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硕鼠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硕鼠 硕鼠《诗经·魏风》篇名。《诗序》:“《硕鼠》,刺重敛也。国人刺其君重敛,蚕食于民,不修其政,贪而畏人,若大鼠也。”《鲁诗》、《齐诗》则谓其反对“履亩税”。今人或认为写奴隶逃亡,表现人民对奴隶主之憎恨与反抗。全诗三章,采用复叠形式,感情强烈,逐章递进,比喻贴切生动,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 伐檀 鸨羽 ☛ 硕鼠 硕鼠《诗经·魏风》篇名。《毛诗序》云:“《硕鼠》,刺重敛也。国人刺其君重敛,蚕食于民,不修其政,贪而畏人,若大鼠也。”《鲁说》则云:“履亩税而《硕鼠》作。”《潜夫论·班禄篇》)诗为反对“履亩税”维护井田制而作。(“履亩税”是指君主向私田征税,承认私田合法性的一种新型土地课税法。)考之诗歌实际,《序》说与诗旨较为切近。这是劳动者以逃亡来反抗残酷压榨的诗作。诗三章,章八句,重章歌唱,以贪吃嗜啮的硕鼠,喻脑满肠肥的剥削者,不仅形象贴切生动,且蕴有对之深恶痛绝的强烈感情色彩,实为别开生面的艺术创新之作。“硕鼠”因也被后世当作贪黩自肥的官吏的代名词。 ☚ 伐檀 蟋蟀 ☛ 硕鼠
【注释】 ①硕鼠:大老鼠。硕:大。无:同“毋”,不要。②三岁:多年。“三”表示多,非实数。女:同“汝”。莫我肯顾:“莫肯顾我”的倒装,下同。顾:照顾。③逝:同“誓”。去:离开。适:到。乐土:与下文“乐国”、“乐郊”都是指作者幻想中安居乐业的地方。④爰(yuan圆):乃,于是。所:处所、地方。⑤德:恩惠,此处用作动词,意为给予恩惠。⑥直:同“职”,处所。⑦劳:慰劳,抚恤。⑧之:语助词,用在这里表示反诘的语气。永号:长叹。 【译文】 大老鼠啊大老鼠,不要再吃我的黍!多年辛劳供养你,不曾得到你顾怜。发誓从此离开你,去寻那边的乐土。乐土啊乐土,这才是我安身处! 大老鼠啊大老鼠,不要再吃我的麦!多年辛劳供养你,不曾受过你恩惠。发誓从此离开你,去寻那边的乐国。乐国啊乐国,这才是我好归宿! 大老鼠啊大老鼠,不要再吃我的苗!多年辛劳供养你,不曾见你来慰劳。发誓从此离开你,去寻那边的乐郊。乐郊啊乐郊,还会有谁来悲叹! 【集评】 《毛诗序》:“《硕鼠》,刺重敛也。国人刺其君重敛蚕食于民,不修其政,贪而畏人,若大鼠也。”(《十三经注疏·毛诗正义》卷五) 唐·孔颖达:“蚕食者,蚕之食桑。渐渐以食使桑尽也。犹君重敛,渐渐以税使民困也。言贪而畏人,若大鼠然。解本以硕鼠为喻之,意取其贪且畏人。故序因倒述其事,经三章皆上二句言重敛,次二句言不修其政。由君重敛不修其政,故下四句言将弃君而去也。”(《毛诗正义》卷五) 宋·朱熹:“民困于贪残之政,故托言大鼠害己而去之也。”(《诗集传》卷五) 清·姚际恒:“此诗刺重敛苛政,特为明显。”(《诗经通论》卷六) 清·方玉润:“(《硕鼠》)刺重敛也。”“此诗见魏君贪残之效,其始皆由错误以啬为俭之故。其弊遂至刻削小民而不知足,以致境内纷纷逃散,而有此咏。不久国亦旋亡。圣人著之,以为后世刻啬者戒。”(《诗经原始》卷六) 近·闻一多:“(《硕鼠》)怨重敛也。”(《风诗类钞》,见《闻一多全集》,三联书店,1982年版) 今·余冠英:“这篇诗表现农民对统治者沉重剥削的怨恨与控诉。诗人骂剥削者为田鼠,指出他们受农民供养,贪得无厌。农民年年为剥削者劳动,得不到他们丝毫的恩惠,只得远寻‘乐土’,另觅生路。所谓‘乐土’,在当时只是空想罢了。”(《诗经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今·陈子展:“此诗盖为新兴之贵族地主阶级,或少数占有私田之自由农民,为反对国君履亩之税而作乎?抑此新兴地主苛向佃农按亩收租,而农民有此呼吁之作也?”(《诗经直解》,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总案】 作为《诗经》中的优秀作品,《硕鼠》设喻生动贴切,大老鼠脑满肠肥的外形和贪婪索取的嘴脸,比附剥削者丑恶的面目,给人以极鲜明具体的感受,也更深刻地揭露了剥削者冷酷无情、寄生掠夺的本质,手法之巧妙,内容之蕴藉,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末尾“适彼乐土”的美好憧憬,在当时的社会里虽然只是一种空想,却为全诗涂上一抹明亮的色彩,缓解了现实生活中的压抑苦闷和绝望心情,体现了劳动者乐观开朗的积极精神和对剥削阶级憎恨至极、不共戴天的心绪情态,具有强烈的感染力量。 直截了当的抒情方式使本篇在艺术上产生特殊的效果。诗人正面直指硕鼠,由斥责到怨怒及至最后的彻底决绝,感情越来越激昂,气势也越来越逼人,兼之篇章的复沓迭咏,营造出急流奔涌、回荡成澜的诗之氛围,十分富于战斗性。结句略换字词和语调,加重其内容分量,传达出既憧憬理想王国中的安居乐业,也反对现实生活中那些极不合理的现象的思想,言至简而意至赅。全诗形象昭然,题旨突出,格调明快有力,两千多年来,一直为广大人民所喜爱和推崇。 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麦! 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 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用“硕鼠”——又肥又大的老鼠来比喻残酷剥削劳动人民的统治阶级确实非常形象,又十分贴切。老鼠,从古至今,在文学作品中,大概绝少作为正面形象出现,它贪婪肆虐,破坏性极大,总是在黑暗中勾当,是一种纯粹寄生、令人一听其名就生厌的害人虫。这首诗共三章,每章八句,诗人在每章开头都愤怒地大声申斥:“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麦、苗)”,大耗子啊大耗子,不要白吃我们的粮食! 一下子就把诗人们积郁在胸中的对那些不劳而获的剥削者的怨恨倾泻出来了。紧接下来就是血泪的控诉:“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德、劳)”,劳动者辛辛苦苦地侍奉(贯) 剥削者 (女,同“汝”),不知干了多少年(“三”言其多,不是实数),但是剥削者一点也不体贴、关切他们。在忍无可忍,实在没法活下去的情况下,劳动者产生了逃亡的念头;“逝 (同“誓”) 将去女,适彼乐土 (国、郊)”,下定决心离开剥削他们的寄生虫,去寻找那没有压迫的理想之地。在奴隶社会,经常发生奴隶们由于不堪奴隶主的剥削压榨成群逃亡的事件。诗中所反映出来的“逝将去女”的思想,的确是当时社会阶级矛盾的写照。可是,在那个时代,“乐土、乐国、乐郊”毕竟只是幻想,现实中绝对没有这样的地方,诗人们只能在想象中追求这一美好的境界,他们在最后唱出了“乐土乐土 (国),爱得我所(直)”,在幻想中似乎找到了安居乐业的处所。第三章的最后两句,诗人还变换了写法,唱出“乐郊乐郊,谁之永号”,不但在幻想中找到了美好的地方,而且还由衷地赞叹: 真的到了那个好地方,还有哪个会长叹哀鸣呢?这就更加突出了诗人们对理想之国的向往之情。 如果说,《七月》 (豳风) 是通过客观的具体的描述反映了当时劳动者被压迫被剥削的生活; 那么,《伐檀》 (魏风) 已开始直接表现劳动者对不劳而获和劳而不获的不公平的社会现象的不满情绪;《硕鼠》反映的就不仅是不满情绪,而是在愤怒地控拆以后提出要脱离剥削他们的统治者,去寻找理想的国土,是不满后的反抗了。把《七月》、《伐檀》、《硕鼠》三首民歌连在一起读,可以较全面地看出《诗经》民歌中反映当时社会统治者与被剥削的劳动者之间的矛盾关系和劳动者思想感情的发展过程。 《硕鼠》在艺术上的特点,其一是比喻用得精当贴切而有力。其二是“复沓”形式运用得巧妙,有规律,又有变化: 每章第二句一字的变换(黍、麦、苗)。均属乐章音韵变化的需要,内容并无大异,但三个字的变换,也能显示出劳动者什么样的粮食都被剥削者攫取了。第四句“顾”、“德”、“劳”的变换,强调了剥削者一点儿也不顾及劳动者; 第六句“土”、“国”、“郊”的变换,突出劳动者对理想之国的急切向往。第八句前两章变“所”为“直”,第三章则不按此规律变换,忽然整句变动为“谁之永号”,使得劳动者怨恨统治者而向往没有压迫的世界的情绪更为强烈,加深了这首诗主题思想的发挥。 硕鼠
【注释】①硕:大。②黍:小米。③三岁:多年。贯:侍奉,养活。④顾:顾念。“莫我肯顾”即“莫肯顾我”的倒装句。⑤逝:通“誓”。发誓。去:离开。⑥适:往。乐土:安乐之地。⑦爰:语助词。所:处所。⑧德:恩德,恩惠。⑨直:同“值”。报酬。⑩劳:慰劳,抚恤。⑩之:犹“其”。语气词。永号:长叹。 【鉴赏】这是讽刺统治者横征暴敛之诗。 全诗三章。每章意思略同,可分两层来理解。第一层揭露统治者贪婪残酷的本性。诗中将统治者比作大老鼠生动而贴切。一章说:大老鼠啊大老鼠,不要吃我们的小米。我们侍奉了你多年,而你却不肯顾念我们。二章说:大老鼠啊大老鼠,不要吃我们的麦子。我们侍奉了你多年,而你却不肯施惠给我们。三章说:大老鼠啊大老鼠,不要吃我们的禾苗。我们侍奉了你多年,而你却不肯抚恤我们。第二层抒写农民美好的心愿。农民辛勤耕耘,不得温饱,发誓逃奔他乡,去寻找安乐之地。“爰得我所”,是说可以安居乐业;“爰得我直”,是说可以得到应得的报酬;“谁之永号”,是说谁还会长吁短叹。这一层表现了农民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与追求。此诗一气呵成而又显出变化。由于运用了比兴手法,感情强烈而又不直露,意思深厚而又不晦涩,确是一首好的作品。 《诗序》说:“刺重敛也。”此说不误。但“重敛”到什么程度则未明言。《潜夫论·班禄篇》说:“履亩税而《硕鼠》作。”《盐铁论·取下篇》说:“周之末涂,德惠塞而嗜欲众,君奢侈而上求多。民困于下,怠于公事,是以有履亩之税,《硕鼠》之诗是也。”意思是说:周代末年,君上奢侈,对下一味搜刮,不施仁政。人民困苦不堪,怠于公田事务。于是不论公田还是私田,一律按亩纳税,这就是“履亩税”。在此之前,农民每年只是出劳役耕种公田,受一重剥削;现在连私田也得纳税,就受双重剥削。写作此诗与“履亩税”有关则可肯定。 《硕鼠》(一)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二)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三)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注释〕 硕:大。 贯:侍奉。女:通“汝”。 逝:通“誓”。 爰(yuán):何处,哪里,一说于是,乃。 直:通“值”,代价,一说通“职”,处所。 永号:长声哀号。 〔鉴赏〕 魏国本是舜禹故都,在“冀州雷首之北,忻城之西,南枕河曲,北涉汾水。其地狭隘,而民贫俗俭,盖有圣贤之遗风焉”。收入《国风》的魏国七篇民歌中有四篇即《园有桃》、《陟岵》、《伐檀》和《硕鼠》,展现的或是当时平常百姓被频繁的徭役和兵役以及苛捐杂税折磨得筋疲力尽、性命难保的状况,或是有识之士得不到重用、漂泊异乡的情景。在这种外有强敌压境、蚕食领土,内不修德政、选贤任能的双重摧残下,魏国很快“为晋献公所灭而取其地”也就不奇怪了。 《硕鼠》共三章,每章八句。正如《毛诗序》指出的,“硕鼠,刺重敛也。国人刺其君重敛,蚕食于民,不修其政,贪而畏人,若大鼠也”,可见这一比喻十分贴切而生动。这首诗表达了人民对贪得无厌、横征暴敛而又不关心百姓死活的统治者的强烈抗议和无比愤怒,同时也表达了广大人民对没有赋税、没有战争的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采用比的手法,以“硕鼠”比拟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统治者,这是因为二者有着惊人的相似。首先,他们都具有贪婪、凶残的本性,为了夺取劳动者的劳动果实,无所不用其极,甚至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其次,二者外形也有类似之处,尖嘴猴腮、大腹便便、肠满脑肥,形象丑恶;三是他们都怕见人,这既因为他们偷偷摸摸,行事龌龊见不得人,再就是他们总是与百姓有着水火不容的矛盾,随时都有被人民包围、消灭的可能;最后,就像朱熹所说,“民困于贪残之政,故托言大鼠害己而去之也”(《诗集传》),劳苦大众有着强烈的“去之”愿望,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必欲除尽而后快。这也就是数千年来百姓总是把贪官污吏比作硕鼠的原因所在。比如晚唐曹邺的《官仓鼠》就借鉴了《硕鼠》的手法,写道:“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 本诗一开始,诗人就对贪得无厌的硕鼠发出呵斥,“无食我黍”表面上是说老鼠,实际上说的是欺压人民的统治者。之所以敢于这样声色俱厉地斥责他们,是因为这些当权者对人民敲骨吸髓,根本不管百姓的死活,这种状况实在无法再忍耐下去了。什么原因呢?“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这儿的“三”泛指多,多年来对你精心侍奉,任劳任怨,可你呢?一点也不体谅民生的艰辛,百姓的苦难。当说这番话的时候,诗人心里充满的是忧郁、悲凉与绝望,压抑不住的愤怒似乎要迸发而出。但中国的老百姓是最善良的,此时他们选择的不是拔剑而起,而是“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在人们的心目中是理想社会的代称,在那里所有的人都能自由自在地生活,没有贪官污吏的盘剥,没有无休无止的战争。当平民百姓对现实人生、对腐朽的社会绝望的时候,无一例外都要去寻找“乐土”。可是这只是理想,此岸世界根本没有什么世外桃源、皇天乐土,有的是随处可见的硕鼠们作威作福的黑暗现实。最后,只能对天长叹“乐土乐土,爰得我所”,哪儿才是劳苦大众安身立命之处呢?这不是什么浪漫主义的遐想,而是对现实社会的绝望情绪的真实写照,同时也吐露了贫苦百姓对造成人民赤贫的剥削制度的强烈不满。 后两章在句子结构上和第一章相同,都采用了《诗经》中常见的四字句,运用了比的手法,但用词上也有变化。从硕鼠所食的对象看,从“我黍”到“我麦”、“我苗”,可谓变本加厉,不但索要粮食的种类繁多,而且连幼苗也不放过,这种贪得无厌的行径远甚于老鼠。后面还有“乐土”、“乐国”、“乐郊”与“我所”、“我直”和“谁之永号”的变化。这些词语音韵上的变化使得全诗歌唱起来声音更加清晰、响亮,更能把劳动者愤怒的激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强烈地表现出来。 《硕鼠》在《诗经》乃至中国诗歌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它具有极其鲜明的社会意义,是辛辣地嘲讽贪官污吏和表达对现实制度强烈不满的优秀代表作。现在读来,它仍能引起人们强烈的共鸣。 硕鼠一
本篇《硕鼠》选自《诗经·魏风》。《诗序》认为:“《硕鼠》,刺重敛也。国人刺其君重敛,蚕食于民,不修其政,贪而畏人,若大鼠也。”今人认为是写奴隶逃亡,表现人民对奴隶主的憎恨情绪。 硕鼠:就是《尔雅》里的鼫鼠,又名田鼠,今北方称土耗子或地老鼠。《毛传》:“硕,音石。”硕与鼫,是同声假借。现读“硕”为shuò,旧读shí,与鼫同音。现在口语中仍保留这种读法。按此,现行中学语文课文注音不当,应读shí,不应读shuò。 无、食:无,与“毋”通借,均读wú,可作“别”、“不要”讲,表示禁戒。食,《说文》段注:“集米而成食”,引申为“饭”,衍生为“吃”。黍:黄米,小米之一种。“我黍”,即“我之黍”,为了调剂音节,省去了结构助词“之”字,下文的我麦、我苗,用法相同。苗,即禾苗。 三岁:三,数量词,此处泛指多数。“三岁”,即多年。贯:与宦通借,古读为“贯”,作侍奉讲。据《汉石经》残碑作:“三岁宦女”。女:同汝。汝,原是水名,从“女”声。后人借用为“女”,后来用“汝”而“女”废。此处作“你”或“你们”解,即指奴隶主剥削者。 顾:《说文》:“还视也”,就是“回头看”。莫,相当于“没有谁”。 逝:“誓”的通假字,是发誓的意思。《郑注》:“与之诀别之辞。”将,这里不只表将来,还表意愿,就是“将要”、“想要”。去:文中的“去”,同现代语中的“去”,用法不同。《说文》:“去,人相违也。”这里作“往”讲。先秦汉语中的“去”的反义词,并非“来”,而是“就”、“留”。如《庄子·齐物论》中的:“同生死,轻去就”。 适:古音义同“至”,又义同于“之”、“抵”、“如”等。此处是“前往”的意思。乐土:《毛诗·郑笺》云:“乐土,有德之国”。今人都解作“理想之国”、“安乐之地”。下文的乐国、乐郊都是同一个意思。这只是诗人的理想,当时这种“乐土”并不存在。 爰:一般有四义:易、曰、于、乃。近人都采用“乃”义,即“于是”的意思。“爰得”,即“于是得到”。 德:施德。朱熹《诗集传》:“德,归恩也。”“莫我肯德”,意即“不肯施德于我。”(《郑笺》)。 直:即正道。《毛郑诗考证》:“得我直,谓得遂其性,不违人生之正道。”一说,通“职”,《经传释词》卷五:“直当读为‘职’,职亦所也。” 劳:读lào,即慰劳之意。《郑笺》:“劳,劳来,犹言佑助。”《集传》云:“劳,慰抚也。” 号:喊叫。《集传》:“永号,长鸣也。”“谁之永号”,“犹言乐郊之地,民无长叹耳。”(《传疏》)
这首诗虽有三章,但由于采取了“全诗复沓”形式,许多句子都是相同的,只在关键之处更换了几个字,因此,语释了首章,而对其余二章,也就了然了。 首章语译—— 鼫鼠啊鼫鼠,(你)别吃我的黄黍! 供奉你们多少年,而没有谁肯顾念我们。 如今我们决意离开你,去到那安乐的地方; 乐土啊乐土,那才是我们的安身之处。
这是一首反映春秋时代奴隶们反奴役的民歌。诗作者把奴隶主统治者比作“硕鼠”,极为形象地揭露了剥削者的面目及其本质,也流露了他们对统治者的蔑视。第四句是这首诗的主题所在:去离暴政,追求新生。这说明正处在腐朽奴隶制向新生的封建制过渡时代的奴隶们,已有一定的觉醒,反映了他们推翻奴隶制的理想。当然,在那个时代,奴隶们的“乐土”是不会有的。但是,这种充满理想和激情的歌声,对于广大奴隶的反奴役行动无疑会起着良好的鼓舞作用。 全诗分三章,在结构上,采取了联章叠句,反复咏唱的形式,气氛越来越强烈。它不仅具有很高的思想性,而且在艺术上也属上乘。全篇造语精湛,表情真切,格调高昂,用的都是上声韵(如首章押句尾韵:鼠、黍、女、顾、土、所),音调迫促,有一种搏击感,洋溢着战斗情绪。 硕鼠硕鼠硕鼠, 无食我黍! 三岁贯女, 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 适彼乐土? 乐土乐土, 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 无食我麦! 三岁贯女, 莫我肯德。 逝将去女, 适彼乐国? 乐国乐国, 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 无食我苗! 三岁贯女, 莫我肯劳。 逝将去女, 适彼乐郊? 乐郊乐郊, 谁之永号? 大老鼠呀大老鼠,不要吃我种的黍! 多年来辛辛苦苦养活你,可我的生活却无人管。发誓从此离开你,寻找那理想的乐土。乐土啊乐土,才是我安居乐业的好地方! 大老鼠呀大老鼠,不要吃我的大麦粒! 多年来辛辛苦苦养活你,我拼死拼活有谁感激过?发誓从此离开你,寻找那理想的乐国。乐国啊乐国,劳动所得归我自己! 大老鼠呀大老鼠,不要吃我种的苗! 多年来辛辛苦苦养活你,流血流汗谁曾慰劳过?发誓从此离开你,寻找那理想的乐郊。乐郊啊乐郊,还不是徒劳呼号! 《硕鼠》三章,章八句。关于这首诗的主旨,《诗序》说:“硕鼠,刺重敛也。国人刺其君重敛,蚕食于民,不修其政,贪而畏人,若大鼠也。”这种解说大体不错。《鲁诗》和《齐诗》又能明确地从社会性质、赋税制度等方面分析,更揭示出具有根本性质的问题。《鲁诗》说: “履亩税而《硕鼠》作。”(王符《潜夫论·班禄篇》)《齐诗》云:“周之末涂,德惠塞而耆欲众,君奢侈而上求多,民困于下,怠于公事,是以有履亩之税,《硕鼠》之诗是也。”(桓宽《盐铁论·取下篇》),这比《诗序》说的比较明确些。朱熹《诗集传》说本诗是“民困于贪残之政,故托言大鼠害己而去之也。”这话都是有道理的。余冠英先生也是这样认为: “这篇诗表现农民对统治者沉重剥削的怨恨与控诉……农民年年为剥削者劳动,得不到他们丝毫的恩惠,只得远寻‘乐土’,另觅生路。所谓‘乐土’ 在当时只是空想罢了。” (《诗经选》) 这是一首最古的也是最好的农民反对重租重税剥削的诗。它比《伐檀》又进了一层,不仅对统治阶级进行揭露和冷嘲热讽,而且还表现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开头两句语调急促而充满了怨怒的感情。诗中把剥削阶级比作偷食劳动果实的大老鼠,活画出了统治阶级的可憎可鄙的贪婪嘴脸,揭露了他们的凶残本性。“无食我黍”,语气轻蔑、严峻,强烈地表达了劳动人民对统治阶级极端鄙视、切齿痛恨的厌恶感情。这是对奴隶主的警告而不是祈求。三、四两句,指出了“无食我黍”的原因。年年岁岁,奴隶们辛勤地劳动把奴隶主喂足,而统治者对奴隶的死活,却丝毫不顾。奴隶们对这种时间长、程度深的剥削和迫害,实在忍无可忍,所以他们终于发出了“逝将去女”的决绝誓言。五、六两句就是写奴隶们决心摆脱这样的压迫和剥削,去寻求那个“乐土”社会。奴隶主敲骨吸髓,肆无忌惮地攫取,必然会激起奴隶们的愤怒和不满,一个“逝”字,表现出奴隶们与之决裂的坚强意志。这可以理解为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一种反抗的方式。奴隶们发誓离开凶残的剥削者,到什么地方去呢?最后两句说明,他们要到那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地方去。“乐土”是奴隶们向往的理想境界。在存在着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的社会里,是不可能出现的。 这首诗也采用了重章叠句的形式。后两章的内容也是与第一章基本相同,也只是改了几个字。不过通过反复吟唱,扩大和深化了第一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我麦”、“我苗”照应“我黍”,说明大老鼠无所不食,无所不贪,甚至连刚出土的“苗”也不放过。“莫我肯德”、“莫我肯劳”,紧接“莫我肯顾”,把奴隶主忘恩负义的豺狼本性和盘托出来了。“爰得我直”具体说明“我所”是一个劳动者可以得到合理报酬的理想社会;“谁之永号”是“爰得我直”的自然结果,又是“爰得我所”的理想所在。全诗反映了奴隶们对奴隶主强烈的愤恨情绪。 朱熹《诗集传》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诗中使用了十分精当贴切的比喻,它用令人憎恶的偷食的老鼠比喻贪得无厌的统治者。本诗是两千多年前中国劳动人民对统治者的一篇血和泪的控告。 本诗和《伐檀》结构相似,都分三章,每首诗的第二、第三章都与第一章句数相同,句式相同。也都采用了重章叠句,反复咏叹的手法。本诗是把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交错使用的。如一章在重章叠唱中又运用了重复的词句,这里的重复是把上句末两个字在下句重复叠用。像这样的重复可以称为叠句的变式。这不仅增强了诗的形象性,而且加强了语气的音乐性。 硕鼠
《硕鼠》是 《诗经》 中著名的反剥削的诗篇。 诗分三章,每章八句,反复吟咏其事,抒发其情。第一章开头,“硕鼠硕鼠,无食我黍。”硕鼠,大老鼠。比喻剥削者。这两句是说,大老鼠大老鼠,不要再吃我的谷物。开头便以硕鼠作比,比喻恰切、形象、生动、逼真。诗人以此比喻剥削者,是再恰当不过了。诗人以斥责的口吻连连呼唤“硕鼠硕鼠”,并提出严重警告: 不要再吃我种的谷物。一个“我”字,说明谷物的种植者和所有权,这不仅显得理直气壮,而且揭示了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这两句是说,我们(奴隶)多年供养你,你却不肯顾念我们。这就进一步说明谁养活谁的问题,揭示了奴隶主掠夺成性,贪婪不已的本性,毫无良心,不管奴隶死活,把奴隶推向濒临死亡的深渊,其冷酷、狠毒,可想而知。“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两句是说,我们发誓要离开你,去到那安乐的地方。这是在剥削者无止境地、残无人道地剥削下,在无以为生,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决计离开剥削者,去到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理想乐土。他们想着,想着,心里得以暂时平静,受到了慰藉。“乐土乐土,爰得我所。”这两句是说,那安乐的地方啊,这才是我们安居立身的处所。奴隶们想到乐土,心里自得其乐。 第二、三章所写内容,句法结构与第一章大体相同,只是换字、换韵反复迭咏,以抒其情。 全诗通过奴隶们对奴隶主残酷剥削的血泪控拆,揭露了奴隶主贪得无厌、残忍无道、灭绝人性,不管奴隶死活的狠毒心肠;奴隶们在不堪其苦,走投无路,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表达了决计远离剥削者,走向理想乐土的强烈愿望。这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无疑是一种觉醒,是一种反抗斗争意识的萌发。它将对生产力起着推动作用,对唤醒奴隶们觉醒,对促使奴隶制加速崩、溃,是有积极作用和历史进步意义的,值得大书而特书。但在今天看来,他们想象的乐土,毕竟是虚幻的乌托邦,它只能是奴隶们美好愿望的寄托,而事实上是找不到那块乐土的,因而也是不能实现的。作为一种反抗斗争形式来看,又是消极的,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历史证明,劳动人民要摆脱被剥削、被压迫的地位,只有拿起武器,彻底打碎旧的国家机器,砸碎套在自己身上的枷锁,把那些硕鼠统统消灭掉,才能走上解放之路。从这一点来看,本诗自有其历史的局限。 本诗与《诗经》中的其他诗一样,也采用重章迭咏的形式,但在加深感情、深化主题上却有着明显而突出的作用。比如第一章说“无食我黍”,黍是秋季作物”第二章说 “无食我麦”,麦是夏季作物; 第三章说 “无食我苗”,苗是春季所长。正因为硕鼠吃了黍、麦,苗,才有此警告。每章虽只一字之差,却有力地说明奴隶主这些硕鼠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无时无刻不在盘剥劳动者的劳动果实,而且从黍、麦、一直到苗都要统统吃掉,足见剥削的极端残酷。这就层层加深了对奴隶主剥削罪行的揭露和鞭笞。又如写奴隶幻想的地方,先写乐土,后写乐国,最后写乐郊,从范围来看,越来越小,说明理想的蓝图是难以得到的,不能实现的,越是这样写,越加隐埋着内心的痛苦和愤懑之情,这同样起着逐步深化的作用。 本诗全用四言形式,每章一换韵,诗句整齐,音韵和谐,便于咏歌。 硕鼠 硕鼠〔原文〕 ☚ 伐檀 唐风 ☛ 硕鼠 硕鼠大老鼠,田鼠。硕,shuò。《魏风·硕鼠》一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毛《传》:“硕,大也。”黍,谷的一种。《尔雅·释兽》:“鼠属有鼠。”舍人樊光以硕鼠为五技之鼠。《说文》:“鼠五技,能飞不能上屋,能游不能渡谷,能缘不能穷木,能走不能先人,能穴不能覆身。”《艺文类聚》九十五引樊光云:“《诗》硕鼠, 即《尔雅》鼠也。”是“硕”与“”古字通。 李鼎祚《周易集解》引《九家易注》:“鼠喻贪,谓五也: 体离故欲升,体坎欲降,游不度渎,不出坎也;飞不上屋,不至上也; 缘不及木,不出离也; 穴不掩身,五坤薄也; 走不先人,外震在下也。五技皆劣,四爻当之, 故云晋如鼠也。” ☚ 堇 瓠 ☛ 硕鼠 硕鼠shuòshǔ┃┃ 大老鼠。喻剥削者、贪婪者。《诗经·魏风·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南朝宋·鲍照《代白头吟》:“食苗实硕鼠,玷白信苍蝇。” ☚ 萑蒲 蛇虺 ☛ 硕鼠比喻贪得无厌的剥削者。清顾炎武《夏日》诗: “黍苗不作歌,硕鼠徒兴叹。” 硕鼠shuò shǔ《诗·魏风·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诗序》:“国人刺其君重敛,蚕食于民,不修其政,贪而畏人,若大鼠也。”后用“硕鼠”比喻贪黩自肥的官吏。《魏书·辛雄传》:“委斗筲以共治之重,托硕鼠以百里之命,皆货贿是求,肆心纵意。” 古代名物 > 獸畜類 > 陸獸部 > 鼠科 > 鼫鼠 > 碩鼠 碩鼠 shuòshǔ 即鼫鼠。 硕鼠 硕鼠蝼蛄的别名。晋·崔豹《古今注·鱼虫》:“蝼蛄,一名天蝼,一名𧏚,一名硕鼠,有五能而不成伎术。” ☚ 炙鼠 蛞蝼 ☛ 蝼蛄【同义】总目录 硕鼠蝼蛄石鼠土狗炙鼠蛞蝼蟓蛉 硕鼠【同义】总目录 雀鼠硕鼠 硕鼠《诗·魏风》篇名。诗中以大老鼠比喻剥削者,表现人民对剥削的憎恶和反抗。也有人认为是写奴隶的逃亡。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