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石里克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石里克1882—1936Moritz Schlick

德国哲学家、物理学家,逻辑实证主义维也纳学派的主要创始人。生于德国柏林。18岁入柏林大学,在著名物理学家普朗克指导下获得博士学位。曾任罗斯托克大学哲学讲师,基尔大学和维也纳大学哲学教授。两度赴美作访问教授。1936年被一个德国法西斯主义的拥护者暗杀。主要著作有《普通认识论》、 《伦理学问题》、《石里克哲学论文集》等。他反对各种伦理学的严肃主义,认为所谓绝对责任、绝对价值和绝对命令,都是无意义的伪概念,伦理学所涉及的只是事实的知识。作为一个认识体系,伦理学理解的对象是能够用“善、正当、应该、道德”等术语指称的、处于各种联系之中的、依从于自己本身规律的事物、行为和特征。认为伦理学是一门关于事实的经验科学。他主张一种有经验根据的幸福论,并把增进幸福作为伦理学的基本原则。认为争取幸福是最高的道德原则;而所谓道德,就是人们借以达到幸福的行为举止。因此,一种行为如果仅仅是义务,并引起讨厌和不愉快,那这种行为就没有任何伦理意义;一种行为活动,是为了自身的目的,并且在行为中总伴有一种恬静和喜悦,那么这种活动就是具有伦理价值的。石里克的经验论的幸福论在理论上是不深刻的,因此受到了广泛的批评。

石里克1882—1936Moritz Schlick

奥地利哲学家,逻辑实证主义的创始人之一。早年研究物理学,后转向哲学。自1922年起,大部分时间都在维也纳大学开设“归纳科学的哲学”讲座,并组成了以他为中心的维也纳小组。致力于科学哲学和认识论的研究,主张认识论所探究的是认识的逻辑,而不是认识的心理学。区分了体验与认识,并认为把这两者混同是产生哲学错误的根源。对科学知识的前提、假设、方法和形式进行了探讨,认为哲学与科学的区别在于哲学是使命题得到澄清的活动,科学是使命题得到证实的体系。哲学要通过对科学语言进行逻辑分析来拒斥形而上学。主要著作有《现代物理学的时间与空间》、《普通认识论》、《伦理学问题》等。

石里克

石里克1882—1936

奥地利哲学家,逻辑实证论者,维也纳小组的创始人。出身于柏林,曾获物理学博士学位,后任维也纳大学哲学教授,他集结了一批研究数学、物理学和哲学的教师与研究生,形成维也纳学派。认为哲学的任务是澄清陈述和问题的意义、拒斥形而上学和确立科学的证实原则,把一切不能诉诸个人内心经验感受(红、黄、冷、热等) 的陈述都视为“伪命题”,因而称自己为“彻底的经验论者”。对卡尔纳普等人脱离经验而研究逻辑句法的物理主义倾向不满,引起维也纳学派的内部争论。主要著作有《现代物理学的时间与空间》、《普通认识论》、《伦理学问题》等。

☚ 卡西勒   雅斯贝尔斯 ☛
石里克

石里克1882—1936Schlick,Moritz

奥地利哲学家、物理学家,维也纳学派的创立者之一。出生于德国柏林。受教于柏林大学,在著名物理学家普朗克指导下获博士学位。1910年任罗斯托克大学哲学讲师,1920年任基尔大学教授。1922年到维也纳主持归纳科学哲学讲座,以他为中心形成了维也纳学派。曾两次访美,任加利福尼亚大学和斯坦福大学访问教授。1936年被一个学生枪杀。
石里克前期是批判实在论者,后期受维特根斯坦和卡尔纳普影响,转向逻辑实证主义。其基本观点如下:(一)提出经验证实原则作为意义的标准,以这一原则来区分科学陈述与非科学陈述;(二)通过语言的逻辑分析排除传统哲学的形而上学假问题;(三)认为哲学不是关于事实的理论,而是语言分析活动,哲学的任务就是澄清语言的意义。这些也是维也纳学派的基本主张。
主要著作有:《普遍认识论》(1918)、《伦理学问题》(1930)、《自然哲学》(1949)、《石里克文集》(两卷,1978—1979)。

☚ 维特根斯坦   卡尔纳普 ☛
0000020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9:2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