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石Shí

现行常见姓氏。分布颇广: 今北京,内蒙古之乌海,山东之平邑、东平,山西之太原,湖北之监利,云南之泸水、河口、陇川等地均有。汉、满、回、傣、鲜、苗、彝、壮、侗、景颇、哈尼、裕固、水、土家、拉祜、布依、傈僳、维吾尔等多个民族皆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 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❶郑樵注云: “姬姓。靖伯之孙石碏有大功於卫,世为卫大夫。” 其后以字为氏。(按《姓氏考略》注引 《春秋公子谱》云: “石骀仲之后。”) 又引 《路史》 云: “ (骀仲) 即石珮。” 其据《礼记·郑注》按: “骀仲为石珮之族。《路史》谓‘即石碏’,误。” 兹并录以备考。
❷出自西域沙陀人。《续通志·氏族略·总论·冒姓》: “后晋高祖(按: 五代后晋高祖为石敬瑭) 本西域人,冒姓石氏。”郑樵亦注: “五代石氏建国,号 ‘晋’。”
❸或为乌石兰氏所改。《魏书·官氏志》载: “乌石兰氏改为石氏。”
❹或为娄姓所改。《姓氏考略》据 《北史》 注云: “娄姓有改石氏者,齐武明皇后用巫媪言改石氏。”
❺或出自羯族。十六国时后赵之石勒、石虎者是。
❻或为张姓所改。 《姓氏考略》据《后赵录》注云: “张㔨督改(为) 石会。”
❼或为冉姓所改。《姓氏考略》 据 《后赵录》 注云: “冉闵冒石闵。”
❽ 《辞源》 注云: “隋唐时石国 (故地在乌兹别克塔什干一带) 人来中国,有人以石为姓。”
❾为清代满族姓瓜尔佳氏所改。《清通志·氏族略·总论·以名为氏》 载: “石国柱,官工部尚书,封三等男爵,本姓瓜尔佳氏,父石翰,居辽东,因名有石字,遂以为氏。”
❿满族石佳氏、倭赫氏、倭勒氏皆改为单姓“石”。见刘庆华 《满族姓氏录》。(11)苗族之石姓,分布於湖南之花垣、保靖、吉首等地,或为时姓所改,称作小石; 或为廖姓所改,称作“大石”。(12)拉祜族之石姓、为“宋石” 氏所改,取其末音谐以石字而为单姓。(13)锡伯族之石姓,为石佳氏所改,取其首音谐以 “石”字而为单姓。(14)回族之石姓或分布在河北镇泊,“自称元代脱脱丞相后裔,传说其先人为元大都 (今北京) 的建设到南方征调珍贵木料,运至镇泊时,适逢元朝被朱元障灭亡。无奈,只好留居镇泊,并以征调之木料,修建了清真寺。为了避祸更不敢说自己是脱脱的后人,便指石为姓,传至今日。”(15)裕固族之石姓,由 “齐鲁” 氏所改。“齐鲁” 为裕国语之音译,汉意为石头。本为户族名,以为姓,后或取其汉意改为单姓 “石”。注(11)——(15)参见《中国人的姓名》。
春秋楚有石奢,昭王相; 宋代有石守信,又有石延年; 太平天国有石达开。

1.shí ❶巖石,石頭。《文選》司馬相如《子虛賦》:“外發芙蓉菱華,內隱鉅石白沙。”丁廙《彈棋賦》:“文石爲局,金碧齊精。”
❷玉類。《文選》司馬相如《子虛賦》:“其石則赤玉玫瑰,琳琘昆吾,瑊玏玄厲,碝石碔砆。”
❸石針,藥石。枚乘《七發》:“今太子之病,可無藥石針刺灸療而已。”
❹樂器,石磬。司馬相如《上林賦》:“蓋象金石之聲,管籥之音。”
❺姓。張衡《西京賦》:“匪石匪董,疇能宅此。”石,石顯。
❻指伯石,春秋晉叔向之子。《漢書》班固《幽通賦》:“妣聆呱而刻石兮,許相理而鞠條。”
2.shí,dàn ❶重量單位。一百二十斤爲一石。《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撞千石之鐘,立萬石之虡。”
❷容量單位。十斗爲一石。班昭《鍼縷賦》:“何斗筲之足算,咸勒石而升堂。”

石shí

石头,岩石。《邶风·柏舟》三章:“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毛《传》:“石虽坚,尚可转。”孔《疏》:“言我心非如石,然石虽坚,尚可转,我心坚,不可转也。”《小雅·节南山》一章:“节彼南山,维石岩岩。”毛《传》:“节,高峻貌。岩岩,积石貌。”孔《疏》:“节然高峻者彼南山也,山既高峻维石岩岩然,故四方远望而见之。”《小雅·渐渐之石》一章:“渐渐之石,维其高矣。”毛《传》: “渐渐,山石高峻。”郑《笺》:“山石渐渐然高峻,不可登而上。”

☚ 厉之阶   右 ☛

读音d·an(ˋ),为an韵目,属an—ian—uan—üan韵部。
❶为容量单位,“市石”的通称。
❷大。
❸古重量单位,一百二十斤为一石。

上一条: 下一条:

读音sh·i(ˊ),为i韵目,属i—er韵部。常隻切,入,昔韵。
❶石头,是构成地壳的坚硬物质,乃由矿物集合而成。
❷坚固。
❸石刻。
❹姓。

上一条: 下一条:

耕地的计量单位,指种1 石种子的面积。凉州泉水灌区1 石约合7 亩,山水灌区约合10 亩多,山旱地约合20 亩。

石t53

计量单位。十斗为一石,约合六十公斤。

〔dan〕danb: 一~米。addanb nzaot.


〔shi〕 ghob roub.
石板 〔shi ban〕 band roub.
石槽 〔shi cao〕 giongb roub.
石洞 〔shi dong〕 khud bleat.
石碓 〔shi dui〕 khud jol.
石膏 〔shi gao〕 xid gaod.
石灰 〔shi hui〕xid roub.
石匠 〔shi·jiang〕 nieax jangb.
石阶 〔shi jie〕 ghob dal roub.
石砬子〔shila·zi〕nggaotroub.
石榴〔shi·liu〕sillious.
石头〔shi·tou〕ghobroub.

石suok5[suoɂ]

石头
⊳蜀块~(一块石头)。

石《广韵》常隻·昔;zióh‖shí

见下。

ㄕˊshí1123钻石。粤语。广东广州〖sεk22〗。十七~手表。闽语。福建厦门〖〗。喷。吴语。江苏常熟。跑。吴语。浙江温州〖zei212〗。用汤烧煮食物。吴语。浙江象山。樊恭烜《浙江象山方言考》:「今以汤煮物…有呼如~者,~音与炸同,与瀹近。」扛。赣语。江西南昌〖sak21〗。跳。闽语。福建福州〖〗。闪动。闽语。福建仙游〖〗。硬,硬化。吴语。上海松江:~硬‖~芦粟;~面包。大。古方言。《方言》第一:「硕,大也。」清钱绎笺疏:「阮瑀《为曹操与孙权书》:『明弃~交』李善注:『硕与石古字通。』」《汉书・匈奴传》:「~昼之臣甚众。」邓展注:「~大也。」高。赣语。湖北崇阳。清同治五年《崇阳县志》:「两物相比,高曰~,低曰潮。」面积单位:一石或为十亩或为六亩三分。湘语。湖南益阳周立波《翻古》:「我把多年的积蓄拿出来,又东措西借,凑起这个数,四~田租到手了。」体积单位:用于量木材,一石通常为一立方米。闽语。台湾〖〗。容量单位:十斗。粤语。广东广州〖sεk22〗。重量单位:通常为一百斤。闽语。台湾〖〗。

石dàn

市制容量单位,10市斗为1市石,1市石等于法定容量单位100升。
另见717页shí。


石shí

❶岩石
 △ 大理~|石英~。
❷姓。另见154页dàn。

❶构成地壳或星球的矿物硬块;石制的:~头︱~板︱~壁︱~方︱~料︱~髓︱~罅(xia)︱~林︱~笋︱~刻︱~雕︱~印︱~栏︱~阶︱~级︱~砌︱~桥︱~窟(ku)︱~佛︱~像︱~臼︱~锁︱~舫(fang)︱~鼓︱~碑︱~幢(chuang)︱~塔︱~函︱岩~︱矿~︱卵~︱砾(li)~︱砺(li)~︱燧(sui)~︱磐(pan)~︱礁(jiao)~︱金~︱玉~︱宝~︱药~︱赭(zhe)~︱基~︱础~︱柱~︱界~︱陨(yun)~︱嵌(qian)~︱刊~︱镌(juan)~︱绊脚~︱~沉大海︱~破天惊︱铁~心肠︱铄(shuo)~流金︱顽~点头︱药~之言︱玉~俱焚︱水滴~穿︱海枯~烂︱水落~出︱落井下~︱安如磐(pan)~︱以卵投~︱穿云裂~︱飞沙走~。
❷指石刻:金~︱刻~︱勒(le)~。
❸古代打仗时用做武器的石头:矢(shi)~︱礌(lei)~。

石dàn

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一石大豆│两石小麦。
另见461页shí。


石shí

❶ 岩石:碎石│石匠│水落石出。
❷ 刻有文字、图画的岩石:金石。
❸ 古代用来治病的石针:药石。
❹ 姓。
另见101页dàn。

(4次) 岩石。~磊磊兮葛蔓蔓《歌·山》 轸~崴嵬《章·抽》 同糅玉~兮《章·怀》 山气巃嵸兮~嵯峨《士》

石shí

❶ 主要指岩石。《山鬼》:“石磊磊兮葛蔓蔓。”
❷ 石头。与“玉”相对。《七谏·怨世》:“悲楚人之和氏兮,献宝玉以为石。”《九思·遭厄》:“指正义兮为曲,訿玉璧兮为石。”

石dan

另见shi。市石 一石米


石shi

另见dan。石坝 石板 石版 石碑 石笔 石槽 石场 石担 石雕 石耳 石方 石舫 石佛(fo) 石膏 石工 石鼓 石磙石灰 石级 石匠 石臼 石坎 石刻 石窟 石块 石栏 石蜡 石料 石林 石榴 石棉 石墨 石磨(mo) 石女 石牌 石器 石墙石桥 石狮 石室 石松 石蒜 石笋 石锁 石炭 石头 石像 石印 石英 石油 石竹 石柱 石子儿 宝石 标石 磁石 电石 化石 火石 基石 礁石 结石 界石 金石 矿石 砺石1 砾石2 卵石 麻石 盘石 磐石 奇石 沙石 燧石 顽石 硝石 岩石 药石萤石 油石 玉石 陨石 柱石 钻石 石斑鱼 石版画 石膏像 石拱桥 石灰池 石灰石 石灰岩 石榴裙 石棉布 石棉瓦 石头子儿石英表 石英岩 石油气 石油学 石钟乳 生石膏 生石灰 熟石膏熟石灰 绊脚石 大理石 垫脚石 奠基石 鹅卵石 红宝石 花岗石活化石 鸡血石 金刚石 蓝宝石 麦饭石 磨(mo)刀石 青田石试金石 太湖石 吸铁石 钟乳石 石沉大海 石破天惊 石器时代石英晶体 石英砂岩 石油地质 石油化学 磐石之固 铁石心肠 顽石点头 玉石俱焚 海枯石烂 水滴石穿 水落石出 安如磐石 穿云裂石 滴水穿石 飞沙走石 坚如磐石 流金铄石 落井下石 他山之石 以卵击石 摸着石头过河 石油输出国组织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石(一)shí (二)dàn

【辨形】 5画。象形。
【辨义】石(一)shí
❶构成地壳的坚硬物质,是由矿物集合而成的:石板|石版|石碑|石笔|石壁|石幢|石担|石雕|石碓(duì)|石耳|石方|石舫|石佛|石膏|石工|石磙|石函|石夯|石河|石化|石灰|石火|石鸡|石级|石匠|石经|石臼(jiù)|石坎|石窟|石块|石蜡|石栏|石雷|石砾|石梁|石料|石林|石绿|石煤|石棉|石漠|石墨|石磨|石器|石桥|石青|石磉(sǎng)|石髓|石笋|石锁|石炭|石头|石硪(wò)|石罅(xià)|石像|石蟹|石盐|石燕|石印|石英|石油|石鱼|石竹|石柱|石子儿|石梓|石作(zuō)|石作(zuò)|石版画|石膏像|石灰华|石灰石|石灰岩|石灰质|石决明|石砬(lá)子|石蜡烃|石榴石|石棉瓦|石首鱼|石炭纪|石炭酸|石炭系|石头子|石英钟|石油气|石钟乳|石沉大海|石火电光|石烂海枯|石破天惊|石器时代|石室金匮(guì)|宝石|长石|础石|磁石|电石|矾石|氟石|浮石|矸(gān)石|刚石|硅石|滑石|化石|辉石|火石|基石|箭石|礁石|结石|界石|金石|菊石|镌石|刊石|矿石|礌石|砺石|砾石|卵石|脉石|礞石|明石|磐石|嵌石|沙石|闪石|矢石|燧(suì)石|顽石|锡石|霞石|硝石|信石|岩石|药石|英石|萤石|油石|玉石|月石|陨石|赭(zhě)石|柱石|钻石|花石纲|金石交|生石膏|生石灰|熟石膏|熟石灰|土石方|叠石为山|金石为开|炼石补天|裂石穿云|木石心肠|磐石之固|泉石膏肓(huāng)|漱石枕流|铄(shuò)石流金|铁石心肠|投石问路|顽石点头|药石无效|药石之言|以石投水|玉石俱焚|玉石难分|枕石漱流|走石飞沙|走石扬沙|白云石|绊脚石|冰洲石|大理石|鹅卵石|光卤石|红宝石|花岗石|金刚石|孔雀石|蓝宝石|磨刀石|钠长石|铺路石|试金石|水磨石|太湖石|吸铁石|雨花石|钟乳石|电光石火|海枯石烂|金城石室|金匮石室|卵与石斗|木人石心|水滴石穿|水落石出|天上石麟|土牛石田|心坚石穿|一块石头落了地|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安如磐石|穿云裂石|滴水穿石|飞沙走石|坚如磐石|燋(jiāo)金烁石|焦沙烂石|落井下石|拿云攫(jué)石|如水投石|他山之石|下井投石|心非木石|心如铁石|悬驼就石|炫玉贾石|扬沙走石|以卵投石|以水投石|十日一水,五日一石。
❷ 指石刻:石坊|石鼓|石敢当|石鼓文|金石|刻石|勒石|金石丝竹|敲金击石|掷地作金石声。
❸姓。
〔石莼〕海藻的一种,嫩时供食用,也可做清凉剂。
〔石斛(hú)〕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
〔石榴〕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石女〕阴道发育不全或先天性无阴道的女子。
〔石蕊〕地衣的一种,也指这种东西制成的粉末。
〔石松〕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可入药。
〔石蒜〕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和鳞茎可入药。
〔石羊〕生活在高山大岭上的一种野羊。
〔石菖蒲〕多年生草本植物,可入药,有去湿、解毒等作用。
〔石刁柏〕多年生草本植物,通称芦笋,有的地区叫龙须菜。
〔石花菜〕海藻的一种。
〔石花胶〕植物胶的一种。
〔石见穿〕一年生草本植物,全草入药,有清热、解毒、活血、镇痛等作用,也叫石打穿、紫参。
〔石龙芮(ruì)〕一年生草本植物,全草有毒,可入药,有散瘀、化结的作用。
〔石龙子〕一种爬行动物。
〔石指甲〕垂盆草。
(二)dàn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以升量石。
【辨析】二音主要区别是:
一、词性不同:石(一)shí作名词,并作名词性语素构成成语;(二)dàn量词。
二、适用范畴不同:石(一)shí用于矿物、植物等名称,并用于姓氏;(二)dàn表示容量。
三、使用频度不同: 石(一) shí多义项,常用字音,使用频度高;(二)dàn单义项,只用作容量单位。
【注意】 石(二)dàn在古书中读shí,如:万石、二千石、家无儋(dàn)石。

石shí

岩石;石头:因见众~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一·4)
另见dan。


石shí

❶百二十斤曰石。《禮記·月令》:“日夜分則同度量,鈞衡石,角斗甬,正權概。”鄭玄注:“百二十斤曰石。”
❷磬也。《尚書·堯典》:“予擊石拊石。” 鄭玄注:“石,磬也。” (《鄭氏佚書》)

古代名物 > 科技類 > 度量部 > 重量單位(附) > 石2
2  dàn

重量單位名。一百二十斤爲石。《漢書·律曆志上》:“三十斤爲鈞,四鈞爲石。”


古代名物 > 地物類 > 石部 > 奇石 > 石
石  shí

石塊、巖石,地殼上的堅硬礦物質。初民用以製成各種工具,史稱新舊石器時代。《易·困》:“困于石,據于蒺蔾。”孔穎達疏:“石之爲物,堅硬而不可入也。”《莊子·秋水》:“吾在天地之閒,猶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史記·秦始皇本紀》:“乃遂上泰山,立石。”元·張國賓《羅李郎大鬧相國寺》第二折:“出門去没一個人知道、便似石沉大海,鐵墜江濤。”


古代名物 > 樂舞類 > 稱謂部 > 樂器總稱 > 石
石  shí

石磬,古打擊樂器,八音之一。《書·舜典》:“予擊石拊石,百獸率舞。”孔傳:“石,磬也。”《周禮·春官·大師》:“皆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絲、木、匏、竹。”鄭玄注:“石,磬也。”南朝齊·謝朓《鈞天曲》:“笙鏞禮百神,鐘石動雲漢。”宋·秦觀《代賀興龍節表》:“加籩折俎,初嘗露酎之醇,擊石彈絲,始奏《鈞天》之妙。”


古代名物 > 科技類 > 度量部 > 量具 > 石1
1  dàn

量器名。容十斗。《國語·周語下》:“《夏書》有之曰:‘關石、和釣,王府則有。’”韋昭注:“石,今之斛也。”

石shí

❶明代金陵六院市语谓破坏。《六院汇选江湖方语》:“石: 是破坏也。”
❷旧时北京古书店修绠堂货价暗码,谓数目一。参“石、崇、好、富、家、彭、祖、寿、高、年”条。

玉←→瓦 石yù ← → wà shí

玉:比喻洁白、美丽或宝贵。
瓦:比喻贪生怕死、失节。
石:比喻不贵重的一般的东西。
【例】 本编辑人兼发行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清·章炳麟:《为民报封禁事移让日本内务大臣平田东助书·二》) 如若尔等执迷不悟,胆敢抗命不降,一声令下,四面大军杀上山来,玉石俱焚,老弱不留,尔等就悔之晚矣。(姚雪垠:《李自成》)

石shí

〖量词〗
容量单位。又读dàn。十斗为一石。斗,古代酒器(6)。《滑稽列传》:臣饮一斗亦醉,一石亦醉。——我饮一斗酒也醉,一石也醉。《晁错论贵粟疏》:百亩之收不过百石。——一百亩的收获不超过一百石。《杂说四》: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中能日跑千里的,一次要吃完一石粮食。


石shí

〖名词〗
一、石头(36)。《邹阳狱中上梁王书》:徐衍负石入海。——徐衍背着石头投进海里。《小石城山记》:有积石横当其垠。——有一座石头堆积的小山横在路边。《后赤壁赋》:水落石出。——水位降低了,石头露出来了。
二、八音之一,即石磬(1)。《送孟东野序》: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者,物之善鸣者也。——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种乐器,是物中善于发声的。
三、石碑,碑碣(7)。《谏院题名记》:光恐久而漫灭,嘉祐八年,刻著于石。——我恐怕时间久了就会磨灭,嘉祐八年,叫人把他们的姓名事迹刻记在石碑上。《潮州韩文公庙碑》:潮人请书其事于石。——潮州人请我把这件事写下来刻在石碑上。《五人墓碑记》: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直到今天,府城的著名士绅向当地的长官申请,就清理已经折毁的魏忠贤的废祠的地址来安葬他们,并且在他们的墓门上竖了一块石碑,表彰他们的功绩。
四、姓(4)。《送石处士序》;有荐石先生者。——有人推荐石先生。《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恃才能深藏而不市者,洛之北涯曰石生,其南涯曰温生。——怀有真才实学却隐居不肯做官的人,住在洛河北边的叫做石生的,南边的叫做温生的。《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大夫乌公以铁钺镇河阳之三月,以石生为才,以礼为罗,罗而致之幕下。——御史大夫乌公凭节度使的身份镇守河阳三个月,认为石生是个人才,用礼节作为招聘手段,把他招聘到幕府中。

石shí

❶ 石头,岩石。《列子·汤问》:“叩~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苏轼《石钟山记》:“有大~当中流。”
❷ 碑碣。《史记·秦始皇本纪》:“立~,与鲁诸生议,刻~颂秦德。”张溥《五人墓碑记》:“且立~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❸ 八音之一,石制的乐器磬。《韩非子·说疑》:“不安子女之乐,不听钟~之声。”韩愈《送孟东野序》:“金、~、丝、竹、匏、土、革、木八者,物之善鸣者也。”
❹ 古代治病用的石针。《战国策·秦策二》:“扁鹊怒而投其~。”(投:扔掉。)《韩非子·喻老》:“在肌肤,针~之所及也。”
❺ 古代重量单位,一百二十斤为一石。《汉书·律历志上》:“三十斤为钧,四钧为~。”
❻ 古代容量单位,十斗是一石。《墨子·杂守》:“五食,终岁十四~四斗。”晁错《论贵粟疏》:“百亩之收,不过百~。”

*

CAAF
(一)shi❶构成地壳的矿物质硬块:花岗~/岩~/~雕/~碑。
❷古乐器,石磐:予击~拊(击打)~,百兽率舞(《尚书》)。
❸石刻,碑碣:金~/乃遂上泰山,立~(《史记》)。
❹古代治病用的药石、石针:季孙之爱我,疾疢也;孟孙之恶我,药~也,美疢不如恶~(《左传》)。
❺〈文〉坚硬:沈而~者,是肾气内著也(《素问》)。
❻〈文〉与“硕”同,大:婴儿生,无~师而能言,与能言者处也(《庄子》)。
❼姓。
(二)dan(旧读shi)❶古重量单位,一百二十斤为一石:三十斤为钧,四钧为~(《汉书》)。
❷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二千~/万~。
❸古代官俸的计量单位,秦汉时曾作为官位的品级:千~之令,短兵百人(《商君书》)。

坚硬

坚硬

铁 确 石 刚(~玉;~条) 钢棒(棒硬) 顽(顽固) 劲 栗 鞈(~如金石) 硬(硬绷;硬帮;硬棒;生硬;挺硬;硬邦邦;硬帮帮;硬蹶蹶;硬倔倔;硬梆梆;硬磞磞) 坚实 坚确 坚刚 坚悍硌硌
坚硬扎手:硬触触
坚硬有力:硬戗 硬挣
凝结坚硬:涸坚
很坚硬:梆硬(梆梆硬)
极为坚硬或强固:金石之坚
坚硬的样子:硗硗 确确
(硬度很高:坚硬)

另见:坚固 柔软

☚ 硬   牢固 ☛

声音低

声音低

声音低小或含糊:
声音低而强:粗重
声音很低:悄(悄声)
声音低沉:掩抑
声音低沉粗重:重浊 迟钝
低沉重浊:浓浊
声音低沉不扬:
声音重浊、不响亮:石(声如~)
声音低沉缓慢:低缓
声音低沉柔和:低柔
声音低沉庄重、口气严肃:冷声冷气
声音低沉雄壮而有气势:龙鸣狮吼
声音低沉而萦绕:低回(哀乐~)
发音困难,声音低沉而不圆润:
声音因阻塞而低沉:咽(幽~)

☚ 声音细   声音好 ☛

古代守城战中碾压敌人的战具

古代守城战中碾压敌人的战具

夜叉擂 留客住
古代攻击的战具:钩援 木驴 梯冲 云桥 云梁 云梁
古代的一种攻城器具:铁猫
攻城时攀登城墙的长梯:云梯 鸢梯
古代守城用以击敌的石头:石(矢石;垒石;雷石;滚石;蔺石) 礧(礧矢) 礌(礌石)
发射的石头:旝 飞石 抛石
古代军中一种发石攻城的器械:云旝
一种作战防御用的圆木:滚木
从高处推下的滚木:檑(檑木;滚檑)

☚ 战具   装备 ☛

石头

石头

石(~块;~板;~岩;~林;~山;~笋;~料;~佛;~碑;卵~;砺~;礁~;陨~;岩~;矿~) 砆 礓(礓石) 云骨
光滑晶莹能反映人物形象的石头:镜石
有多种色彩和花纹的石:花石
有花纹的石:砀(~基)
像玉的石头:
赤色的石:
代赭石的别名:铁朱
紫红色的石头:霞骨
白色的石:白石 素石
杂色的石:
蕴藏有玉的石:
像玉的浅黑色石头:
埋藏在地下的古生物遗体变成的石:化石
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琥珀 虎魄 顿牟
黑色的琥珀:
水边突出的石:矶(采石~)
小石:礓(礓石;礓砾) 砾
大石:盘 磐 磻石
山上的大石:
厚而大的石:磐石
厚而粗重的整块石:礅(石~;桥~)
坚硬的石:礉 顽石 悍石 硗确

另见:矿石 坚硬

☚ 石、沙   山石 ☛

产品

产品

产(特~;名~) 活(铁~;出~儿) 出品
企业单位为自己的产品起的专用名称:牌(牌子;牌号;老~;正~;名~;冒~)
产品名牌:拳头(~产品)
非正规的产品名称:杂牌
半制成品:坯(~布;~砖;毛坯) 胚(毛胚;钢~)
加工完毕,质量合格,可以向外供应的产品:成品
生产出来的物品:出品
用某一种或某一类材料制成的物品:制品
手工艺的产品:工艺品
精巧的工艺品:细作
铜镍等在冶炼过程中的中间产品:
刻有文字、图画的石制品或石壁:石(石刻;石雕;~像;~碑;~碣;金~)
我国佛教石刻的一种:经幢 灵幢
某地特有或特别著名的产品:特产
家乡风味的特产:千里莼羮
远方所产的物品:远物
高级、精密、尖端的产品:高精尖
有质量问题的成品:残品
品级差的产品:次品
不合格的产品:废品
质量没达到正规要求的工业产品:副品
完全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正品
真正是有名产地出产的产品:地道
(经加工或制造的物品:产品)

另见:货物

☚ 产品   商品 ☛

量具

量具

检验用的仪器或工具:量器
衡量轻重的器具:铨衡
度量衡的总称:
量长度的器具:尺(尺子;皮~;卷~;米~) 度
铁制的尺:铁尺
镶嵌金粟的尺:钿尺
丈量土地用的一种木制器具:步弓
用于测数的工具:码(筹~;砝~;加~)
量容量的用具:斗(大~) 升 合 斛 石 量
古代量谷物时划平斗斛的用具:

另见:测量 检验 器具

☚ 量具   秤 ☛

碑刻

碑刻

刻有文字的碑碣:碑石 乐石
刻有文字、图画的碑碣等石制品或石壁:石(石刻)
放在墓里刻有死者生平事迹的石刻:墓文 墓志(墓志铭) 墓石 圹志 隧志 志石 哀石 幽铭 志文 志铭 志圹
墓志和行状:志状
颂扬功德的碑刻:颂赞 颂德碑
称美歌颂功绩政德的碑刻:颂石
高大的碑刻:丰镌
碑刻等的底座:趺(趺坐;趺座)
(有文字的碑石:碑刻)

☚ 墓碑   桥 ☛

石shí

常只切,入昔。
❶岩石,石头。《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可镂。”
❷石刻,碑碣。《吕氏春秋·求人》:“故功绩铭乎金~,著于盤盂。”
❸砭石,药石。《左传·襄公二十三年》:“美疢不如恶~。”
❹古代战争中用作武器的石块,礌石。《商君书·慎法》:“蹈白刃,被矢~。”
❺量词。今读dàn。容量为十斗,重量为一百二十斤。韩愈《马说》:“一食或尽粟一~。”

〖石〗

(一)粵 sek6〔碩〕普 shí

❶ 石頭。許慎《說文解字》:「〜,山~也。」王維《山居秋暝》:「清泉〜上流。」
❷ 石碑。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乃遂上泰山,立〜。」
❸ 藥石,礦物類藥物。劉向《新序.雜事二》:「在肌膚,鍼〜之所及也。」(鍼:同「針」。)
❹ 金、石、絲、竹、匏、土、革、木八音之一,指石製類樂器,見第115 頁「音」字條。

(二)粵 daam3〔對鑑切〕普 dàn

古代計算重量的單位,戰國時代以一百二十斤為一~。到秦漢時代,亦用作容量單位,與「斛」同,自宋朝起,以十斗為一~。莊周《莊子.逍遙遊》:「我樹之成而實五〜。」(這裏用作重量單位。)

即沉脉。

西域归化姓氏。隋唐时中亚石国人来华经商定居者,多以石为姓。如唐有石万年。

☚ 毕   曹 ☛

石shi

构成地表的一种物质,也叫岩石或石头。岩石的体积比较大,而且质地坚硬。在许多地方都有各种各样的岩石。石头多用来盖房子、砌墙、铺路、建桥等,是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石头坚硬、结实,用石头建造的东西经久耐用,可以保存很长的时间。一些特殊的岩石(如大理石),还能用于装饰和艺术加工,做成各种石雕、石刻作品。

☚ 沙   山 ☛

(一) shi❶由矿物质聚合而成的、构成地壳的坚硬物质。如:花岗石,大理石,石板, 石桥, 石雷。
❷指石刻。如:金石。
❸姓。(二) dan 容量单位,1石等于10斗。如:千石谷子。

❶重量单位。《汉书·律历志》:“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一石百二十斤。国民政府1928年改石为担, 以别于表示容量的石。一石一百斤。
❷容量单位。起于秦。《南史·谢灵运传》: “天下才共一石, 曹子建独得八斗, 我得一斗, 自古及今用一斗。” 一石等于十斗, 与斛容量相等。宋代正式用石作容量单位, 定一石等于十斗, 一斛等于五斗。后代沿用。
❸一些地方民间以石作地积单位。或以指需种子一石之土地, 或以指常年产量一石之土地。近代, 湖北省部分县一石约合半亩, 湖南省湘潭县、益阳县等一石约合六亩, 邵阳县一石约合十分之二亩。参见“担” 。

☚ 钧   禾石 ☛

❶重量单位。《汉书·律历志》:“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1石120斤。《说文·禾部》:“禾石,百二十斤也。”或说“禾石”二字当作“䄷”字。 国民政府1928年改石为担,以别于表示容量的石。1石=100斤。
❷容量单位。起于秦。《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用一斗。”1石等于10斗,与斛容量相等。宋代正式用石作容量单位,定1石等于10斗,1斛等于5斗。后代沿用。
❸一些地方民间以石作地积单位。或以指需种子1石之土地,或以指常年产量1石之土地。近代,湖北省部分县1石约合半亩,湖南省湘潭县、益阳县等1石约合6亩,邵阳县1石约合2/10亩。

☚ 戥秤   斤 ☛

石dàn

 (容量单位) dan,a unit of dry measure for grain (= l hectolitre)
另见 see also shí。


石shí

 ❶ (岩石) stone; rock: 大理 ~ marble; 矿 ~ ore; ~ 堤 a bank of stone
❷ (石刻) stone inscription: 金 ~ inscriptions on ancient bronzes and stone tablets
❸ (结石) stone; calculus: 胆 ~ cholelith; gallstone
❹ (古时治病用的石针) stone needle
❺ (姓氏) a surname: ~ 达开 Shi Dakai
另见 see also dàn。
◆ 石斑 lithosporic;
石板 {建} slabstone; flagstone; flag; slab; slate; tabula rasa;
石版 stone plate;
石碑 stone tablet; stele; stela;
石笔 slate pencil;
石壁 cliff; precipice;
石菖蒲 rhizoma graminei; Acorus gramineus;
石沉大海 like a stone dropped [sank] into the sea — no echo; (like) a pebble dropped in the sea; as if a stone were sunk in the deepest bottom of the sea; (It was as though) a stone were dropped in the bottomless ocean.; can't be found; disappear like a rock dropped into the sea; fail entirely to attract any attention; never to be seen or heard of again; without a trace;
石担 {体} stone barbell;
石弹 stoneshot;
石堤 a bank of stone;
石雕 stone carving; carved stone;
石刁柏 asparagus; Asparagus officinalis;
石墩 a block of stone used as a seat;
石方 cubic metre of stone; stonework; rock excavation;
石膏 {矿} {材} gyp; oulopholite; Maria glass; gupse; plaster; salt lime; gypsum; plaster stone; {中药} gypsum fibrosum;
石工 rockwork; masonry; stonecutter; stonemason; mason;
石弓 stonebow;
石拱桥 stone arch bridge;
石鼓 drum-shaped stone blocks;
石磙 stone roller (for threshing grain, levelling a threshing floor, etc.);
石河 stone river;
石斛 dendrobe; {中医} the stem of noble dendrobium (Dendrobium nobile);
石花菜 {植} agar;
石花胶 agar-agar; agar;
石化 petrified; {地质} petrification;
石环 stone ring;
石灰 lime; kalk; chunam;
石灰岩 limestone;
石灰质 calcium carbonate;
石鸡 rock partridge; chukar;
石家庄 Shijiazhuang (a place in Hebei Province);
石匠 stonemason; mason; squarer; builder in stone;
石决明 {中药} the shell of abalone or sea-ear; concha haliotidis; abalone;
石坎 flood control stone ridge; cross-wall; steps cut on a rocky mountain;
石刻 lithoglyph; stonecutting; carved stone; stone inscription;
石窟 rock cave; grotto;
石块 gobbet; stone; rock; knuckle;
石蜡 ceresin wax; paraffin wax; {有化} paraffins; petrolin; chloroflo;
石栗 kekuioilplant; kekuneoilplant; candlenut tree; candlenut; aleurites moluccana;
石料 aggregated rock; building stones;
石林 hoodoos; stone forest;
石硫合剂 lime sulfur (concentrates);
石榴 {植} pomegranate; granada; punicagra ̄ natum;
石榴石 garnet; johnstonotite;
石龙子 scincid; skink;
石绿 a green pigment made of malachite; mineral green;
石煤 {矿} bone coal; stone coal;
石棉 asbest; asbestos; asbestus; mountain flax; amiant; amianthine; amianthinite; zillerite; zillerthite; earth flax; mountain cork; mountain leather;
石棉水泥 asbestos cement; eternit;
石棉瓦 asbestos tile; 石墨 black lead; graphite; {矿} plumbago;
石墨粉 graphite powder; dag;
石磨 stone mill; buhrimill;
石楠 moor besom; photinia serrulata;
石脑油 naphtha; fresh spirit; naphth-; naphtho- (naphthne 环烷);石女 a woman with a hypoplastic vagina;
石破天惊 The breaking of rock frightens the heaven.; admirably wonderful; devastating event [opinion]; earth-shattering and heaven-battering; extraordinarily surprising; great vibration or shock; heaven-shaking; remarkably original and forceful;
石器 stone implement; artifact; stone artifact; stone vessel; stoneware;
石桥 stone bridge;
石青 azurite;
石蕊 lacmus; lichen blue; {涂} litmus; tournesol;
石首鱼 croakers; drumfish; Ron cador;
石蒜 {植} short-tube lycoris;
石笋 {地质} stalagmite;
石锁 {体} a stone dumbbell in the form of an old-fashioned padlock;
石炭纪 Carboniferous Period;
石炭酸 acidum; carbolic acid; phenol; carbol-;石头 stone; rock; petr-; petri-; petro-; -lith;
石头落地 lift [take] a weight off sb.'s mind;
石头子儿 [口] small stone; cobble; pebble;
石像 figure in stone;
石盐 halite; common salt; rock salt;
石羊 bharal; blue sheep;
石印 lithographic printing; lithography;
石英 quartz; silici-;石英玻璃 {材} silex; quartz glass;
石英晶体 quartz crystal;
石油 {地质} petroleum; fossil oil; oil;
石油化学 petrochemistry;
石油气 petroleum gas; oil gas;
石陨石 meteoric stone; meteorolite; aerolite; stony meteorite; brontolith;
石錾 chisel for working in stone; moil;
石凿 celt;
石竹 pink;
石柱 peristele; stalagnate;
石子 cobblestone; cobble; pebble

石shí

沉大海|城汤池|破天惊|投大海

❷ 点成金|匠运斤|金良言|金丝竹|金为开|金之言|盘之固|磐之安|入三分|漱枕流|铁心肠|投问路|顽点头|衔填海|一二鸟|以投水|玉俱焚|凿索玉|枕漱流|走飞砂

❸ 电光火|滴水穿|海涸烂|海枯烂|木心腹|水滴穿|水涸出|水枯烂|水落出|水清出|铁心肠|心坚穿

❹ 安如磐|持水纳|穿云裂|滴水穿|鼎铛玉|飞沙走|飞砂走|攻玉以|躬蹈矢|躬冒矢|寒山片|韩山片|坚如磐|燋金流|临危下|落井下|亲当矢|亲冒矢|漱流枕|他山之|投井下|下井投|扬沙走|以蛋碰|以卵击|枕流漱

石,甲骨文作,金文作,小篆作
或説甲骨文第一字形象山石之形,與 “厂”(hǎn)爲一字之變。或説象石磬之形,用石頭製成的器物表示石頭。第二字形增“口”作區别符號。本義是岩石、石塊。卜辭用作祭名。銘文或用以表示宗廟裏放置神主的石函,後世作 “祏”。或用以表示重量單位,或用作人名。
楚簡帛文作,“口”上增加飾筆。秦簡牘文作,古隸風格。參見293.聲字條。

石·斫·妬shí·zhuó·dù

(甲) (篆)
石,象形、会意字,“厂”,山岩,“口”石块的形状,或作两点。作意符生成的字很多。“斫”,本义为斧刃,引申为砍,劈。石器时代斧也是石质,故从“石”,应属会意字。“妬”,义为“女无子”(《集韵》),即所谓“石女”,会意字。作声符生成的字有:
shí
炻(一种陶瓷制品)
zhí
跖(《说文》:“跖,足下也。”)
zhè
柘(柘蚕)
shuò
硕(硕士)
tuo
阳平:橐(《说文》:“槖,囊也。”)
去声:拓(开拓)

蠹(蠹虫)
相关链接
1.《正字通》说,“柘”是以“庶”(省)为声符,亦作“樜”。实际上“广”与“厂”在甲骨文里都是山岩,“廿”与“口”都是石块的符号。以“庶”为声符就是以“石”为声符。古之南人“以‘石’为‘射’。”(《颜氏家训·音辞篇》)
2.“泵”(bèng),会意字,石块掉在水里发出的声音。
3.“拓”,本读为shí,《集韵》音“释”,“拾也”(《说文》)。现在不读shí,而读为tuò与tà,缘于通假。《韵会》:“拓,手承物也。”与“托”通。也可理解为“手摸石板”。脚踩谓之“踏”tà,手摸亦谓之“拓”(tà)。李山甫《阴地关崇徽公主手迹》:“一拓纤痕更不收,翠微苍藓几经秋。”写的是大历四年,公主和亲时路经汾州以手掌拓石壁,留下手痕。“拓”,即摸,或推。因“用纸墨磨摸古碑帖曰搨”(《韵会》),拓与“搨”(tà)通,遂读tà。今“搨”废“拓”存。

石(shí)

,山石也。在厂之下,口象形。凡石之属皆从石。”(常只切)
甲骨文或作,象石磬之形,后加口,作,即以磬之象形表示石头。金文作,上象山崖,下象一石块;口,标示石块。本义是石头,引申可指石针、砭石,如《素问·病能论》:“夫气盛血聚者,宜石而写之。”金文中可用为重量单位。战国包山楚简字形作
以石作声符,可以派生不少词。黄德宽说:“石,象石之形。用以作宗庙宔祏,遂派生祏字。上古之世,先民烧石投盛水器中以煮熟食物,故由石之用途而派生庶字。从石派生之石、祏、、拓、等字多含有大、多之意,为一同源派生系列。”[1]
石部有四十八个属字。如“磺”字下云:“铜铁朴石也。从石,黄声。读若穬。卝,古文磺。《周礼》有卝人。”再如“碣”字下云:“特立之石。东海有碣石山。从石,曷声。”再如“砭”字下云:“以石刺病也。从石,乏声。”

(5画)
❶shí
❷dàn

*石dàn

5画 石部 市制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多打了两~粮食。
 另见shí(366页)。


*石shí

5画 石部 
(1) 石头,构成地壳的矿物质硬块: ~刻|~器|岩~|矿~|花冈~。
(2) 石磬(qìng,古乐器),八音之一: 金、~、土、革、丝、木、匏、竹。
(3) 石刻: 金~书画。
(4) 中药里的矿物成分,药石: 药~之言。
(5) 古代用来治病的石针: 砭~|针~。
(6) 姓。
 另见dàn(72页)。

石()


甲骨文合集13505,殷
己亥卜, 内, 貞王㞢石在北東乍邑于之。

甲骨文合集28160,殷
在又石又雨。

甲骨文合集7695,殷
貞戉㞢石……

甲骨文合集22099,殷
戊午卜,石。

己侯貉子簋蓋,殷周金文集成3977,西周中期
己姜石用用匄萬年。

焛令趙狽矛,殷周金文集成11561,戰國
下庫工帀(師)臤石。

中國歷代貨幣大系·先秦貨幣2432,戰國
離石。

古璽彙編1155,戰國
石□。

古璽彙編1160,戰國
石湯。

包山楚簡· 卜筮祭禱記録203,戰國
石被常(裳)之(祱〔敚〕)。

郭店楚墓竹簡·窮達以時13,戰國
無(璑)茖(璐)蓳(瑾)愈(瑜)(包)山石……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周易14,戰國
六二: (介)于石, 不冬(終)日,貞吉。

詛楚文,戰國
箸者石章,以盟大神之威神。

睡虎地秦墓竹簡·效律27,戰國至秦
入禾,萬石一積而比黎之爲户,及籍之曰: “某廥禾若干石,倉嗇夫某、佐某、史某、稟人某。”

嶧山刻石,秦
今襲號,而金石刻辭不稱始皇帝。

“上右禾石”鐵權,文物1998年06期,西漢
上右禾石。

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468,西漢
司空二百五十石。

漢印文字徵
石毋。

漢印文字徵
石勝客。

漢印文字徵
石成。

白石神君碑額,東漢
白石神君碑。

西嶽華山廟碑陽,東漢
建武之元,事舉其中,禮從其省,但使二千石以歲時往祠。

北海相景君碑陰,東漢
故騎吏劇朁麟字敬石。

肥致碑,東漢
謹立斯石,以暢虔恭。

石門頌,東漢
言必忠義,匪石厥章。

史晨後碑,東漢
刊石勒銘,並列本奏。

西狹頌,東漢
柙致土石。

郙閣頌,東漢
斯溪既然,郙閣猶甚,緣崖鑿石,處隱定柱。

太尉楊震碑,東漢
故敢慕奚斯之追述,樹玄石於墳道。

魯相乙瑛請置孔廟百石卒史碑,東漢
爲孔子廟置百石卒史一人,掌主禮器。

永壽元年墓記,東漢
刊石建□。

張景造土牛碑,東漢
八月十九日丙戌,宛令右丞慴告追鼓賊曹掾石梁寫移,遣景作治五駕瓦屋二間,周欄楯拾尺,於匠務令功堅。

郎中鄭固碑,東漢
乃刊石以旌遺芳。

李苞通閣道題記,三國魏
潘宗伯韓仲元以泰始六年五月十日造此石木□。

樊奴子造像記,北魏
敬崇石像一軀。

元敷墓誌,北魏
瑑玄石以記号,附寸豪以申辞。

元誘墓誌,北魏
洪原邁於積石,層峯峻於閬風。

馬天祥等造像記,北齊
造立石像, 永□䬾虔。

董桃樹造像記,北齊
遂追聚石像一龕。

程諧墓誌,隋
翆石虚騰。

峿臺銘,唐
浯溪東北廿餘丈,得怪石焉。

成願壽墓誌,唐
勒玆玄石。

裴瑾墓誌,唐
幽石朽壤兮千萬祀。

魏叔元墓誌,唐
設齋懸幡,寫經鑄像,豎立燈檯,添修石柱。

多寶塔碑,唐
盛以石函。
《説文》: “石,山石也。在厂之下; □,象形。凡石之屬皆从石。”
初文本象厂之下有石形,戰國文字或加二短横或加一短横爲飾筆。東漢起“石”形漸訛作“囗”形。

☚ 石部   碭 ☛

石1. shí 2. dàn

1. shí 甲骨文作(常在偏旁)或。 上斜状象山石、岩石状。口形如商字周字,先无后有。金文上改从厂(hàn,山厓),下从口。石,石头,岩石,是构成地壳的坚硬物质,是由矿物集合而成的。引申为用石制成的。如:石磨|石砚。又指石刻。如:金石。古代又作容量单位,一石合十斗。古代又作重量单位,一石合120斤。
2. dàn 我国近代现代容量单位,指一石合十斗。读dàn(古代读shí),本义指一担(一挑)的重量,多指100市斤。

石★常◎常


象形,甲骨文、金文、小篆象山崖下有石块之形,隶定为“石”。本义读shí,岩石、石头。(一说甲骨文象石磬形,口为装饰性部件,用来表示石磬的材质即石头。)引申为石刻、古代治病用的石针等,假借为姓。又读dàn,假借为古代重量单位、古代容量单位等。
【辨析】
❶以“石”作意符构成的字大致可分为四类:a.指次于玉的美石,如“砆、碔、磲”;b.石制工具、石料等,如“砭、砧、磨、砥、砚、碓、碑、磬”;c.矿物名,如“硝、磺、矾”;d.表示声音,如“砰、磅、硼”。
❷以“石”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读音不同。shí:炻∣zhí:跖∣shuò:硕∣tuò:拓∣zhè:柘。

(shí)

从厂,象石形。

*石djiak

[甲骨]
[金文]
[小篆] 《說文》: , 山石也, 在厂之下。口,象形。凡石之屬皆从石。(九篇下)
尖銳之石塊,利以挖坑陷。

☚ 古   蠹 ☛
0000024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1:4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