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娄山关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娄山关(清)杨文照
【题解】 娄山关又名娄关、太平关,在遵义县大娄山中,万峰插天,中通一线,是由川入黔的交通孔道,历来被视为险要关隘。此诗描写娄山关的雄险。 【作者】 杨文照,字得天,号剑潭,又号芋庵,清贵筑(今贵阳)人,有《芋香馆诗集》。 【注释】 ①分黔蜀:娄山关为黔、蜀之分界。②将坛:筑坛拜将。③杀机:杀伐之动机。④武备:军备。⑤劫火:佛家用语,谓世界毁灭时的大火,此指战乱灾难。⑥丸泥:喻地势险要,以一粒泥丸封塞即可阻敌。《东观汉记·隗嚣载记》:“嚣将王元说嚣曰: ‘元请以一丸泥为大王东封函谷关,此万世一时也。’”⑦愁立马:使驻马发愁。⑧漫漫:弥漫无边之貌。 娄山关 娄山关娄山关又名娄关、太平关,是大娄山脉的主峰,海拔1576米,南距遵义市50公里,在遵义、桐梓两县的交界处。北距巴蜀,南扼黔桂,为黔北咽喉,兵家必争之地。娄山关上千峰万仞,重崖叠峰,峭壁绝立,若斧似戟,直刺苍穹,川黔公路盘旋而过,人称黔北第一险要,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 ☚ 阳河 李白夜郎遗址 ☛ 娄山关 娄山关位于县北大娄山上。一称娄关、太平关。海拔1576米。北抗巴蜀,南控黔桂,乃往来川黔必经之道,兵家在所必争。关口奇峰环峙直破云天。西侧有因山形而名之鸡爪笼,东侧有状如巨锥之大尖山。关上点顶山(点金山)为制高点。“立关门下瞰,则深壑中,线路如蜿,阴森可畏。”《明史》谓此“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又诚如所谓“大楼高压万峰巅,鸟道才容一线穿”(莫友芝《邵亭遗诗》)。明清以来为屡经激战之古战场。1935年1、2月红军长征途中两次夺关,获长征以来首次大捷。现关口下广场有遵义战役红军烈士纪念碑。关上树“娄山关”阴文镌刻石碑一座。又建毛泽东手书《忆秦娥·娄山关》一词之石碑,长25米,高13.55米,字径约2至3米。苍山如海,雄碑巍峨,相映生辉。 ☚ 禹门山 3. 余庆县 ☛ 娄山关又称“娄关”、“太平关”。在今贵州遵义北。为大娄山著名关隘,历为兵家必争之地。1935年2月中国工农红军于此击败国民党军队。隘口树立大理石碑,刻有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词一首。 娄山关亦称“娄关”、“太平关”。位于今贵州遵义北,著名关隘,川黔交通要道,历为兵家必争之地。1935年2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至此,打败国民党军,攻克此关后,曾在离此关不远的遵义城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 娄山关 娄山关一称娄关、太平关。在贵州省桐梓、遵义两县分界的大娄山云巅,为黔北险地。海拔1400米,系川、黔两省交通口隘,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1935年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途中,在此与敌军激战告捷,揭开了长征重要战役遵义之战的序幕。毛泽东词《忆秦娥·娄山关》描述了此次战役的情景,娄山关也因而成为游人向往的革命胜地。现关口竖立有一方高14米、宽25米刻有此词手迹的大理石碑,关的两侧建有红军文物陈列室和“娄山关”地名牌。现有川黔公路穿过。 ☚ 香炉山 玛瑙山洞堡 ☛ 娄山关苗族地区险要关口。亦称娄关、太平关、楼山头。为古今用兵要地。位于贵州遵义县北大娄山峻拔山峰之间。明万历(1573—1620)间,明军从重庆经此关进攻苗族土司杨应龙。1935年2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曾攻克此关,大败国民党军,胜利北上。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