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禹与涂山氏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禹与涂山氏 禹与涂山氏东汉神话小说。赵晔撰。原载《吴越春秋》卷三《越王无余外传》。袁珂《古神话选释》录入。大禹是古代的治水英雄,其传说起源甚早。如《山海经·海内经》谓“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尸子》谓“禹理水,观于河,见白面长人鱼身出,曰:‘吾河精也。’授禹河图。”《尚书·大禹谟》、《楚辞·天问》、《淮南子》(《汉书·武帝纪》颜师古注引)、《史记·夏本纪》也都载有关于他治水的传说。但随着他治水故事的深入民间,又逐渐演变出了不少关于他的恋爱、婚姻、家庭之类的故事。如《天问》、《吕氏春秋·音初》及《天问》洪兴祖补注引《吕氏春秋》佚文等都记有禹和涂山氏姑娘的恋受、婚姻事。《吴越春秋》此篇所记也是一则关于禹的婚姻故事。叙述:禹已三十而未娶,他来到涂山,想到自己年岁蹉跎,再不娶妻成家、生儿育女,就有违礼法了。于是禹祷告上天说:“如果我应该娶妻,老天就显灵来启示我吧!”果然有一头九尾白狐出现在禹跟前。禹想:“白色,正是我服制的颜色;而九尾,正是王者的象征。不是有首‘涂山之歌’这样唱吗? ‘寻找配偶的白狐,伸着九条蓬直的大尾巴。到我们这里来的佳客啊,将来一定会称王!就在这儿成家吧,涂山人能助你王道大昌!白狐出现天示祥,于此良机快前行(háng)!’这下就很明白了。”于是,禹就娶了涂山当地的女子为妻,她的名字叫女娇。作品通过禹婚娶情况的描写,反映了古代社会对爱情婚姻的一种理解:古礼男子三十而娶,否则就是“失其制度”。主要是基于尊礼,并考虑到涂山人能助王道昌盛、室家兴旺,禹才认识到结婚的迫切性和重要性,而同涂山女娇结合。对待婚姻的态度的功利性,要比感情更重要,这就是本则神话所反映的思想特征。至于作品出现“九尾白狐造于禹”的这种天人相应的瑞兆,虽然是迷信,但从客观上却给这一婚娶故事增添了曲折性和趣味性,使故事显得朦胧神秘,而且生动引人。神话传说中禹与涂山女是相悦相慕而结合的。《吕氏春秋·音初》所记叙的涂山氏女命其妾候禹于涂山之阳因而作《候人之歌》的初相,就可以见出两人起初是怎样的彼此倾慕,涂山氏姑娘侯禹不至又是怎样的悱恻缠绵等。这种比较原始的爱情,自然而清纯。后来礼法趋严,禹则被指责为“有淫湎之意”(《吕氏春秋·当务》),甚至诘骂禹和涂山女“通淫”(《楚辞·天问》)等,这些都是封建意识对神话传说所作的强解甚至歪曲。《吴越春秋》本篇所写的爱情必须服从“王道”这个前提,婚姻必须按“礼度”而行等,不仅打上了一些封建思想的烙印,而且也把男女双方重情意的原始爱情的清纯灵光冲刷掉了。当然这则传说的故事,也很有积极意义,它也写出了大禹一心治理洪水而把终身大事都给耽搁了这种公而忘私的精神。《楚辞补注》引《淮南子》佚文写的一段关于禹化熊通轘辕山不慎为涂山氏窥见,涂山氏惭而奔,化石生启的故事就突现的是禹惟重治水而不念妻室的形象。《吴越春秋》本则故事所反映的禹因治水“三十未娶”的忘我精神,则与《淮南子》佚文所载故事的基本思想是一脉相承的。这种积极意义,使我们还能看出古神话的一些传统的思想特征。这篇神话传说情节结构完整,文字朴质而简洁,亦文亦歌,具有民间文学的趣味。其中,禹的一番祝告和一段内心独白,清晰地刻画出了禹在思考婚姻问题时的一些比较曲折细致的心理活动。 ☚ 伍员之死 南林处女 ☛ 禹与涂山氏《吴越春秋》被《四库全书总目》收入史部载记类,不过其中汇有不少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颇类小说。此书有元代徐元祐作注,考订事迹异同。 禹是古代治水英雄,关于他的传说起源很早。如《山海经·海内经》“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尚书》、《淮南子》等书中也能找到记载,《楚辞·天问》、《史记·夏本纪》更有比较集中的材料。这些传说都紧紧围绕一个治水的主题。后来在流传过程中渐渐地又出现了其他方面的内容,这位大神的身上增添了越来越多人的影子。《吴越春秋》此篇所记就是流传在汉代的关于禹的婚姻故事。 古礼男子三十而娶,禹大概是一心治理洪水,把终身大事给耽搁了,当他来到涂山这个地方时,想到自己年岁蹉跎,再不娶妻成家、生儿育女,就有违礼法了,于是他祝告上天说,如果我应该娶妻,老天就显现些什么来启示我吧。果然有一头九尾白狐出现在他的面前。禹心想,白色,正是我服制的颜色,而九尾是王者的象征。涂山不是有首民歌这么唱吗?“寻找配偶的白狐,有九条蓬松的大尾巴。到我们这里来的佳客啊,将来定会称王。就在这儿成家吧,我们涂山人能助你王道大昌。何谓天人相应,就是指的这个啊!”这下我可就明白了。禹于是就娶了涂山当地的女子为妻,她的名字叫女娇。 在这段文字当中体现得相当突出的是对古代礼法的重视,男子三十而娶,否则就是失度。出于繁衍后嗣的考虑,结婚的迫切性才被禹明确认识到。一阙涂山之歌,包含很丰富的内容。白狐九尾,是王天下的特殊象征,它的出现是天人相应和谐的瑞兆;涂山的女子,更能助其室家兴旺、王道昌盛,禹对此深信不疑。这反映了古代社会对爱情婚姻的一种理解,于家于国都有利的婚姻才是最理想的,爱情也必须服从“王道”这个前提。古代的传说中,吉凶祥瑞比比皆是,因为占卜吉凶是古人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它其实是古人对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的一种认识、理解,虽然是迷信,客观上却给历史故事增添了趣味性、曲折性,使其显得更朦胧神秘、生动引人。 传说中禹与涂山女是相悦相慕而结合的,《吕氏春秋·音初》说南国诗歌的第一篇就是涂山女企盼大禹回来时唱叹的《候人之歌》,“候人兮猗!”四个字,悱恻缠绵,寄托了涂山女爱怨并存的深切感情。他们俩之间发生的这种原始的爱情,自然而清纯。后来礼法渐严,禹被指责为有淫湎之意,这是封建意识对神话传说做了强解加工。《楚辞补注》引《淮南子》(今本佚文)有一段关于禹化熊通轘辕山不慎为涂山氏窥见,涂山氏惭而奔,化石生启的故事,活脱脱一个惟重治水,不念妻室的形象。如果抛开神话的框架,其实讲的是古代一对夫妻的感情变化。禹一直是人们心目中的英雄,公而忘私的典范,《禹与涂山氏》故事中禹的形象就是与之一脉相承的。不过他与涂山女的结合,主要是基于涂山人能助王道昌盛、室家兴旺这样的观念,在古人的婚姻生活中,这些要比感情更重要。这种对待婚姻的态度,就显得生硬,过于功利了。屈原《楚辞·天问》已对此发生了质问:“禹之力献功,降省下土四方。焉得彼涂山女,而通之于台桑?闵妃匹合,厥身是继,胡维嗜不同味而快朝饱?”如此这般,我们透过这些神话的表象,可以把握到一些传统文化的特征。 此篇情节结构很简单,文字朴素、简洁,但禹娶涂山女的过程已经比较完整地叙写了出来。文章极短,却包含了禹的一番祝告和一段内心独白,语辞通顺、流畅,很清楚地刻画了禹在思考婚姻问题时的一些比较曲折细致的心理活动。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