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秋夕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秋夕 秋夕唐诗篇名。七绝。杜牧作。见《樊川外集》。此诗亦见于《王建诗集》。宋周紫芝认为王建所作:“以余观之,当是建诗耳。盖二子之诗,其清婉大略相似,而牧多险侧,建多平丽。此诗盖清而平者也。”(《竹坡诗话》)明杨慎曰:“王建宫词一百首,至宋南渡后失去七首,好事者妄取唐人绝句补入之”,以为“银烛秋光冷画屏”一首“杜牧之诗也”(《升庵诗话》卷二)。朱承爵《存余堂诗话》亦持杜牧作之说。以后说为是。该诗写失意宫女的孤独生活和寂寞心境:“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人物无聊幽怨心情由其两个典型动作传出,写得蕴藉隽永,馀意不尽。宋曾季狸评此诗云:“含蓄有思致,星象甚多,而独言牛女,此所以见其为宫词也。”(《艇斋诗话》)清孙洙评曰:“层层布景,是一幅着色人物画。只‘坐看’二字,逗出情思,便通身灵动。”(《唐诗三百首》卷八) ☚ 杜秋娘诗 山行 ☛ 秋夕
【释】 1.秋夕:一作“七夕”。 2. 银烛: 白色的蜡烛。银烛,一作“红烛”。 3.牵牛:星座名,在天河之东。织女:星座名,在天河之西。古代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是一对夫妻。《荆楚岁时记》:“天河之东有织女,年年织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衽,天帝怒,责令归河东,但使其一年一度相会。” 【译】 银白的蜡烛与秋月银光辉映, 辉映着放着冷光的画屏。 宫女手执一把轻罗小扇, 扑赶着在夜色中游荡的流萤。 夜已深沉,皇宫中的石阶 如水般清冷, 她却静静地卧在院庭, 凝神看那牵牛织女星。 【评】 此诗主人公是宫女,所带给读者的却是每个人夏夜看星的那种浪漫而又美好的回忆,至于它的“牵牛织女”的宫怨主题,已被读者淹没在美妙纯净的诗境里了,令人想起“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从前在家乡,六七月的夜晚,在庭院纳凉的时候”的那种散文境界。 一如对诗主题的理解一样,此诗的风格本是华美绚目的,银烛呀、画屏呀!小扇轻罗呀!流萤呀!天阶呀等等,都是华丽富贵的意象,但是却又笼盖在“冷”、“凉”的凄婉境界中,形成浓丽凄婉的统一。 秋夕年代:唐代诗人 作者:杜牧 ←上一篇:赠别二首·其二 下一篇:没有了 → 诗词简介: 此诗主人公是宫女,所带给读者的却是每个人夏夜看星的那种浪漫而又美好的回忆,至于它的“牵牛织女”的宫怨主题,已被读者淹没在美妙纯净的诗境里了,令人想起“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从前在家乡,六七月的夜晚,在庭院纳凉的时候”的那种散文境界。 一如对诗主题的理解一样,此诗的风格本是华美绚目的,银烛呀、画屏呀!小扇轻罗呀!流萤呀!天阶呀等等,都是华丽富贵的意象,但是却又笼盖在“冷”、“凉”的凄婉境界中,形成浓丽凄婉的统一。
秋夕
这是写一个失意宫女的孤独和幽怨,自傍晚写至深夜,层层递进,曲致幽微,活脱地描绘出了一幅于寂寞深宫中不耐寥落而追求爱的幽怨图。 一个深秋的夜晚,浩渺的夜空,繁星闪烁,月光如水,冷寂而幽静的深宫中,红色的蜡烛发出惨淡而微弱的光,给屏风上的画面平添了几份朦胧和幽冷。当窗靠着一位孤单的宫女,她那闪烁着纯情之光的大眼睛似乎蒙上了 一层灰色的晨雾,痴痴的向庭院呆望着。半晌,她似乎发现了什么,便拿起一把团扇,轻移莲步,慢舒蜂腰,开始扑打那些忽上忽下、飞来飞去的萤火虫。 天上的群星在不时地眨动着眼睛,月影在慢慢地移动。她徐徐地停住了脚步,似乎有点困,也有些乏味,只好无精打彩地停下来。月光轻洒在玉色的台阶上,给人一种清凉如水的寒意,更加增添了宫中那深邃幽寂之感。她并无睡意,临窗而坐,玉腕支着下颏,仰面星空,凝视着银河两岸遥遥相对的牛郎织女,又陷入痴呆之中…… 这首诗括盛唐诗人崔颢《七夕》诗的后半首而成,崔颢的全诗是这样的: 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 仙裙玉珮空自知,天上人间不相见。 长信深阴夜转幽,瑶阶金阁数萤流。 班姬此夕愁无限,河汉三更看斗牛。 同是不耐宫中寂寞,崔颢诗表现得平铺直露,因此未能产生多大影响;而杜牧的《秋夕》却是在含蓄蕴藉之中又显几分精巧玲珑,虽只四句诗,但容量却远远超过崔颢的八句诗。如“轻罗小扇扑流萤”一句,写得十分含蓄,透露出了多层含意。萤总是生在草丛冢间那些荒凉的地方,如今,宫女居住的地方也有流萤飞动,可见宫女生活的凄凉寥落。这是第一层,宫女无事可做,只好以扑萤来打发她那孤独的岁月和赶走包围着她的阴冷与索寞的气氛,由此可见宫女的寂寞与无聊,这是第二层;“轻罗小扇”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扇子本是夏天扇风取凉用的,这里写的是秋夕,扇子已经没有用了。古诗里常以秋扇比弃妇,相传汉成帝妃班婕妤为赵飞燕所谮,失宠后住在长信宫,写了一首《怨歌行》: 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后来,古诗中便常常将团扇、秋扇和失宠的女子联系在 一起了。如王昌龄的“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长信秋词》); 王建的“团扇,团扇,美人病来遮面”(《宫中调笑》)都是如此。杜牧此诗中的“轻罗小扇”也是象征持扇宫女的被冷落的命运的。这样,一把小扇,一个动作便传达出了无限的深意。这正如清人宋顾乐在《唐人万首绝句选评》中所说:“诗中不着一意,言外含情无限”。 除了团扇扑萤的动作之外,诗中的女主人公第二个动作便是“坐看牵牛织女星”,这 一句所包含的意蕴更为深沉。封建社会的宫女,都是皇帝的牺牲品,大都是少女时入宫到白头时出宫或者到临死时未见过皇帝一面,一生过着孤独清冷的生活。这正如诗人在另外一首反映宫女生活的诗《宫人冢》中所写的那样: 尽是离宫院中女,苑墙城外冢累累。 少年入内教歌舞,不识君王到老时。 后宫,这是一个使无数少女丧失青春和生命的牢笼。所以诗人在《秋夕》诗中用“冷”字和“凉”字来表现这里的环境气氛。然而,这位宫女,她身处“冷”宫,心却没有“冷”。她仰面银河,望着牛郎织女星,牵牛和织女的故事深深地触动了她的心。所以,她仰天而望,正是对牛郎织女的羡慕。可以说,她的忧怨、她的不平,她对真挚爱情的憧憬以及她平生以来的满怀心事都在这举首仰望中了。这一动作的描写,和崔颢的诗相比,虽然没有说“班姬此夕愁无限”,但无限之愁尽在其中了。正如梅尧臣所说“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见欧阳修《六一诗话》)这正是诗人的独具匠心之处。 总起来说,杜牧这首绝句是含蓄蕴藉、耐人耐味。诗人摈弃了人们在写作中常见的那些表现手法,没有让人物讲一个字,也没有叹息、眼泪等具体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表情;也没有用怨、愁、恨等词语去揭示人物的心理。而是把抒情主人公的感情隐藏起来,表面上象一泓静水,深处却翻滚着感情的波澜。这种感情的波澜偶尔在水面上激起一朵不太引人注意的浪花,只要循声而去,就会发现平静的水面下正奔腾着感情的潜流。这就是古人论诗常说的“句中无其词,而句外有其意”(魏庆之《诗人玉屑》)。通过这首诗,我们自然会想起人们熟知的李白的《玉阶怨》: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同写幽怨,同不露痕迹。一个形象,一两个动作,就隐然表现出了一种幽怨之美,异曲而同工,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之至境。 秋夕杜牧 这首诗以七夕之夜后宫里的一个小宫女为描写对象。它象一出只有布景、动作然而意蕴无穷的“哑剧”,充分体现出杜牧“含蓄有思致”的艺术特色:“句中无其词,句外有其意”。 摇曳的烛光,惨淡的星光,微弱的萤光,映照在画屏之上,反射出瑟瑟寒意,把形同囚笼的后宫,渲染得更加寂静、凄清。那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锁闭生活,虽使形影相吊的小宫女,几乎失去用语言表达内心活动的功能,但青春的生命、女孩的天真,毕竟还没有被摧毁、被泯灭。于是,在这样的夜晚,她挥动团扇,扑萤为戏,贪婪地追逐着暗夜中的点点微光,忽东忽西,忽上忽下。仅这一二两句,诗人的“哑剧”即已取得神奇的效果:他刻画的是小宫女的活泼、顽皮动作,但显示给读者的却是小宫女内心深处那难以忍受的寂寞、那必须极力予以排遣的可怕的孤独感和那折磨人的百无聊赖。诗的一二两句,借外形之动,透露内心寂寥。诗的三四两句,与此相反,借外形之静,透露心潮起伏。小宫女微弱的体力消耗殆尽,终于被驱赶不去的寂寞之神,按到宫中的台阶上了。她默默地坐着,一直到露湿阶石,夜凉如水。扑萤的疲劳使她松驰四肢,仰卧床榻(或者径直仰卧于宫院中的石桌、石凳),出神地凝望那跨过鹊桥、相会于今宵的“牵牛”、“织女”,久久无法入寐:啊!被迢迢银河隔绝的牛、女二星,尚能一年一度相会,我呢?在这里,诗人把小宫女极度平静的外形和极度不平静的内心构成合谐的统一,使“哑剧”出现了最佳镜头。 杨载《诗法家数》指出:绝句“宛转变化,功夫全在第三句”。一般说来,绝句以一二两句为起、承,至第三句始给人以“峰回路转”、“柳暗花明”、“豁然开朗”之感。但杜牧这首《秋夕》,不受传统章法限制,它的一二两句,前句写景物,后句写动作,三四两句,复又是前为景物,后为动作,四句自然衔接,顺流而下,几无起承转合之迹。诗人以如此自然的结构和看似寻常的景物与人物动作,全然不露消息地为读者提供了打开思路的条件,而最终使读者凭借这些条件,自然地、一项不缺地想象出了那在诗句中压根不曾提及的小宫女的悲苦处境、酸楚心情和不幸命运。所谓“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杜牧的《秋夕》显然当之而无愧。 秋夕qiū xī秋夜。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迢迢新~~,亭亭月将园。” 秋夕朝鲜族民间传统节日。亦称“嘉俳(排)”。流行于延边等地区。据朝鲜李朝洪锡谟《东国岁时记》八月条载:“十五日,东俗称秋夕,又曰嘉俳”。据载,始自朝鲜新罗王朝时期。《三国史记》载,新罗儒理尼斯今“使王女二人分率六部女子,自七月望,集大部之庭绩麻,乙夜而罢,至八月望,考其功之多少,负者置酒食以谢胜者。于是歌舞百戏皆作,谓之嘉俳”。另据李朝金迈淳《洌阳岁时记》八月中秋条载,此月由于正值庄稼成熟,收割即将开始,所以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故民间“虽穷乡下户,例皆酿稻为酒,杀鸡为馔,又有果之品,侈然满盘”。届时,人们饮酒赏月,开展各种传统的民间游戏活动。是日亦上坟除草,祭祀亡人。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