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磨沟遗址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磨沟遗址 磨沟遗址位于甘肃临潭县陈旗乡洮河西岸阳田川台地西南角,面积62500平方米。文化层厚1.8—2.6米。发现住室两座,其中Ⅱ号住室系圆形竖穴式房屋,属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为目前甘南地区发现的最早人类居址。同时发现墓群,面积396×650平方米,埋葬密集,互相叠压,属于齐家文化、叶儿类型和寺洼类型墓区。遗址上陶片散落较多,可辨器形有尖底瓶、彩陶罐、红陶钵、夹砂红陶罐、双大耳罐、敛口钵、高领罐等。并采集到石斧、石刀、陶刀、石凿、陶纺轮、骨锥、石球、石环、玉璧等。属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石岭下类型、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齐家文化的不同遗存。 ☚ 庙台子遗址 马家窑遗址 ☛ 磨沟遗址 磨沟遗址位于甘肃临潭县陈旗乡洮河西岸阳田川台地西南角,面积62500平方米。文化层厚1.8—2.6米。发现住室两座,其中Ⅱ号住室系圆形竖穴式房屋,属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为目前甘南地区发现的最早人类居址。同时发现墓群,面积396×650平方米,埋葬密集,互相叠压,属于齐家文化、叶儿类型和寺洼类型墓区。遗址上陶片散落较多,可辨器形有尖底瓶、彩陶罐、红陶钵、夹砂红陶罐、双大耳罐、敛口钵、高领罐等。并采集到石斧、石刀、陶刀、石凿、陶纺轮、骨锥、石球、石环、玉璧等。属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石岭下类型、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齐家文化的不同遗存。 ☚ 庙台子遗址 马家窑遗址 ☛ 磨沟遗址 磨沟遗址位于临潭县陈旗乡磨沟村洮河西岸阳田川台地西南角。面积250×250平方米,文化层厚1.8~2.6米。陶片分泥质陶和夹砂陶两种,器形有重唇口尖底瓶、敛口钵、平沿尖底瓶、夹砂红陶罐、高领罐、双大耳罐等。彩陶纹饰有变体鸟纹、勾叶纹、圆点纹、网纹、三角纹、弧线纹、带纹等,其它纹饰有绳纹、附加堆纹、篮纹等。生产工具有石斧、石凿、带孔石刀、石球、骨锥、陶纺轮等。装饰品有石环、陶环、赤铁矿石。礼器有玉壁等。发现房址两座,系圆形竖穴式,属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是目前甘南地区发现最早的人类居址。遗址包含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的不同遗存,为目前洮河流域发现的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分布最西端的一个遗址, 对研究三种文化的分布及延续变异关系具有重要价值。同时发现的墓葬区, 面积396×650平方米,埋葬密集,互相叠压,属齐家文化和寺洼文化墓区。所清理的一号墓,系长方形抹角竖穴式,墓主为男性,居墓中,仰身直肢,其左侧葬成年1具、少年1具,右侧葬少年1具、儿童5具,均骨殖不全或错置。墓中出土铜镯1只,陶器2个,大小骨珠100多个,骨制臂钏1只,动物牙齿化石1个。墓为齐家文化殉人墓,墓主不同寻常的葬式、丰富的殉葬品尤其是贵重的铜镯,表明其据有的权力和拥有的财富。儿童占很高比例的人殉,可能是战争掠夺来的奴隶。此墓对研究齐家文化的性质、丧葬习俗及阶级的起源具有较高学术价值。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牛头城城址 红军印鉴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