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秋Qiū

现行较罕见姓氏。分布颇广: 今河北之围场、景县,山东之鱼台、平邑、东平,山西之太原,黑龙江之嫩江县,湖北之老河口,湖南之芷江,广东之吴川,广西之灌阳,云南之兰坪等地均有。汉族、白族、朝鲜族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之 《氏族略》亦俱收载。《姓氏考略》 注其源:
❶其据 《路史》 注云: “少昊之后有秋氏。”少昊名挚,字青阳,号金天氏。且或称秋天为 “金秋”、“金天”,故金天氏之后,或以秋为氏。系出己姓(一说赢姓)。
❷其注引 《姓谱》 云: “秋胡之后。” 秋胡,春秋鲁人。望出天水。
明代有秋茂,山东佥事; 又有秋允,弘治举人;清初,沈阳、辽阳地方有秋氏,见 《清通志·氏族略》; 近代有秋谨,民主革命家。


秋Zāi

《姓氏词典》引 《姓苑》 收载并注此音,未详其源。

秋qiū

❶一年四季中的第三季,陰曆的七月至九月。枚乘《七發》:“於是背秋涉冬,使琴摯斫斬以爲琴。”劉楨《魯都賦》:“及其素秋二七,天漢指隅。”
❷時機,日子。張衡《南都賦》:“方今天地之睢剌,帝亂其政,豺虎肆虐,真人革命之秋也。”
❸飛貌,騰躍貌。見“秋秋”。

长篇小说。巴金著。“激流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上海开明书店1940年出版。小说主要写高公馆濒临崩溃的景象以及老一辈的荒淫、堕落和青年一代的觉醒、反抗。高克安在外置公馆,迷恋旦角;克定偷卖祖宗遗产,私自纳妾。后来更发展到两人公开声明要出卖高公馆,高克明一气卧床不起,将后事托付于觉新。老一辈的堕落、专横,激起觉民等青年一代的反抗。克明死后,高公馆终于出卖,家人也分崩离析,但青年一代并不惋惜和留恋。觉民与琴结婚后决定去外地工作;淑华离家,求学后也走上了新的道路;觉新搬出老宅后,娶了丫头翠环为妻,开始了新的生活。小说以高公馆各种人物的不同道路,多侧面地揭示了封建专制主义的精神支柱的崩溃和封建家庭必然灭亡的趋势。

☚ 在其香居茶馆里   精神病患者的悲歌 ☛

三幕七场话剧。李健吾据巴金同名小说改编。1946年3月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初版。李健吾戏剧集之六。

☚ 荒岛历险记   秋海棠 ☛

秋激流之三

长篇小说。巴金著。1940年4月上海开明书店初版。

☚ 老夫妻   父子 ☛

徐志摩著。1931年11月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初版,列入一角丛书。收《秋》、《翡冷翠日记》二文。

☚ 巴黎游记   现代中国散文选 ☛

四季之一,乃庄稼收获、果实成熟的季节。《诗经·卫风·氓》:“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汉武帝《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燕南归。”又,以秋指一季或一年,《诗经·王风·采葛》:“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秋指季;《史记·梁孝王世家》: “千秋万岁后传于王。”秋指年。秋的成熟令人欣慰,秋的肃飒又令人悲凄,悲秋与伤春,同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的两大题材。《文选·长歌行》:“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唐杜甫《登高》:“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也有打破此传统者,毛泽东《采桑子·重阳》: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芳)

☚ 春   夏 ☛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 夏   冬 ☛

 
 秋夜一丝寒意——
 我在田野中漫步,
 遥望赤色的月亮俯身在藩篱上
 象一个红脸庞的农夫。
 我没有停步招呼,只是点点头,
 周遭尽是深深沉思的星星,
 脸色苍白,象城市中的儿童。
 

(裘小龙 译)


 《秋》是一首典型的意象派诗作,它之所以被认为是“典型的”,乃指它与意象派诗在质的规定性方面有着若干的吻合。
 这首诗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简化。诗人漫步在秋夜的田野上,趁着月色,可供笔墨驰驱的景观想必是不会少的。但诗人却舍弃了这些,而将视线投向亮点:月亮和星星。对人的注意来说,动与静相比,动更容易被注意到,明与晦相比,明更容易被注意到。因此,夜晚的星月必然成为诗人审美注意的所在。于是,诗人“忽略”了星月以外可凭想象但属于非明晰性质的许多秋夜物象。这也反映了意象派诗人在思维上所作的简化的努力。二是明晰的特点。诗人眼中的这轮月亮,不是朗月,不是皓月,而是赤色的月亮。描写上的明晰、准确和具体,使事物的表象特征得到了饱满鲜明的呈示;而“赤色的月亮”与“红脸庞的农夫”的比并,发散着冷辉的星星,与城市病态儿童的比并,也都显得准确和具体,从而强化了意象派作品的诗意信度。三是对衬的特点。这主要存在于两个叠加的对衬形式之中:赤色的月亮——红脸庞的农夫;沉思的星星——脸色苍白的城市儿童,意象叠加使诗歌形象变得厚重而富于审美意味。此外,诗中还隐含着一些对衬关系,如乡村与城市,冷色与暖色,月亮之近与星星之遥,月亮之近象征着热烈的暖色,星星之遥象征着邈远的冷色。这就带来了结构上的均衡,坚实, 宁静。
 《秋》的作者是意象派的掌门人之一,为意象诗的实践付出过坚韧的探索,读者从《秋》这首诗中,可以嗅到意象派诗成熟期的气息。
 

(赵国泰)


秋 - 可可诗词网

〔法国〕 塞盖斯

要抚摸树林的清芬

需有一只千万根手指的手

要走向古老的童年

需抓住你自己的童年

还记得吗? 一片洁白的天

倒映在粼粼的水塘,风儿

携着这些片叶

掠过倾圮的城堡,雨儿

洒在灵府的大路上

还记得吗?这是季节相交的时刻

云浪匆匆的时刻

我们也像这浮云一样的匆匆

假如有时你感到

像今天像往昔那样

一只有千万根手指的手的抚摸

你会意会到这就是我

(葛雷 译)

塞盖斯(1906—1987),法国当代著名诗人,评论家和出版家。他的诗早期受象征主义诗歌的影响,醉心于一种轻柔婉约的抒情诗和对奇特意象的追求,有一种恬淡的牧歌情调和田园诗的闲散。在抵抗运动中,他的诗风和阿拉贡、艾吕雅的相接近,比较接近于现实,具有沉郁、激越的格调。

“要抚摸树林的清芬/需有一只有千万根手指的手”诗人入笔展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哲理。“树林的清芬”暗指什么? “有千万根手指的手”又指什么?“要走向古老的童年/需抓住你自己的童年”,表面看来,似乎诗人在重复着一个人人皆知的哲理:追求未来,必须把现实作为一个坚实的立足点,这个立足点就是逝去的昨天和正在逝去的今天。否则一切追求都只是空谈。

“还记得吗?”诗人忽然把诗中的“你”连同读者带回记忆中:洁白的天空,湛蓝的秋水,凉爽的风,飘飘的叶子,湿漉漉的路上。这是秋天的一片散淡的回忆,一切都过去了,但这些却给诗人的心灵中留下抹不去的痕迹。

“还记得吗?这是季节相交的时刻/云浪匆匆的时刻/我们也像这浮云一样的匆匆”,诗人是轻描淡写,但表达了浓浓的含义。一切都如过眼烟云,一切都是那么匆匆,季节交错于是有了四季的往返,人生不也正是这轮回的四季吗?是的,时光流逝着,也许你早已忘了。“假如有时你感到/像今天像往昔那样/一只有千万根手指的手的抚摸/你会意会到这就是我”读至此,掩卷沉思,一丝淡淡的情绪涌上你的心头,渐渐地它变浓,对,这就是愁,就是爱,就是遗憾。那么造成这种愁,这种爱,这种遗憾的原因是什么?是恋人的分手?是恋人的生死别离?还是恋爱的夭折?我们只好再去体会,再去品味。这样,开头的“树林的清芬”、“有千万根手指的手”暗指什么也就清晰了,那“清芬”指的是爱情,那“手”指的是对爱情的体验,爱情的真谛纵有千只手又怎能全懂? 由于种种条件,有人难免要说苦,有人难免要说酸。在爱情的花期假如你抓住了,将来的爱情的结果将是甜蜜的。如果你错过了,荒废了,那么那“古老的童年”定是充满苦痛。噢,诗人原来不是单纯地大讲特讲哲理,而是在叙说那不可触摸的情感,他没去喊,没去质问,只是轻轻地说:“还记得吗?”对着那永远也不会给他回答的人,“我们也像这浮云一样的匆匆”这是现在;“假如……你会意会到这就是我”——这是将来那不变的我呀! 由此看来,这是一支不渝的恋歌。

诗人极为珍惜自己的情感,每一颗记忆的种子,每一种热情的温暖。总而言之,诗人在常人不留意或根本觉察不到的事物中寻找自己情感的依托。


外国名诗《秋》鉴赏 - 可可诗词网

 
 你水晶似的明眸向我说:
 “我对你有什么好处, 奇怪的爱人?”
 ——乖些, 别作声; 一切都使我的心激怒,
 除了原始野兽的真诚;
 
 它不愿向你袒示它阴暗的秘密,
 一手招我沉睡的摇篮人;
 也不愿给你看它的火焰写成的经历,
 我恨热情, 智慧又令我疲病不振;
 
 我们默默地相爱吧。 暗淡的、
 潜伏的
 爱情, 在它的岗位上张着命运的手,
 我知道它古老的兵库里那些武器:
 
 罪恶、 恐怖和疯狂——呵
 苍白的雏菊!
 你不也如我是一轮秋阳,
 呵,我如此纯洁,如此无情的
 玛格丽特?
 

(陈敬容 译)


 这首命名为《秋》的十四行诗,也是收入《忧郁与理想》中的一首爱情诗。它最早发表于一八五九年十一月三十日的《现代评论》,一八六一年《恶之花》再版时收进其中。据说《秋》是波德莱尔赠给他恋人玛丽·迪布朗的小夜曲。
 玛丽·迪布朗,一位碧眼金发、貌似圣母的漂亮女演员,波德莱尔一直对她保持着爱恋之情,直至一八五六年迪布朗与波德莱尔同时代的诗人邦维尔同居,才结束了诗人的单恋局面。一八五四年迪布朗曾在快乐剧场饰演过《阿登森林的野猪》中的玛尔格,故《秋》的末句称她为玛格丽特,原文为margurite意为“雏菊”,音译即玛格丽特。
 诗歌一开始,诗人即以自拟假设口吻和情人对问对答的形式,反映了诗人对肮脏、畸变的社会嫉恶如仇的心理,即便是使诗人暂有寄托的爱情,到头来还是使诗人失望。在此心态下,诗人用沉痛的情绪言出心灵深层的愤怒,觉得残酷的现实中除了原始野兽的真诚外,一切都使“我”寒心。不要作声,对情人水晶似的明眸的询问,除此,还能怎样呢?
 接着的一段,更进一步暗示诗人憎恶表面的热情,痛苦万分。伤痕累累的心不肯袒示它“阴暗的秘密”,以及潜藏底部用“火焰”写成的历史,时序推进,好象是一个猛摇摇篮催促人长眠的女人。
 诗人意识到爱情有时是“暗淡的”、 “潜伏的”,有时是无望的,只能默默地等待。多变的人世间丘比特常于暗地里拉开命运的弓矢,而伴随着爱情来到的,还有罪恶、恐怖和疯狂,一如和金箭储藏在同一兵库里的那些武器。面对如浮云一般的变换,瞬息间韶华易逝,青春不再的感慨突然浮起。啊,面前的玛格丽特,在岁月的霜雾下,成了苍白的枯萎的雏菊,那位诗人在一八四七年邂逅的舞台上金发碧眼的演员,如今在哪里呢?这位纯洁而冰冷的诗人暗暗为之苦恋过的无情人,如今不正和自己一样,成了迟暮的一轮秋阳,行将沉落吗?
 人生飘忽无定,青春易逝,失却的一切如东流之水, 永不回返,这种对生命的怀恋并注入淡淡哀愁的思绪, 其实也可从题名《秋》中体味出来。那个金黄的、 成熟的季节, 也是落叶的季节啊!

(柳易冰)


秋 - 可可诗词网

〔智利〕 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

我把萧瑟

带给正在凋零的白杨树丛,

说不定什么时节,

这些白杨树

用枯黄的叶子

覆盖我的前胸。

未近黄昏

阳光便在白杨树后默默地熄灭了。

我的心在乞求

阳光不要那么火红。

为了拯救自己的生命

我曾将手臂伸给了爱人。

他在我心灵中正在死去

如同傍晚毫无生气的彩虹。

我给万物带来的

只不过是一束温和的萧条,

我的肉体则像颤抖的孩子。

现在我像一滴水珠

消失在白杨树丛;

是秋,我并不严酷,

只是在自救,用我的双手!

我的鬓角上

落叶散发着柔和的芳香,

也许我会如此死去:

踏着沙沙的干叶

进到万木萧疏的林间。

虽然寒夜即将来临,

可我孤单一身,地上变得苍白

只有蒙上霜的橘花碎瓣,

我欲归去,但难以起身,

未能在落叶中挖掘坟墓,

不知所措,只有哭泣,

我的上苍

让我落得这等孤单。

(陈孟 译)

在那次爱情悲剧之后,米斯特拉尔一直沉缅于痛苦之中不能解脱。不久,她接受朋友的劝告,毅然决定出游,她先后游览了近10座城市,在旅途中,感情逐渐平静下来。当诗人将要回到故乡的时候,心情已趋于平静,时而内心深处泛起痛苦的波澜,这首诗就是这种状态下写成的。

冷寂萧瑟的秋日,多么哀伤,多么阴晦,诗人触景生情,勾起心中伤感的思绪。漫步在杨树林中,片片树叶慢慢凋零,心中的无限愁思和大自然溶为了一体,发出了不知何时自己也会被“枯黄的叶子”覆盖的感叹。夕阳西下这又是一个伤心物,落日又那么火红,恰好与诗人怅然落寞的情绪形成反差。此刻诗人的情绪虽然伤感但已趋于平稳,时间是最好的药物,如今“他在我心灵中正在死去。”诗人立在秋风秋景中,眼前是慢慢死去的大自然万物,与其相比,诗人感到自己这点痛苦真像“一滴水珠”般渺小,微不足道。接下来一节,落叶在耳畔散发着芳香,死亡的阴影再次出现。最后一段,随着黑夜的降临,枯坐林中,孤寂难耐,死亡的念头又一次升起,从这些诗句中可以发现,诗人一直在努力摆脱死的诱惑,力图超越死亡,获得新生,“我是在自救,用我的双手”。这正是很有力的说明,然而,秋天的末落气息加重了诗人的悲伤情绪,于是在茫茫的黑夜里,诗人唯一的选择就是“不知所措,只有哭泣。”

和《死的十四行诗》,《徒劳的等待》一样,这首诗是米斯特拉尔因情人死亡而以死亡的主题开始创作的诗歌的延续,可以这样说,死亡、痛苦和孤独是这几首诗歌的主题,这种主题贯穿整个《绝望》集。

《秋》在感情上不像前几首那样激烈,伤感深藏于内心,死亡的思绪在诗中徘徊了三次加深了《秋》的沉重基调。


外国名诗《秋》鉴赏 - 可可诗词网

 
 忧郁的诗人啊,
 你沉默吧!
 我寂寞地倾听着
 树木在脱落着秋天的叶子。
 不! 这不是一群
 放下了武器的士兵,
 不是在惊慌中
 揪着头发的哀诉者。
 
 不!这落光了叶子的森林
 令我想起了战士们,
 他们默然地脱去了衣衫,
 舒展着双肩,
 走上了演兵场,
 举起强有力的双手,
 为了用紧握的拳头
 去迎接冬天。
 

(秋 原 译)


 希腊在现代欧洲所处的地位,使其诗歌部分地失去了希腊明媚阳光的词语表现,但让它获得了另一个层次上的深度、力度和广度。现当代诗人,不再用其广为天下称颂的“人类儿童时代”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业已进入惶而不惑之年的世界了。从他们的笔端,流出了成熟、冷峻——当然还有与这个民族共存亡的力量以及始自荷马的艺术魅力,巴尔尼斯的《秋》,可以说融上述特点为一体了。
 秋天,是硕果累累的季节。然而,深秋的风,却宣告着冬天的逼近!诗人当时所处的时代,正狂吹着纳粹灭绝人性的阴风。面对着这不可一世的势头,作为一名战士的忧郁的诗人沉默了——不再唱早年的欢歌。但是,诗人的“沉默”,意味着走向灵魂更深处的痛苦的一步,意味着更强大的精神准备。诗人的“沉默”是更有力的反击,他将自己的愤慨、反抗,寄托在一片正脱落着秋天的叶子的森林。这片傲立晚秋中的树木,正经受着风刀霜剑的摧残。虽然它们被揪着头发,虽然它们脱落了衣衫,但是它们赤条条地挺立着——这不正是诗人骁勇的同胞的象征吗?看着这片森林,诗人仿佛看见自己的战友们默默地脱去衣衫, 走上了练兵场, 在刺骨的寒风中, 苦练杀敌本领——为了迎接冬天、 战胜冬天……
 短短的十六行诗, 当然不可能具有荷马史诗的宏大、 壮阔, 但却具有难得的深度和力度。 作为一首战斗诗篇, 读后让人感觉到希腊的现代军人象这首诗一样是沉着、 有力的、 充满必胜信念的, 再也不是骄横霸道的阿伽门农或耀武扬威的阿喀琉斯了, 而希腊的现当代诗人随着其痛苦的民族历史而痛苦地成熟了!
 将傲立秋风中的森林, 幻化成演兵场上的士兵, 这正是荷马史诗中为后人拍案叫绝的明喻之手法的发展和延续。

(郭洋生)

秋qiū

❶秋天,秋季。《卫风·氓》一章:“将之无怒,秋以为期。”郑《笺》:“将,请也。民欲为近期,故语之曰: 请子无怒,秋以与子为期。”《小雅·四月》二章:“秋日凄凄,百卉具腓。”郑《笺》:“凉风用事而众草皆病。”孔《疏》:“严秋之日,凄凄然有寒凉之风。由此寒凉之风,用事于时,故使百草皆被凋残以致伤病。”
❷一季,三个月。《王风·采葛》二章: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朱熹《集传》:“曰三秋,则不止三月矣。”余冠英《诗经选》: “三秋该长于三月,短于三岁,又同三季,就是九个月。”

☚ 秭   矧 ☛

读音q·iu(-),为iu韵目,属ou—iu韵部。七由切,平,尤韵。
❶秋天,一年四季中的第三季。
❷庄稼成熟的季节。
❸年。如:千秋万岁。
❹姓。
❺秋千。

上一条: 下一条:

秋qiǔ

❶庄稼成熟。例:麦子黄~是了,该下镰收~了。
❍ 庄稼烂~到地里了。
❷日子;时期。例:日子过~得生快,已到~时间了。
❍ 又到吃~饭的时候了。
❸悲愁。例:人悲痛,爱哭~。
❍ 这事愁~人得很!
❹飞皃;腾跃皃。例:鸟飞~了没逮住。
❍ 这人脾气伧(cēnɡ),见说就躁~了,爱~。
《说文》:“秋,禾谷孰也。”《拾雅》:“秋,时也。”《广雅》:“秋,愁也。”《汉语大字典》:“秋,愁也。”

秋千。少年:“大场边里的白杨树,麻绳嘛拴秋着哩。” 《大保媒》(半台戏):“我娃的病,又困又乏,莫不是正月初三打秋吓了?”“打秋”,荡秋千。

〔qiu〕 qoud.
秋分 〔qiu fen〕 qoud fend.
秋季 〔qiu ji〕 ngangx cend.
秋凉 〔qiu liang〕 giod qoudcend hneb.
秋千 〔qiu qian〕 xot liaobhead.
秋天 〔qiu tian〕 ngangx cend.

{}4202秋天的庄稼。中原官话。河南。李准《白杨树》:「进明和大发商量了一下,决定串三张犁先种~,一面安排收麦,妇女们都去栽红薯。」秋千。中原官话。陕西西安〖〗、商县张家塬〖〗。娃的(也说「娃们」)都在𠰻打~哩。胡须。闽语。广东潮州、澄海。清嘉庆二十年《澄海县志》:「须曰~。」松针。闽语。福建莆田〖〗。呛;熏。中原官话。陕西商县张家塬〖〗。烧啥哩,把人~的。西南官话。四川成都。《四川歌谣选・郎把哨子应过沟》:「湿柴烧火烟子~。」搀(水)。客话。广东深圳沙头角〖〗。鞭打(「抽」的音转)。吴语。上海松江。合拢。客话。广东梅县。《客家情歌精选・唔知何日正相逢》:「妹妹爱转紧啾啾,阿哥心里干担愁,水打河堤断两节,唔知几时黏得~。」完;吃完。客话。广东东莞清溪〖〗、深圳沙头角〖〗。用绳索之类勒住、捆紧。官话。1981年第4期《新华文摘》:「老王,年下来我家吃腊肉。你爱吃瘦的,我拿柏枝、茴香草、『颖子』秆好生~几块吊起,等你来。」货物质量低劣。吴语。上海崇明。清乾隆二十五年《崇明县志》:「货劣曰~。」不善于趋炎附势因而穷途潦倒。吴语。江苏太仓。1919年《太仓州志》:「拙于逢时曰~。」泡(用于屎和尿)。闽语。福建仙游〖〗。

❶〈隐〉清末以来湖北武汉水果行指数目九。参“牛、月、汪、则、中、和、壮、利、秋”。
❷〈隐〉清末以来湖南长沙旧货业指数目一。参“秋、来、邪、凤、土、天、西、道、合”。
❸〈隐〉旧时戏剧界指数目九。参“只、蛋、阳、梨、模、龙、踢、扒、秋”。
❹〈隐〉旧时服装业指数目七。参“口、月、太、土、白、田、秋、三、鱼、无”。

秋鞦*秌龝qiū

❶秋季
 △ ~高气爽。
❷借指一年
 △ 千~万代。
❸指特定的时期
 △ 危亡之~。
❹秋天成熟的庄稼
 △ 收~。
❺见本页“秋千”。
❻姓。

秋qiū


秋秌

❶四季中的第三季,一般为农历七月到九月:~天︱~令︱~景︱~色︱~风︱~水︱~波︱~雨︱~霖(lin) ︱~汛︱~播︱~耕︱~收︱~凉︱~意︱~毫︱~社︱~试︱~闱(wei)︱春~︱初~︱中~︱仲~︱深~︱晚~︱寒~︱三~︱~毫无犯︱~毫之末︱~风过耳︱望~先零︱明察~毫︱平分~色︱春华~实︱春兰~菊︱一叶知~︱老气横~︱~风扫落叶。
❷庄稼成熟的时期:麦~︱大~︱收~。
❸年:千~︱ 三~︱千~万岁︱ 千~万代︱一日三~︱各有千~。
❹指某个时期:多事之~。
○~千(运动和游戏的器具。在木架上悬挂两根绳,下拴一块横板,人在板上使板前后摆动)︱~水(比喻人的眼睛)︱春~笔法(孔子修订史书《春秋》,文笔曲折而意含褒贬)︱皮里春~︱望穿~水︱~水伊人。

秋qiū

❶ 秋季:秋风│秋收冬藏│春华秋实。
❷ 成熟的庄稼或庄稼成熟的时期:收秋│麦秋。
❸ 一年:一日三秋│千秋。
❹ 某一时段或某一时刻:多事之秋│存亡之秋。
❺ 姓。

(4次) 秋季。春与~其代序《离》 欵~冬之绪风《章·涉》 ~之为气也《辩·一》 ~既先戒以白露兮《辩·三》

秋qiū

四季之一。《离骚》:“春与秋其代序。”

秋qiū

比喻(容颜)衰老。北周·庾信《竹杖赋》:“并皆年华未暮,容貌先秋。”

秋qiu

秋波 秋播 秋分 秋风 秋枫 秋耕 秋官 秋毫 秋季秋节 秋景 秋葵 秋兰 秋冷 秋犁 秋凉 秋粮 秋令1 秋毛秋娘 秋千 秋卿 秋色 秋扇 秋社 秋声 秋试 秋收 秋水 秋天 秋荼 秋闱(wei) 秋闲 秋汛 秋颜 秋阳 秋游 秋意 秋征春秋 大秋 寒秋 金秋 立秋 麦秋 千秋 三秋 删秋 收秋 晚秋 中秋 仲秋 秋分点 秋老虎 秋沙鸭 秋庄稼 打秋风 秋风过耳 秋高气爽 秋毫无犯 秋毫之末 秋后算账2 秋色宜人 秋扇见捐3 秋收冬藏 秋收起义 秋水伊人 秋荼密网4 千秋万代 暗送秋波 春兰秋菊 明察秋毫 平分秋色 望穿秋水 多事之秋 各有千秋黑不溜秋 老气横秋 皮里阳秋5 一日三秋 一叶知秋6 秋风扫落叶7 秋后算账派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秋qiu

秋季:春夏~冬|~高气爽|每年~他们都要进行野营训练。

(反)春

秋qiū

❶秋季:那时正是夏末~初,池中莲藕新残相间,经绿离披。(六七·1635)
❷表示凄凉、寂寞等意味:月窟仙人逢缟素,~闺怨女拭啼痕。(三七·847)


秋qiū

❶遒也。鄭玄 《三禮目錄·周禮目錄》:“秋官司寇第五,象秋所立之官也。寇,害也; 秋者,遒也。” (《通德堂經解》) 鄭玄《三禮目錄》:“秋官司寇第五,……寇,害也; 秋者,遒也。” (《鄭氏佚書》)
❷收斂貌。《尚書大傳》:“何以謂之秋?秋者愁也。物方愁而入也。” 鄭玄注:“秋,收斂貌。” (《鄭氏佚書》)

古代名物 > 交通類 > 車輿部 > 鞁具 > 緧 > 鞦
鞦  qiū

“緧”的别寫。

秋qiū

旧时北京和天津的瑞蚨祥号绸布洋货店常用货价暗码,谓数目十。参“心、田、辅、百、世、义、理、助、千、秋”条。
❷旧时衣庄业谓数目七。参“口、月、太、土、白、田、秋、三、鱼、无“条。
❸旧时戏曲行谓数目九。参“只、蛋、阳、梨、模、龙、踢、扒、秋”条。

春;秋

○春chūn

(名)春季:~耕|~雷|~意|~风化雨|~风满面|~种秋收|~雨贵如油|迎~|温暖如~|四季如~|大地回~|枯木逢~|满园~色|雨后~笋。

●秋qiū

(名)秋季:~收|~风凉|~毫之末|~高气爽|深~|寒~|一叶知~|平分~色|春华~实|明察~毫。
*(名)指一年的时间:千~万代|一日三~。
*(名)指某个时期(多指不好的):多事之~|危急存亡之~。

春←→秋chūn ← → qiū

春:春季。
秋:秋季。
【例】 它知道小粉红花的梦,秋后要有春;它也知道落叶的梦,春后还是秋。(鲁迅:《秋夜》)

秋qiū

〖名词〗
一、一年四季中的第三季,阴历的七月至九月。即秋季,秋天(24)。《周郑交质》:秋,又取成周之禾。——秋季,又割取成周的谷子。《晁错论贵粟疏》: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秋天不能够躲避阴雨,冬天不能够躲避寒冻。《张益州画像记》:至和元年秋,蜀人传言,有寇至边。——宋仁宗至和元年的秋季,四川人传说,有强盗到边境上来了。
二、年(1)。《滕王阁序》:物换星移几度秋? ——景物改变了,时序变换了,不知经历了多少年?
三、日子,时期(1)。《诸葛亮前出师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现在天下分成三国,我们益州地方困苦穷乏,这实在是危急存亡的时期啊。

1秌qiū

❶ 谷物成熟。《礼记·月令》:“(孟夏之月)麦~至。”蔡邕《章句》:“百谷各以其初生为青,熟为~。故麦以孟夏为~。”也指收成。《尚书·盘庚上》:“若农服田力穑,乃亦有~。”
❷ 秋季。农历七至九月。《荀子·天论》:“繁启蕃长于春夏,畜积收臧于~冬。”(畜:同“蓄”。臧:同“藏”。)
❸ 年。《韩非子·显学》:“今巫祝之祝人曰:‘使若千~万岁。’”(若:你。)柳宗元《长沙驿前南楼感旧》:“海鹤一为别,存亡三十~。”
❹ 指某个时期。《信陵君窃符救赵》:“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也。”诸葛亮《出师表》:“此诚危急存亡之~也。”
❺ 古代以五行配四时,金为秋。《春秋繁露·五行对》:“水为冬,金为~。”又以五色配四时,白为秋。陆游《诉衷情》:“胡未灭,鬓先~。”又以五音配四时,商为秋。谢庄《月赋》:“聆皋禽之夕闻,听朔管之~引。”(引:指音绵长。)又以四方配四时,西为秋。张衡《东京赋》:“飞云龙于春路,屯神虎于~方。”(春:指东方。)


2鞦qiū

*
;秌;龝qiu

C7EF
❶一年四季中的第三季:~天/~收/初~/深~/~老虎/~毫无犯/平分~色/春华~实/一叶知~/~风扫落叶。
❷〈文〉指三个月的时间:一日不见,如三~兮(《诗经》)。
❸指年:千~万代。
❹指庄稼成熟的时期:大~/麦~/收~。
❺指某个时期:多事之~/危急存亡之~。
❻〈文〉收成:村村篱落总新修,处处田畴尽有~(范成大诗)。
❼[秋千]qiuqian一种运动和游戏的用具。
❽姓。

月份

月份

月(逐~;昔~)
月初:月头 月首 月朝 月孟
月中:月半
月底:月尾 月末 月终 月梢 月杪月夕 月晦
农历月终:尽 提月 晦日
印度历法称太阴历的下半月:黑分
几个月:数月 屡月 累月 多月
最近几个月:近月 迩月
三个月:
十个月:旬月
前月:上月
下月:来月 后月 次月 出月 明月
这月:是月 本月
现在所在的月份:本月
就在本月:当月
同一月:同月 当月
阴历小月:小建 小尽 小月
阴历大月:大尽 大建
每逢闰年所加的一个月:闰月 闰余 余闰 余月 重月 天纵
闰七月:秋闰
闰九月:闰秋
冬季的月份:龙潜之月
(指某一个月:月份)

☚ 月份(一般指农历的月日)   某种状况的月份 ☛

农时

农时

农期 农晨 农节
春耕的良时:脉起 脉发
庄稼成熟时节:
收割麦子的季节:麦月
麦熟的季节:麦秋 麦候 麦季 麦熟
梅子成熟的季节:黄梅(~天)
农事繁忙的季节:田月(~桑时) 田时民时
蚕事繁忙的季节:蚕时 桑时
春耕时节:春农
五谷成熟,农事正忙的时节:五黄六月五荒六月
农事繁忙的时节:农忙
农闲季节:挂锄
农事较少时节:农闲
(农事活动的时节:农时)

☚ 季节   时节 ☛

秋季

秋季

秋(秋节;秋令;秋天;秋日;秋月;秋照;秋年;秋序;秋绪;秋箭;阴秋;三~;九~;金秋;商秋) 旻(旻天;旻序;旻宇;火旻) 凉(凉天;凉节) 矩 白藏白商(白商素节) 金商 素商 商序 商日 霜日 素律 爽节 雁天 菊天 金天 金行 金龙 金素 九和 萧辰 西颢 青要 龙夜 鱼龙夜 金风玉露
凉爽的秋天:凉秋
明净爽朗的秋天:清秋
天高气爽的秋天:高秋
肃杀的秋天:严秋 劲秋
寒冷的秋天:寒秋 凛秋
秋季初期:初秋 开秋 小秋 新秋 早秋 秋标 秋朔 新商 小凉
秋季中期:中秋 仲秋 深秋 寒秋 霜秋 高秋 高商 秋深 秋中 秋半 仲商
桂花飘香的仲秋季节:三秋桂子 桂子三秋
象征深秋:寒婵凄切
秋季末期:秋季 秋末 秋晏 秋杪 秋晚 秋暮 晚秋 暮秋 末秋 季秋 老秋 余秋 穷秋 霜晚
秋季将尽时节:秋残 残秋

另见:凉 天凉 秋空 秋景

☚ 夏季   冬季 ☛

庄稼

庄稼

稼(苗~;麦~) 田种 田禾 秔穄
庄稼、农作物:麦稼
农作物、庄稼:农禾
各种庄稼:百谷
最先种的庄稼:首种 首稼
没有成熟的庄稼:青(~黄不接)
绿色的庄稼:青颖
茂盛的庄稼:云稼
碧绿茂盛的庄稼:青芊
生长得特别茁壮的禾稻:祥禾 祥穟
生长茁壮的禾稻:嘉禾 嘉谷
秋季的庄稼:秋稼
秋季成熟的庄稼:秋(秋成) 霜穗
(田地里生长的粮食作物:庄稼)

☚ 作物   谷物2 ☛

时刻

时刻

时(时辰;时候;时间;时晌) 当刻 辰刻 瞬刻
更次,时刻:
时候,时间的某一点:头上
某一时期,某一时刻:
时间上的某一瞬时:时点
美好的时刻:好头 好天良夜
美好的时辰:良辰 美辰 谷旦
吉利的时辰:令辰
欢乐而美好的短暂时刻:春宵一刻
景物美好的时刻:花朝月夜 花朝月夕花辰月夕 花晨月夕 月夜花朝
吉祥的时刻:灵辰
快乐的时刻:乐头
宴饮间酒至数巡的时刻:酒半 酒次
经受严峻考验的时刻:关(~口;难~)
紧急而重要的时刻:紧关里 紧要关头紧要关节 紧流头上 要紧关头
最危急的时刻:合刃之急
最紧要的时刻:关键时刻
决定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生死关头
(时间里的某一点:时刻)

另见:时间短

☚ 某时   一段时间 ☛

庄稼成熟

庄稼成熟

稔 得辛(陇麦~) 田熟
谷物成熟:登(登熟;登成;五谷丰~)秋 年成
秋作物成熟:秋熟 秋孰 秋成
秋谷物成熟:秋登
谷物成熟时变硬、变黄:黄(~谷;黄熟)
春作物成熟:春熟
春种秋熟:东作西成
麦子成熟:麦老
灌浆成熟:登实
庄稼早熟:枢榆
秋作物成熟的样子:酋酋

☚ 熟   茂盛 ☛

秋秌qiū

七由切,平尤。
❶年成,收成。《书·盘庚》:“若农服田力穑,乃亦有~。”
❷庄稼成熟的时候。蔡邕《月令章句》:“生为春,熟为~。”
❸秋季,秋天。《孟子·梁惠王》:“春省耕而补不足,~省敛而助不给。”
❹年,岁。李陵《与苏武诗》:“嘉会难再遇,三载为千~。”

〖秋〗 粵 cau1〔抽〕普 qiū

❶ 收成。許慎《說文解字》:「〜,禾穀孰也。」(孰:通「熟」,成熟。)《尚書.盤庚》:「乃亦有〜。」
❷ 秋季。王維《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
❸年,有成語「如隔三〜」。王勃《滕王閣》:「物換星移幾度〜。」
❹ 時候,時刻。諸葛亮《出師表》:「此誠危急存亡之〜也。」

秋qiu

夏季之后是秋季,天气渐渐变得凉爽了。落叶树的叶子开始变黄或变红,逐渐落下来。草慢慢变得枯黄了,菊花和桂花开了,苹果、桔子等水果成熟了,水稻、玉米和棉花等也成熟了,农民都忙着收获。在北方,秋季的早晨开始有霜,燕子等候鸟向南方飞去。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

☚ 夏   冬 ☛

秋鞦、秌qiū

❶秋季。如:深秋,秋天,秋风。
❷庄稼成熟或成熟时节。如:麦秋。
❸指一年的时间。如:千秋万代。
❹指某一时期。如:多事之秋,生死存亡之秋。
❺姓。

秋[秌]qiū

❶ (秋季) autumn; [美] fall: ~ 风 autumn wind; 深 ~ late autumn; 在初 ~ in early autumn; 在1992年 ~ in the fall of 1992
❷ (庄稼成熟时节) harvest time: 麦 ~ time for the wheat harvest
❸ (一年的时间) year: 千 ~ 万代 for thousands of years; 一日不见, 如隔三 ~。 One day apart seems like three years — miss sb. very much.
❹ (某个时期, 多指不好的) a period of time: 多事之 ~ an eventful period; troubled times; 危急存亡之 ~ critical juncture [time; moment]
❺ (姓氏) a surname: ~ 瑾 Qiu Jin
◆秋播{农}autumn sowing; fall seeding; fall sow ̄ing; 秋波 bright eyes of a beautiful woman; 秋波暗送 send silent and endearing messages with bewitching eyes; 秋波传情 give sb. the glad eye; cast sheep's eyes; give a loving glance; Loving glances flashed from her liquid orbs.; make eyes at sb.; throw amorous glances at; 秋菜 autumn vegetable; 秋地 fields for autumn sowing; 秋冬之交 the time when autumn turns into winter; 秋分 the Autumnal Equinox (16th solar term); 秋风过耳 like an autumn breeze passing the ear — thinking sth. of no importance; can be regarded with indifference; (like) wind whistling past one's ears — pay no heed to; regard with indifference; turn a deaf ear to; 秋风飒飒 The autumn wind is soughing.; 秋风扫落叶 (like) the autumn wind sweeping away the withered [fallen; dead] leaves — wipe out the corrupt and evil in an easy way; irresistible force; The great force swiftly and easily extirpate the rotten and decaying things.; 秋风送爽 Autumn breezes bring cool.; 秋风萧瑟 The autumn wind is soughing.; 秋高马肥 In late autumn horses are fat.; 秋高气爽 an invigorating autumn climate; The autumn air was fresh.; The autumn sky is clear and the air is crisp.; the clear and crisp autumn climate; dry, crisp air of autumn; 秋耕 {农} fall- plow; fall-plough; autumn ploughing; 秋海棠 {植} begonia; Begonia evansiania; 秋毫 autumn hair; newly-grown down; sth. so small as to be almost indiscernible; 秋毫无犯 not to injure the people in the least; forbid the slightest violation of the people's interests; In the land, through which the soldiers passed they took nothing and harmed no one.; No plundering was permitted, and the people did not suffer at all.; Not the least thing belonging to the inhabitants was to be taken.; not to cause the slightest damage [trouble] to the people; not to commit the slightest offense against the civilians; not to encroach on the interests of the people to the slightest degree; On the way the army did not trouble the people.; Through whatever town or city they passed, they robbed no one of anything.; 秋毫之末 the tip of an animal's autumn hair — very small; the minutest detail in everything; the minutest thing; 秋后 after autumn; after the autumn harvest; 秋后的蚂蚱 a grasshopper at the end of autumn — nearing its end; a locust in late autumn; be on one's last stage; The days are numbered.; 秋后算帐 square accounts after the autumn harvest — settle accounts with sb. afterwards; rake things up against sb.; wait one's opportunity to settle accounts with sb.; wait until after a political movement is over to settle accounts with the leadership or the masses; 秋季 autumn; [美] fall; 秋景 autumnal scenery; prospects for the autumn harvest; 秋老虎 after summer; afterheat; old wives' summer; {气} a spell of hot weather after the Beginning of Autumn; 秋粮 autumn grain crops; 秋凉 cool autumn days; 秋令 autumn; autumn weather; 秋牡丹 Japanese anemone; Japanese windflower; Anemone japonica; 秋千 swing; 秋热 old wives' summer; 秋色 autumn scenery; autumnal tints; 秋色平分 share [divide] on a fifty fifty basis; have equal shares (between two parties); divide equally between two; split even; leg and leg; 秋收 autumn harvest; 秋收起义 the Autumn Harvest Uprising (an armed uprising led by Mao Zedong in 1927 in Hunan- Jiangxi border region, which marked the Party's independent building of a revolutionary army); 秋收在望 The autumn harvest is at hand.; 秋水 autumn water — limpid eyes (of a woman); 秋水仙 {植} meadow saffron; autumn crocus; 秋天 autumn; [美] fall; 秋闱 [书] imperial examination held in autumn; 秋汛洪水 fall flood; 秋叶 antumn leaves; 秋雨 autumn rains; 秋征 collection of agricultural tax in kind after the autumn harvest; 秋种 autumn planting; 秋庄稼 autumn crops;
秋装 autumn clothing

《秋》qiu

Autumn→巴金 (Ba Jin)

autumn


autumn;fall(Am.)

秋qiū

波盈盈|风过耳|风团扇|高气爽|毫无犯|毫之末|后算账|霜烈日|水芙蓉|水盈盈|月春风

❷ 春笔法|春代序|春鼎盛|杜之年|千大业|千万代|三一日

❸ 暗送波|冰壶月|春花月|春华实|春困乏|春兰菊|春露霜|春祈报|春去来|春荣落|春蚓蛇|琨玉霜|烈日霜|明察毫|平分色|望穿水|盈盈

❹ 多难之|多故之|多垒之|多事之|富于春|各有千|季野阳|老气横|乱世之|落叶知|皮里春|皮里阳|伤春悲|万岁千|万载千|叶落知|一叶知

秋,甲骨文作,金文作(都是摹本),《説文》籀文作,小篆作
何九盈引郭沫若説,甲骨文 “秋” 的字形象蟋蟀,字音亦似蟋蟀的鳴叫聲,即以蟋蟀的形聲代指秋天之 “秋”。最後一形增“火”爲意符,何九盈引陳奂、龐樸説證明 “火” 即大火,星名。《詩經·豳風·七月》“七月流火”,言大火西下,秋天至矣,則 “流火”亦爲秋天的標志。或疑从丘省聲。劉釗認爲甲骨文 “秋”字乃象蝗蟲之形。“秋”是收穫的季節,故金文以 “禾”爲意符,或表示秋季莊稼成熟。“秋”本指季節,又用爲年代、時期、莊稼成熟等義。卜辭或指秋季 (卜辭時代一年有春秋二季),又或用作人名、地名。銘文或用作氏族名。
楚簡帛文作,所从之“火”形有訛變。秦簡牘文作,純爲二意符的合體。

秋qiū

本是一个会意字。古代秋收之后,放火烧去禾蔸、秸杆和田岸四周的杂草,以防次年虫害,故从“火”。甲骨文有“虫”的图案。此“虫”即蟋蟀之类。蟋蟀“七月在野,八月在户”,有秋天的物候特征。大篆“蟋蟀”讹变为“龟”(jiū)作声符,后省去。以“秋”为声符的字有:
qiū
鳅(泥鳅)
鞦(鞦韆)
湫(水潭)
楸(树名,“望长楸而太息兮,涕淫淫其若霰。”——屈原《楚辞·哀郢》)
鹙(古书上说的水鸟)
萩(古书上说的一种蒿类植物)
jiū
揪(揪住不放)
啾(象声词。“天阴雨湿声啾啾”——杜甫《兵车行》
鬏(头发盘成的结)
chou
阳平:愁(忧愁)
上声:瞅
zhòu
甃(方言,井壁)
僽(憔悴)
qiao
阴平:锹
上声:愀(“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苏轼《前赤壁赋》)
去声:偢(傻也;另读chǒu,同“瞅”)

秋鞦;秌;𥤛qiū

(9画)

【提示】在汉字简化前,除了词语 “秋千” “后秋 (挽具,同鞧)” 的秋写作繁体的 “鞦” 之外,其他用法的秋没有繁体。禾,中间是竖,不是竖钩; 位于字左时,末笔的捺改点。火,起笔宋体是撇点,楷体是侧点。

*1〔秌 〕qiū

9画 禾部 
(1) 秋季,一年四季中的第三季: ~风|~色|深~|~高气爽。
(2) 庄稼成熟的时期: 麦~。
(3) 指一整年的时间: 千~万代|一日不见,如隔三~。
(4) 某个时期(多指不好的): 多事之~。
(5) 姓。


*2(鞦)qiū

【秋千】(—qiān)一种运动和游戏的器具。在木架或铁架上悬挂两条绳子,下拴横板,人在板上前后摆动。

秋()


甲骨文合集11540,殷
己未[卜], 𡧊, 貞□(秋)……
按: 象蟋蟀形。

甲骨文合集33229,殷
□午, [于]岳告(秋)。

甲骨文合集33232,殷
□酉卜, 于……告(秋)

甲骨文合集32854,殷
□□, 貞王令(秋)……舟乃奠。
按: 从火。

周原甲骨文H11:83,西周
曰今秋楚子來告父後□。

亞秋舟爵,殷周金文集成8782,殷
亞秋舟。

古璽彙編4451,戰國
千秋。

古璽彙編4445
千秋。

古璽彙編4439,戰國
千秋。

包山楚簡· 卜筮祭禱記録214,戰國
(迻)石被裳之祱(祝), 至(秋)三月,賽禱邵王戠牛,饋之。

郭店楚墓竹簡·語叢一40,戰國
《春秋》所以會古含(今)之事也。

郭店楚墓竹簡·語叢三20,戰國
春秋亡不以其生也亡耳。

郭店楚墓竹簡·六德25,戰國
雚(觀)者(諸)易、春秋則亦才(在)壴(矣)。

睡虎地秦墓竹簡·日書乙種110,戰國至秦
秋三月甲乙。

秦印文字彙編
秋城之印。

馬王堆漢墓帛書·養生方,西漢
春秋時取冤(菀),陰乾,冶之。

漢印文字徵
齊長秋印。

漢印文字徵
孫千秋印。

石門頌,東漢
春宣聖恩,秋貶若霜。

魯相乙瑛請置孔廟百石卒史碑,東漢
典主守廟,春秋饗禮。

元誘妻馮氏墓誌,北魏
春秋十八。

淨智塔銘,東魏
春秋七十有三。

田光山妻李氏墓誌,隋
春秋七十有八。

張波墓誌,隋
春秋五十有六。

李休墓誌,唐
春秋五十五。

周敬本墓誌,唐
春秋七十有七。
《説文》:“秋, 禾穀孰也。从禾, 省聲。 , 籀文不省。”
甲骨文象蟋蟀之形。姚孝遂認爲,“蟲以嗚秋”,因用以表達秋天之“秋”,可從。戰國从禾、日、火會意,秦簡省去日旁,以从禾从火會意,爲《説文》小篆所本,後世因之。

☚ 稍   秦 ☛

121.秌 2.鞦qiū

甲骨文作似龟形而头带两角。或说是蝉形,下面或带火旁。《说文》所载籀文从禾旁从龟下面从火。龟是讹体。小篆作左旁火,右旁禾。隶楷一般作秋。龟下面有火旁通焦字,似龟形带火的音义也应通焦。秌字说是龟下火字的省声。都与焦音有关。古音焦与秋通。秋1指季节的秋,可说是禾熟时代表秋天。现麦秋就是指庄稼成熟的时期。引申指“年”。如:千秋万岁。也指某个时期(多指不好的)。如:多事之秋。现以秋为规范字。其他为异体字。见《异体字表》。秋2用于秋千。传说在汉武帝时用来在帝王后宫表演的道具,本云千秋,祝寿意。后讹为秋千。中古用原来用于车马后鞧的鞦字和后造的韆字。于是笔画太繁,现复原为秋千。见《总表》。

秋鞦★繁◎常秌★异◎异★常◎常


qiū秌,形声,从禾,(jiāo)省声,本义为庄稼成熟。后作“秋”,左右偏旁互换位置。引申为庄稼成熟的时节、四季中的第三季、一年的时间、某个时代等。鞦,形声,从革,秋声,用于“鞦韆”。见324页“千”。《异体字表》以“秌”为异体字。近代俗字、《简化字表》把“鞦”简作“秋”,采用本字。
【辨析】
❶“秋”与“秌”“鞦”不是等义异体字或简繁字。
❷以“秋”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读音不同。qiū:鳅、楸、湫∣jiū:揪、啾、鬏∣qiāo:锹∣qiǎo:愀∣chóu:愁∣chǒu:瞅。
【构词】
秋天(秋天)∣秋雨(秋雨)∣秋高气爽(秋高氣爽)∣麦秋(麥秋)∣多事之秋(多事之秋)∣秋千(鞦韆)

(qiū)

从禾,省聲。籀文作“”。
【按】秋,《説文》:“禾穀孰也。”禾穀熟之日即是秋天。

秋ts’jəw

[甲骨]
[金文]
[小篆] 《說文》: , 禾穀熟也。从禾, 省聲。 , 籀文不省。(七篇上)
蝗蟲見於秋天禾熟時,或以火驅趕之,烤以食之。

☚ ">   鬻 ☛
0000066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3: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