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韬光养晦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当前位置:主页 > 成语大全 > 同义成语 >

藏锋敛锷;韬光养晦

 【藏锋敛锷】cánɡ fēnɡ liǎn è 把刀剑收藏起来。比喻把锐气、才智掩饰起来,不显露于外。(锷:刀剑的刃。)〈例〉你就是有本领,也应该藏锋敛锷,谦虚谨慎,脚踏实地地干事业。
【韬光养晦】tāo ɡuānɡ yǎnɡ huì 比喻暂且隐藏锋芒、谋略,不使外露。(韬光:隐藏锋芒。养晦:暂且隐退。)〈例〉刘备韬光养晦,以待天时,终成三分天下之大业。
辨析 都有掩饰才华、隐藏谋略的意思;都用于书面语;都常作谓语、定语。
“藏锋敛锷”是比喻性成语;着重于不露锋芒。“韬光养晦”是直陈性成语;着重于暂时退隐以待时机。
提示 “藏”不能读作“zànɡ”,“敛”不能读作“jiǎn”;“晦”不能读作“huǐ”。
  • 上一篇:沧海一粟;九牛一毛
  • 下一篇:藏龙卧虎;潜龙伏虎

韬光养晦tāoguāng-yǎnghuì

韬: 掩藏的意思。韬光: 即藏匿光彩,把声名和才华掩藏起来。
“韬光”一词始见于东汉·孔融《离合作郡姓名字》一诗:“玟璇隐曜,美玉韬光。”南朝梁·萧统《靖节先生集序》里,也有“圣人韬光,贤人遁世”之语。《晋书·慕容垂载记》中有这样的话:“但时之运未至,故韬光俟奋耳。”由此可见,韬光,意近隐匿声迹、不自炫露的“韬晦”一词。
“养”者,隐也。“晦”者,暗也。养晦: 即隐蔽于暗昧不明之处。
“养晦”一词源于《诗经·周颂·酌》:“於铄王师,遵养时晦。”宋人朱熹《诗集传》云:“此亦颂武王之诗。言其初有於铄之师而不用,退自循养,与时皆晦。”后因以“养晦”用作身处乱世、退隐待时之意。《旧五代史·李琪传》云:“琪虽博学多才,拙于遵养时晦,知时不可为,然犹多岐取进,动而见排,由己不能镇静也。”
后人将这两个词组合在一起,比喻将自己(锋芒或才能)隐蔽起来,待时奋起。

韬光养晦tāo guāng yǎng huì

〈成〉比喻隐藏才能,收敛锋芒,不让别人知道:韬光养晦之策。

韬光养晦

掩藏声名才华、等待时机东山再起,谓之 “韬光养晦”。
“光”指光亮、光辉,比喻才华、名声。
“韬”谓隐藏、遮掩。 “韬”本义为弓袋。 《诗·小雅·彤弓》:“受言槖 ( tuó) 之。”传: “槖,韬也。”唐·陆德明 《经典释文》:“弓衣也。”弓在袋子里,故有掩藏义。
“养”谓涵育熏陶,此谓积蓄 ( 力量) 。
“晦”义为暗,此谓时运不佳、背时。 “养晦”即谓蓄力于晦、亦即待时之义。
“韬光养晦”语源于 《诗·周颂·酌》: “于铄 ( shuò) 王师,遵养时晦。”朱熹 《诗集传》: “于,叹辞。铄,盛。遵,循。此亦颂武王之师,言其有于铄之师而不用,退自循养,与时皆晦。”
后即以 “韬光养晦”表示暂时隐退、以待时机之意。梁·肖统《陶渊明集·序》: “圣人韬光,贤人遁世。”即其义。

韬光养晦tāo guāng yǎng huì

动词性,连动结构。隐藏才能,不使外露,用于褒义。
【例】 人际关系中的八项禁忌之四,交友不能考虑得失,不要考虑交友之利,韬光养晦,充分信任对方。(蔡德明《如何建立人际关系》)

韬光养晦

(同)韬匮藏珠

露才扬己[扬才露己、扬己露才];韬光养晦[韬光晦迹]

○露才扬己lù cái yáng jǐ

表现、炫耀自己的才能、本领:这人没什么本领,却总要~|喜欢~的人多半没什么内涵。也说〖扬才露己〗、〖扬己露才〗。

●韬光养晦tāo guāng yǎng huì

隐藏才能,不使外露:为今之计,~才是上策|为避祸,刘备在后园种菜,以~|如今你我受制于人,只有~,日后缓缓图之。也说【韬光晦迹】。

韬光养晦

婉指收敛锋芒,隐蔽踪迹。“韬”,弓箭的套子;“晦”,即隐藏踪迹。也作“韬晦之计”。

字数:45 - 来源:委婉语应用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

☚ 韬光韫玉   心如止水 ☛

韬光养晦

婉指收敛自己的锋芒,隐藏自己的行迹。“韬光”,掩藏才华。“韬”,即弓或剑的套子。也作“韬光晦迹”。

字数:53 - 来源:委婉语应用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

☚ 殊途同归   藏器待时 ☛
韬光养晦

韬光养晦(韬光晦迹)

收敛锋芒,隐藏踪迹。比喻暂时隐藏才华或实力,深藏不露。

☚ 神机妙算   韬晦之计 ☛
隐藏才能

隐藏才能

埋光 埋照
隐藏德才:潜光隐德
 隐藏美德:潜休隐德
隐藏才能,不使外露:韬养 晦养 养晦(韬光养晦) 韬光隐晦 韬光用晦
 人有所作为前要善于韬光养晦:将噬爪缩
隐藏器识,不露才干:臧器
隐藏行迹和才能,不露锋芒:养晦韬光
才能行迹隐藏不露:韬晦

☚ 隐藏才华   隐藏才智 ☛

隐才待时

隐才待时

暂时隐藏才能,等待施展的机会:藏器待时 藏器须时 藏器俟时
掩藏才华,等待时机展露:韬光俟奋
暂时掩藏锋芒,隐匿踪迹,等待时机而动:韬晦待时
隐藏才华,保存实力,以等待机会:韬光养晦 韬光隐晦 韬光用晦 养晦韬光
韬光养晦,等待时机:敛翼待时
隐藏才华,韬光养晦:潜鳞戢羽 隐鳞戢羽 隐鳞戢翼

☚ 待机   等待程度 ☛
韬光养晦

韬光养晦

意为收敛自己的锋芒,隐藏自己的才能行迹。亦作“韬光晦迹”。

☚ 俯仰屈伸   胸怀韬略 ☛

韬光养晦

把才能掩蔽起来,使别人不清楚自己的势力。韬光:把才华掩藏起来。晦:不清楚。五代刘昫等《旧唐书·宣宗记》:“历太和会昌期,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清代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六回: “及至到了湖北,方才晓得……人有参他揽权纳贿等事,所以急于韬光养晦,把办矿山事暂时搁起,不敢张扬了。”

韬光养晦韬光晦迹tāo guāng yǎng huì

hide one’s capacities and bide one’s time
❍ 她对我说: “在这国难当头的时候,你怎能终年深居简出~呢?”“How can you live a secluded life,hiding your capacities and biding your time all the year round,when our country is in imminent danger?”she told me.

韬光养晦tao guang yang hui

hide one’s capacities and bide one’s time

韬光养晦

keep (or maintain) a low profile;hide one’s capacities and bide one’s time
~、有所作为keep a low profile and play one’s due role(or make one’s due contribution,be proactive)/~是中国外交的一项重要理念,这八个字的原意是保持低调,善于守拙,埋头苦干,不事张扬,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克己自制、以和为贵的思想。To keep a low profile but play a due role is a key principle underpinning China’s diplomacy.This phrase means one should be low key,not expose his weakness,be hard-working and unpretentious,which reflects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philosophy of valuing self-restraint and peace./~,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并非等待时机的权宜之计,而是我们将长期执行的战略方针。The concept of keeping a low profile but playing one’s due role is an integral one. Rather than a timebiding approach,it is a long-term strategic policy to which we are committed.or:It is a holistic concept rather than an expediency to bide one’s time.It is a strategic policy we will long uphold.

韬光养晦tāo ɡuānɡ yǎnɡ huì

韬:隐藏,隐蔽;光:光芒;晦:昏暗不明。隐藏自己的锋芒,不表现出来。hide one’s capacities and hide one’s time

韬光养晦tāo guāng yǎng huì

【解义】闭门修养,不外露锋芒。
【用法】形容人居家修养或不露声色,以待时机,可用此语。
【例句】他离开政界后,便~,蛰伏多时,最近又有重新参政之意。
【近义】深藏不露
【反义】锋芒毕露

韬光养晦tāo guāng yǎng huì

韬光:敛藏锋芒和才华。晦:隐藏。比喻隐藏才能,不使外露。南朝梁·萧统《靖节先生集序》:“是以圣人韬光,贤人遁世。”
【例】他说,我们现在在许多方面还没有实力自立门户,成为一个牵头的大跨国公司,因此要有~的精神,要敢于给世界上大的跨国公司当帮手、打工,慢慢地进入它的生产环节和销售渠道,最后才能有所作为。(甘远志《龙永图趣说WTO》)
〔反〕锋芒毕露
〔注〕“韬”读tāo。

韬光养晦tāo ɡuānɡ yǎnɡ huì

【释义】指有才学的人暂时收敛自己的锋芒,隐居而不愿显露。
韬:???.
韬光:??? ??? ???.
养晦:???? ?? ????.
??? ??? ?? ????.
【例句】竞选失败后,他躲在家里韬光养晦。
??? ??? ?, ?? ?? ???? ?? ???? ??.
【近义词】养精蓄锐
【反义词】锋芒毕露

韬光养晦tāo guāng yǎng huì

韬:掩藏,收敛。光:光芒,比喻才华。养晦:隐藏才能,使不外露。收敛起光芒,隐藏起踪迹。比喻不显露才能。郑观应《盛世危言·自序》:“自顾年老才庸,粗知易理,亦急拟独善潜修,~。”
〔近义〕韬光晦迹 深藏不露
〔反义〕露才扬己 锋芒毕露
〔连用〕怀才抱德

韬光养晦tāoɡuānɡ-yǎnɡhuì

韬:藏。光:光芒。养晦:隐蔽,匿迹。指隐藏自己的才能、锋芒,而不使外露。

韬光养晦tāo ɡuānɡ yǎnɡ huì

意指隐藏行迹和才能不外露,以待时机。韬、晦: 隐藏。也作“养晦韬光”、“韬光隐晦”、“韬光用晦”。

韬光养晦tāo ɡuānɡ yǎnɡ huì

【解义】 闭门修养,不外露锋芒。
【用法】 现多用于说人居家修养或不露声色,以待时机。
【例句】 他离开政界后,便~,蛰伏多时,最近又有重新参政之意。
【近义】 深藏不露、养晦待时
【反义】 锋芒毕露、崭露头角

韬光养晦tāo ɡuānɡ yǎnɡ huì

韬: 掩藏,收敛。光: 光芒。养晦: 隐居待时。收敛锋芒,隐居待时。比喻隐藏才能和实力,不露锋芒,待机而起。《林兰香》五八回:“耿顺得了此旨,正好~,自在逍遥。”

韬光养晦tao guang yang hui

韬光:掩藏才华。养晦:指隐居以等待时机。隐藏锋芒,暂时隐居。比喻不显露才能,待机而动。
【近】韬光晦迹匿影藏形
【反】抛头露面露才扬己

韬光养晦tāoguāng-yǎnghuì

韬:隐藏,敛藏。韬光:敛藏锋芒,不暴露。晦:晦迹,隐蔽踪迹。收敛锋芒,隐藏踪迹。指深藏不露。
【例】他自己也是个极善于看风色的人,见此光景,格外韬光养晦,一下了班,不见客,更不拜客。(高阳《慈禧前传》)
❍ 店里延揽了一批文化界耆宿,名为编辑,实际在那里韬光养晦,躲避风雨。(柯灵《墨磨人》)

韬光养晦tāoguāng-yǎnghuì

见“韬光晦迹”。张贤亮《小说中国》:“他们平时或是傲视群伦,好像众人皆昏我独醒,或是~,低姿态得能受胯下之辱。”

韬光养晦;知荣守辱

韬光养晦;知荣守辱tāo guāng yǎng huì;zhī róng shǒu rǔ

【上】韬光:收敛光芒,隐匿才华。养晦:隐居待时。意谓掩藏才智,不使外露,等待时机。
◆也作“养晦韬光”。王火《战争和人》:“不过,童霜威明白,程涛声这是韬光养晦之计,可以摆脱特务的监视。”
【下】虽然知道富贵荣耀吸引人,却安守屈辱贫贱的地位。这是道家提倡的韬晦自处的哲学。《老子》:“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河上公注:“荣以喻尊贵,辱以喻污浊,知己之有荣贵,当守之以污浊。如是,则天下归之如水流入深谷也。”
【综】道家倡导的韬晦自处的人生哲学,敛藏才智,安守屈辱。
【例】在时局动荡,各路诸侯称雄争霸的乱世,他只能韬光养晦,知荣守辱,秉持操守,静观其变。

☚ 韬光俟奋;悬鼓待椎   啸傲风月;浮泛江海 ☛

韬光养晦tāo guāng yǎng huì

韬光:把名声和才华掩藏起来。晦:隐藏。比喻敛藏才智和锋芒,使之不露于外。清·郑观应《盛世危言·自序》:“自顾年老才庸,粗知《易》理,亦急拟独善潜修,韬光养晦。”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5:5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