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医贯砭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医贯砭医论。清徐大椿撰。二卷。大椿有《医学源流论》已著录。作者鉴于明清温补之风盛行,故择赵献可 《医贯》 背理之处力为辨析,逐字通句贬斥。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撰成。对仅有十万言的《医贯》,批注多达三百一十六处。对其重用温补和忌用攻下的治疗理论,提出截然不同的学术见解。主张辨证论治,不可拘泥一、二温补之方,要因人因证而异。揭露庸医习用补药成风之害,疗疾必须审证求因,精确辨证,颇为可取。但称《医贯》为“邪说”,未免言词过激。有 《徐氏医书六种》 本,乾隆间丰松斋刻本,同治十二年 (1873) 湖北崇文书局重雕本。刘元《清代名医——徐大椿》 (《中医杂志》 1956.1.53)、姜春华《徐灵胎学术思想的评价》 (《上海中医药杂志》1964.3.3)可供参考。 医贯砭医论著作。清·徐大椿撰于1764年。本书是对赵献可《医贯》一书所作的书评,采用引录或节录原文,逐段加批的形式,对该书重用温补和忌用攻下的理论、治则,提出了截然不同的见解。作者指出当时医界中存在的拘泥于一、二温补成方治病之弊,主张辨证论治,有一定参考价值。但他对赵氏学说持全面否定的态度,则是片面的。 医贯砭二卷。清徐大椿 (详见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撰。徐氏针对明清温补之风盛行,择赵献可《医贯》背理之处详加辨析,予以贬斥。明赵献可推崇薛己的温补学说,作 《医贯》阐述薛氏 《医案》之说,其书以命门、真水、真火为主,以八味丸、六味丸通治各病,徐氏认为极其偏颇驳杂,作此书一一驳斥。书成于乾隆二十九年 (1764)。徐氏对于仅有十万余言的《医贯》,作三百一十六处批注。对其重用温补和忌用攻下的治疗理论,提出截然不同的学术见解。主张辨证论治,不可拘泥一、二种温补之方,要因人因证而异。揭露庸医习用补药成风之害,疗疾必须审证求因,精确辨证,甚为可取。如书中考证八味丸即《金匮要略》中的肾气丸,为后汉张机之方。徐氏之论亦有独到之处,但言词过激,辱詈太多,且逐字逐句索求瘢疵,未免过于求全。如称《医贯》为“邪说”等。有《徐氏六种本》,乾隆间丰松斋刻本,同治十二年(1873)湖北崇文书局重雕本。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