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祈Qí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云南之河口、福建之宁德、山西之大同、运城、朔州、忻州及雁北地区均有有分布。汉族姓氏。《续通志》、《清通志》 之 《氏族略》亦并收载。《姓氏考略》据《通鉴》 胡三省注云: “黄帝之子得姓者十四人,祈其一。” 祈,或云与 “祁”同。
晋代有祈嘉,酒泉人,儒林祭酒; 宋代有祈廷训; 元代有祈志诚; 又有祈望芳,狄道人,以巨家擢守临洮,有政绩; 明代有祈凤毛,正德举人; 清代有祈圣年,永守州学正。

祈qí

向神求禱。張衡《東京賦》:“馮相觀祲,祈禠禳災。”

祈qí

求,求福。《小雅·甫田》二章:“琴瑟击鼓,以御田祖,以祈甘雨。”毛《传》:“田祖,先啬也。”《礼记·郊特牲》: “蜡之祭也,主先啬而祭司啬也。”郑玄注: “先啬,若神农者。”郑《笺》:“御,迎。设乐以迎祭先啬,谓郊后始耕也。以求甘雨,佑助我禾稼。”《小雅·宾之初筵》一章: “发彼有的,以祈尔爵。”毛《传》:“祈,求也。”郑《笺》:“我以此求爵女。爵,射爵也。射之礼,胜者饮不胜。”射箭胜者使不胜者饮酒。《大雅·行苇》四章:“酌以大斗,以祈黄耇。”《说文》: “祈,求福也。”朱熹《集传》:“大斗,柄长三尺。祈,求也。黄耇,老人之称。以祈黄耇,犹曰以介眉寿云耳。”

☚ 视   祈年 ☛

读音q·i(ˊ),为i韵目,属i—er韵部。渠希切,平,微韵。
❶祈祷。
❷请求;希望。
❸对天或神明告求。
❹尊敬。
❺姓。

上一条: 下一条:

〔qi〕
祈望 〔qi wang〕 dangl enddangl mongs.

{}3724求;告。吴语。浙江苍南金乡〖〗。

祈qi

❶向鬼神祷告恳求。陆游《大息》诗:“祷庙~神望岁穰(rang)。”(“祷”与“祈”为同义对文。岁:年成。穰:丰收。)
❷求。同义合成词:“祈求”。《南史·刘峻传》:“闻有异书,必往~焉。”(焉:之。)

祈qí

❶向上天或神佛求福
 △ ~福。
❷请求
 △ ~求。
【注意】左偏旁不要写成“衤”。

❶向神救福:~祷(dao)。
❷请求;希望:~求︱~请︱~望。

祈qí

❶ 向神佛求福:祈祷│祈福│祈愿。
❷ 请求,希望:祈望│祈求。
❸ 姓。

祈qi

祈祷 祈风 祈年 祈盼 祈求 祈望 祈向 祈羊 祈使句

(同)祷 祝

祈qí

请求;希望:更~自加珍爱,惟业业兢兢,勤慎恭肃以待上。(十七—十八·388)

❶告也。《詩經·大雅·行葦》:“酌以大斗,以祈黄耇。”鄭玄箋: “祈,告也。”
❷當爲進禨之禨,羊血也。《周禮·春官·肆師》:“以歲時序其祭祀,及其祈珥。” 鄭玄注: “故書祈爲幾。杜子春謂幾當爲祈,珥當爲餌。玄謂祈當爲進禨之禨,珥當爲衈。禨衈者,釁禮之事。……則是禨謂羊血也。”
❸求也。《禮記·禮器》:“君子曰祭祀不祈。” 鄭玄注: “祈,求也。” 《禮記·郊特牲》:“祭有祈焉。” 鄭玄注: “祈,猶求也。” 《禮記·儒行》:“不祈土地,立義以爲土地;不祈多積,多文以爲富。”鄭玄注: “祈,猶求也。”
❹告天地及先祖也。《禮記·大傳》: “牧之野,武王之大事也,既事而退,柴於上帝,祈於社,設奠於牧室。”鄭玄注: “柴、祈、奠,告天地及先祖也。”

祈qí

❶ 向上天或神灵求告。《诗经·小雅·甫田》:“琴瑟击鼓,以御田祖,以~甘雨。”《墨子·天志下》:“以祷祠~福于天。”
❷ 请求,祈求。《吕氏春秋·适威》:“民日夜~用而不可得。”嵇康《答难养生论》:“不~喜而有福,不求寿而自延。”

*qi

C6ED
❶向天或神求福:~祷/~福/~年。
❷请求,希望:~求/~望/敬~光临。
❸姓。

祈神

祈神

祈求神佛等:祷请
向天或向神求祷:
祈神赐福:祷祉
向神求福及得福后报赛以祭:祷祠
向神祈求保佑:祝神
祈神降雨:求雨 祈雨 祈澍 祷雨 谒雨 祷雩 焚巫 焚尪 桑林祷
 祭祀祈雨:雩兑
久旱求降时雨:祈澍
祷神除殃:解禳
 祈祷鬼神以求消灾:禳(禳解;禳祷;禳灾)
 求告神灵以降福除灾:祝祓
 求神除灾去秽:祈祓
 向神祭祷,谢罪消灾:禳谢 祷谢
祝告鬼神加祸于人:诅(诅咒;祝诅) 咒(咒念)
祭神祈求:祠求

☚ 祈祷   祷告 ☛

请求

请求

请(请谒) 求(求乞;祈求;乞求;启求) 告(告求;告请) 讨蕲 邀 恳(恳乞) 凭(~君传报) 丐(丐乞;启丐) 谒 央(央浼) 浼 干(干求;干浼) 倩(~何人) 祈 挽托 乞告 乞请 望乞 启乞
请求别人:求人
请求的敬辞:烦请
向上请求:禀请
 向上级说明理由,提出请求:申请 声请 呈请
向人有所请求:启齿
陈述请求:陈乞 陈祈 陈请
论辩请求:论请
当面请求:面请
拜谒请求:拜求
到处请求、拜托人:求三拜四
诚恳请求:诚请 敦恳 恳托 叩请
 敦促,恳请:敦请
苦苦请求:哀(哀求;哀告;哀请;哀祈;哀丐)
大声疾呼地请求:呼请 唤取
再三请求:三求四告
用各种理由或方式反复请求:好说歹说
委曲请求:屈求
不合情理的请求:不情之请
痴心的请求:痴求
必须达到请求:务求
(说明要求,希望得到满足:请求)

另见:说明 要求2 希望 祈求 恳求 满足1 答应

☚ 请求   请人做客 ☛

希望

希望

希(希求;希想) 睎 望(望头;想望;幸望;指望;承望;生望;徯望;庶望;祈望) 冀(冀求;冀望;冀愿;冀图;幸冀) 期(期求;期冀) 企(企求;企望;悬企) 要 愿(所愿) 欲(欲好)觊 庶几 徯幸 瞩望 邀求 窥窬 盼头
表示希望:幸(庶幸;~勿推辞)
请求,希望:祈 蕲
谋求,希望:谋望
愿望,希望:念望 意望
希图,企望:觊望
暗中觊望:默觊
希望并要求:訾 希求 邀冀
希望的样子:竦踊
(心里想着达到某种目的或出现某种情况:希望)

另见:心理 想 盼望 达到 实现 目的 愿望 ︱失望

☚ 希望   想望 ☛

祈qí

渠希切,平微。
❶祈祷,祈求。《诗·小雅·甫田》:“以御田徂,以~甘雨。”
❷请求,乞求。《梁书·刘峻传》:“自谓所见不博,更求异书,闻亲师有者,必往~借。”

对天或神的祈祷。《说文》:“祈,求福也。”《尚书·召诰》:“王其德之用,祈天永命。”《礼记·礼器》:“君子曰,祭祀不祈。”注:“祈,求也。”《诗经·大雅·行苇》:“酌以大斗,以祈黄耈。”古代社会祈的主要内容是祈年和祈羊。祈年是祈祷丰年。《诗经·小雅·甫田》曰: “琴瑟击鼓,以御田租,以祈甘雨,以戒我稷黍,以谷我士女。”《礼记·月令》:“孟春是月也,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左传·襄公七年》:“夫郊,祀后稷以祈农事也。”祈羊是杀羊而祭山。《管子·形势》:“山高而不崩,则祈羊至矣:渊深而不涸,则沈玉极矣。”注: “山不崩,渊不涸,興国之祥,故羊玉而祈祭。烹羊以祭,故曰祈羊。”

☚ 共祭   六祈 ☛

谥号。君主与大臣之美谥。《逸周书·谥法》曰: “治典不杀曰祈。”蔡邕《独断·帝谥》 曰: “治典不敷曰祈。”郑樵《通志·谥略》把 “祈”列为上谥。历朝谥“祈” 的君主极少。

☚ 勤   平 ☛

祈qí

Ⅰ  ❶ (祈祷) pray: ~ 晴 pray for clear sky
❷ (请求; 希望) beg; entreat: 敬 ~ 指导。 We respectfully request your guidance. 尚 ~ 原谅。 I beg you to forgive. Ⅱ (姓氏) a surname: ~ 安 Qi An
◆祈祷 pray; say one's prayers; supplicate; 祈求 earnestly hope; pray for; 祈神求雨 pray to the gods for rain; offer prayers for rain; 祈使句 {语} imperative sentence; 祈望 hope; wish

告神求福。《左传》昭公十三年:楚共王“有宠子五人,无适立焉。乃大有事于群望,而祈曰:‘请神择于五人者,使主社稷。’”《周礼·春官·大祝》:“掌六祈以同鬼神示,一曰类、二曰造、三曰、四曰、五曰攻、六曰说。”郑玄注:“谓为有灾变,号呼告于神,以求福。”

祈qí


❷ 春秋报

甲骨文;金文;篆qí

[礻(示,意符) +斤(聲符)→祈(《説文》:“祈,求福也。從示,斤聲。”祈,狩獵社會狩獵是頭等大事,獵獲物的多寡,關係到一個部落的存亡,所以在打獵之前,酋長總要帶領部族成員進行“祈禱”。甲骨文和金文的“祈”由“旗”(省形,也是聲符)、“單”(獵叉和捕網的結合形)、“斤”(斧頭)三個字素構成。在狩獵前對上天祈求,多多保佑,獵獲豐收。到了篆文簡化爲“從示從斤(斧頭,打獵時的利器)”。後泛指請求〈祈求〉,希望〈祈望〉。“祈”通“蘄”,這就是文字發展史上留下的痕迹,反映了文字由繁到簡的發展總趨勢。“蘄求”即祈求。)]
《詩經·小雅·甫田》:“琴瑟擊鼓,以禦田祖,以祈甘雨。以介我稷黍。”(擊鼓彈琴又奏瑟,迎接農神下凡塵,以求甘雨惠農人,使我五穀得豐盛。)

*祈qí

(8画)

【提示】礻,不要错写成衤。

*祈qí

8画 示部 
(1) 向上天或神明求福: ~祷|~福|~年|~雨。
(2) 请求;希望: ~求|~请|~使|敬~指导。

祈()


甲骨文合集7919,殷
乙亥卜, 𡧊, 貞𤉲于三豕。
按: 从單斤聲。

甲骨文合集7914,殷
……(祈)。 七月。

甲骨文合集7920,殷
貞㞢于(祈)。

包山楚簡·遣策266,戰國
二祈, 五皇
按: 讀爲“旂”。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六·天子建州(甲本)12,戰國
觀邦不言(亡)古(故)見偒(禓)而爲之(祈)。
按: 增“臼”爲羨符。

西嶽華山廟碑陽,東漢
禱請祈求,靡不報應。

翟普林造像記,北魏
超赴蟠會,斯眫斯祈。

封魔奴墓誌,北魏
遍祈河岳,莫能致感。
《説文》:“祈,求福也。从示斤聲。”
甲骨文“祈”字从單斤聲。“單”如何能表“求福”之意,尚待研究。《説文》所言“从示斤聲”之“祈”,始見於戰國器物之上,並傳承於後世通行形體。增“臼”爲羨符者, 楚簡特色字形耳。 金文記“祈”之字多爲“𣄨” , 或以爲“旂”之異文,姑附於次:

伯椃簋,殷周金文集成4073,西周早期
白(伯)(椃)乍(作)氒(宫)室(寶)𣪕(簋), 用追考(孝)于氒皇考, 唯用𣄨(祈)𠦪()(萬)年。

仲枏父簋,殷周金文集成4155,西周晚期或春秋早期
(師)湯父有𤔲(司)中(仲)(枏)父乍(作)寶𣪕(簋), 用敢卿(饗)考(孝)于皇且(祖)丂(考),用(祈)(眉)(壽)。

其次句鑃, 殷周金文集成421, 春秋晚期
其次𢍰(擇)其吉金, (鑄)句鑃,台(以)亯(享)台(以)考(孝),用𣄨(祈)萬(壽)。

陳侯作孟姜簠, 殷周金文集成4606,春秋
用𣄨(祈)釁(眉)(壽)萬年無彊(疆)。

☚ 祓   禱 ☛

祈qí

甲骨文从单(單)从㫃(旗本字)。“单”是捕兽器,或说同干戈的干字。或从单,从丮(jǐ,象人手持物状)。象手持捕兽器。或在旗下准备作战。西周又增“斤”声。声母旁纽双声,韵阴阳对转。音变如斤圻颀旂例。义转为祈祷。《说文》说祈义是求福。或从旂从言,春秋或作祈。小篆隶楷作祈,从示,斤声。组词如:祈祷。引申为请求。如:敬祈照准。

祈★常◎常


qí形声,从示,斤声,本义为向神灵求福,引申为请求、希望。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9:4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