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种间关系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种间关系species relationships异种种群间的相互关系,或称种群间相互作用。种间关系一般可分为两大类: 正相互作用包括互利共生、偏利共生和原始协作; 负相互作用包括竞争、捕食、寄生和偏害作用。 式中 N1N2分别为甲、乙两物种种群个体数; r1r2分别为甲、乙两物种种群增长率; K1、K2分别为甲、乙两物种种群的环境容纳量;α、β分别为物种甲、乙的竞争系数。 竞争可能产生的四种结局 (见图),取决于K1,K2,K1/α,K2/β四个值的大小。 种间竞争可能产生的四种结局 捕食 捕食是一个种群对另一个种群的生长与存活产生负效应的相互作用。狭义的捕食是指一种动物捕捉并吞食另一种动物。广义的捕食还包括草食动物吃食植物和植物诱食动物。在捕食活动中,加害于它种动物者称为捕食者,被害者为猎物。在一个正常的生态系统内,捕食者和猎物之间常保持动态的平衡。否则,该生态系统可能遭到破坏。洛特卡—沃尔泰勒建立的捕食者一猎物模型: 式中 N、P分别为猎物和捕食者种群密度; r1为猎物的内禀增长率;r2为捕食者的内在死亡率;ε为捕食压力系数,即每一个捕食者的存在,使猎物增长率下降的比例;θ为捕食效率系数,即每一个猎物的存在,对捕食者生长率增加的贡献。捕食者与猎物在进化过程中,有害的负作用倾向于减弱,并从相互对立到协同进化。其作用机制是,在多种捕食者捕食多种猎物的系统中,一种猎物可能通过隐藏而躲避捕食,另一种猎物可能以快速奔跑来逃脱捕食,而捕食者难以在进化中同时获得这两种捕食能力。对猎物来说,如果自然选择使某种猎物能够逃避捕食,但多种捕食者各具不同的捕食策略,因此,猎物也难以同时获得逃避所有捕食者的行为和本能。况且,捕食者种群多数是捕杀猎物种群中老弱病残者,起着有利于猎物种群的积极作用。 寄生 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靠吸取其体内营养而存活。在寄生关系中,得益的一方称为寄生物,受害的一方称为宿主。寄生物在演化过程中,失去了原有的某些构造,在生理上和结构上高度特异化,并且具有复杂的生活史。不少寄生物一生中经历几个宿主,以减轻对宿主的损害。否则,宿主死去,寄生物也无法生存。这反映了寄生物和宿主协同进化的结果。皮门特尔(D. Pimental) 将家蝇和一种寄生蜂(Nasonia vitropennis)饲养在一起,经过彼此相关波动,负相互作用逐渐缓和,共存两年后,形成了较稳定的平衡。寄生物与宿主系统,可以概括为四类: ❶动物寄生于动物。如蚤、疥癣虫、虱等的体外寄生; 蛔虫、球虫、绦虫等的体内寄生。体外寄生虫按食性又分为三种: 以宿主体皮的毛发、羽毛、皮屑为食的,如鸟虱; 以宿主的血液为食的,如臭虫、虻等; 以宿主的活组织为食的,如蛆等。体内寄生也有多种情况: 有寄生在宿主消化器官内的,如蛔虫、钩虫; 有寄生在宿主肠壁组织内的,如血吸虫、睡眠病原虫; 有寄生在宿主循环系统内的,如伍策丝虫; 大型黄蜂产卵于袋蜘蛛的软组织中,并使袋蜘蛛永久麻痹,黄蜂幼虫以蜘蛛的软组织为食。 ❷植物寄生于植物体。植物的某些病害,就是多种真菌类寄生在作物体上的结果,如麦锈病、黑穗病、黑腐病等。中国菟丝子是攀援于豆科植物的一种植物,其组织深入寄主体内吸取营养,如切断其根,则变为完全寄生。桑寄生(Loranthus sp.)的种子被鸟带到槲、栗、黄楠树上,发芽生长。 ❸动物寄生于植物体。同翅目和膜翅目的昆虫,常刺伤植物的组织,产卵于其中,形成虫瘿,幼虫寄生于其内。如寄生在漆树科盐肤木上的五倍子虫(Schlechtendalia chinensis)。 ❹植物寄生于动物体。中国云南一带的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 是一种真菌,寄生在鳞翅目或鞘翅目的幼虫、蛹体内。清朝吴其濬的《植物名实图考》记载: “冬在土中,身为老蚕,有毛能动,至夏,则毛出土上,连身僵化为草”。此外,还有社会性寄生,如不同种蚂蚁间的奴役; 杜鹃鸟、文鸟自己不建巢,将卵产在其他鸟巢并由其他鸟代为孵育。后一种现象又称巢寄生。尼科森一贝利(Nicholson-Baley)研究寄生物和宿主模型,提出宿主种群方程(1)和寄生物种群方程(2)。 式中: Nt+1和Nt分别为两个相继世代宿主数量;Pt+1为下一代寄生物的数量; F为宿主的增殖率;e-apt为宿主种群中未被寄生的百分率。 偏害作用 包括他感作用和抗生作用。他感作用是指植物分泌的化学物质对另一种植物产生的化学抑制作用。抗生作用是一种微生物产生的化学物质抑制另一种微生物的作用。如一些真菌产生的抗生素对多种细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青霉素就是点青霉菌所产生的一种细菌抑制剂。 研究种间的相互关系,不仅有理论意义,而且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种间关系interspecies relation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