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磷生理功能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磷生理功能physiological functions ofphosphorus磷(P)在植物生命活动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磷是植物的必需元素。它不仅是植物细胞结构及细胞内一些重要化合物的组分,而且广泛参与植物生命活动过程。参与能量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并调节代谢进程。植酸盐是磷的贮藏形态,种子萌发时,其中所贮存的植酸盐降解,释放出的无机磷即可在幼苗生长中利用。 叶中碳水化合物代谢及蔗糖运输也受磷的调节,供Pi充足时,光合作用中在叶绿体内形成的磷酸丙糖(TP)大部分与胞质溶胶(cytosol)内的Pi相交换,TP转移到胞质溶胶中,经一系列转化过程形成蔗糖(图1左),可及时运入生长中心,例如正在展开的幼叶或正发育的种子中;当Pi缺乏时,由于缺乏Pi与TP交换,故在叶绿体内所形成的TP运出受阻,多留在叶绿体内转化为淀粉(图1右),不过淀粉可在叶绿体内降解,降解过程中所形成的TP亦可运出。
参与能量代谢 绿色植物的叶绿体色素吸收光能,并在光合细胞内将光能转化为ATP及NADPH中的化学能,ATP及NADPH中保存了大量的能量,可推动光合作用中CO2的同化,形成 三碳糖(C3)、四碳糖(C4)、五碳糖(C5)、六碳糖(C6)及七碳糖(C7)的磷酸酯,其中的C3糖-磷酸丙糖在叶绿体内形成后可从叶绿体转移到胞质溶胶,然后在呼吸的糖酵解途径中降解,亦可转化为葡萄糖降解。糖酵解中通过底物水平磷酸化形成ATP。例如糖酵解途径中的1,3-二磷酸甘油酸及磷酸烯醇丙酮酸都作为ADP磷酸化形成ATP的底物,二者分别在磷酸甘油酸激酶及丙酮酸激酶的作用下,使ADP磷酸化形成ATP,其反应如下: 也可由糖酵解中形成的还原态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通过穿梭进入线粒体,在线粒体内形成还原态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H2),然后进入呼吸链,形成ATP(图2及图3)。糖酵解中产生的丙酮酸进入三羧酸(TCA)循环,再逐步脱氢氧化,除其中 一个步骤脱氢的受氢体为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外,其余皆为NAD,所形成的FADH2及NADH均可通过呼吸链氧化形成ATP(图3);TCA循环中也有一个步骤发生底物水平磷酸化形成ATP。 ATP可用于细胞内的需能过程(图4),当ATP水解时其分子中所保存的能量即可被植物利用。
细胞内ATP、ADP及腺苷一磷酸(AMP)的相对浓度与细胞力能学(cellular energetics)紧密联系,细胞代谢因三者的相对浓度而自动调节。三种腺苷酸在腺苷酸激酶的作用下可相互转变: 当细胞内ATP水平高时,一些催化利用ATP于生物合成的酶被活化,促进生物合成过程的进行;当细胞内ATP水平低时,则催化产生ATP的一些酶被活化,例如NAD-异柠檬酸脱氢酶及磷酸果糖激酶为高ATP水平所抑制而为低ATP水平及高AMP水平所活化,故能自动调节。细胞内ATP/ADP/AMP的比值可用能荷(EC,energy charge)作为一种指标。 当所有的腺苷酸皆为ATP时,EC=1.0;当所有腺苷酸皆为AMP时,EC=0。绿色植物组织在光下的EC通常为0.8到0.95;叶绿体在光下的EC约为0.95,在黑暗中约为0.67。 ATP在细胞能量代谢中起主导作用,细胞内能荷的高低调节代谢的方向。但除ATP外,在细胞内还有结构与ATP相似的其他核苷三磷酸,包括胞苷三磷酸(CTP)、鸟苷三磷酸(GTP)及尿苷三磷酸(UTP);此外还有脱氧腺苷三磷酸(dATP)、脱氧鸟甘三磷酸(dGTP)、脱氧胸苷三磷酸(dTTP)及脱氧胞苷三磷酸(dCTP)。ATP末端的磷酸基团能通过核苷三磷酸激酶的催化,转移到其他的核苷二磷酸上形成相应的核苷三磷酸: GTP是蛋白质生物合成中专一的能量载体,UTP在大多数多糖的生物合成中是能量载体,CTP是脂类生物合成中专一的能量载体。ATP、GTP、UTP和CTP还用于RNA合成;dATP、dGTP、dUTP和dCTP用于DNA合成。按遗传中心法则,从DNA转录RNA,从RNA转译蛋白质: DNA→RNA→蛋白质 亲代的遗传信息通过转录和转译就可传到子代。 参与碳水化合物代谢 磷与碳水化合物的合成、转化及降解之间都有密切的关系。碳水化合物是植物体中一类主要有机物,包括单糖及其衍生物、寡糖和多糖三类。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将所吸收的光能转变为贮备在ATP及NADPH中的化学能;在一系列酶作用下,将所吸收的CO2同化为C3、C4、C5、C6以及C7糖,它们都是糖的磷酸酯。ATP、NADPH以及CO2的受体1.5-二磷酸核酮糖(RuBP)和磷酸烯醇丙酮酸(PEP)也都是含磷化合物。三碳糖(TP)经一系列转化过程可分别形成蔗糖和淀粉(图1)。蔗糖是植物体内最重要的寡糖,淀粉和纤维素则是最重要的多糖。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在叶绿体内形成的三碳糖—磷酸丙糖(TP)经叶绿体内膜中的磷酸运转器(Pi—translocator)与胞质溶胶中的Pi相交换,而转运到胞质溶胶中,经一系列转化过程而形成蔗糖,或留在叶绿体内经一系列转化过程而形成淀粉,细胞内Pi的水平调节蔗糖与淀粉的合成(图1)。当Pi充足时,它与TP交换使TP转移到胞质溶胶而逐渐转化为蔗糖。蔗糖是碳水化合物在植物体内运输的主要方式,故促进碳水化合物从功能叶运至生长中心。当缺磷时,磷酸丙糖多留在叶绿体内形成淀粉。淀粉不能通过叶绿体被膜,不能直接输出,在叶绿体内淀粉通过磷酸解及水解,所形成的产物转化为TP后输出叶绿体外。 不仅碳水化合物的合成与运输需要磷,碳水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也不可缺磷。单糖间的相互转化通常是先形成磷酸酯,然后再转化为另一种糖的磷酸酯,例如: 亦可先与核苷二磷酸结合,然后再转化: 蔗糖与淀粉之间常相互转化,如图5所示。贮藏淀粉的种子在成熟过程中,从叶子运来的蔗糖在种子内转化为淀粉贮藏;种子萌发时,贮藏淀粉又转化为蔗糖,运入生长中心供幼苗生长的需要。 图 5 蔗糖转化为淀粉与磷的关系 植物体内贮藏的淀粉转化为单糖后,在呼吸中可逐步降解。呼吸作用中最常用的底物是葡萄糖,葡萄糖可通过糖酵解—三羧酸循环逐步降解,逐步释放出能量,并通过底物水平磷酸化或氧化磷酸化作用形成ATP,供生物合成及各种需能过程之用;亦可通过戊糖磷酸途径逐步氧化,形成C3、C4、C5及C7糖的磷酸酯,氧化过程中所形成的NADPH可供生物合成之需。在糖酵解过程中脱氢的受氢体是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它接受氢后变为还原态(NADH)。三羧酸循环中除琥珀酸脱氢的受氢体为黄素腺嘌呤 二核苷酸(FAD)外,其余的受氢体皆为NAD,二者接受氢后均呈还原态,前者为FADH2,后者为NADH。戊糖磷酸途径中脱氢的受氢体为烟酰胺腺嘌呤 二核苷酸磷酸(NADP),接受氢后变为还原态NADPH,它被利用于生物合成过程。FADH2及NADH则通过呼吸链氧化,氧化过程中偶联着磷酸化作用,使ADP+Pi→ATP。可见,无论碳水化合物的合成、相互转化或降解都不可缺磷。 植酸盐的功能 植酸盐是植酸的盐类,植酸由肌醇转化而来(图6),它是磷的贮存形态。成熟种子内大部分磷都是植酸盐,而Pi的水平很低。在种子或块茎发育初期,植酸盐含量很低,但当迅速合成淀粉时其含量则急剧增高,而当时Pi的含量则很低。谷粒灌浆或块茎生长时植酸盐的合成和Pi水平的降低是密切联系的。 图6 植酸的形成 当种子或块茎萌发幼苗生长时,植酸盐在植酸酶作用下降解,可迅速释放出Pi、K、Mg等。释放出的Pi开始时多用于合成磷脂,形成生物膜的组分,有利于细胞区域化;以后逐渐形成DNA及RNA,合成蛋白质,促进新细胞形成及幼苗生长。 磷与植物生长 由于磷是细胞结构的组分,且促进碳水化合物代谢及能量代谢;形成DNA分子中脱氧核苷单位之间及RNA分子中核苷单位之间的结构桥,参与蛋白质形成,故促进植物生长。缺磷时植株瘦小,分枝或分蘖明显减少,生长受到很大抑制。缺磷抑制蔗糖的形成,因而源叶光合作用中形成的碳水化合物不易运到生长中心,根部获得的光合产物也大为减少,豆科植物根瘤固氮受到影响,从而影响植株生长。缺磷影响激素平衡,使花数减少,花芽分化延迟。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