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秀才:原义为称才之秀异者。《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汉始为科目之称(后改称茂才);宋时凡应举者无不称“秀才”;明清称入府州县学生员为“秀才”。也作书生的通称。这里泛指读书人。旧说,读书人没有武力和实力,想造反也不会成功。引申为读书人只会空谈,难见行动,干不成大事。清·王濬卿《冷眼观》第十六回: “从来干大事的人,像你这样前怕狼后怕虎的,那还能做什么?怪不得人说是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呢!”清末·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六回: “其实幕府里也有个把懂事的人,就劝傅知府说‘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无论他有没有这回事,可以不必理他;就是实有其事,且派个人去查一查。”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下册·第三十九章:“俗话说,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像你这样宦门公子,堂堂举人,读了一肚子圣贤书,喝了几大桶墨汁,造起反来,自然不会像我们穷百姓干脆利索。”

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谚)要靠秀才们起来造反,无论多久也别希望成功。指书生气十足的人举事,优柔寡断,瞻前顾后,成功无望。
也作
❶ 秀才造反,十年难成。
❷ 秀才造反,十年不成。
❸ 秀才造反,一世不成。

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要靠秀才们起来造反,无论多久也别希望成功。指书生气十足的人举事,优柔寡断,瞻前顾后,成功无望。陈立德《城下》五:“他们那些决策人中间,大部分是书呆子,咬文嚼字写写文章是好手,但中国有句俗话:‘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意为读书人做事优柔寡断犹疑不决,很难成就大事。

秀才造反,三年不成xiùcɑi zàofǎn,sān nián bù chéng

指念书人只有书本知识,做不成大事。
【例】他们那些决策人中间大部分是书呆子,咬文嚼字写写文章是好手,但中国有句俗话:“秀才造反,三年不成。”(陈立德《城下》)
也作〔秀才造反,十年不成〕。
【例】有句俗话:“秀才造反,十年不成。”为何者?就因为秀才只会摇唇鼓舌,动不得刀枪。(于中华《百万富孀》)

秀才造反,三年不成xiu cai zao fan,san nian bu cheng

three whole years won’t be enough for genteel scholars to start a rebellion—a cause without any hope of success

秀才造反,三年不成xiù cái zào fǎn, sān nián bù chénɡ

旧指知识分子虽不满现状有所抗争,但因天性软弱胆小,做不成大事。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20:3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