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桑扈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桑扈Sānghù

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 “金天氏以鸟名官,故有九扈之官,桑扈者,九扈之一也。”此“以官为氏”。金天氏即古帝少昊。“九扈”,《姓氏词典》 称: “少昊时九种农官,即春、夏、秋、冬、棘、行、宵、桑、老扈。《史记》有古贤人桑扈子。”

桑扈sāng hù

鸟名。即青雀。卢鉟《勖曹生》:桑扈交飞百舌忙,祖亭闻乐倍思乡。

桑扈

桑扈

《诗经·小雅》篇名。《毛诗序》云:“《桑扈》,刺幽王也。君臣上下,动无礼文焉。”三家《诗》义未阐。朱熹云:“此亦天子燕(宴)诸侯之诗。”较《毛诗》说为优。全诗四章,每章四句。前两章以桑扈起兴,祝颂诸侯为国家屏障。后两章则于颂祷中寓箴规之意,颇合周王的身份。

☚ 裳裳者华   鸳鸯 ☛

桑扈

 


 交交桑扈,有莺其羽。君子乐胥,受天之祜。
 交交桑扈,有莺其领。君子乐胥,万邦之屏。
 之屏之翰,百辟为宪。不戢不难,受福不那。
 兕觥其觩,旨酒思柔。彼交匪敖,万福来求。


 【注释】 ①交交:小小的样子。桑扈:青雀。有莺:鸟羽有纹彩。②胥:语气词。祜(hu 互):福。③领:颈。④屏:屏障。⑤翰:垣,与“屏”意近。(从闻一多《诗经新义》)百辟:众多诸侯。辟,国君。宪:法度,典范。⑥不戢(ji 辑):戢,收敛,克制。不,语助词,下面两“不”字同。难(nuo 挪):借为“傩”,《颜氏家训》引作“傩”,守礼仪。那(nuo 挪):多。⑦兕觥(si gong 四工):用犀牛角制成的酒杯。一说兽形青铜杯。觩(qiu 求):犄角弯曲的样子。思:语助词。柔:柔和。⑧彼:借为“匪”,非。交:轻侮。敖:傲慢。求:通“逑”,聚。
 
 【译文】 小青雀啊飞来飞去,毛色花纹鲜亮俏丽。君子啊欢喜又快乐,受到上天降赐之福。小青雀啊来回飞翔,颈上羽毛俏丽鲜亮。君子啊快乐又欢喜,作为屏障藩护万邦。你是屏障你是墙藩,诸侯们以你作典范。克制守礼又不放纵,受到大福大禄无限。犀角酒杯形状弯弯,美酒柔和味道甘甜。既不侮慢也不骄傲,万般福气聚到眼前。
 
 【集评】 清·方玉润:“颂不忘规,可作《兕觥铭》。”(《诗经原始》卷十二)
 清·牛运震:“‘莺’字活用,奇。”“‘旨酒思柔’,语温细入妙。一‘柔’字写出酒味酒德。”“颂祷中寓戒勉之旨。其体简而肃,其意和而婉。”(《诗志》卷五)
 近·吴闿生:“许白云曰:……谦虚逮下之意洋溢词表,太平盛世之诗也。”(《诗义会通》卷二)
 
 【总案】 这是一首写周天子宴乐诸侯的诗。全诗篇幅不长,在手法上赋比兴兼用。四章韵不相重,前两章起兴相同但略有改动,同时换韵,既给人回环往复之感又富有变化,很有《国风》中民歌的风味。在内容上,祝福、赞美、戒勉兼而有之,表现出一种既庄重又欢快的气氛。

《诗经》之《桑扈》译文、翻译、鉴赏和赏析 - 可可诗词网

桑扈

 [原文]
 交交桑扈,
 有莺其羽。
 君子乐胥,
 受天之祜。
 (扈、 羽、胥、 祜, 鱼部。)
 交交桑扈,
 有莺其领。
 君子乐胥,
 万邦之屏。
 (扈、胥,鱼部。领、屏,真耕通韵。)
 之屏之翰,
 百辟为宪。
 不戢不难?
 受福不那?
 (翰、宪、难,寒部。那,歌部。寒歌通韵。)
 兕觥其觩,
 旨酒思柔。
 彼交匪敖,(齐彼交作匪
 万福来求。侥。)
 (觩、柔、求,幽部。)
 [译文]
 飞来飞去的青雀鸟,有文彩美丽的羽翼。祝福君子们快乐,并祈求上天赐给他们福气。
 飞来飞去的青雀鸟,有文彩美丽的颈项。祝福君子们快乐,他们是各国的屏障。
 既是屏障,也是骨干,各国诸侯都把你们当模范。敢不克制,敢不守礼?何愁享福不多?
 弯弯的牛角酒杯,美酒是这样的柔和顺口。不轻慢也不骄傲,各种福气就会来相聚。
 [评介]
 全诗四章,每章四句。关于诗之主旨,《毛诗序》认为: “《桑扈》,刺幽王也。君臣上下,动无礼文焉。”郑《笺》附会云: “动无礼文,举事而不用先王礼法威仪也。”可是诗中却不见“刺幽王”之内容,亦不见“君臣上下,动无礼文”之处,可见二说之不可信。朱熹《诗集传》云: “此亦天子燕诸侯之诗,颂祷之词也。”大致切合诗意。方玉润《诗经原始》说得更明白:“此诗词义昭然,的确为天子燕诸侯之诗无疑。然颂祷申寓箴规意,非上世君臣交儆,未易有此和平庄雅之音。”要之,这是周王宴会诸侯,并于颂德祝福中,寓托箴规劝诫之意的乐歌。
 此诗在运用比兴和象征手法方面甚为成功。
 首二章均以 “交交桑扈,有莺其羽”和“交交桑扈,有莺其领”起兴,集中描写了往来翻飞的桑扈鸟(青雀鸟) 美丽而有文彩的翅膀和颈项。由此,人们便自然会想到那陆续参加天子宴会的诸侯大臣们打扮入时的华美的仪表,“桑扈”与“君子”之间有着一种比喻与被比喻的关系。那么,诗人为何选取“桑扈”鸟来比兴,而不用别的什么鸟呢?其中有何深刻的内涵呢?陈大章《诗传名物集览》“桑扈”条说:“此鸟今谓之蜡嘴,性甚慧可教,色微绿,嘴似蜡,言浅有脂色也。”陈子展《诗经直解》亦说:“桑扈虽食谷物果树嫩叶种子,而以肉食昆虫为主,故得视为益鸟焉。”原来,此鸟不但聪明,而且有益于农业,是一种祥瑞之鸟,这与那些仪表堂堂,才智出众和具有安邦保国重要作用的君子们,就有益人类与社会这一点来说,即有相似之处。如此比兴,堪称精妙。这不仅为下文祝贺君子作铺垫,而且为宴会创造了一种雍容和乐的气氛。
 第四章开头两句 “兕觥其觩,旨酒思柔。”(兕觥: 用犀牛角制的酒杯。觩:弯曲貌。旨酒:美酒。思:语气词。柔: 指酒性温和,可口。)以酒杯的弯曲与美酒的柔性,来象征诸侯性格的温柔与谦逊,于宴会顺手拈来,比喻巧妙。同时,天子让诸侯们使用这种酒杯和美酒,却别有一番深意在,那就是形象地告诫那些参与宴会的人,不要居功自傲,应当像“兕觥”与“旨酒”一样的柔顺。正如姚际恒《诗经通论》所云:“兕性刚好触,故以其角制为觥饮酒,所以寓鉴戒之意,使人不敢刚而傲也。”可见天子用心是何等良苦啊。如果说仪表华丽是表现诸侯们的外在美的话,那么,温柔谦逊则是表现他们的心灵美,内外结合,前后相辅,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全诗以周王口吻,运用比兴手法,把对诸侯的称颂祝福和规箴劝谕自然巧妙地结合起来,既不伤诸侯们的情面,又不失宴会和乐的气氛,如此表现,着实高手。

《诗经》-《桑扈》原文||鉴赏|意境解读 - 可可诗词网

桑扈

 交交桑扈,有莺其羽。君子乐胥,受天之祜。
 交交桑扈,有莺其领。君子乐胥,可邦之屏。
 之屏之翰,百辟为宪。不戢不难,受福不那。
 兕觥其觩,旨酒思柔。彼交匪敖,万福来求。

 这是周天子宴请诸侯的一首诗。郑玄认为此诗作于西周后期幽王时。(郑玄《诗谱》)。今人孙作云先生认为作于宣王时,是“周宣王会诸侯于东都,诸侯美之之辞。”(《诗经与周代社会研究》)。但大多研究者则认为此诗作于西周中后期,从诗的内容和风格来看,这种看法有一定道理。在周代,各诸侯国国君每年要朝见周王,朝见后,天子设宴招待,以联络彼此的感情,宴席间,诸侯往往即席献诗颂美天子,天子也作诗答谢诸侯。本诗就是周天子对诸侯的答谢诗。
 诗的第一章以“桑扈”起兴。“桑扈”,鸟名,也称为窃脂、青雀。“交交”来往飞动之貌,也有人解释为“小小的样子”,(程俊英《诗经译注》)“莺”,文章,有文彩的样子,来往飞动的青雀,身上的羽毛显得光彩灿然。暗示宴会气氛热烈,酣畅,周王面对群臣不无自豪地夸耀国事兴旺,政权稳固,众多诸侯济济一堂饮酒娱乐,乃是托上天福。周人崇拜人格神的“上天”,他们把国家的兴衰和日常活动的顺递,都看成是由“上天”主宰的。无论做什么事都祈求得到“上天”的同意。周宣王曾宣称自己是“上天”的儿子,是受了“天命”取代商朝来统治天下的。可见周王在宴会上颂祷之词,正是这种社会意识的折光。
 第二章和第三章前两句,周王赞美在座各位诸侯的功绩。“翰”,是“干”的假借,是用来支撑墙两边的木柱子。“辟”,君子,指周王的诸侯国国君。“宪”,法,法度,典范。各位诸侯用心治理,使你们所属的领地民乐年丰,财力强盛,成为周围小国的屏障和支柱,为他们树立了典范。西周是宗法制社会,实行嫡长继承制和土地分封制,以血缘为基础形成等级化的社会结构。各诸侯国必须绝对服从周王的统治,必须履行进贡、派兵从征及其它各种义务。否则,周王可以改变、削减或收回他们的爵禄,甚至灭掉他们。而对于那些尽忠尽力,克尽义务的诸侯,周王则大加赞美,成为周王宴筵上的嘉宾。
 第三章后两句和第四章,周王在赞美的同时,又对各诸侯加以规戒和劝勉。“不戢不难”“不”,语助词。“戢”,收敛,克制。“难”,通“傩”,《颜氏家训》 引这句作“傩”,守礼节的意思。“彼交匪敖”,“彼”,通“匪”,非。“交”,《汉书·五行志》引作“儌”,侥幸的意思。“敖”,通“傲”。周王希望诸侯克制私欲,恪守礼节,不图侥幸,不要狂傲无羁。这样用不着去求福禄,那多得难以计尽的福禄自会聚集在你身边。西周等级名份非常严格,这在《周礼》中有明确的规定。“礼者,贵贱有等,长幼有差,富贵轻重皆称者也。“(《荀子·富国》),甚至在衣服的颜色及祭祀的规模上,都有严格规定。如果无视和僭越了“礼”,那就是破坏了“礼”,就是“犯乱”,就要受到严厉的惩罚。周王在称颂诸侯时,提出克制私欲、维护周礼的要求,实际上是提出了巩固和加强周王朝的核心问题。“兕觥其觩,旨酒思柔”。“觩”,角弯曲的样子。旨酒 ,美酒。思,语气助词。这两句,朱喜释为“赋也”,铺写宴会中弯曲的牛角酒杯和美酒性软不烈,真实可感,同时这两句也极贴切地暗示了周王所希望的稳沉中和、俯首听命的人格范型。
 这首诗通篇出自周王的口吻,把宴筵的欢乐气氛。对诸侯的称颂和要求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在艺术上,除了起兴。主要采取直接铺陈议论的手法。从认识论意义讲,这首诗远远不止于表现统治阶级荒淫无度,醉生梦死的侈奢生活,它所表现的西周社会的政治思想,宗法制度及天道观等,都有深刻的意义。

诗经《桑扈》翻译和译文 - 可可诗词网

《桑扈》


诗颂某诸侯的德行,屏障万国,并为各国诸侯榜样,自己也受福无疆。
交交桑扈,(一) 飞来飞去的白𫜫鸟,
有莺其羽。(二) 多漂亮呀那羽毛。
君子乐胥,(三) 人儿喜洋洋,
受天之祜。福呀从天降。

交交桑扈, 飞来飞去的白𫜫鸟,
有莺其领。(四) 多漂亮呀颈上毛。
君子乐胥,人儿喜洋洋,
万邦之屏。(五) 万国的屏障。

之屏之翰,(六) 这屏障,这栋梁,
百辟为宪。(七) 诸侯们将他做榜样。
不戢不难,(八) 多随和,多谨慎,
受福不那。(九) 受的福气大无疆。

兕觥其觩,(十) 弯弯的那牛角杯,
旨酒思柔。(十一) 酒儿香,酒儿美。
彼交匪敖,(十二) 不侮慢,不骄傲,
万福来求。(十三) 万般幸福聚成堆。


注 释
(一)郑玄:“交交,犹佼佼,飞往来貌。桑扈,窃脂也。”
何楷:“窃脂者,浅白色也。今二四月间采桑之时,见有小鸟,灰色,眼下正白,俗呼白𫜫鸟是也。”
(二)毛亨:“莺然有文章。”
王先谦:“有莺,犹莺莺也。莺莺,形容羽领文章之美。”
(三)朱熹:“胥,语辞。祜,福也。”
(四)毛亨:“领,颈也。”
(五)严粲:“曹氏曰:‘屏,塞门,所以蔽外也。’”
(六)朱熹:“翰,幹也。所以当墙两边障土者也。”
陈奂:“之,犹是也。之屏之翰,犹是屏是翰也。”
(七)郑玄:“辟,君也。”
朱熹:“宪,法也。言其所统之诸侯,皆以之为法也。”
(八)马瑞辰:“按戢当读为濈。《说文》:‘濈,和也。’又与辑通。……难当读为戁。《说文》:‘戁,敬也。’不戢不难,言和且敬也。两不字皆语词,戢与难,皆省借字。”
(九)马瑞辰:“按《尔雅·释诂》:‘那,多也。’……不,为语辞。”
(十)朱熹:“兕觥,爵也。觩,角上曲貌。”
(十一)陈奂:“思柔与其觩对文,则思与其,皆为语辞。”
马瑞辰:“按《说文》:‘腬,嘉善肉也。’字通作柔。……柔之义为嘉善。……思为语辞。旨酒思柔,犹云饮酒孔嘉。”
(十二)王引之:“彼亦匪也,交亦敖也。襄八年《左传》引《诗》如匪行迈谋。杜注:‘匪,彼也。’匪可训为彼,彼亦可训为匪。交之言姣也。《广雅》:‘姣,侮也。’字通作佼。……然则彼交匪敖者,匪交匪敖也。匪交匪敖者,言乐胥之君子,不侮慢、不骄傲也。”
(十三)王引之:“求与逑同。逑,聚也。言万福来聚也。”

注 音
扈hu户 莺ying英 翰han汉 辟pi譬 戢ji集 难nuo挪 那nuo傩 兕si寺 觥gong肱 觩qiu求
桑扈

桑扈

[原文]
交交桑扈,
有莺其羽。
君子乐胥,
受天之祜。
(扈、 羽、胥、 祜, 鱼部。)
交交桑扈,
有莺其领。
君子乐胥,
万邦之屏。
(扈、胥,鱼部。领、屏,真耕通韵。)
之屏之翰,
百辟为宪。
不戢不难?
受福不那?
(翰、宪、难,寒部。那,歌部。寒歌通韵。)
兕觥其觩,
旨酒思柔。
彼交匪敖,(齐彼交作匪
万福来求。侥。)
(觩、柔、求,幽部。)
[译文]
飞来飞去的青雀鸟,有文彩美丽的羽翼。祝福君子们快乐,并祈求上天赐给他们福气。
飞来飞去的青雀鸟,有文彩美丽的颈项。祝福君子们快乐,他们是各国的屏障。
既是屏障,也是骨干,各国诸侯都把你们当模范。敢不克制,敢不守礼?何愁享福不多?
弯弯的牛角酒杯,美酒是这样的柔和顺口。不轻慢也不骄傲,各种福气就会来相聚。
[评介]
全诗四章,每章四句。关于诗之主旨,《毛诗序》认为: “《桑扈》,刺幽王也。君臣上下,动无礼文焉。”郑《笺》附会云: “动无礼文,举事而不用先王礼法威仪也。”可是诗中却不见“刺幽王”之内容,亦不见“君臣上下,动无礼文”之处,可见二说之不可信。朱熹《诗集传》云: “此亦天子燕诸侯之诗,颂祷之词也。”大致切合诗意。方玉润《诗经原始》说得更明白:“此诗词义昭然,的确为天子燕诸侯之诗无疑。然颂祷申寓箴规意,非上世君臣交儆,未易有此和平庄雅之音。”要之,这是周王宴会诸侯,并于颂德祝福中,寓托箴规劝诫之意的乐歌。
此诗在运用比兴和象征手法方面甚为成功。
首二章均以 “交交桑扈,有莺其羽”和“交交桑扈,有莺其领”起兴,集中描写了往来翻飞的桑扈鸟(青雀鸟) 美丽而有文彩的翅膀和颈项。由此,人们便自然会想到那陆续参加天子宴会的诸侯大臣们打扮入时的华美的仪表,“桑扈”与“君子”之间有着一种比喻与被比喻的关系。那么,诗人为何选取“桑扈”鸟来比兴,而不用别的什么鸟呢?其中有何深刻的内涵呢?陈大章《诗传名物集览》“桑扈”条说:“此鸟今谓之蜡嘴,性甚慧可教,色微绿,嘴似蜡,言浅有脂色也。”陈子展《诗经直解》亦说:“桑扈虽食谷物果树嫩叶种子,而以肉食昆虫为主,故得视为益鸟焉。”原来,此鸟不但聪明,而且有益于农业,是一种祥瑞之鸟,这与那些仪表堂堂,才智出众和具有安邦保国重要作用的君子们,就有益人类与社会这一点来说,即有相似之处。如此比兴,堪称精妙。这不仅为下文祝贺君子作铺垫,而且为宴会创造了一种雍容和乐的气氛。
第四章开头两句 “兕觥其觩,旨酒思柔。”(兕觥: 用犀牛角制的酒杯。觩:弯曲貌。旨酒:美酒。思:语气词。柔: 指酒性温和,可口。)以酒杯的弯曲与美酒的柔性,来象征诸侯性格的温柔与谦逊,于宴会顺手拈来,比喻巧妙。同时,天子让诸侯们使用这种酒杯和美酒,却别有一番深意在,那就是形象地告诫那些参与宴会的人,不要居功自傲,应当像“兕觥”与“旨酒”一样的柔顺。正如姚际恒《诗经通论》所云:“兕性刚好触,故以其角制为觥饮酒,所以寓鉴戒之意,使人不敢刚而傲也。”可见天子用心是何等良苦啊。如果说仪表华丽是表现诸侯们的外在美的话,那么,温柔谦逊则是表现他们的心灵美,内外结合,前后相辅,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全诗以周王口吻,运用比兴手法,把对诸侯的称颂祝福和规箴劝谕自然巧妙地结合起来,既不伤诸侯们的情面,又不失宴会和乐的气氛,如此表现,着实高手。

☚ 裳裳者华   鸳鸯 ☛

桑扈

桑扈sānghù


蜡咀雀。青雀。又名窃脂。《小雅·桑扈》一章:“交交桑扈,有莺其羽。”郑《笺》:“交交,犹佼佼,飞往来貌。桑扈,窃脂也。”《本草纲目》李时珍〔释名〕:“意同扈,止也。 桑乃之在桑间者, 其嘴或淡如脂,如凝黄如蜡,故古名窃脂, 俗名蜡嘴。”〔集解〕: “鸟处处山林有之。大如鸲鹆,苍褐色,有黄斑点,好食粟稻。其嘴喙微曲,而厚壮光莹,或浅黄浅白,或浅青浅黑, 或浅玄浅丹。类有九种, 皆以喙色及声音别之,非谓毛色也。”《小雅·小宛》五章:“交交桑扈,率场啄粟。”毛《传》:“交交,小貌。桑扈,窃脂也。”陆玑《草木疏》:“青雀也,好窃人脯肉脂及膏。故曰窃脂也。”《尔雅·释鸟》:“桑,窃脂。”郭璞注:“俗呼青雀,嘴曲,食肉喜盗脂膏食之,因以名。”
☚ 桑葚   "> ☛
桑扈

桑扈

或作桑户、桑雽、桑伯子。楚辞传说人物。见于屈原《涉江》:“接舆髡首兮,桑扈臝行。”王逸注云:“桑扈,隐士也。”朱熹注云:“桑扈,即《庄子》所谓子桑户。”又云:“或疑《论语》所谓子桑伯子亦是此人。”(《楚辞集注》)胡文英注此句云:“桑扈,子桑伯子也。接舆、桑扈盖皆贤人知世不能用己,而托于狂放以自隐者也。”《屈骚指掌》)

☚ 娥皇   【十一画】 ☛

桑扈

(1次) 人名。传说是春秋时的隐士,又称子桑柏子,子桑户。他不衣冠而处,被视为狂怪玩世的人。~臝行《章·涉》
另见[扶桑][榑桑][空桑][台桑]

桑扈sāng hù

古代隐士、狂人,事不详。《涉江》:“桑扈裸行。”朱熹集注:“桑扈即《庄子》所谓子桑户。或疑《论语》所谓子桑伯子亦是此人,盖夫子称其简。《家语》又云:‘伯子不衣冠而处,夫子讥其欲同人道于牛马,即此裸行之证也。’”

桑扈

竊脂也。《詩經·小雅·桑扈》: “交交桑扈,有鶯其羽。”鄭玄箋: “桑扈,竊脂也。”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下) > 鱗蟲禽獸部 > 禽 > 桑扈
桑扈  sānghù

亦作“桑鳸”。亦稱“青雀”、“竊脂”、“蠟嘴”。雀科動物黑頭蠟嘴雀之肉。主治虚損羸瘦。始載於先秦典籍。《詩·小雅·桑扈》:“交交桑扈,有鶯其羽。”鄭玄箋:“桑扈,竊脂也。”三國吳·陸璣疏:“桑扈,青雀也。好竊人脯肉脂及膏,故曰竊脂。”明·李時珍《本草綱目·禽三·桑鳸》:“〔釋名〕蠟嘴……〔集解〕時珍曰:鳸鳥,處處山林有之。”


古代名物 > 禽鳥類 > 鳴禽部 > 雀 > 桑鳸 > 桑扈
桑扈  sānghù

同“桑鳸”。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1:4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