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姜黑土shajiang black soil河湖相沉积物上发育,经脱沼泽化和长期耕种而形成的土壤。主要分布在黄淮平原南部皖北、苏北河间平原和岗丘间洼地,山东、河北的山前交接洼地也有分布。剖面自上而下为耕作层、铁青色腐泥状黑土层和脱潜育特征的砂姜层。腐泥状黑土层质地粘重,呈青灰色至黑色,但有机质含量仅1%左右,厚度20~40 cm,土体裂隙有铁锰斑纹、胶膜。砂姜层多出现于60~70 cm深度,形态和大小不同的砂姜呈零散状或成层分布。全剖面无矿物风化淋溶与粘粒淀积特征,粘粒硅铝率在3.5~3.9范围,阳离子交换量在20 cmol/kg以上。土体中游离碳酸钙多数已淋失,土壤pH7.2~8.0。该类土壤易受涝渍和干旱之害,重点是改善地区排水条件和改良土壤物理性状。 砂姜黑土姜(薑)又称“砂姜土”、“青黑土”、“青黑潮土”,是一种具有黑土层和砂姜层的旱耕熟化土壤。主要分布在淮北平原。黑土层有机质含量一般在1%上下。砂姜是由碳酸钙和土粒结合成的石灰质结核,有未硬化的面砂姜和硬化的刚砂姜之别。土壤呈中性至微碱性反应。易旱易涝,缺氮少磷,低产面积较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