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石渠阁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石渠阁 石渠阁,萧何造,其下砻石为渠以导水,若今御沟,因为阁名。所藏入关所得秦之图籍。 《三辅黄图》卷六《阁》 【评】“石渠阁”是中国早期收藏地图的专门处所。 石渠阁 石渠阁汉宫中藏书阁名。高祖时所造,在未央宫殿北。《三辅黄图·阁》:“石渠阁,萧何造。其下石为渠以导水,若今御沟,因为阁名。所藏入关所得秦之图籍。至于成帝,又于此藏秘书焉。”石渠阁,又是讲论五经六艺的场所。《汉书·刘向传》:“讲论五经于石渠。”汉宣帝于甘露三年与诸儒韦玄成、梁丘贺等讲论于石渠阁。班固《西都赋》:“又有天禄石渠,典籍之府。命夫惇诲故老,名儒师傅,讲论乎六艺,稽合乎同异。” ☚ 甘泉宫 东武 ☛ 石渠阁阁名,汉代皇室藏书处。汉初为藏入关所得秦之图籍,由萧何督造。其下砻石为渠以排水,因为阁名。见《汉书·施仇传》、《三辅黄图》六《阁》。 古代名物 > 教育類 > 書閣部 > 官方庋藏 > 石渠閣 石渠閣 shīqúgé 省稱“石渠”。漢宫中藏書之處。蕭何所造。在未央宫殿北。座落於今陝西長安縣西北。《漢書·施讐傳》:“甘露中,與五經諸儒雜論同異於石渠閣。”漢·班固《兩都賦序》:“大漢初定,日不暇給。至於武宣之世,乃崇禮官、考文章,内設金馬石渠之署,外興樂府協律之事。”《三輔黄圖·閣》:“石渠閣,蕭何造。其下礱石爲渠以導水,若今御沟,因爲閣名。所藏入關所得秦之圖籍。至於成帝,又於此藏秘書焉。” 石渠阁 石渠阁西汉殿阁。班固《西都赋》: “天禄石渠,典籍之府” 《三辅黄图》: “石渠阁,萧何造,其下砻石为渠以导水,若今御沟,因为阁名。所藏入关所得秦之图籍;至于成帝,又于此藏秘书焉。”遗址在今西安市未央乡小刘寨天禄阁遗址西南。 ☚ 天禄阁 汉京师仓 ☛ 石渠阁 石渠阁西汉殿阁。班固《西都赋》: “天禄石渠,典籍之府” 《三辅黄图》: “石渠阁,萧何造,其下砻石为渠以导水,若今御沟,因为阁名。所藏入关所得秦之图籍;至于成帝,又于此藏秘书焉。”遗址在今西安市未央乡小刘寨天禄阁遗址西南。 ☚ 天禄阁 汉京师仓 ☛ 石渠阁 石渠阁汉未央宫中的建筑。位于未央宫西北部。石渠阁因 “石渠” 而得名,所谓 “石渠” 即以石为渠。 据《雍录》记载, “石渠阁石为渠以导水。以水经约其地望,则沧池在未央西南。此之为渠,必引沧池下流,转北以行成其为渠也。水之又北,遂转行乎明光、桂宫之间,谓之明渠也。又益趋东,则长乐之有酒池,都城东之有王渠,皆此水也。”石渠阁由萧何负责建造,主要收藏秦朝图书典籍和档案。汉成帝以后,将汉朝的国家档案也收存于石渠阁中。西汉中后期,石渠阁也是学术讨论的中心。宣帝甘露三年 (前51) 诏萧望之、刘向等讲五经同异于石渠阁,皇帝 “亲称制临决”,并写成石渠阁奏议42篇。后世不断在石渠阁一带发现王莽时所制钱币,故推测此阁在王莽时已废,改为制造钱范之作所。又福山王氏藏有一块刻有 “石渠千秋” 的瓦当,即出于渠阁。 ☚ 昭阳殿 天禄阁 ☛ 石渠阁 石渠阁字兰台。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举人,知文水县,有政声。未几引疾归。著有《北江诗文集》、《兰台汇苑》。 ☚ 刘扶轮 石飞熊 ☛ 石渠阁 石渠阁汉未央宫藏书阁名。西汉初萧何主持营建。位于未央宫西北部,东距天禄阁520米。因其阁下石为渠以导水,故名石渠阁。石渠阁是西汉时期国家最大的藏书阁。秦末刘邦进据咸阳后, 萧何所收秦朝的律令和图书典籍,即收藏于此。汉成帝河平三年(公元前26年)遣谒者陈农“使使求遗书于天下”, 所征集的图书亦藏于此阁。石渠阁在西汉中晚期也是长安的学术研究和学术思想文化交流的中心。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汉宣帝曾“诏诸儒讲五经同异”于此石渠阁。《后汉书·翟酺传》:“孝宣论六经于石渠,学者滋盛,弟子万数。”西汉著名学者施雠、梁丘临、欧阳生、林尊、周堪、张山拊、王式、孟卿、戴圣、薛广德、刘向等人,都曾在石渠阁查阅过资料和论经讲学。石渠阁是一座高台殿阁建筑。遗址在今西安市未央区未央宫乡小刘寨村西南,周家河湾村之东。遗址处现仍存有南北长65米, 东西67米,高约8米的夯土台基。在遗址处曾出土过 “石渠千秋”瓦当。陈直《三辅黄图校证》说:“余屡往访,其地多出王莽大泉五十钱背范, 采集达四十余枚,疑在王莽时此阁已废,改为制造钱范之作所。” ☚ 天禄阁 飞羽殿 ☛ 石渠阁位于长安城内未央宫西北部。石渠阁因“石渠”而得名。所谓“石渠”即以石为渠,据传石渠阁是萧何主持修建的,是当时中央政府的图书馆和档案馆之一。由于资料丰富,许多著名学者、文人都曾到这里查阅过资料。到西汉中晚期,此地成了长安城中的学术讨论中心。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