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鹦鹉赋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鹦鹉赋yīng wǔ fù称人文思敏速,文章华美。《后汉书·文苑列传·祢衡传》:“(黄)射时大会宾客,人有献鹦鹉者,射举卮于衡曰:‘愿先生赋之,以娱嘉宾。’衡揽笔而作,文无加点,辞采甚丽。”许浑《送从兄别驾归蜀》:已称鹦鹉赋,宁诵鹡鸰诗。方干《赠中岩王处士》:援笔便成鹦武赋,洗花须用桔槔泉。 鹦鹉赋 题解 汉建安三年,江夏太守之子黄射大宴宾客,有献鹦鹉者。衡处江夏,受命作赋,“笔不停缀,文不加点”,一挥而就。 时黄祖太子射,宾客大会。有献鹦鹉者,举酒于衡前曰:“祢处士,今日无用娱宾,窃以此鸟自远而至,明慧聪善,羽族之可贵,愿先生为之赋,使四座咸共荣观,不亦可乎?”衡因为赋,笔不停缀,文不加点。其辞曰: 惟西域之灵鸟兮,挺自然之奇姿。体金精之妙质兮,合火德之明辉。性辩慧而能言兮,才聪明以识机。故其嬉游高峻,栖跱幽深。飞不妄集,翔必择林。绀趾丹觜,绿衣翠衿。采采丽容,咬咬好音。虽同族于羽毛,固殊智而异心。配鸾皇而等美,焉比德于众禽? 于是羡芳声之远畅,伟灵表之可嘉。命虞人于陇坻,诏伯益于流沙。跨昆仑而播弋,冠云霓而张罗。虽纲维之备设,终一目之所加。且其容止闲暇,守植安停。逼之不惧,抚之不惊。宁顺从以远害,不违迕以丧生。故献全者受赏,而伤肌者被刑。 尔乃归穷委命,高群丧侣。闭以雕笼,翦其翅羽。流飘万里,崎岖重阻。逾岷越障,载罹寒暑。女辞家而适人,臣出身而事主。彼贤哲之逢患,犹栖迟以羁旅。矧禽鸟之微物,能驯扰以安处!眷西路而长怀,望乡而延伫。忖陋体之腥臊,亦何劳于鼎俎? 嗟禄命之衰薄,奚遭时之险巇?岂言语以阶乱,将不密以致危?痛母子之永隔,哀伉俪之生离。匪余年之足惜,愍众雏之无知。背蛮夷之下国,侍君子之光仪。惧名实之不副,耻才能之无奇。羡西都之沃壤,识苦乐之异宜。怀代越之悠思,故每言而称斯。 若乃少昊司辰,蓐收整辔。严霜初降,凉风萧瑟。长吟远慕,哀鸣感类。音声凄以激扬,容貌怪以惟悴。闻之者悲伤,见之者陨泪。放臣为之屡叹,弃妻为之歔欷。 感平生之游处,若壎篪之相须。何今日之两绝,若胡越之异区?顺笼槛以俯仰,窥户牖以踟蹰。想昆山之高岳,思邓林之扶疏。顾六翮之残毁,虽奋迅其焉如?心怀归而弗果,徒怨毒于一隅。苟竭心于所事,敢背惠而忘初?托轻鄙之微命,委陋贱之薄躯。期守死以报德,甘尽辞以效愚。恃隆恩于既往,庶弥久而不渝。 译文 当年江夏太守黄祖长子黄射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黄射举起酒杯,到祢衡面前说:“祢处士,我今天没有什么娱乐宾客的,这鹦鹉鸟从远方而来,明慧聪善,是禽鸟中最珍奇的,希望先生为它作赋,使四座宾客一饱眼福,不也很好吗?”祢衡于是为之作赋,他笔书不停,文不加点,一气呵成。其辞是: 西方的灵鸟,展现出天然的奇资。白色的羽毛,显示着金精的妙质,赤红的嘴,合乎火德的光辉。性情敏慧又能言语,才智聪颖而识玄机。它在险峻的高山上嬉游,在幽深的峡谷中栖息。从不随意丛集,翔时必择树林。青里透红的爪,身着绿衣翠衿。美丽的姿容,歌唱时发出动听的妙音。虽然和鸟类同族,但其智慧和心志却迥然不同。它和凤凰一样美,众鸟怎能与之相提并论? 于是,人们羡慕其声音之美妙悠扬,赞美它外表之美丽灵异。就命令虞人来到陇山,诏告善于狩猎的人去流沙;跨越昆仑山布下弓箭,冠戴白云彩虹张罗设网。虽然遍布罗网,然而却是白费心机。那鹦鹉的仪容举止悠闲安详,意志坚定,逼近它,也并不恐惧;抚摸它,也从不躲避。其宁愿顺从而避免祸害,也不违背人意而丧失生命。据此,奉献完好鹦鹉鸟的人可以领赏,而损伤它的肌体的便将受罚。 这样,鹦鹉便陷入困境,完全受命运支配,离开群鸟,失去伴侣。被关进雕饰美丽的鸟笼,被剪短翅膀上的羽毛。飘流万里之外,越过重重艰险曲折的山路,跨过岷山、翻过障山,几经寒暑。备尝艰苦,女子离开自家而远嫁,臣子献身而奉侍一国之君。古代贤君圣哲遇到灾祸,还要孤独一人停留外地。何况这微小的禽鸟,又怎能不驯服地受人豢养呢?它眷恋通往西方的道路而怀念旧地,常伸长颈项遥望自己的故乡。暗想自己卑贱腥臊的躯体,怎值得用鼎俎来烹饪? 慨叹命运不济、仕路不畅,为什么会遭受如此磨难?难道说是因为言语不妥而引起祸殃,还是由于失密而招致危害呢?母子永诀令人悲痛,夫妻分离使人忧伤。不是自己的余生值得珍惜,而是哀怜那些幼子将无以教养。离开偏远的故乡,来侍奉一表堂堂的君子,恐怕名不副实,才能平庸而难以胜任。怀恋西方的沃土,深知那里如此地苦乐不同。好像代马越鸟留恋自己的故地,所以每每讲话时总要说到家乡。 至于少昊掌管时辰,蓐收备马驾车,严霜初降之时,已吹来萧瑟的秋风。此刻,长声悲吟,想念远方的家乡,沉痛的叹息,使同类产生共鸣。声音凄厉而激抑,容颜愁苦而憔悴。闻声者为之生悲,见面的为之落泪。流放外地的臣子屡次叹气,被遗弃的妇女不断地哭泣。 想到平时交往的好朋友,如壎篪互相依赖,彼此应和,而今天为什么两地相隔,如同胡越一样完全是两个地区?顺着鸟笼的栅栏而低首或仰望,窥看门窗也只是徒劳的徘徊。昆山高峻,叫人怀念;邓林繁茂,引人遐想。然而,自己的翅膀已被剪除,即使心想高飞,又能飞到何处?返回故地的希望难以达到,只能在这一隅之地空怀怨恨。只好尽心尽意地奉侍圣人,怎敢背弃主人当初的恩德呢?贡献出卑微的生命、渺小的身躯,希望以死来报恩,甘愿无保留地进言以效愚诚。从前,曾得到主人隆恩深情,一片忠心历时愈久而愈诚。 赏读 此篇抒情小赋,假物喻人,借以自况。虽系铺写鹦鹉,实乃借题发挥,抒身处樊笼,不得自由之哀怨。 文中先述鹦鹉作为“灵鸟”之异处,如美貌奇姿,绝妙体质,非凡才智,傲岸品格等,为后文作辅垫。继而点出鹦鹉的“配鸾皇而等美”,非但不是幸事,反而使它招致灾难。接着,叙明鹦鹉被捕捉的经过。朝廷一声令下,“命虞人于陇坻,诏伯益于流沙”,布下天罗地网,必欲捕获鹦鹉而后已。然后束之于雕笼,以供玩赏。 在鹦鹉的不幸遭遇中,我们不难看到作者的身影。赋中所写鹦鹉的辩慧,聪明,正是祢衡“少有才辩”(《后汉书·文苑传》引《容斋三笔》)的自我写照。鹦鹉与其同族的“殊智而异心”,“翔必择林”,同祢衡的“尚气刚傲,好矫时慢物”(《后汉书·文苑传》)也颇有灵犀相通之处。明写鹦鹉之不幸,实写作者的际遇,处处以鹦鹉自况,是本篇赋的显著特色。 尤为成功的是,作者的怀才不遇,愤世疾俗,郁郁不平,全以拟人手法,描绘鹦鹉之形、神而婉转地抒发出来,鹦鹉的不幸,祢衡的悲剧,深刻地揭示了汉末时期的时代背景,有很大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祢衡遇害后,其葬地被称为“鹦鹉洲”。此举,正是对他的最高评价。 《鹦鹉赋》 辞赋。祢衡作于公元194年。这一年黄祖和他的儿子黄射举行宴会,有人来献鹦鹉,黄射请祢衡即席作赋,祢衡便写下了这篇鹦鹉赋。祢衡借题发挥,替鹦鹉倾吐衷情,以此抒发自己心中的感慨。作者以鹦鹉自比,揭露才志之士在这乱世屡遭迫害,处于“顺笼槛以俯仰,窥户牖以踟蹰”的境地,同时还借鹦鹉之口,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悲哀与痛苦,从侧面反映了东汉末年的社会黑暗。赋中借物言志,贴切生动。 鹦鹉赋 鹦鹉赋《后汉书·文苑列传·祢衡传》:“(黄)射时大会宾客,人有献鹦鹉者,射举卮于衡曰:‘愿先生赋之,以娱嘉宾。’衡揽笔而作,文无加点,辞采甚丽。”后以此典称誉人文思敏捷,文章华美。毛滂《八节长欢·送孙守公素》:“才高鹦鹉赋,风懔惠文冠。” ☚ 婴鳞 萤窗 ☛ 鹦鹉赋 鹦鹉赋辞赋名篇。东汉祢衡作。《文选》、《艺术类聚》见载。《后汉书·祢衡传》云:“(黄)射时大会宾客,人有献鹦鹉者,射举卮曰:‘愿先生赋之,以娱嘉宾。’衡揽笔而作,文无加点,辞采甚丽”。全赋可分三部分:先称赞鹦鹉的神妙灵奇:“惟西域之灵鸟兮,挺自然之奇姿。体金精之妙质兮,合火德之明辉。”次写鹦鹉的不幸遭遇。一旦落入“虞人”(古代掌管山泽禽鸟的官员)之罗网,尽管“宁顺从以远害,不违迕以丧生”,避免了杀身之祸,但从此“闭以雕笼,翦其翅羽”,身陷樊笼,失去自由。最后是猩猩惜猩猩,对鹦鹉“音声凄以激扬,容貌惨以顦顇”、“顾六翮之残毁,虽奋飞其焉如”表示无限同情。全篇以象征、隐喻的手法,借“性辩慧而能言,才聪明以识机”的鹦鹉来自况,抒写了才士不为世容的悲惨遭遇,进而暴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险恶,批判了统治阶级张设罗网、摧残人才的丑恶行径。赋文气势酣畅,一气呵成;格调悲凉,言辞剀切,是汉魏咏物小赋中不可多得的力作。洪迈《容斋三笔》曰:“观其所著《鹦鹉赋》,专以自况,一篇之中,三致意焉。”孙梅《四六丛话》曰:“旷放沉挚,《怀沙》之遗响也。”均为切中肯之论。 ☚ 橘颂 镜赋 ☛ 鹦鹉赋 鹦鹉赋祢衡 〔原文〕 时黄祖太子射,宾客大会。有献鹦鹉者,举酒于衡前曰:“祢处士,今日无用娱宾,窃以此鸟自远而至,明慧聪善,羽族之可贵,愿先生为之赋,使四座咸共荣观,不亦可乎?”衡因为赋,笔不停缀,文不加点。其辞曰: 惟西域之灵鸟兮,挺自然之奇姿。体金精之妙质兮,合火德之明辉。性辩慧而能言兮,才聪明以识机。故其嬉游高峻,栖跱(zhi)幽深。飞不妄集,翔必择林。绀(gan)趾丹觜(zui),绿衣翠衿。采采丽容,咬咬(jiao)好音。虽同族于羽毛,固殊智而异心。配鸾皇而等美,焉比德于众禽? 于是羡芳声之远畅,伟灵表之可嘉。命虞人于陇坻,诏伯益于流沙。跨昆仑而播弋(yi),冠云霓而张罗。虽纲维之备设,终一目之所加。且其容止闲暇,守植安停。逼之不惧,抚之不惊。宁顺从以远害,不违迕以丧生。故献全者受赏,而伤肌者被刑。 尔乃归穷委命,离群丧侣。闭以雕笼,翦其翅羽。流飘万里,崎岖重阻。逾岷越障,载罹(li)寒暑。女辞家而适人,臣出身而事主。彼贤哲之逢患,犹栖迟以羁旅。矧(shen)禽鸟之微物,能驯扰以安处!眷西路而长怀,望乡而延伫(zhu)。忖陋体之腥臊,亦何劳于鼎俎(zhu)? 嗟禄命之衰薄,奚遭时之险巇(xi)?岂言语以阶乱,将不密以致危?痛母子之永隔,哀伉俪之生离。匪余年之足惜,愍(min)众雏之无知。背蛮夷之下国,侍君子之光仪。惧名实之不副,耻才能之无奇。羡西都之沃壤,识苦乐之异宜。怀代越之悠思,故每言而称斯。 若乃少昊司辰,蓐(ru)收整辔。严霜初降,凉风萧瑟。长吟远慕,哀鸣感类。音声凄以激扬,容貌惨以憔悴。闻之者悲伤,见之者陨(yun)泪。放臣为之屡叹,弃妻为之歔欷(xu xi)。 感平生之游处,若壎篪(xun chi)之相须。何今日之两绝,若胡越之异区?顺笼槛(jian)以俯仰,窥户牖(you)以踟蹰。想昆山之高岳,思邓林之扶疏。顾六翮(he)之残毁,虽奋迅其焉如?心怀归而弗果,徒怨毒于一隅。苟竭心于所事,敢背惠而忘初?托轻鄙之微命,委陋贱之薄躯。期守死以报德,甘尽辞以效愚。恃隆恩于既往,庶弥久而不渝。 [译文] 当年江夏太守黄祖长子黄射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黄射举起酒杯,到祢衡面前说:“祢处士,我今天没有什么娱乐宾客的,这鹦鹉鸟从远方而来,明慧聪善,是禽鸟中最珍奇的,希望先生为它作赋,使四座宾客共赏一饱眼福,不也很好吗?”祢衡于是为之作赋,他笔书不停,文不加点,一气呵成。其辞是: 只有西方的灵鸟,展现出天然的奇姿。白色的羽毛,显示着金精的妙质,赤红的嘴,合乎火德的光辉。性情敏慧又能言语,才智聪颖而有预见。它在险峻的高山上嬉游,在幽深的峡谷中栖息。从来不随便停落,休息时总要选择树林。青里透红的爪,身着绿衣翠衿。美丽的姿容,发出动听的妙音。虽然和鸟类同族,但其智慧和心志却迥然不同。它和凤凰一样美,众鸟怎能与之相提并论? 于是,人们羡慕它美妙的声音传扬到远方,赞美它令人称颂的美丽的外表。就命令虞人来到陇山,诏告善于狩猎的人去流沙;跨越昆仑山布下弓箭,冠戴白云彩虹张罗设网。虽然遍布罗网,然而猎获鸟的只是一个网眼。那鹦鹉的仪容举止悠闲安详,意志坚定,逼近它,也并不恐惧;抚摸它,也从不躲避。宁愿顺从而避免祸害,也不违背人意而丧失生命。所以,奉献完好鹦鹉鸟的人可以领赏,而损伤它的肌体的便将受罚。 这样,鹦鹉便陷入困境,完全受命运支配,离开群鸟,失去伴侣。被关进雕饰美丽的鸟笼,被剪短翅膀上的羽毛。飘流万里之外,越过重重艰险曲折的山路,跨过岷山、翻过障山,几经寒暑,备尝艰苦。女子离开自家而远嫁,臣子献身而奉侍一国之君。古代贤君圣哲遇到灾祸,还要孤独一人停留外地。何况这微小的禽鸟,又怎能不驯服地受人豢养呢?它眷恋通往西方的道路而怀念旧地,常伸长颈项遥望自己的故乡。暗想自己卑贱腥臊的躯体,本不值得用鼎俎来烹饪的。 慨叹命运不济仕路不通,为什么会遭受这样的危难?难道说是因为言语不妥而引起祸殃,还是由于失密而招致危害呢?母子永诀令人悲痛,夫妻分离使人忧伤。不是自己的余生值得珍惜,而是哀怜那些幼子无知。离开偏远的故乡,来侍奉一表堂堂的君子,恐怕名不副实,才能平庸而难以胜任。怀恋西方的沃土,深知那里和此地苦乐不同。好像代马越鸟留恋自己的故地,所以每每讲话时总要说到家乡。 至于少昊掌管时辰,蓐收备马驾车,严霜初降之时,已吹来萧瑟的秋风。此刻,长声悲吟,想念远方的家乡,沉痛的叹息,使同类产生共鸣。声音凄厉而激抑,容颜愁苦而憔悴。闻声者为之生悲,见面的为之落泪。流放外地的臣子屡次叹气,被遗弃的妇女不断地哭泣。 想到平时交往的好朋友,如壎篪互相依赖,彼此应和,而今天为什么两地阻隔,如同胡越一样完全是两个地区?顺从鸟笼的栅栏而低首或仰望,窥看门窗也只是徒劳的徘徊。昆山高峻,叫人怀念;邓林繁茂,引人遐想。然而,自己的翅膀已被剪除,即使心想高飞,又能飞到何处?返回故地的希望难以达到,只能在这一隅之地空怀怨恨。只好尽心尽意地奉侍主人,怎敢背弃主人当初的恩德呢?贡献出卑微的生命、渺小的身躯,希望以死来报恩,甘愿无保留地进言以效愚诚。从前,曾得到主人隆恩深情,一片忠心历时愈久而愈不变。 〔评介〕 这篇赋写于祢衡寄居江夏太守黄祖之处时。借鹦鹉的丰姿、性情,抒发怀才不遇,生不逢时的悲愤,是咏物赋中的一篇杰作。 祢衡是汉末奇士,他“少有才辩”,刚直不阿,“矫时慢物”。曾因拒绝曹操征召,被罚作鼓吏。曹操欲辱祢衡,祢衡却于大庭广众面前,裸身击鼓,羞辱曹操。曹操深以为恨,想杀掉他,但因祢衡已是名士,有所不便,即转送荆州刘表,企图借刀杀人。祢衡又侮慢刘表,刘表又仿照曹操的作法,将其送给江夏太守黄祖,终为黄祖所杀。死时仅二十六岁。 祢衡在江夏与黄祖之子黄射友善,交往密切。一次,黄射大会宾客,因有人进献鹦鹉,祢衡遂受命而作《鹦鹉赋》。 此赋先述鹦鹉作为“灵鸟”的特异之处。它的美貌奇姿:“绀趾丹觜,绿衣翠衿。采采丽容,咬咬好音”;它的绝妙体质:“体金精之妙质,合火德之明辉”;它的非凡才智:“性辩慧而能言兮,才聪明以识机”,“虽同族于羽毛,固殊智而异心”;它的傲岸品格:“嬉游高峻,栖跱幽深。飞不妄集,翔必择林。”然而,鹦鹉的“配鸾皇而等美”,非但不是幸事,反而使它招致灾难。接着,叙明鹦鹉被捕捉的经过。朝廷一声令下,“命虞人于陇坻,诏伯益于流沙”,布下天罗地网,必欲捕获鹦鹉而后已。鹦鹉被捕捉之后,便“闭以雕笼,翦其翅羽”,越过丛山峻岭,被送到君王的府第,供人玩赏,于是,它只有“顺笼槛以俯仰,窥户牖以踟蹰”。 在鹦鹉的不幸遭遇中,我们不难看到作者的身影。赋中所写鹦鹉的辩慧、聪明,不正是祢衡“少有才辩”(《后汉书·文苑传》),“英才卓跞”(孙梅《四六丛话》引《容斋三笔》)的自我写照吗?鹦鹉与其同族的“殊智而异心”,“翔必择林”,同祢衡的“尚气刚傲,好矫时慢物”(《后汉书·文苑传》)也颇有灵犀相通之处。明写鹦鹉之不幸,实写作者的遭际,处处以鹦鹉自况,是本篇赋的显著特色。孙梅评此赋说:“观其所著《鹦鹉赋》,专以自况,一篇之中,三致意焉。如云‘嬉游高峻,栖跱幽深。飞不妄集,翔必择林。’‘虽同族于羽毛,固殊智而异心。配鸾皇而等美,焉比德于众禽?’又云:‘彼贤哲之逢患,犹栖迟以羁旅。矧禽鸟之微物,能驯扰以安处!’又云:‘嗟禄命之衰薄,奚遭时之险巇?岂言语以阶乱,将不密以致危?’又云:‘顾六翮之残毁,虽奋迅其焉如?心怀归而弗果,徒怨毒于一隅。’卒章云:‘苟竭心于所事,敢背惠而忘初?’‘期守死以报德,甘尽辞以效愚。’余每三复其文而悲伤之。”这里,深刻地揭示了《鹦鹉赋》以鸟自拟的艺术特征,值得重视。 咏物赋不仅要咏物之形,更要写出物之精神,形似易为,神似较难。《鹦鹉赋》既描绘了鹦鹉的奇姿丽色、“咬咬好音”,使鹦鹉之形、声如在目前,鸣在耳畔,又展示了鹦鹉的精神世界:眷恋故土的深情和“翦其翅羽”的悲愤,使鹦鹉的形象栩栩如生,具有一种亲切感和共鸣感。如:以“冠云霓而张罗”,写出鹦鹉面对的阴森恐怖的环境,明乎此,它“宁顺从以远害”的心态是可以理解的了。它为“母子之永隔”而悲痛,为“伉俪之生离”而忧伤;它眷恋故林,“望故乡而延伫”,“心怀归”而终未如愿,“代越之悠思”绵绵不已;它思考罹难的原因:“岂言语以阶乱,将不密以致危?”它被关入樊笼,不得任意飞翔,却向往着“昆山之高岳”、“邓林之扶疏”。揭示鹦鹉的处境、心情,反复沉吟,不厌其详,将身陷罗网、锁入雕笼的鹦鹉的悲哀、痛苦、渴望,展现得淋漓尽致,大有“闻之者悲伤,见之者陨泪”之概。尤为成功的是,作者的怀才不遇,愤世疾俗,郁勃不平,全以拟人手法,描绘鹦鹉之形、神而婉转地抒发出来,李元度《赋学正鹄》说《鹦鹉赋》“比喻亲切,文外有事在”,似指此而言。 鹦鹉的不幸,祢衡的悲剧,使我们认识到汉末时期的黑暗和凶险。祢衡死了,但祢衡笔下的鹦鹉却永远活着,从这个意义上说祢衡是留芳百世而不朽的。祢衡被害之后,人们称埋葬之地为“鹦鹉洲”,不是早已把祢衡和鹦鹉连在一起了吗?“鹦鹉洲”的出现,是对《鹦鹉赋》及其作者祢衡的最高评价。 ☚ 述行赋 登楼赋 ☛ 鹦鹉赋 《鹦鹉赋》汉末祢衡撰。才高性刚的祢衡,以言语侮慢曹操,被曹操一再遣送发落,最后到了江夏太守黄祖处。在一次宴会上,有人献鹦鹉,祢衡即席援笔,一挥而就,写下了此赋。作者纵性使气,以情运文,一改前人赋体中铺陈堆砌、全面描绘的基本手法,而仅对鹦鹉予以特征式的描述,以便于在此基础上抒发感情。故此赋深情贯注,词气流畅,较之此前的大赋富有感染力,实开六朝抒情小赋的先声。赋中有“岂言语以阶乱,将不密以致危?”一语,既是体物,亦以自况,尤为贴切。赋末写鹦鹉樊笼中之状,凄惨怨痛,真切感人。 ☚ 难曹公禁酒书 三国两晋 ☛ 鹦鹉赋 鹦鹉赋赋篇名。汉末祢衡作。衡客于江夏太守黄祖处,祖之子黄射与衡友善。一日有客送鹦鹉于射,射请衡作赋,衡即席执笔径书,文不加点,写下此赋。赋中描写“奇姿”、“殊智”的鹦鹉,却不幸被“闭以雕龙,剪其翅羽”,失去自由。赋中“顺笼槛以俯仰,窥户牖以踟蹰”,“顾六翮之残毁,虽奋迅其焉如”的不自由生活,显然是以鹦鹉自况,抒写才智之士生于乱世的愤闷心情,反映出作者对东汉末年政治黑暗的强烈不满。此赋寓意深刻,状物维肖,感慨深沉,融咏物、抒情、刺世为一体,成就极高,系衡之代表作,亦是汉末小赋中的优秀之作。 ☚ 醒世姻缘传 穆修 ☛ 《鹦鹉赋》ying wu fuRhapsody of Parrot→弥衡 (Mi Heng) 鹦鹉赋东汉赋。祢衡作。据《后汉书·文苑列传》,祢衡到江夏后,与黄祖之子黄射友善。一次宴会上,有人来献鹦鹉,黄射请祢衡即席作赋,祢衡“揽笔而作,文无加点,辞采甚丽”,便是这篇赋。文章托物喻人,看似写鹦鹉,实际写自己。作者首先描绘鹦鹉的外形、习性和才能,它“性辨慧而能言兮,才聪明以识机”,虽属鸟类,但与凡鸟“殊智而异心”,而与鸾皇等美。鹦鹉被人捕来后,“闭以雕笼,翦其翅羽”,离群丧侣,眷恋故乡。作者嗟叹它“禄命衰薄,遭时凶险,猜测它不幸的原因是“言语以阶乱,不密以致危”,文章结尾处则写它“期守死以报德,甘尽辞以效愚”,希望主人的恩宠“弥久而不渝”。这篇赋构思巧妙,抓住鹦鹉的特点,处处在写鹦鹉而又处处在写人。鹦鹉才辨超群,品德高洁,正是作者的自况;鹦鹉被囚笼中,失去自由,则又表现了作者寄人篱下的苦恼和悲哀;鹦鹉以言语致祸,是作者对自己遭遇的反省;鹦鹉效忠主人,又反映出作者由于依附于人不得不委曲求全的无奈。这篇赋对后世咏物抒情短赋有一定影响。 鹦鹉赋汉赋篇名。东汉弥衡作。赋前有小序,叙述了该赋的由来。作者以鹦鹉自况,抒发了蜷曲于权贵之门,郁郁不得志的苦闷。其文笔流畅,辞采华美,堪称佳作。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