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秦代陶文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秦代陶文

镌刻、打印或刻写于陶器上的文字。陶文是中国出现最早的文字,远在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上已发现了刻划符号。商周时代已有记事性的陶文出现,到了春秋战国及秦汉时期,陶文的种类就更多,内容更加丰富。秦代陶文基本上可分为两大时期,前期包括春秋和战国初期,后期包括战国中晚期和统一秦。出土地点多集中于秦的几个都城遗址和陵园范围内,其他地方出土量较少。秦都雍城遗址出土的刻符和陶文,时代属秦代前期,内容基本上都是记号性质的刻符,是烧造砖瓦的工人为便于识别和统计数量而随意刻画的编号或记号,见于日常生活用陶器上的陶文较少。秦都咸阳遗址、秦始皇陵陶文出土最多,内容最丰富,时代均为战国中晚期和秦王朝时期。这一时期陶文的特点是,为便于统治者考课稽核,砖瓦上的文字多为制造者的作坊名和陶工名,生活用陶器上多刻画或戳印生产者的人名及居址名。依据陶文的性质和内容,秦代陶文(主要是后期陶文)可分为三大类及若干小类。第一类为砖瓦、陶器上的文字。其中可分五小类: (1)中央官府制陶作坊的陶文,主要见于秦宫殿建筑和陵园建筑的砖瓦上,一般生活器物上比较罕见。目前已知的中央官署有左司空、右司空、将作大匠、宫水、寺水、左水、右水、大水、北水、都船等制陶作坊的管理机构名。(2)徭役性的官营制陶作坊的陶文。这类陶文的特征是带有地名和陶工名,如“临晋翏”、“杜建”、“宜阳工成”、“宜阳昌”等,都发现于秦始皇陵园附近出土的砖瓦上,不见于生活用的陶器上。(3)秦代市、亭制陶作坊的陶文,如“咸阳市于”、“安陆市亭”、“栎市”、“杜亭等是属于都邑及郡县的市府官署控制的陶器作坊产品上的印文。此种印文大部分见于日常生活用的陶器上,一小部分见于砖瓦上。(4)秦代民营制陶作坊的陶文,这类陶文多见于生活用陶器上,罕见于砖瓦上,特点是带里居名、陶工名,如“咸亭完里丹器”、“咸亭苪柳婴器”、“咸沙里灰”等。(5)其他类,内容比较复杂,一是秦惠妊前四年赐宗邑瓦书,《瓦书》呈长条版状,长24厘米、宽6.5厘米、厚0.5至1厘米。《瓦书》上有铭文119字,是研究秦国土地制度及秦史的重要资料。二是见于陶量上的诏文,内容为秦始皇二十六年统一度量衡的诏书。三是秦墓出土陶器上的刻辞,如“北国吕氏缶”、“下贾王氏缶”、“隐成吕氏缶”等。四是标名器物置放地,出土于秦陵官遗址,马坑的陶文,如“丽山官”、“丽邑五升”、“东园”、“大厩”、“中厩”、“宫厩”、“小厩”等。此外为陶俑、陶马身上的文字,这类陶文,一是属于编号性质的数字类;二是制作陶俑陶马的陶工名。来源于中央官府制陶作坊的陶工名有宫字类、右字类、大字类,如“宫得”、“宫”、“大”、“大遫”、“右亥”、“右”等。来源于各郡县的陶工名有“咸阳衣”、“咸野”、“安邑□”、“临晋”,以带有咸阳地名的陶文发现最多。第三类为墓志瓦文,是修筑秦陵时从全国各郡县征调来修陵的人员死后的简单墓志瓦文(墓志瓦文十八件、计十九人)。这批墓志瓦文中一般都写着死者的姓名和籍贯,有的并写明其爵位和身份,如“东武遂”、“㛀上造姜”、“博昌居赀用里不更余”等。秦代陶文出土数量多,内容丰富,为研究秦官制、徭役制度、葬仪制度、厩苑制度、陵园建制、秦律以及秦代的制陶手工业等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在古文字学方面也是极其珍贵的资料,秦代陶文既有书体比较严谨规整的小篆,也有笔势自由奔放、书体接近隶书的草篆,对于研究中国古文字的发展变化和古代的书法艺术具有重要意义。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5: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