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禹迹图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禹迹图

 《禹迹图》是在它那个时代的世界上最杰出的地图。公元1136年和1142年两次上石,所绘水系和海岸线轮廓都比较精确。绘图人姓名无传。
 这两幅石刻地图图名的第二个字不同。刘豫阜昌七年(南宋绍兴六年,1136)四月刻石的称《禹跡图》(图纵80厘米、横79厘米,现存陕西省博物馆);南宋绍兴十二年(1142)十一月十五日左迪功郎充镇江府府学教授俞箎重校立石的称《禹迹图》(图纵83厘米、横79厘米,现存镇江博物馆)。俞箎重校立石时,或有意改“跡”为“迹”字,以与此前上石之《禹跡图》有所区别。
 比较这两幅石刻地图,除《禹迹图》海洋用水波纹表示,而《禹跡图》的海洋无符号表示,以及由于刻工的技艺不同或手误而产生的差别之外,二者所绘山川以及府州名称等完全相同。《禹迹图》上方图名框内注记:“元符三年正月依长安本刊”等字,可知长安本亦是《禹迹图》所依据的图本。二石刻图上有的错字都相同,说明这是原图本,即长安本图上的讹误。《禹迹图》海洋用水波纹表示,长安本可能也是这样,而《禹跡图》略去未刻。
 二石刻图均有上石时间,无制图时间。图上黄河在今河北省入海,按黄河自王莽始建国三年(11)河决魏郡,改道在山东利津入海之后,直至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河决商胡埽(今河南濮阳东北),翌年北流,才改在河北省入海,可见图的绘制决不会早于庆历八年。又根据图上宋代的府、州名来看,有的是在元丰年间建置的,如颍水上游的颖昌府是元丰三年(1080)建置的。所以图的编制不会早于元丰三年。至于下限,图上无元符三年以后的建置,所以图的绘制时间应在元丰三年至元符三年之间(1080-1100)。
 《禹跡图》或《禹迹图》是目前所见中国古代地图上最早出现画方的地图。图上注明比例尺“每方折地百里”,即每方格的边长(1.1-1.2厘米)相当于宋代的100里。若按宋尺合30.72厘米计算,比例尺约为1∶4,500,000;据图上东京(今河南开封)至南京(今河南商丘),东京至西京(今河南洛阳)的距离计算,比例尺约为1∶3,500,000。
 图上黄河源出自积石,长江在岷山附近注记:“大江源”,这是受《尚书·禹贡》:“导河积石”、“岷山导江”之说的影响。
 图名框内除注记比例尺外,还注记有:“禹贡山川名”、“古今州郡名”、“古今山水地名”等字。图上有些是当时已经废置的州、郡名称和古代地名,如“儋”州、“曲”州、“夜郎”郡、“鲁望川”等等,这些正是图名框内注记“古今”二字的反映。图名“禹跡”或“禹迹”,意思是寓地理之图于夏禹九州之迹中,实即一幅中国内地的地理图。

禹迹图 - 二十六史 - 可可诗词网

禹迹图

 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刻地图之一。绘制年代约在1048年后,稍晚于“华夷图”。制图人不详。因图中尚保存有部分唐代地名,可推知是依据贾耽《海内华夷图》中《禹贡》九州部分缩制而成。此图于公元1136年10月与《华夷图》先后刻于同一碑石的正反两面,现存于西安市碑林。
 “禹迹图”已经使用计里画方的绘法,比例尺为每一方格相当于一百里,横方七十一,竖方七十三,总共五千一百一十方。水系、海岸更接近于近代地图形状,海岸线轮廓,特别是山东半岛和雷州半岛比较清晰,说明此时对沿海地区的了解又有所深入。图中所记行政区名三百八十个,标注名称的河流近八十条,标名的山脉七十多座,湖泊五个。其内容之丰富,为研究中国地图学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该图与同时代的欧洲舆地图相比,绘制技术大大领先于西方,是中世纪世界上最杰出的地图,也是宋代制图学家的一项最大成就。

禹迹图

区域地图。存于陕西西安碑林。石刻地图。刻于南宋高宗绍兴六年(1136),绘制时间据考当在元丰四年(1081)至绍圣元年(1094)。或原稿完成于庆历八年(1048)后。有人认为该图是据贾耽《海内华夷图》绘制的。用汁里画方法。横方七十,竖方七十三,总五千一百一十。每方折地百里,比例尺相当于1∶1 500 000。是我国最早的“画方地图”。绘法精细,海岸轮廓、河流位置和形状等较《华夷图》更近实际。图上载有三百八十个行政区名,标注河流名称近八十余,山脉七十余座,湖泊五个。曹婉如《华夷图和禹迹图的几个问题》(《科学史集刊》1963.6),中国科学院地学史组主编《中国古代地理学史》可资参考。

禹迹图

禹迹图

宋代地图。伪齐阜昌七年(1136)上石,背刻《华夷图》。现存陕西省博物馆。绘于北宋元丰四年至绍圣元年(1081—1094)之间。该图根据唐代贾耽《海内华夷图》中《禹贡》九州部分缩制,采用“计里划方”绘法,每方折地百里。绘法较精,所绘海岸线及河流形状较《华夷图》更近实际。英国李约瑟博士称它“在当时是世界上最杰出的地图”。德拉帕拉斯·鲁伊斯说: “在欧洲根本没有任何一种地图可以和这幅图相比。”

☚ 陕西建明   华夷图 ☛
禹迹图

禹迹图

宋代地图。伪齐阜昌七年(1136)上石,背刻《华夷图》。现存陕西省博物馆。绘于北宋元丰四年至绍圣元年(1081—1094)之间。该图根据唐代贾耽《海内华夷图》中《禹贡》九州部分缩制,采用“计里划方”绘法,每方折地百里。绘法较精,所绘海岸线及河流形状较《华夷图》更近实际。英国李约瑟博士称它“在当时是世界上最杰出的地图”。德拉帕拉斯·鲁伊斯说: “在欧洲根本没有任何一种地图可以和这幅图相比。”

☚ 陕西建明   华夷图 ☛
禹迹图

044 禹迹图

地图。制图人不详。绘制时间在宋元丰四年(1081)至绍圣元年(1094)。1136年4月刻石存于西安碑林。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石刻地图之一。采用“计里画方”法绘制。绘法较精密,海岸轮廓、河流位置和形状较《华夷图》更接近实际。图约标有380个行政区,标名河流近800条,山脉70多座,湖泊5个。

☚ 华夷图   历代地理指掌图 ☛
禹迹图

禹迹图yujitu

我国现存的最早石刻地图之一。伪齐阜昌七年(1137)刻石,制图人不详,原制作年代约在1048年后,可能据贾耽《海内华夷图》中禹贡九州部分缩制而成。石刻长宽各3.42尺,采用方格法绘制,每方折百里,总共3796方(横方52,纵方73),尚保存有唐代地名,故可推知贾耽图的概略。图上约有380个行政区名,标注名称的河流近80条,标名的山脉有70多座,标名的湖泊有5个,水系和海岸线等皆达到一定精度。德雷帕拉斯一鲁伊斯于1951年评论道:“在埃斯科利亚地图(手抄本)于公元1550年问世以前,在欧洲根本没有任何一种地图可以和这幅《禹迹图》相比。”刻石现存西安碑林。

☚ 华夷图   徐霞客游记 ☛
0000132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6:1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