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神和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神和人我创造了世界,从同一片泥土和水, 你建立了鞑靼、努比亚和伊朗, 我从尘土里提炼出纯净的铁沙。 你制造刀剑、箭头和枪炮, 你做成锄(斧)头去砍伐园里的树, 你做成笼子去关闭歌唱的鸟。 人 你创造了夜,我制作了灯, 你创造了黏土,我做成杯盘; 你创造的是沙漠、山岭和溪谷, 我呢,建造了花床、公园和果园 是我把石头磨成镜子, 是我,从毒物里酿出蜜汁。 神是什么?人是什么?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他们与大自然和社会生活又是什么关系?这个玄奥而现实的问题,始终牵动着所有人的心。自古到今,从中到外,有多少人在观察它、思考它、评说它啊,各国的创世纪传说,民俗的神鬼观念,学者的神学、人学专著,不是都在探讨这一问题吗。神权说;人权说;上帝创造,主宰万物和人;神是人造出来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等等,众说纷纭,各持己见,充满矛盾和对立,但如透视诸说的深层,你会发现一个很有意义的现象,那就是诸多矛盾对立的学说,其蕴底却横卧着一个统一的东西,这就是人,无论说神还是道人,无不围绕着人的生存而发,归根结底是在探讨人的生存条件和环境,是为了人能够更好的生存。同理,这应当是理解伊克巴尔《神与人》一诗的出发点和归宿。 《神与人》一诗的构架是很巧妙的。它把神和人放在同一被告席上,从被控告和辩白中揭示诗的主题。诗先让神来控告人之不仁不义。神义正词严地指责人“我创造了世界,/从同一片泥土和水,/你建立了鞑靼、努比亚和伊朗……”这里讲了神创造了世界,特别强调用的是“同一片泥土和水”,意即神是用同一种材料一视同仁地创造了一个统一的大同的世界。这同一元素造成的世界,本应是和谐一致的,可人却把它分裂成不同的群体,建成不同的国家,造成多国的互相对立和仇杀。和一国的统治与被统治,压迫与被压迫的惨景,酿成“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局面。接着神具体地从“铁沙”之实用,历数了人的罪恶。神言他从尘土中提炼出纯净的铁沙,本意让人用于生产和生活,给人带来更加美满幸福的享受。可人却违背了神的盛情,把“铁沙”造成刀剑、箭头、枪炮,去惨杀自己的同类,酿成死亡和残伤的痛苦;做成斧头去砍伐园林,破坏神赐予的自然美景,并使生态失去平衡,把人类引向自我毁灭的道理;还造出铁笼,囚禁那些用歌唱来愉悦人类的飞鸟鸣禽。总之,神给人的是一个平等、大同、和谐、美满、欢乐的世界,人为了私欲和权利,却在世界上制造分裂;制造不平等;制造屠杀;制造压迫和剥削;并且肆意破坏大自然的美及和谐。一个充满爱充满温馨的世界,被人糟踏成充满仇杀和破坏的屠场。显然,这是神对人性弱点的指责,也是诗人借神对动荡不安,战火不止,私欲横流,祸及大自然的当今世界的控诉。 面对神的指责,人并不惶恐不安的低头称是,无言以对,而是依据自己的优点和贡献,有理有据地陈述自己的功绩,人反驳道:“你创造了夜,/我制作了灯,/你创造了黏土,/我做成杯盘,……”以及把沙漠、山岭改造成花园、果林;把石头磨成镜子,甚至从有毒之物中,提炼出甜甜的蜜汁。这里,人通过自己的智慧和辛勤的劳动,创造着世界,改造着世界,显示了巨大的创造力和改造世界的智慧、想象力、意志力和信念,体现了人是世界的主宰的品性,也体现了人性之美和伟大。如是看来,神对人的指责是正确的,人的确在做着破坏和谐,破坏幸福,制造各种各样灾难的蠢事,理应受到谴责。而人对大自然的改造,人用辛勤而富有创造性的劳动在营造美满的生活,也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人的辩驳也非溢美之词。神之指责和人之争辩是如此的矛盾,又是如此的真实可信!诗人为何把这对矛盾集中在一起加以描述呢!原来诗人是在宣扬其“呼谛哲学”和“贝呼谛哲学”。“呼谛”乌尔都文,波斯文是“自我”的意思。作为宗教概念是人的灵魂、个体中的神性,“呼谛”哲学讲的是人要有自我认识的意识,即认识自身中所蕴藏的神性,从而修炼成完全人,然后照伊斯兰教义,建立理想社会。 “贝呼谛”,“贝”乃“无”之意,旨在倡导忘我,献身于民族、国家和人民。至此,诗意大白,旨在从人之“过”与“功”的鲜明对照中,唤起人的自我意识,唤起人身上的“神性”,实质上即唤起人性中真善美的东西,唤起忘我的精神,且勿争斗,而协力建造教义中的理想社会,使人间充满爱、祥和、富足和安宁,因而诗之真正意旨,不在贬神或是贬人,而在肯定人之价值、创造力和改造力的前提下,劝勉人克服自身的弱点,去掉神所指责的那些不仁不义之举,以便使人类走向幸福,使世界走向大同,这既是诗人的宿愿,也是创作此诗的崇高意图。 就诗的艺术讲,它构思新奇,写法独特,用第一人称神、人争辩的对话形式,欲扬先抑,让事物对立又对比,使两个对立的矛盾体——神和人都有功有过。而神之责和人之颂,人之责和神之颂的矛盾冲突,最后在呼谛哲学的内涵里得到统一,互相指责之内容使人心寒,而互相补充之内涵却发人深省。是的,人类是到了克服弱点发扬优点的时候了,是应该视四海之内皆兄弟,化干戈为玉帛,让万物自由的生长,让小鸟自由地歌唱,充分利用大自然的赐与,在大地上建造起美丽的天堂。否则人类确实面临着自我毁灭的危机。掩卷自忖,诗人的超前呼吁,难道不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加感到可贵和急迫吗? 神和人神 我创造了世界,从同一片泥土和水, 你建立了鞑靼、努比亚和伊朗, 我从尘土里提炼出纯净的铁砂。 你制造刀剑、箭头和枪炮, 你做成锄头去砍伐园里的树, 你做成笼子去关闭歌唱的鸟。 人 你创造了夜,我制作了灯, 你创造了黏土,我做成杯盘; 你创造的是沙漠、山岭和溪谷, 我呢,建造了花床、公园和果园; 是我把石头磨成镜子, 是我,从毒物里酿出蜜汁。 (陈敬容译) 在《神和人》这个题目下,我们看到的似乎是神和人站在同一法庭上受审,或者说各自为自己的功过是非辩争。一开始,作为至高无上的神便迫不急待地表功:我从同一片泥土和水中创造了世界!值得注意的是“同一”两字,其中蕴含着神的未尽之意: “我”创造的这个世界本该是大同的,万物平安而居,和睦相处。正由于此,神紧接着口气一变,理直气壮地指责人——你却为了自己的私欲,把整个世界四分五裂;建立努比亚、鞑靼和伊朗……造成统治与被统治,压迫与被压迫,相互残杀纷争。 “我”从尘土里提炼出纯净的铁砂,而人却用这些铁砂制造了刀剑、箭头、枪炮,做成锄头、鸟笼,去制造战争、流血和死亡,去砍伐园里的郁郁葱葱的树,去关闭欢快地在歌唱的鸟。总之, 去破坏! 在神的眼睛里,人似乎真可谓“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了。然而,万物之灵的人在神的这种严厉指责面前并不是哑口无言、点头称是,而是据理力争:神创造了夜,创造了盲昧的黑暗;而人却制作了灯,制造了这黑暗中的光明。神创造的不过仅仅是黏土,而人却用这原始的材料做成了巧夺天工、美妙绝伦的杯盘碗盏。是的,神创造了山岭、溪谷、石头,但也同样创造了沙漠和毒物;是人——堂堂的人把沙漠山岭和溪谷建成花床、公园和果园,把石头磨成镜子,从毒物里酿造出蜜汁——生活的甜美!可见, 人的努力“建造”、 “制作”、“做成”与神的“创造”相比, 毫不逊色,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伊克巴尔诗歌的主题思想大多是对人的本质、使命和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他主张通过律己、虔诚的信仰、爱、积极活动和创造性的劳动来塑造“完人”的形象。甚而至于,为了肯定人的价值和创造力量,他把人摆到了与造物主对等的地位。在《神和人》这首诗里,就很清晰地体现了这一点。造物主创造了万物,伊克巴尔笔下的人在造物主创造的这些“夜”、“黏土”、 “沙漠”、 “毒物”等面前并不是“清静无为”、视之若圣物、消极适应的,而是显示了自己的积极活动、创造性劳动:从毒物里酿出蜜汁,为了生存;制作了光明。为了驱走黑暗;建造了花床、公园和果园……这样,人和神站到了同样重要的地位上。 从艺术上看,这首诗采用了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及神与人的对话形式,这就使神与人的对立直接而明了。同时,诗人还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作者的意图是要颂扬那种有创造性劳动的“完人”,而在诗中,作者先让神出场,让神的发言来“贬低”人,再通过人的发言来颂扬人,表达作品的主题思想。 总之,这首诗可以说达到了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体现了伊克巴尔诗歌的思想倾向和理想追求,体现了伊克巴尔强调人个性发展的思想因素,揭示了人之所以为人的 价值和创造力量,肯定了人的积极活动,这也正和伊克巴尔“痛苦的生活胜过永恒的安息”的观点相吻合。 (王毅)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