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孔 祠孔即对孔子的祠祀。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以太牢祀孔子”,开创历史上帝王祠孔的先例。至东汉,祠孔活动日趋复杂, 将孔子与周公并称“圣师”,使具“立学者必释奠于先圣先师”之义。光武帝、明帝、章帝、安帝都曾亲自举行过祠孔大典。不过两汉时期还没有把孔子抬到吓人的高度,与封建社会后期的祠孔活动相比,尚有很大距离。 ☚ 祖腊 兵祭 ☛ 祠孔即对孔子的祭祀。开始于汉代。高祖十二年(前195),刘邦“过鲁,以太牢祠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祠孔活动。汉平帝元始元年(1),追谥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加封其后裔孔均为褒成侯,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对孔子及其后裔的封爵活动。东汉时,祀孔的次数和规模有所扩大。建武五年(29),光武帝亲自到鲁,派大司空祭祀孔子。十四年(38),封孔均之子吉为褒成侯。永平十五年(72),汉明帝亲自到孔宅(今山东曲阜归德门内阙里)祠孔,并第一次以孔子的七十二弟子院祠,同时设立讲堂,命皇太子及诸王说经。元和二年(85)汉章帝、延光三年(124)汉安帝都按明帝旧制祠孔,并进行封赏。汉代的五次祠孔,开后世祠孔活动的先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