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种植园奴隶制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种植园奴隶制在美洲,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生产一种或少数几种农作物、使用奴隶劳动的农业组织制度。这种组织制度在美国南北战争前的南方农业中最为典型,在拉丁美洲等地也存在过。在北美,早期种植园奴隶的主要来源为白人契约奴。他们大多是无力支付到北美的旅费的欧洲贫苦移民。他们被迫与移民经纪人或船主签约,到北美后用五年左右的无偿劳动抵偿旅费。随着奴隶贸易的盛行,北美种植园中使用的黑奴人数日益增加。到17世纪末,他们已经成为美国南方种植园里的主要劳动力。黑奴像牲口一样,一辈子乃至子孙后代都是种植园主的私有财产。种植园主可以任意处置奴隶,包括买卖、打骂甚至处死他们。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并没有废除奴隶制,1787年美国宪法更是将奴隶制合法化。奴隶劳动为种植园主生产了利润丰厚的出口农作物,如棉花、烟草、大米等。特别是棉花,由于其出口利润优厚,被称为“南部诸州的黄金”。而种植棉花的黑奴,因繁重的劳动和非人的待遇,常常干不到十年就被折磨而死。种植园奴隶制为近代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农产原料,促进了欧美工业革命的进展,同时也促进了美国资本原始积累和早期农业、工业、运输和贸易的兴起。但是从经济实质上来讲,种植园奴隶制是奴隶制经济。随着美国工业革命的进展,北部工业资产阶级势力增强,与南方种植园主们经常发生严重的利益冲突。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奴隶制是美国经济、文化进一步发展的桎梏,国内反对南方种植园奴隶制的斗争日益激烈,终于在1861年引发了南北战争。1862年9月22日,美国公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向全世界宣告从1863年1月1日起解放黑人奴隶。南方黑人们为了争得自由,投入北方军队英勇作战。北方军队赢得了战争,奴隶制在全美国被废除。 种植园奴隶制 种植园奴隶制Plantation Slavery17—19世纪在美国南部广泛存在的以种植经济作物为主,以黑人奴隶劳动为基础,直接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相联系,对奴隶进行超经济剥削的奴隶制种植园经济。种植园奴隶制是英国殖民主义的产物。17世纪,各殖民地先后制定法律和黑奴法典,确定黑人终身奴隶身份,从事世界市场需要的烟草、靛青和水稻的生产。美国独立后,继承了种植园奴隶制度。到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世界市场对棉花的需求激增,棉花价格上涨,烟草价格下跌,种植烟草无利可图,美国南部种植园主纷纷改种棉花,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猛增。到19世纪,美国南部各州所产棉花占全世界产量的88%。棉花种植随西部开发而不断扩大,棉花成为美国主要的出口产品。棉花种植生产更适合采用奴隶劳动,只需要简单的劳动和工具,妇女儿童都能参加,导致奴隶制的巩固和膨胀,奴隶贸易和奴隶走私极为猖獗。种植园奴隶制是一种最残酷的剥削制度。为了最大限度地榨取奴隶劳动,在种植园中流行两种组织形式:一是计工制,即以在监工的驱策下从事的第一天的劳动数量作为劳动定额,不能完成定额便遭鞭打;二是分队制,即奴隶们集体在监工的皮鞭下终日作最大限度的劳动,一般长达16—18小时。1863年,林肯总统颁布“解放黑奴令”,废除了美国南部长达200多年的种植园奴隶制。 ☚ 黑奴贸易 黑奴解放令 ☛ 种植园奴隶制 种植园奴隶制16世纪初至美国南北战争期间盛行于美国南部的种植园经济制度。随着欧洲殖民主义者强占北美殖民地而发展起来。既带有殖民地经济性质,又具有奴隶制生产方式的特征。种植园主既占有土地,又占有主要生产者奴隶。奴隶可以被任意转让或拍卖,其劳动果实为奴隶主无偿占有。种植园奴隶制与古代奴隶制的区别在于,它所进行的是商品生产,所生产的烟草、蓝靛、甘蔗和棉花,主要供应欧洲市场; 种植园主既是地主、奴隶主,又是农业资本家。一般种植园有500—600英亩土地,最大的达5000英亩以上。17世纪,种植园的主要奴隶是契约奴和从非洲运来的黑奴。美国独立后,种植园经济束缚南部工业的发展,成为北部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导致1861年南北战争。1863年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种植园奴隶制被废除。 ☚ 殖民地 大授地制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