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秦雍城遗址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秦雍城遗址

秦雍城遗址

是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的都城遗址。位于陕西省凤翔县城南,雍水的北面,时代为公元前677—公元前383年。雍城遗址平面呈方形,东西长约3300米,南北长3200米,残存的夯土城墙高1—7.9米,宽3—8.8米。城内遗迹有建筑遗址、冰窖和墓葬。出土遗物有建筑构件、铜器、金、铁、玉、石等器。建筑遗址主要是一组大型的宗庙建筑群,由三组建筑组成,呈“品”字形分布。其中1号建筑群面积近7000平方米,由大门、中庭、祖庙、昭庙、穆庙、围墙构成。这是迄今所见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先秦建筑群遗址。3号建筑群遗址总面积达21,800平方米,由自南向北的5座宫院组成,是迄今发现的先秦时最完整的朝寝区。冰窖(被称为“凌阴”)遗址在城内中部偏西处,发掘表明,此窖可贮冰190余立方米。墓葬区在城址西南,已发掘的43座大型墓葬和车马坑按布局可分为13座陵园。其中墓葬形制为“中”字形、 “甲”字形和“曰”字形三种,前者规模最大,等级最高,陵园即以“中”墓为中心,其中最大的秦公1号墓东西长59.4米,南北宽38.5米。墓室内由前椁室、主椁室、后椁室和放置陪葬器物的侧室组成。建筑构件主要指出土于城中部偏北姚家岗附近的大型铜质构件,计67件。根据安装部位(有设在壁柱上的,有用于门窗上的,也有用在宫殿枋木转角处的)的不同,分别铸成双齿小拐头形、曲尺形、单齿形和双齿方筒形等。出土器物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秦公1号大墓的双龙金带钩、金啄木鸟、玉雕马头、玉璋、玉戈及透雕着蟠虺纹的玉佩。它们代表秦国的工艺水平。铜器有鼎、簋、盘、匜及礼器模型等。陶器有鼎、豆、壶、盒、簋、盘、匜等。雍城遗址的发掘,对研究秦国早期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1988年,它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丰镐遗址   秦咸阳城遗址 ☛
秦雍城遗址

秦雍城遗址

秦雍城遗址在宝鸡市东北凤翔县境内。公元前677年(秦德公元年)至公元前383年(秦献公二年)秦国在凤翔营建的雍城,是秦在春秋战国期间的都城。
城池占地总面积11平方公里,平面近似正方形。四面有城墙,城外有天然河道和人工挖掘的护城壕沟组成的防卫屏障。城内已发现三处大型宫殿的遗址。其中一号建筑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周原遗址   秦咸阳城遗址 ☛
秦雍城遗址

秦雍城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县城南。春秋至战国中期秦国都城。自秦德公元年(前677)至秦献公二年(前383),近300年。遗址南北二城相连,城垣呈不规则方形,面积11平方公里。城内布局严整,道路纵横交错。现已发现三处大型宫殿区。1号宗庙建筑群遗址总面积近7000平方米,为迄今所见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先秦建筑群遗址。3号建筑群遗址总面积达21800平方米,有5座宫院,是迄今发现的先秦时最完整的朝寝区。秦穆公所建大郑宫遗址,在今姚家岗;秦惠公所建祁年宫遗址,在今马家庄;秦孝公所建橐泉宫遗址,在今马尾林。城址附近有秦贵族墓葬43座。墓形分为中字、甲字、目字等五种类型。我国迄今发掘的最大木椁墓葬——秦公一号大墓,为“中”字形。墓室东西长59.4米,南北宽38.5米,深24米,墓道总长240.6米,面积达40万平方米。出土金、玉、铜、铁、石等文物1000余件。其中有造型生动的金啄木鸟、镌刻双龙的金带钩和精美华贵的各种佩饰。这里还有中国第一个凌阴遗址。凌阴,即冰窟,《诗经·豳风·七月》有“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的诗句。中国最早的文字刻石——石鼓文,也出土于此。春秋战国时代,秦国十几位国君在雍城苦心经营,创造了“扩地千里,益国十二,遂霸西戎”的辉煌局面,为秦统一天下打下了坚实基础。秦迁都咸阳后,凡遇大事必往雍城告知祖庙,秦始皇九年的加冕典礼,也于此举行。

☚ 7. 凤翔县   东湖 ☛
0000607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7: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