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顺人情西汉末,有个名叫卓茂的人,在丞相孔光的府里做府吏,他因为通晓儒学文献典故,被人称为“通儒”。 卓茂性情宽仁,谦恭博爱,从来没有同别人有过什么争执。一次,他坐车外出,路上有人拦住他,指着拉车的马说: “这是我丢失的马!” 卓茂笑着问:“你的马什么时候丢失的?” “一个月之前。” 卓茂心想,这马我已经使用多年,怎么会是他的呢?但他没有吱声,把马给了他,自己拉着车回去。走了几步,回头说:“以后要是发现这马不是你的,请送到丞相府。” 过了几天,那人找到了丢失的马,就把卓茂的马送去,对卓茂说:“真对不起,是我搞错了。” “没关系。”卓茂和蔼地说。 卓茂后来到地方上做县令,他办事公正,爱民如子。一天,有人来告卓茂,说亭长收受了他的米和肉。 “是他向你索要的么?”卓茂问。 “不是。” “是你托他办事,他收受的么?” “也不是。” “那究竟是怎么回事?” “是我送给他的。” 卓茂疑惑地问:“既然是你自己愿意送的,为什么要告他?” 那人说:“法律不是禁止官吏收受老百姓的东西么?” 卓茂说:“人所以比动物高贵,是因为有仁爱,懂得互相敬重。人与人之间是以经、纪、礼、义相维系的,法律禁止的是索贿受贿,而你送给亭长米肉是属于礼,礼是合乎人情的。” 后来,“礼顺人情”这一成语,用来指作为社会道德和行为标准的礼,是合乎人情的。 礼顺人情lǐ shùn rén qínɡ礼仪规范要和人情相顺应。 礼顺人情lǐshùnrénqíng〔主谓〕 代表社会道德的礼须顺乎人情。《后汉书·卓茂传》:“律设大法,~。今我以礼教汝,汝必无怨恶。” △ 多用于待人处世方面。 礼顺人情lǐ shùn rén qíng礼:礼仪。顺:顺遂,依顺。即礼仪顺遂人的常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