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雕伎乐俑
1973年在河南焦作市郊一座金代砖墓的上部发现了一组乐童俑,他们载歌载舞,声情并茂,宛若 一支欢快的儿童演出队。击鼓舞蹈俑、吹笛俑便是这个演出队的两位可爱的小演员。
两件作品为砖刻高浮雕,高36厘米。击鼓者,为一头扎双髻的男孩儿,广额大脸,裸上身、着短裙,右手叮咚叮咚拍打着圆鼓,合着铿锵有力的拍节,翩翩起舞。吹笛者,头戴喇叭形笠帽,身穿窄袖束腰长袍,歪头举手作吹笛姿势,露出 一副天真可爱的神气。


砖雕伎乐俑
这两件砖雕技法简率、粗放,没有丝毫的雕琢之气,但对人物瞬间动作的把握和神态的刻画却很下功夫,取得了 一定的成功。如果没有对生活的深入观察和深切的感受是很难创作出这样感人之作的。
北宋自英宗以后,仿木建筑开始盛行,并以砖雕和壁画形式表现墓主人生前生活和杂剧场面。金代统治者受宋影响,亦仿效中原仿土结构墓室做法,饰以粗犷厚实的圆雕,技法有一定发展。砖雕内容比宋代更为丰富,从主人的饮食起居到文化娱乐无所不包。特别是 一些表现杂剧的人物更为精彩,为戏剧史、雕塑史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