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下) > 金石部 > 石 > 砒石 砒石 pīshí 亦稱“砒黄”。氧化物類礦石砷華之礦石。有劇毒。砒,通“貔”。以其性猛如貔,故名。分兩種:一爲紅信石,又名“紅礬”、“紅砒”,呈不規則塊狀,色白,有黄色或紅色彩暈,略透明或不透明,玻璃狀或絹絲狀光澤,或無光澤,質脆易碎;一爲白信石,又名“白砒”,色白或無色,透明或不透明,質脆易碎。光澤同紅信石。主治寒痰哮喘,痔瘡瘰癧,瘧痢,疳瘍癬瘡。南朝宋·雷斅《雷公炮炙論·玉石部·砒石》:“凡使砒石,用小瓷瓶子盛後,入紫背天葵、石龍苪二味,三件便下火煅。”舊題吳越· 大明《日華子本草·玉石部·砒黄》:“暖,亦有毒。”參閲明·李時珍《本草綱目·金石四·砒石》。
古代名物 > 地物類 > 石部 > 藥石 > 砒石 砒石 pīshí 亦稱“信石”,省稱“砒”。含砷的劇毒藥石。呈白色或略帶黄色、紅色,粉末狀。明·李時珍《本草綱目·金石四·砒石》[釋名]:“信石,人言生者名砒黄,鍊者名砒霜。砒性猛如貔,故名。惟出信州,故人呼爲信石,而又隱信字爲人言。”明·宋應星《天工開物·燔石·砒石》:“凡燒砒時,立者必於上風十餘丈外。下風所近,草木皆死。”清·劉鶚《老殘遊記》第十六回:“我叫他買砒的時候,只說爲毒老鼠,所以他不知道。” 砒石【同义】总目录 人言信石砒石砒石arsenicum rubrum外用药。出《开宝重定本草》。见《蕃牧纂验方》。又名人信、信石、信砒。为氧化物类矿物砷华arsenotite的矿石。目前多为毒砂arsenopyrite、雄黄realgar等含砷矿石的加工制成品。商品分红砒和白砒两种, 白砒为较纯的氧化砷,又名白信石;红砒含少量的硫化砷,又名红信石、红矾。药用以红砒为主。去净杂质,砸碎,装入砂罐内,用泥将口封严,置炉火中煅红,取出放凉。研细粉或与绿豆同煮,降低毒性。主产江西、湖南、广东等地。辛,大热;有大毒。入肠、胃、肝、肺经。功能外用蚀疮祛腐,内服化痰平喘。主治:❶痈疽、瘘管、腐肉不脱,本品少许纳入去核的大枣中。焙干存性,研极细末(或加少许冰片),做成条状锭,插入体表患处,使其自行脱落。 ❷牛放线菌肿,单用。 ❸瘰疠,与雄黄、雌黄、轻粉、硼砂配伍。 ❹马患肺毒疮,与藜芦、百草霜配伍,如砒霜散(《元亨疗马集》)。 ❺马蹄痛,与胆矾、硇砂、黄丹、砒霜配伍,如胆矾散(《蕃牧纂验方》)。 ❻寒痰内聚,气喘实证,与豆豉配伍。牛、马0.3~0.9克;猪、羊0.06~0.12克。内服入丸、散。外用极少量,研末撒,调敷或入膏药贴之。须单独存放,用时宜慎。体虚及孕畜忌用。本品主要成分为三氧化二砷,红砒尚含少量硫化砷。砷有原浆毒作用,能麻痹毛细血管,抑制含硫基酶的活性,并使肝脏脂肪变性、肝小叶中心坏死,心、肝、肾、肠充血,上皮细胞坏死,毛细血管扩张。兔耳每日涂含砒石制剂,可致干性坏死而脱落。急性中毒能损害中枢神经、胃肠和肾脏:慢性中毒损害肝脏。急救时用二琉基丙醇解毒。 砒石药名。出 《开宝重定本草》。又名人言、信石、信砒。为天然的砷华矿石,或为毒砂、雄黄等含砷矿石的加工制成品。产江西、湖南、广东、贵州等地。辛、酸,大热,有大毒。杀虫,蚀疮去腐,平喘化痰,截疟。 ❶外用治痔疮,瘘管,瘰疬,牙疳,癣疮,溃疡恶肉不脱。 ❷治寒喘,疟疾,休息痢。内服: 一日量3~6mg,入丸剂用。本品有剧毒,内服时需用绿豆或豆腐同煮后应用,不能过量或持续服用,以防中毒。孕妇忌服用。主成分为三氧化二砷,具砷剂的基本药理和毒理。外用亦可自黏膜面吸收,如应用不当,可致急性中毒,引起呕吐,淘米水样腹泻、蛋白尿,血尿,眩晕,惊厥,麻痹,以至死亡。 砒石pī shí《本草纲目》石部第10卷砒石(60)。药名。 【基原】为氧化物类矿物砷华Arsenolite的矿石。目前多为毒砂Arsenopyrite、雄黄Realgar等含砷矿石的加工制成品。 【别名】砒黄(《日华子本草》),信砒(孙用和),人言(《本事方》),信石(《救济易方》)。 【性味】辛酸,热,有毒。 ❶《日华子本草》:“暖,有毒。” ❷《开宝本草》:“苦酸,暖,有毒。” 【归经】 ❶《本草求真》:“入肠、胃。” ❷《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阴、阳明经。” 【功用主治】劫痰截疟,杀虫,蚀恶肉。治寒痰哮喘,疟疾,休息痢,痔疮,瘰疬,走马牙疳,癣疮,溃疡腐肉不脱。 ❶《日华子本草》:“治疟疾,肾气。” ❷《本草别说》:“以冷水磨服,解热毒,治痰壅。”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散,一厘至二厘半;外用:研末撒,调敷或入膏药中贴之。 【成分】砒石主要成分为三氧化二砷或名亚砷酐(Arsenous oxide, Arsenous acid anhydride, As2O)。三氧化二砷加高热可以升华,故精制比较容易;升华物普通名砒霜,成分仍为As2O。红砒是除含As2O外尚含红色矿物质的一种砒石。 【药理】三氧化二砷具有砷剂的基本药理和毒理。砷有原浆毒作用,且能麻痹毛细血管,抑制含巯基酶的活性,并使肝脏脂变、肝小叶中心坏死,心、肝、肾、肠充血,上皮细胞坏死,毛细血管扩张。枯痔散中含有白砒,如给兔耳每日涂敷,可致干性坏死,以致脱落;实验表明,不含三氧化二砷的制品则无此作用。枯痔散中含砷量为8%~16%左右,易自黏膜面吸收,应用不当,可致急性砷中毒。急性中毒症状有呕吐、淘米水样腹泻、蛋白尿、血尿、眩晕、头痛、紫绀、晕厥、昏睡、惊厥、麻痹,以至死亡。一般认为砷与含巯基酶结合,影响酶的活性,从而严重干扰组织代谢,出现中毒,所以临床急救时皆用二巯基丙醇(BAL)解毒。 砒石pīshí中药名。出《开宝重定本草》。别名人言、信砒、信石。为天然的砷华矿石, 或为毒砂、雄黄等含砷矿石的加工制成品(经升华而得的精制品, 名砒霜)。产于江西、湖南、广东、贵州等地。辛、酸, 大热, 有大毒。杀虫, 蚀疮去腐, 平喘化痰,截疟。外用治痔疮、瘘管、瘰疬、牙疳、癣疮、溃疡腐肉不脱。治寒喘、疟疾、休息痢, 内服: 入丸散3 ~ 6 毫克(砒霜0. 3 ~ 1毫克), 每日一次。本品有剧毒, 内服时需与绿豆或豆腐同煮后应用, 不能多服或持续服, 以防中毒。孕妇忌服用。本品主要成分为三氧化二砷, 具有砷剂的基本药理和毒理。外用亦可自黏膜面吸收, 如应用不当,可致急性中毒, 出现呕吐、淘米水样腹泻、蛋白尿、血尿、眩晕、麻痹、惊厥、休克,甚至死亡。 砒石 砒石砒石,又名砒黄、信砒、信石、人言。始载于《日华子本草》。为天然的砷华矿石或为毒砂、雄黄等含砷矿石的加工制成品。再经炼制而成的纯品,即为砒霜。产于江西、湖南、广东、贵州等省。 本品味酸、辛,性热,有大毒。归肺、脾、胃、大肠经。功能蚀疮去腐,祛痰定喘,截疟。外用主治痔疮、瘰疬、痈疽溃后腐肉不脱,或日久而成瘘管,以及走马牙疳、顽癣等; 内服用于寒痰哮喘,疟疾等证。治疗痔疮瘘管,如《外科正宗》“三品一条枪”,即以砒霜配白矾、雄黄、乳香等制成药条,插入患部,有蚀瘘、去腐、枯痔之功。现用本品配枯矾、乌梅肉、朱砂共研为枯痔散外敷痔核,能促使其干枯、坏死而脱落。用于走马牙疳,可配铜绿研末外涂,如《普济方》青金散; 又方,用大枣去核,入砒石黄豆大1粒于枣内,瓦上煅至烟尽为度,冷透后研细搽患处。《外科证治全生集》 中专治走马牙疳的赤霜散,即上方加入冰片而成,为临床常用的效方。用于顽癣,可配枯矾、斑蝥,醋泡7天后涂搽;《证治准绳》砒霜散,则与硫黄、密陀僧、腻粉等同研细末,治干癣以生油调涂,治湿癣以药粉干掺。此外,以本品与麻油同煎,至砒枯烟尽为度,去砒取油,涂治鹅掌风,有润燥止痒的功效。砒石内服治疗寒痰哮喘,如《普济本事方》紫金丹,用本品与豆豉为丸,冷茶吞服。用以截疟,可与绿豆研末制丸服。《丹溪心法》之不二散,则以本品为末,同面粉和成饼,焙干,再加白扁豆、细茶同研,茶水调服。如取砒霜末少许,置膏药中心,于疟发前二十四小时内,贴于背部第三椎上,也有一定疗效。入丸、散服,每次3~6mg。不入汤剂。砒石为剧毒药,砒霜毒性更大,醋浸或与绿豆同用,冷水吞服,可减轻其毒性。不论外用、内服,都只宜暂用,并须严格控制剂量。体虚患者及孕妇均忌,肝肾功能损害者绝对禁用。 实验研究: 砷华的主要成分为三氧化二砷,溶于水、碱、碳酸钠,酸或乙醇中; 常含有磁铁等杂质。三氧化二砷加高热可以升华; 升华物就是砷华,又名砒霜。毒砂含Fe3+34.3%,As3+46%,S2-19.7%。雄黄主含硫化砷AsS,并含少量其他重金属盐。 三氧化二砷具有砷剂的基本药理和毒性,砷系原浆毒,且能麻痹毛细血管,抑制含巯基酶的活性,并使肝脏脂变、肝小叶中心坏死,心、肝、肾、肠充血,上皮细胞坏死,毛细血管扩张。枯痔散中含有白砒,如给兔耳每日涂敷,可致干性坏死,以至脱落,不含三氧化二砷的制品则无此作用。枯痔散中含砷量为8~16%左右,易自粘膜面吸收,应用不当,可致急性砷中毒。三氧化二砷急性中毒症状有呕吐、淘米水样腹泻、蛋白尿、血尿、眩晕、头痛、紫绀、晕厥、昏睡、惊厥、麻痹以至死亡,暴发型可无上述明显症状,迅即发生虚脱、惊厥、麻痹而死亡。一般认为砷与含巯基酶结合,影响酶的活性,从而严重干扰组织代谢,出现中毒,所以临床急救时用二巯基丙醇(BAL)解毒。 ☚ 雄黄 白矾 ☛ 000029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