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碉房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名物 > 宫室類(上) > 陋居部 > 石室 > 邛籠 > 碉房 碉房 diāofáng 即邛籠。 工事 工事设版 另见:军队 防御 隐蔽1 工程 ☚ 工事 营垒 ☛ 碉房藏族民间建筑。过去是富贵阶层居住的楼房。一般三至五层。楼房间隔为木结构,楼顶设有阳台、花园。高层住人,底层多为库房。用石块砌墙,以方木铺排做椽和柱,楼层铺木板,向阳处安装落地玻璃窗。以彩绘、雕刻、装饰华丽见长,门窗、柱头、梁上、墙壁都雕镂彩绘有吉祥图案。民主改革以来,城市居民建造的民居碉房越来越多,尤其是拉萨和日喀则地区,变化更为引人注目。 碉房 194 碉房藏族的住房,用石块砌成,分二层或三、五层,底层养牲畜或作库房,上层住人,房顶平坦,周围是房间,外有走廊,中间是天井,四周围以石墙。 ☚ 蒙古包 竹楼 ☛ 碉房 碉房在我国西藏、甘肃、青海及四川西部一带盛产石材,当地多以石料为主要建筑材料建造住房,其形如碉堡,故外地人称其为碉房。石头的墙,平屋顶,二到三层的小楼房,底层为牲畜房,二层为卧室、厨房,上层为经堂。在城市里比较好的民居是封闭的小四合院形式,四周二层房屋围绕着中央的小天井,底层安排接待室、卧室及库房,二层除卧室外,还专设有经堂。室内装饰也比较讲究。这些藏族建筑的外观,墙下部是用粗石垒造。这些粗石色彩深重,质地粗犷,上部多为白色的粉墙面,墙上开有成排的梯形窗洞,是藏族建筑特有的一种形式,每个窗洞上都带有彩色的出檐口,使整体造型严整而色彩华丽,表现出藏族建筑粗犷而凝重的风格。 ☚ 竹楼 蒙古包 ☛ 碉房 碉房藏族的民居形式之一。分布于西藏、青海、甘肃及四川西部。由于社会地位及经济条件不同,碉房建筑形式多种多样。甘南藏族的碉房,多数依山而建,以石砌墙,高大宽敞,窗户少而小,保温好。因外面看不见木头, 俗称 “墙包房”。 ☚ 拉伊 三土司五僧纲 ☛ 碉房青海省藏族人民常见住房式样之一。房子的墙一般用石块砌成,平顶,门窗上端用斗拱作檐。也有比较高大的楼房。分布是楼上住人,楼下关养牲畜或为伙房、库室,楼顶平台可打晒粮食和牧草。楼房高度3层~5层不等。周围为房间、外有围墙,中间有天井,边沿有走廊,房屋旁边皆有转经筒,屋顶插经幡,室内一般供有神龛、经书,也有木柜、矮桌等家具和火盆、灶具等物。通常不用床铺和桌椅,睡卧和坐都在布上或毛制的垫子上。 碉房藏族地区的住房。流行于西藏、四川、青海等藏族地区。用石块或砖砌成约三四尺厚的墙,以木作柱,楼层间用木板相隔,平顶,一般为2层,富者有3—4层的,底层为牛马厩或仆人住处,二层以上住人,最高层为佛堂,房屋阳面均为玻璃,屋顶平台可做晒场,并插有经旗。屋内房梁、房柱均以彩画装饰。偶有高大的楼房,旧时多为贵族所居,大院落周围为房间、边沿是走廊,中间为天井。此房非常坚固,战时可作碉堡。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