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Qí罕见姓氏。乃“祗”之古字,《新编千家姓》收载; 《康熙字典》亦收。《史记·晋世家》有“示眯明”(《左传》作“提弥明”)。《中国姓氏大全》 称: “晋代有示眯明 (一说即 《左传》 中的提弥明,此从 《世纪》)”。“晋”,当指春秋时唐叔虞所封国,提弥明(示眯明) 为晋卿赵盾之车右,不能说他是 “晋代”人,且 《世纪》 一书不知为何物。 一音shì,为现行姓氏。参见该条。
示Shí历史上罕见姓氏。《中华大字典》 收载,其注云: “市之切,音 ‘时’。姓也。晋有示眯明。见《集韵》。”(按: 即 《左传》之提弥明也,《史记·晋世家》作示眯明。) 或音qí,又音shì,皆为姓,姑兼收以备考。
示Shì现行罕见姓氏。今天津之武清有分布。《中国古今姓氏词典》、《中国姓氏大全》、《姓氏词典》亦载并注此音。《续通志·氏族略》亦收,初见於《姓苑》。未详其源。 一音qí,亦姓。 周代有示眯明 (按: 或作 “提弥明”、“祁弥明”); 明代有示郁,临潼人,洪武初以明经任府同知。 示shì❶以事告人,給人看。張衡《東京賦》:“敬慎威儀,示民不偷。” ❷表示,顯示。張衡《東京賦》:“三令五申,示戮斬牲。” 示 示shì指示,引导。《尔雅·释言》:“指,示也。”《小雅·鹿鸣》一章:“人之好我,示我周行。”毛《传》:“周,至;行,道也。”孔《疏》:“示我以先王至美之道也。”一说,“示”当作“寘”。郑《笺》:“寘,置也。周行,周之列位也。好,犹善也。人有以德善我者,我则置之于周之列位。”《大雅·抑》十章:“匪手携之,言示之事。”郑《笺》:“我非但以手携掣之,亲示之以其事之是非。”《周颂·敬之》一章:“佛时仔肩,示我显德行。”郑《笺》:“佛,辅也。时,是也。仔肩,任也。辅佛是任,示道我以显明之德行。” ☚ 玉 古 ☛ 示读音sh·i(ˋ),为i韵目,属i—er韵部。神至切,去,至韵。 ❶表示;表明。 ❷以事告人。 上一条: 眎 下一条: 室 示〔shi〕 sib: 告~。gaobsib. 示ㄕˋshì一1117动瞟;随便看上一眼。⑴客话。福建永定下洋〖 〗。目珠~佢一下。⑵闽语。海南文昌。   示shi给……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大喜,传以~美人及左右。”(美人:宫妃。左右:手下大臣。) 示shì把事物摆出来给人看,让人知道 △ 请出~证件|~众。 【注意】“示”作左偏旁时写成“礻”,如“礼、社、祝”等。 示表明;把事物拿出来或指出来使人知道:~意︱~威︱~警︱~弱︱~众︱~知︱~复︱~例︱~范︱告~︱指~︱提~︱晓~︱展~︱揭~︱演~︱昭~︱宣~︱显~︱表~︱暗~︱夸~︱炫(xuan)~︱牌~︱启~︱请~︱来~︱训~︱批~︱预~︱不甘~弱。 示shì表明,把事物摆出来或指出来使人知道:揭示│启示│不甘示弱。 示(1次) 显示;炫示。穷不知所~《章·怀》 示shì展示。《怀沙》:“穷不知所示。”马茂元《楚辞选》:“示,拿给人看。” 示shi示范 示警 示例 示人 示弱 示威 示意 示众 暗示 表示 出示 告示 揭示 夸示 明示 牌示1 批示 启示 请示 提示 显示 晓示 宣示 炫示2 训示 演示 预示 展示 昭示 指示 示范户 示威者 示意图 展示会 示范表演 示范动作 示范作用 示教(jiao)模型 请示报告 昭示世人 不甘示弱 静坐示威 鸣枪示警 斩首示众 安民告示 来电显示 无头告示3 示shì
示shì告示;布告:这些弊端,虽也听见别人讲究,却未尝身亲其事,只有一心做好官。(贾政)便与幕宾商议,出~严禁。(九九·1272) 示❶讀如寘,置也。《詩經·小雅·鹿鳴》:“人之好我,示我周行。”鄭玄箋:“示,當作寘,寘,置也。” 陸德明 《經典釋文》:“示,毛如字,鄭作寘,之豉反。”《禮記·中庸》:“明乎郊社之禮,禘嘗之義,治國其如示諸掌乎!”鄭玄注: “示,讀如寘諸河干之寘。寘,置也。” 陸德明《經典釋文》:“示,依注音寘,之豉反。” ❷讀曰祗,是也。《尚書中候》:“帝曰出爾命圖示乃天。” 鄭玄注: “示,讀如祗,祗,是也。” (《玉函山房輯佚書》) 《尚書中候》:“出尔命圖示乃天。”鄭玄注: “示,讀曰祗。祗,是也。” (《鄭氏佚書》) 示shì〖动词〗 拿给……看,表示,显示(13)。《臧哀伯谏纳郜鼎》:故昭令德,以示子孙。——所以要发扬德,拿给子孙看。《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以示其无有。——显示了您的一无所有。《喜雨亭记》:示不记也。——表示永不忘记。 示shì❶ 神主,对神祖的通称。《甲骨文合集》三三三一七:“𠦪禾于~。”(𠦪hù:祭名。) ❷ 让……看。《庄子·胠箧》:“国之利器不可以~人。”《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大喜,传以~美人及左右。” ❸ 指示,显示。《礼记·礼运》:“刑仁讲让,~民有常。”(刑仁:以仁为法则。)《廉颇蔺相如列传》:“王不行,~赵弱且怯也。” 另见468页qí。
示qí同“祇”。地神。《周礼·春官·大宗伯》:“以吉礼事邦国之鬼神~。”(神:天神。) 另见582页shì。 示 示教导,告示。亦作对他人来信的敬称。范会国《与刘咸》:“奉~敬悉。”朱斯煌《与复旦教务处》:“关于转系考试科目事承~祗悉。”张元济《与李廷燮》:“承~将枉临存问,天气炎热,万不敢有劳大驾,谨先辞谢。” ☚ 公信 大示 ☛ 示*shiCABE ❶表示,使事物显现出来让人知道:指~/~范/~众。 ❷敬称别人的来信:惠~/赐~/~复。 显现 显现现(现出;现露;~世;涌~;表~;映现) 透(透出;~红) 浮(~白;浮现;~泛;浮漾;浮露)陈 展(展出;展陈) 罄(~于)见(发见;显见;畅见) 示(标示) 炳 呈(呈露;呈显) 出落发出 显露,显现:呈露 展示显现:展见 展现 展示 展现眼前的美景:扇面 展现所有的妙处:穷尽其妙 穷极其妙穷妙极巧 正确的道理清楚明白地展现在面前:大义昭然 把美好的情趣展现得淋漓尽致:极妍尽致 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见解、谋略等展现出来:展尽底蕴 底蕴尽展 尽宣底蕴 尽展底蕴 显现于外:发外 显现迹象:显迹 显现色彩:发色 显现出红色:露红 显现吉利的征象:发祥 显现突出:显突(~水面) 经历的事在脑中显现:浮现 因变化而显现:发(~白;~潮) 相形 相宣 因光线照射而显出:映 互相衬托显现:相形 隐隐地显现:隐映 潜映 因遮蔽而半隐半现:蔽亏起灭 隐现 隐见 隐忽 时隐时现 不清晰地显现:隐现 若隐若现 豫先显现:豫见 突然显现:闪 突现 凸现 踊现 令人惊讶的事突现:赫然 重叠显现:叠印 逼真地显现:活现(神气~) 生动逼真地显现:跃然(~纸上) 生动地浮现:腾奋 生动活现眼前:跃跃 清清楚楚地呈现在眼前:历历在目 历历在眼 犁然在目 森然在目 了了在目 灿然在目 在耳历历 奕奕在目 历然在耳 水浅鱼见 了然在目 极细微的东西都显现了出来:纤毫毕现 全部显现:毕见 毕现 (显露:显现)
另见:不显露 ☚ 显现 显示2 ☛
显示2 显示2显(显见;显白;显耀;章显) 示(现示;见示;览示) 宣(宣示) 曜 炳 昭(昭示) 观(~照人生) 显示迹象:发纵 显示征兆:裂兆 显示异象:见异 自然现象显示出人世的灾祥:天人感应天人合应 天人相感 天人相应 显示奇迹:曜奇 显示政绩:观治 显示功效:逞功 显示灵验:发灵 显示精湛:发精 显示吉利:兆祥 显示光彩:标采 显示出美丽:逞丽 显示出俊美:逞俊 花草显示出美丽的颜色:逞娇逞美 显示出气势:逞势 显示不凡:呈奇 显示奇特:逞奇 显示怪异:逞怪 显示缺点:示短 显示邪恶:昭恶 显示不祥:预凶 预先显示不祥:预日 显示灾祸:鞠凶 (事物明显地表示出来:显示)
另见:显露 露出 显示1 ☚ 显现 显示的程度 ☛
指着 指着指(指手;指画;~斥;亲~;戳指;~~戳戳) 用拇指点着别的指头:掐(掐指;~算) 用指尖指点:戳点 指着某方向:指向 指东(指东画西;指东划西) 指天(指天画地) 画东指西 一下指向:一指 转而指向:回指 指着某事物:指鸡(~说狗) 指桑 指山 指着太阳:指景 指着人:指人 伸出食指和中指指人:戟手 怒骂时屈肘指人:指头弯弯 大指弯弯 指给人看:示(出~) 向远处指:遥指 ☚ 指动 挥动 ☛
表示 表示表 示 摅 稍微表示一下:聊表(~寸心) 略表 明白表示:明示 明显地表示:昭示 显示 明示人民:显民 明示于众:示众 申明表示:申示 公开表示:号(~百万之众) 昭揭 布陈宣示 宣称 口头宣称:口称 宣示于众:徇(~于市) 明白宣示:照 昭示 普遍昭示:诞昭 (用语言、动作或事物示意:表示)
另见:表达 表露 发表 示意 提出 ☚ 表示 表示思想 ☛
告示 告示示 榜文 文榜 帖子 贴子 诰谕 木刻告示:镂榜 适用于一定范围的告示:海报 官府的告示:榜帖 榜贴 官府的告示、谕告之类:谕子 高悬的告示:高榜 光荣的榜文:红榜 光荣榜 (布告、通告大众的文件:告示) ☚ 文告 表文 ☛
指出 指出提 指出人的姓名:指名(~道姓) 点名 指出证据:指证 指出优点和缺点:摘瑕指瑜 指出缺点、毛病:疵摘 疵病 指疵 指出错误:斥谬 批评失误,指出缺点:攻瑕指失 指出事物的本质所在:在(~于) 指出来给人看:示 指出让人注意:提示 提示要点:点题 概括提示:撮示 用扼要的话指出:点题 确切指出:确指 特别指出:特指 (指出或标出:指出)
另见:指点 指示1 改正1 ☚ 指出 指正 ☛ 示 ☚ 泐 书 ☛ 示shì神至切,去至。 ❶给人看。《老子》章三十六:“国之利器,不可以~人。” ❷显示,表示。《左传·文公七年》:“叛而不讨,何以~威?” ❸指示,示范。《左传·桓公二年》:“昭令德以~子孙。” ❹通“置(zhì)”。放置。《礼记·中庸》:“治国其如~诸掌乎?” 〖示〗 粵 si6〔事〕普 shì ❶ 展示,給他人看。許慎《說文解字》:「〜,天垂象,見吉凶,所以示人也。」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秦王大喜,傳以〜美人及左右。」 ❷ 顯示,表示。《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王不行,〜趙弱且怯也。」 ❸ 暗示。《史記.項羽本紀》:「范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之者三,項王默然不應。」
示shì把事物摆出来或指出来使人知道。如:指示,告示,示威,示众等。=24 示shìⅠ (摆出或指出使人知道; 表明) show; indicate; signify; instruct; notify: 暗 ~ hint; drop a hint; 出 ~ 证件 produce one's papers; 提 ~ point out; prompt; 以 ~ 区别 so as to distinguish this from other cases Ⅱ ❶ [书] (给下级或晚辈的话或文字) letter; instructions: 请 ~ ask for instructions; 来 ~ 敬悉。 Your letter has been received.; Yours is to hand. ❷ (姓氏) a surname: ~ 昧明 Shi Meiming ◆ 示波 oscillography; 示波器 {电} oscilloscope (OSC); oscillograph; oscillometer; ondoscope; 示补儿 “礻”, one of the Chinese character components; 示范 set an example; demonstrate; 示钻机 churn; 示分牌 flash card; 示功器 {机} manograph; indicator; ergograph; target; 示功图 {机} ergogram; indicator diagram; indicator card diagram; 示教 teach; 示警 give a warning; warn; 示例 give typical examples; give a demonstration; 示弱 give the impression of weakness; show the white feather; show weakness; take sth. lying down; 示威 demonstrate; put on a show of force; display one's strength; 示意 signal; hint; motion; give a sign; 示意图 diagrammatic sketch; abridged general view; map of the exhibition; sketch map; schematic diagram; 示众 publicly expose; put before the public; 示踪 spike 示shì ❸ 不甘示弱|枭首示众
❹ 发纵指示
示示,甲骨文作      ,金文作 (摹本),《説文》古文作 ,小篆作 。 《新甲骨文編 (增訂本)》 釋爲 “主”。象神主形,所謂 “神主” 是指古代爲已死的君主、諸侯所做的牌位,用木或石製成,後世民間也立神主以祭祀死者。比較字形可以知道,甲骨文第一字形是基本字形,其餘上下兩側所加都是飾筆,加飾筆以後即分化出 “主” 和 “示” 兩個字。有人認爲,“主” “示” “宗” 本是一字。卜辭多讀 “主”,泛指神主或專指某神主,或用作祭名,又或通 “視”。銘文用作人名或族徽。後世多用告示、告知等義。作爲意符,多用於與祭祀、神靈有關的字。 楚簡帛文作 ,篆意猶存。參見492.宗字條。 177.趣談“示”字示是古人祭示祖先和上天的石桌,下面用三根豎石支撑,上面放一塊平石作爲桌面,一張祭示用的石桌就構成了很像一個“不”字的東西,上面的“一”是祭品,放上祭品就構成了“示”,示應是祭本字,後來因爲示字具有“把祭品擺出來給神看”的内涵,就借爲“展示”的示了,又因爲是祭神的桌子,所以凡從“示(礻)”之字,多少與鬼神有關。
示 甲骨文; 篆shì[象形。像石桌。(《説文》:“示,天垂象,見吉凶,所以示人也。從二;三垂,日月星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示,神事也。 ,古文示。”不確。 示,“不”石桌或石柱之形。古人將其視爲天神、地祗、先公、先王。《禮記》:“天子建國,左廟右社,以石爲主。”在地上立一塊(或幾塊)大石,上面蓋一塊大的平石。其基本式樣如“丅” …… 當有事于祖先之時,則置祭品於其上,子孫向之拜祝。(姜亮夫)示,表示使大家知道。因此,指給看〈指示〉;作爲學習的典範〈示範〉;讓大家看〈示衆〉;用言語或行爲表明某種思想、感情、態度等〈表示〉;不明白表示意思,而用某種含蓄的言語或動作使人領會〈暗示〉。)] 《詩經·小雅·鹿鳴》:“人之好我,示我同行。”(人們對我好,幫忙太周到。) [西漢] 司馬遷《史記·周本紀》:“偃干戈,振兵釋旅:示天下不復用也。”(藏起兵器,解散軍隊,向天下表示不再動用這些東西。) 示(shì)“ ,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从二二,古文上字。三垂,日、月、星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示神事也。凡示之属皆从示。 ,古文示。”(神至切) 甲骨文中较为原始的写法作 ,象以木表或石柱为神主之牌位。后简化作 、 等。甲骨卜辞中,“示”为天神、地祇、先公、先王之称,当“主”字来用。如:“丙申卜,宾,贞:示祐王?”(《乙》4983)[1]这句卜辞大意是,神灵是否会保佑王。 古文形体与甲骨文的有些形体接近。小篆形体由独体象形不断线条化和加饰笔而成,而许慎根据小篆来解释“示”的构意,把它讲成了会意字。由于“示”本为神主的象形,古人又重视鬼神祭祀,所以凡与鬼神、祭祀和祸福有关的字大多从“示”。因鬼神会显示某种征象,昭人吉凶,故“示”又引申出示范、展示、告示等义。 示部有五十九个属字。“示”字做部首出现在一个字左边时,一般写作“礻”,出现在一个字的下部时,写作“示”。《说文》、《康熙字典》、《辞源》只立“示”部,《辞海》、《新华字典》则为了检字方便,将“示”与“礻”分立。 *示shì5画 示部 (1) 把事物摆出来给人看,使人知道: ~范|~众|~威|~弱|暗~|显~。 (2) 对人来信的敬语: ~复|惠~|赐~。 示 ☚ 示部 祜 ☛ 示shì甲骨文作T,一横下接一竖。特别在偏旁中,早期如此作。字形即士字一横上接一竖的倒(dào)形。表示男性,卜辞祭祀占卜中,示为天神、地神、先公(当时王的父、祖父等没有作王的)、先王(死去的王)的通称。在偏旁中两横下接一竖的不少。T或的一竖旁有加一点或一边一点的,个别有加四点的。晚期有作示的,早期极少,此形一直用到现在。个别的是战国时有作一横的。中古以后引申指表明,把事物拿出来或指出来使别人知道。如:示威|示众|示范|以目示意。组词如:表示|暗示。 示★常◎常
shì象形,甲骨文1象木表或石柱形(一说与“主”为一字分化),甲骨文2、甲骨文3和小篆字形稍变,在上边或左右增加点画作为装饰符号,隶定为“示”。本义为神主,古代为死去的君主、诸侯立的牌位,以供祭祀,假借为显示,使人知道。 【辨析】 ❶以“示”作意符构成的字多与祭祀鬼神有关,大致可分为四类:a.指祭祀的名称,如“祊、祔、禘、祃”;b.指鬼神的名称,如“社、祇、神”;c.指祭祀的仪式、场所等,如“祈、祝、禅、祷、祠、祧”;d.与吉凶祸福有关,如“祥、禄、福、禧、祯、祸”。 ❷示/视 见375页“视”。示 (shì)表示之意也。从二,古“上”字。三垂,日、月、星也。 【按】示,古文作 、 、 、 ,多以爲象神主之形,早期與“主”字同形通用,後分化引申表示天象徵兆。 示 甲 金 篆 隶shì【析形】象形字。甲骨文字形像用木牌或石柱充当的神主形象。金文后字形演变,初形不显。 【释义】《说文》:“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本义指祭台神主,包括了天神、地祇、先公、先王等。甲骨文中常见有“大示”、“小示”、“六示”等祭祀的记录,分别代表了商王要祭祀的不同祖先序列。祭祀神灵以祈福,须向神灵告知所祈求之事,故引申为显示、告示、告知等义。 【shape analysis】It is the pictograph character.In Oracle,the character is shaped like using a wooden or stone board as the God figure.It developed later and its original form was not so clear. 【original meaning】The gods on altar including deity,Earth God,ancestors,ancient kings and so on.In Oracle the kinds of sacrifices were recorded such as 大示(large sacrifice),小示(small sacrifice),六示(six sacrifice)and so on,which symbolized the different order of ancestors that the King of Shang Dynasty wanted to offer sacrifice for. 示 ☚ 四 尒 ☛ 000013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