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医贯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医贯

 《医贯》又名《赵氏医贯》,是中医综合性著作。明赵献可撰。刊于万历四十五年 (1617)。赵氏以保养“命门之火”贯串于养生、生析病变及治疗等各个方面,故名 《医贯》。清 《八千卷楼书目》最早著录。现存主要版本有:明万历四十五年丁巳 (1617)步月楼藏版,崇祯元年戊辰(1628)重刊本,清顺治间刻本,三多斋梓行本,清同治六年丁卯(1867)文英堂梓行本。1959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赵献可(万历、崇祯年间),明代医家。字养葵,又号医巫闾子,浙江鄞县(今浙江宁波)人。赵氏博览医书,又对儒道佛均有所涉,在习医期中,曾旅游于陕西、山西等地,以广求博访。据 《鄞县志》载: 人们称他“好学淹贯,尤善于 《易》 而精于医,其医以养火为主”。赵氏在哲学上受 《易经》影响较大,在医学上十分推崇薛己之学,他立志于先天水火而尤重于命门之火,并将自己的学术见解著成《医贯》一书,成为其代表作而传于后世。此外,还著有 《邯郸遗稿》、《内经钞》、《素问注》、《经络考》、《正脉论》等,惜今其中仅存 《邯郸遗稿》于世,余者已佚。
 《医贯》共6卷。约8万余字。内分玄肤论、主客辨疑、绛雪丹书、先天要论、后天要论五门,每门又各分若干子目。卷1为玄肤论,论述《内经》 十二官、阴阳、五行等基本理论。卷2为主客辩疑,分别论述了中风、伤寒、温病、郁病四类病证。卷3为绛雪丹书,论血病。卷4、卷5为先天要论,主要介绍八味丸及痰、咳、吐血、喘、噎膈、泻利、梦遗等证的病机及治法。卷6为后天要论,讨论了补中益气汤及伤食、疟、痢疾等病证。
 本书所反映的赵氏主要学术思想有三个方面: 1.独重肾命水火。赵氏推崇薛已之说,把命门视为人身之“真主”。首先否定了 《难经》关于右肾为命门的说法,而是根据《易经》“一阳陷于二阴之中”及《内经》“七节之旁有小心”的理论,认识到两肾均有形,属水,而命门无形,属火,其位在两肾中间,即“两肾各一寸五分之间,当一身之中”。自此首倡命门无形位于两肾之间,成为后世命门学说诸家争论中的一大家。其次赵氏根据 《内经》理论及哲学的太极理论,认为命门实为“ 一身之太极”,能“主宰先天之体”、“流行后天之用”,而为人身之真君真主。继之讨论命门的作用,巧为人体生命活动之动力,并以“走马灯”作形象比喻,走马灯的转动全赖于中间所燃蜡烛之旺微,人体生命活动也无一不取决于命门无形之火的盛衰。所以养身治病须调养肾命水火。其不足或失调时,宜调补不可攻泻。2.阐发八味丸、六味丸的应用。赵氏对人身水火阴阳二气尤为重视,故临证治疗杂病也从水火二气盛衰入手,力荐六味丸、八味丸为通治各病的主剂。书中所述中风、伤寒、温病、血病等无一不以六味、八味两方加减治之。这一认识对某些病症不乏独到见解。3.论治郁证颇具卓识。包括对郁证的含义、病因病机、治疗等都提出了别具一格、颇有见地的认识。认为郁证并非专指某一疾病,而是一个广泛的病理学概念,是多种疾病发生的共同变化。并认为五郁相因为病,尤以木郁致诸郁最为常见,在治疗上,赵氏不仅深刻阐发了《内经》治郁五法,而且从临床体会到诸郁因木郁所致,故治之以“一法代五法”,常以消遥散作为治疗木郁的主剂,配合左金丸、六味丸用之。
 如上所述,赵氏究心《内经》及《易经》倡导命门水火,力荐六味丸、八味丸两方,反对用寒凉药克伐生气。其学术思想为温补学派的形成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对后世影响颇深。清代高鼓峰、吕留良、董废翁等人均宗赵氏之学。特别是吕氏对《医贯》作逐一评注,对赵氏命门学说起了承流扬波的作用。另李中梓倡先天后天根本论,治先天之本亦渊源于赵氏补肾之六味丸、八味丸。陈士铎《石室秘录·论命门》亦是总结归纳赵氏命门学说而成。
 但另一方面,赵氏强调命门水火,以六味、八味二方通治各病,不免有失偏之处,故遭致清徐大椿的猛烈抨击。徐氏著《医贯砭》,几乎逐字逐句贬斥赵氏之说,认为赵氏以命门为人身之真主为邪说之根,对病证通治以六味、八味,“一应苦寒者俱不用”是错误的,徐氏见解虽有一定道理,但言过其实,甚肆言谩骂,则是其片面之处。

医贯

医论。明赵献可撰。六卷。献可字养葵,自号医巫闾子,鄞县(今属浙江)人。“好学淹贯,尤善于《易》而精于医”,著有《内经钞》、《素问注》、《经络考》、《正脉论》等。在学术思想上推崇薛己,强调命门之火的重要作用,在治疗上反对滥用苦寒克伐。全书八万五千字。卷一为玄元肤论,内经十二官论、阴阳论、五行论; 卷二为主客辨疑、中风、伤寒、温病、郁病; 卷三为绛雪丹书,血证论;卷四卷五为先天要论,分述六味丸、八味丸和滋阴降大论、相火龙雷论、阴虚发热论等; 卷六为后天要论。对命门的部位、性质、作用、病理变化、治疗原则和方药等进行系统论述。认为“命门之火”为人体之本,强调命门真火、真水的重要性。全书以保养“命门之火”贯穿养生、治病及有关疾病的一切问题,故名 《医贯》。认为命门与肾的关系,即水与火的关系,相依而永不相离。故在临床中以养火、养水的六味丸、八味丸为主要方剂。赵氏命门学说较为完整,对后世影响较大。但受理学思想影响,亦有不当之处。有万历四十五年 (1617) 步月楼藏版,同治六年 (1867) 文英堂梓行本,一九五九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铅印本。姜春华《赵养葵的学术思想》(《浙江中医药》(1979.2.35) 可供参考。

医贯

医论著作。六卷。明·赵献可撰于1617年。作者在学术思想上推崇薛己,倡言“命门之火”是人体之本,强调命门真火、真水的重要性。全书以保养“命门之火”贯串外理养生、治病及有关疾病的一切问题,故题名为“医贯”。内容分述中风、伤寒、温病、血证等病的证治,治法以六味地黄丸、八味地黄丸为主要方剂。本书对水火阴阳的辨析较细致,是研究命门学说的重要参考书。但作者把命门解释为人体的“太极”,反映了理学的思想影响。

医贯

书名。明·赵献可(养葵)撰。6卷。刊于1687年。分为玄元肤论、主客辨疑、绛雪丹书、后天要论等五门。每门之下,又分若干细目。主要是对中医理论方面的阐述。在学术思想上推崇薛己,强调“命门之火”的作用,认为它是人生之本。全书以保养“命门之火”的理论原则指导养生、治病等一切临床实践过程,喜用六味地黄丸、八味地黄丸通治多种疾病。因而多有其过偏之处。徐大椿曾专撰《医贯贬》一书评讥之。

医贯

医书名。明赵献可撰于1617年。6卷。明祟祯元年重刊本,题作《医无闾子医贯》3卷。赵氏在学术思想上推祟薜己,倡言“命门之火”是人体之本。全书共分5门,每门又各分子目,重点阐述“命门学说”,以保养“命门之火”贯穿处理养生、治病及有关疾病的一切问题,故书名为“医贯”。是研究命门学说的重要参考书。

医贯

六卷。明赵献可 (生卒年不详)撰。赵献可,字养葵,自号医巫闾子 (一作“医无闾子”),鄞县 (今属浙江省)人。学识渊博,尤擅易学而精医学。其医派出于薛己、张景岳,偏于温补,反对滥用寒苦攻伐,倡导肾水命火之说。著有 《内经钞》、《素问注》、《经络考》、《正脉论》等多种医书。《医贯》为其代表作,体现了他的命门学说基本思想。此书分五纲,内含子目若干。卷一玄元肤论,含内经十二官论、阴阳论、五行论等,阐发命门为一身之主的基本观点。卷二主客辨疑,含中风、伤寒、温病、郁病诸论。卷三绛雪 (一作“霄”)丹书,论血证。卷四、卷五先天要论,含六味丸说、八味丸说、相火龙雷论、阴虚发热论、痰论、喘论等,对肾水命火之说补充详论。卷六后天要论,论补中益气汤,凡内伤外感诸证皆以此为主方。作者认为,命门为人身之主,十二脏腑之根。命火为生命之源。人之生命运转如转动的走马灯,而命门相火便如点燃之烛,烛火一熄,灯即停转。据此,作者反对用苦寒以泻命门相火,主张只有用八味丸、六味丸以补真水、真火,才能救治一切五脏六腑阴虚诸证。作者命门学说在此书中体现完整、系统,对后世影响很大。但作者立言亦有过偏之处,后来徐大椿作《医贯砭》一书,抨击其武断附会之弊。此书曾得石门吕留良评注推崇,后吕氏获罪,此书亦有禁书之嫌,故《四库全书》未列入。有明万历四十五年 (1617) 步月楼藏版,清同治六年(1867)文英堂刊本,1959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医贯yīguàn

医书。明·赵献可撰刊于1687年。作者在学术思想上推崇薛己, 倡言命门之火是人体之本, 强调命门真火、真水的重要性。全书以保养命门之火贯串于养生、治病及有关疾病的一切问题中, 故题名为《医贯》。分述中风、伤寒、温病、血症等疾病的证治, 治疗以八味丸(即金匮肾气丸) 为主要方剂。该书对水火阴阳的辨析较细致,是研究命门学说的重要参考书。但其立论和疗法是不够全面的, 作者把命门解释为人体的“太极”, 是受理学思想的影响。

医贯

《医贯》

《医贯》系医论著作。6卷。明·赵献可撰。刊于1617年(明万历45年)。明·崇祯元年重刊本,题作《医无闾子医贯》3卷。赵氏在学术思想上推崇薛己的温补学说。此书分为:“玄元肤论”、“主客辨疑”、“绛雪丹书”、“先天要论”、“后天要论”等五门,每门又各分子目。全书重点阐述发挥“命门”学说,赵氏以保养“命门之火”贯串处理养生、治病及有关疾病的一切问题,故题名“医贯”。赵氏认为“命门”是性命之门,为生命的根本。书中阐述了“命门”的生理功能,说它是人体“十二经之主”,是“真君真主”,对整个生命起着统帅作用。书中形象地把人体生物活动譬之走马灯,走马灯之能否转动与运转速度的快慢,取决于中间所燃蜡烛的旺微,人的健康与否取决于命门功能的衰旺。命门功能越协调,人就越健康;反之命门之火一灭,生命也就停止。命门主火,同时含有真水于内。他由此推断无论养身还是治病,都须加意于养火养水,对命门之火的不足或失调,其治则只可调补而不可攻泻。书中所述中风、伤寒、温病、血病等证治,均从水火二气盛衰着眼,而通以六味丸(补水)、八味丸(益火)为主要方剂。本书对水火阴阳的辨析较为细致,他所阐发的“命门相火”学说,是现代医学进一步探讨研究“命门”实质的重要参考资料。但学术见解受理学思想影响,也有一些牵强或不当之处。而赵氏以八味、六味丸通治各病,亦不符合临床现实情况。

☚ 万病回春   景岳全书 ☛
0001368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5:2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