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乌石山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乌石山u24luo44laŋ44[uluolaŋ]

山名,简称“乌山”,又名 “道山”。在福州市中心,面积约25公顷,海拔84米。与于山、屏山鼎足而立,合称“三山”为福州的别称。

乌石山

乌石山

简称乌山。位于市区中西部,城内“三山”之一,唐代即为游览胜地。海拔84米。相传汉代何氏九仙九日登高,引弓落乌于此,遂以名山。唐天宝八年(749)敕名闽山。宋熙宁元年(1068)知州程师孟改名道山。山石怪异,天然形肖,旧有桃李石等36奇。现有以道山观为中心的寺庙区、以奇石林木为主的石林区、位于山巅的石天区和二隐堂(乌石山房)四个游览区。东麓有建于唐贞观间的乌塔。山中摩崖刻石自唐至清共200多处,以唐大历七年(772)书法家李阳冰篆书“般若台”为最古,还有宋代李纲、朱熹等人题刻。宋代蔡襄赋《登凌霄台诗》,以“峭拔几千仞,孤高无四邻”句咏其峻高挺秀;曾巩以龙图阁学士知福州军州事时,撰有《道山亭记》。

☚ 戚公祠   崇妙保圣坚牢塔 ☛

乌石山

九卷。清刘永松、郭柏苍撰。刘永松字筠川,福建侯官人。郭柏苍,字兼秋,福建侯官 (今属福州)人。乌石山在福州府城西南隅,属侯官县。高一千一百余尺,周三千三百余尺。前拱海门,旁俯城市。其与九仙山、越王山被时人称为闽中三山。《乌石山》光绪九年 (1883)刻本,共九卷。卷首为宸翰。卷一,名胜。卷二,古迹。卷三,寺观。卷四,祠庙。卷五,第宅园亭。卷六,石刻。卷七,人物。卷八,仙释。卷九,志馀。其宸翰乃谕祭范承谟及碑文、谕祭陈丹赤文、谕祭沈葆桢及碑文,皆与乌石山无关。石刻所收,亦间有伪作。足见采收有欠精审。兹篇成稿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二十四年以后,乌石山又几经变化。故光绪九年 (1883),郭柏苍又重行增补,是为此本。其时刘永松已逝去。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7:4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