻陆浑之戎,陈兵周郊,派人询问周天子九鼎的轻重。前597年,在邲(今河南荥阳北)大败晋军,陆续又使鲁、宋、郑、陈等国附从,成为霸主。 楚庄王? —前591春秋楚国国君(前613—前591)。芈姓,名旅(或作吕、侣)。在位时整顿内政,兴修水利,使“商农工贾,不败其业”,国势大振。庄王三年(前611年),灭庸(今湖北竹山西南)。继攻陆浑之戎,向周室问象征天子权威的九鼎之轻重。后大败晋军于邲(今河南荥阳北),迫使鲁、宋、郑、陈等国先后归附,称霸中原。 楚庄王前613~前591年春秋时楚国君。芈姓,名旅(一作吕、侣)。楚庄王整顿内政,兴修水利。楚庄王三年(公元前611年),灭庸(今湖北竹山境内),国势大振。继又攻陆浑之戎,陈兵周郊。派人询问周天子九鼎的轻重。十七年,在邲(今河南荥阳北)大败晋军,陆续又使鲁、宋、郑、陈等国附从,成为霸主。 楚庄王? —前591春秋时楚国君王。芈氏。名侣,又作吕或旅。楚穆王商臣之子。周顷王五年(楚穆王十二年,前614),父卒,继位。即位3年,不出号令,广泛体察国情。3年后,整顿内政兴修水利,加强备战。灭庸(今湖北竹山一带)、伐宋。庄王八年(前606),攻陆浑(今河南嵩县东北)之戎,国势大盛。后人以“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之语赞之。同年,陈兵周郊,遣人问九鼎(象征周天子权势之物)大小轻重,示欲逼周取天下。九年,平定若敖氏叛乱。十三年(前601),灭舒(今安徽舒城附近)。十六年(前598),破陈。十七年,克郑,并大败晋军。鲁、宋、郑、陈等国相继归附,成为代晋而起的霸主。二十三年(前591),卒。子共王审即位。 楚庄王即熊旅。近人钱穆指出一些史料显示,楚顷襄王熊横亦谥称“庄王”。如《韩非子·喻老》:“楚庄王欲伐越,杜子谏曰:‘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𫐆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所述实为顷襄王时事。《韩非子·奸劫弑》云:“楚庄王之弟春申君。”亦应是指顷襄王。又《史记·滑稽列传》记楚庄王爱马死,欲盛葬。优孟讽谏说:“臣请以彫玉为棺,文梓为椁,楩枫豫章为题凑,发甲卒为穿圹,老弱负土,齐、赵陪位于前,韩、魏翼卫其后……”《集解》云:“楚庄王时,未有赵、韩、魏三国。”庄王亦当为顷襄王。战国时国君多有异谥兼行。“庄王”应是熊横的另一谥称。 楚庄王?—前591春秋时楚国君。姓芉,名旅(一作吕、侣)。公元前613—前591年在位。曾整顿内政,兴修水利。楚庄王三年(前611),攻灭庸国(在今湖北竹山西南),国势大盛。继又进攻陆浑之戎,陈兵周郊,派人询问象征天子权威的九鼎的轻重。后在邲 (在今河南荥阳北) 大败晋军,陆续使鲁、宋、郑、陈等国归附,成为霸主。 楚庄王见 芈旅 楚庄王?—前591春秋时楚国国君。芈姓,名侣,一作吕、旅,穆王子。前613—前591年在位。继位初,三年不理政事,曾令国中“有敢谏者死无赦!”伍举、苏从谏,乃罢淫乐,整顿内政,国人大悦。先后灭庸、伐宋获五百乘。又伐陆诨戎,陈兵周境,问鼎(传说夏铸九鼎,夏亡,迁于商;商亡,迁于周。)之大小轻重,表示欲代周有天下。伐郑,郑降。围宋五月,晋不敢出兵。宋城中食尽,降楚。于是称霸中原。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