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神女赋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神女赋》

《神女赋》

辞赋篇名。战国宋玉作。三国时曹植《洛神赋》序说:“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宋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卷一“辩证”有一条论及《神女赋序》,说:“以此考之,则‘其夜王寝,梦与神女遇’者,王字乃玉字耳。‘明日以白玉’者,‘以白王’也。王与玉字误书之耳。前日梦神女者,怀王也;其夜梦神女者,宋玉也。襄王无预焉,从来枉受其名耳。”明陈第《屈宋古音义》说:“楚襄闻先王之梦巫山女也,徘徊眷顾,亦冀与之遇,玉乃托梦告之,意谓佳丽而不可亲,薄怒而不可犯,亟去而不可留,是真绝世神女也。彼荐枕席而行云雨,无乃非贞亮之洁清乎,王之妄念可以解矣。是玉之所为讽也。嗟夫!不特梦寐神女为然,物有贞而不可觊,事有淫而不可成者,皆此类也。玉之辞诚婉,而其意诚规,愚病从来读者未察,故表出之。”然亦有学者怀疑此篇非出于宋玉者,清崔述《考古续说·观书余论》说:“周庾信为《枯树赋》,称殷仲文为东阳太守,其篇末云:‘桓大司马闻而叹曰’云云,仲文为东阳时,桓温之死久矣。然则是作赋者托古人以自畅其言,固不计其年世之符否也。谢惠连之赋雪也,托之相如;谢庄之赋月也,托之曹植。是知假托成文,乃词人之常事。然则《卜居》、《渔父》亦非屈原之所自作,《神女》、《登徒》亦必非宋玉之所作明矣。但惠连、庄、信其世近,其作者之名传,则人皆知之; 《卜居》、 《神女》之赋其世远,其作者之名不传,则遂以为屈原、宋玉之所为耳。”自崔述提出质疑之后,今学者如游国恩、郑振铎、刘大杰、陆侃如等多继其说而发挥之。今人朱碧莲《宋玉辞赋真伪辨》认为:“崔述是以点代面,以偏概全。拿《雪赋》与司马相如的代表作《子虚赋》《上林赋》比较,就知道它们之间没有共同之处。何况,《文选》中早已注明《雪赋》和《月赋》的作者是谢惠连和谢庄,用不着后人去考证它们的作者。所以不能因为谢惠连和谢庄在赋中假托司马相如和曹植的名义写赋,就是凡是写到古人的赋一概视作后人伪托。在先秦作品中,作者把自己作为描写的对象是很普遍的现象,如庄子在《逍遥游》《秋水》篇中就写了自己的言行和思想,可是并没有人怀疑它们是后人的伪托。……如果没有过硬的材料怎么能轻易地剥夺宋玉的著作权!”关于此篇的作者,迄今尚无定论。今多数研究者认为,否定作者为宋玉者,并无充足的证据,仍当将作品系于宋玉名下。由于《文选》将赋中“玉寝”错为‘王寝”,故历代学者多误以为是襄王梦遇神女了。“王寝”实则为“玉寝”之误,宋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辨之甚详。此篇与《高唐赋》应是互相衔接的姊妹篇,续写宋玉梦遇神女的故事,以描写神女之美为主,以神女以礼自防终结,对襄王念念不忘向往神女一事予以委婉的讽谏。此篇文字清丽,比喻多样,妙用典故,词藻华赡,句式韵散相间,极富参差迭宕之美。赋中的神女,被作者刻画成一个理想的、非凡的、美丽而圣洁的人物;为了塑造这一瑰姿玮态、贞亮絜清的艺术形象,不惜以精妙的铺排,多方取譬,极富于浪漫主义气息。此篇语言文字与辞法、句法不仅开汉赋之先河,而且所塑造的神女形象对后世也影响巨大。曹植《洛神赋》所刻画的宓妃形象便直接师法于此篇;从唐宋传奇和明清小说中的众多女性形象的塑造中,都可以感受到它的影响。

神女赋

神女赋

❶辞赋名篇。战国楚宋玉作。《文选》见载。据《文选》李善注引《襄阳耆旧传》载:“赤帝女曰姚姬,未行而卒,葬于巫山之阳,故曰‘巫山之女’。楚怀王游于高唐,昼寝,梦见与神遇,自称是巫山之女。王因幸之,遂为置观于巫山之南,号为朝云。后至襄王时,复游高唐。”此篇结构与《高唐赋》相似,开头主客问答,首引情本,由宋玉向楚襄王叙说自己梦遇神女之状。赋的正文,则叙写神女之美貌、情态以及庄重不可犯之态。明代陈第《屈宋古音义》评云:“楚襄闻先王之梦巫山女也,徘徊眷顾,亦冀与之遇,玉乃托梦告之,意谓佳丽而不可亲,薄怒而不可犯,亟去而不可留,是真绝世神女也。彼荐枕席而行云雨,无乃非贞亮之洁清乎,王之妄念可以解矣。是玉之所为讽也。”此篇艺术成功之处在于对神女超尘绝世之美的描摹,既有“上古既无,世所未见,瑰姿玮态,不可胜赞”的侧面渲染,亦有正面描述,如“其始来也,耀乎若白日初出照屋梁;其少进也,皎若明月舒其光”,还有“意似近而既远合,若将来而复旋”的心理刻划,加之扑朔迷离的梦境气氛的烘托,突出神女恍恍惚惚、亦人亦神的形象。刘勰《文心雕龙·丽辞》云:“宋玉《神女赋》云:‘毛嫱障袂,不足程式;西施掩面,比之无色。’此事对之类也。”肯定此篇以人事典故对偶渲染。东汉傅毅《舞赋》在序中点明“楚襄王既游云梦,使宋玉赋高唐之事。”三国时曹植《洛神赋》序中亦云:“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可见此篇的直接影响。
❷辞赋名篇。东汉王粲作。《艺文类聚》、《王侍中集》见载。建安时代,“三曹”与“七子”,诗赋多有同题共作现象。王粲、陈琳、应玚、杨修等人都有《神女赋》,其中,较有代表性、也保存较完整的是王粲的《神女赋》。此赋极力铺写神女“体纤约而方足,肤柔曼以丰盈”、“口譬含丹,目若澜波”的体貌形态,以及妆扮服饰的艳丽:“戴金羽之首饰,珥照夜之珠珰”、“错缤纷以杂袿,佩熠爚而焜煌。”词藻华美,精雕细刻,有一种错彩缕金、眩人眼目的美感。此赋上承宋玉《神女赋》、司马相如《美人赋》的写法,但又反映了建安的时代特点,在铺写客体美丽的同时,渲泄了主体的深沉情感。美妙绝伦的神女,既是一种生命和欲望的化身,更是一种美好理想的象征,能给人以更多的回味。
❸辞赋篇名。西晋张敏作。《艺文类聚》见载。赋序曰:世人多言神女,未必实有其事,至于弦超与神女结为夫妻,“饮宴寝处,纵情极意”,“则近信而有证”,览其歌诗,为之作赋。赋以第一人称,通过神女的自述,描述了人神欢好的故事。神女凭纯德现形于中州,来到主人家。主人正怀疑她是孽女淫鬼,还是游女娥皇? 神女盛服表德,于是同主人“寻房中之至燕,极长夜之欢情”。最后含情脉脉地抚袂告辞,乘云而去。本文虽无什么意义,而以神女故事入赋,使赋作具有生动的情节,增添了新的内容。可见小说家描写的故事,赋体亦能揽括。

☚ 诮青衣赋   神龟赋 ☛
神女赋

《神女赋》

本赋与《高唐赋》为姐妹篇,前后相续,均以巫山神女事为本事,然文字层面上的侧重点不同,《高唐赋》重在铺叙高唐之山川形势,本赋则着重描写巫山神女的艳质丽态。故在风格上《高唐赋》奇伟,而本赋奇丽。本赋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全力刻画神女的形象。赋前序中对神女的描写,就先声夺人:“其始来也,耀乎若白日初出照屋梁,其少进也,皎若明月舒其光。须臾之间,美貌横生。晔兮如华(花),温乎如莹,五色并驰,不可殚形。详而视之,夺人目精。……步裔裔兮耀殿堂,忽兮改容,婉若游龙乘云翔。”不仅写出了神女的体貌,而且写出了她的光采;不是停留静态的摹写,而重在展示神女的动作姿态。在赋的正文中,又更细致地描绘了神女的容貌:“貌丰盈以庄姝兮,包温润之玉颜。眸子炯其精朗兮,瞭多美而可观。眉联娟以娥扬兮,朱唇的其若丹。”文中用了形容(丰盈、庄姝、温润、精朗、联娟)加比喻(象玉、娥、丹砂)的手法,一一描绘出了神女的面貌、脸色、眼睛、眉毛、嘴唇。作者还善于通过对外形的描写,传达出神女内心微妙的变化和她的神态情意:“望余帷而延视兮,若流波之将澜。奋长袖以正衽兮,立踯躅而不安……时容与以微动兮,志未可乎得原,意似近而既远兮,若将来而复旋。”写出了神女脉脉含情而又庄重矜持的态度。就艺术成就说,本赋的表现手法新颖而富有创造性,超出了同样以美女为题材的《诗经·硕人》、曹植《洛神赋》诸作;就美学意义说,赋中注重“传神”、“重姿”的倾向,已经昭示出中国艺术的美学走向。

☚ 高唐赋   谏逐客书 ☛

《神女赋》shen nü fu

Rhapsody on the Goddess→宋玉 (Song Yu)

神女赋

赋篇名。宋玉作,见《昭明文选》,与《高唐赋》为姊妹篇。章太炎《菿汉闲话》:“本一赋分为上下。”此赋为宋玉向楚襄王叙述自己梦遇神女,并藉以塑造了神女的美丽形象。由于宋玉的赋作,使高唐神女的形象及其与楚怀王云雨巫山的故事,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影响,源远流长。而其历史文化的价值,更是人们所着意追寻和探讨的。陈第《屈宋古音义》:“或问作者之意,曰讽也。或问好色之赋,目欲颜而心顾义,是之谓讽。今此无有,何以为讽。曰:彼之讽在词之中,此之讽在词之表。或问何以,曰:楚襄闻先王之梦巫山女也,徘徊眷顾,亦冀与之遇。玉乃托梦告之。意谓佳丽而不可亲,薄怒而不可犯,亟去而不可留,是真绝世神女也。彼荐枕席而行云雨,无乃非贞亮之洁清乎,王之妄念可以解矣。是玉之所为讽也。”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0: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