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知Zhī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山西之太原、大同、临汾,四川之成都等地有分布,《中国姓氏大全》 收载并注此音。《中国古今姓氏辞典》、《姓氏词典》 皆音zhì。知,旧或音zhì,此音此义后写作“智”,故知、智为古今字,做为姓氏,上古本一姓。后“智”字既出,“知”而zhì音者皆当作“智”,而“知”则音zhī,今之知(zhī)姓,可能与智姓同源,然而经数千年而到於今,音变而为zhī,已与知 (zhì智)姓分族矣。
参见“知” (zhì)条。


知Zhì

历史上姓氏。《续通志·氏族略》 收载; 《姓氏考略》亦载,其注云: “ 《姓纂》: ‘ 《左传》 晋有知季,即荀首也,别食知邑,又为知氏。’ 一作 ‘智’。”(按: 知、智为古今字,今“知” 而音zhì者,皆作“智”; “知”而音zhī,亦为现行姓。)
春秋时晋有知䓨; 宋代有知浃, 通 《春秋左传》;明代有知陕,景泰进士。
参见 “知” (zhī) 条。

知zhī

❶料到。杜甫《春日江村》:岂知牙齿落,名玷荐贤中?韩愈《调张籍》: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
❷期待。杜甫《中宵》:择木知幽鸟,潜波想巨鱼。李白《早秋赠裴十七》:知飞万里道,勿使岁寒嗟。
❸知遇。岑参《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何幸一书生,忽蒙国士知。

1.zhī ❶知道,了解。杜篤《論都賦》序:“臣聞知而復知,是爲重知。臣所欲言,陛下已知。”
❷懂曉事理。禰衡《鸚鵡賦》:“匪馀年之足惜,慜眾雛之無知。”
❸見,察。邊讓《章華臺賦》序:“於是伍舉知夫陳、蔡之將生謀也,乃作斯賦以諷之。”
2.zhì通“智”。杜篤《論都賦》:“賢聖之慮,蓋有優劣,霸王之姿,明知相絶。”又指智者。馮衍《顯志賦》:“誅犂鉏之介聖兮,討臧倉之愬知。”知,指孟子。

知zhī

❶管也。王维《桃源行》:“坐看红树不~远,行尽青溪忽值人。”言看红树不管路远也。杜甫《鹦鹉》诗:“翠衿浑短尽,红嘴漫多~。”多知,多管也;意言鹦鹉能言,多管闲事也。白居易《寄生衣与微之》诗:“莫嫌轻薄但~著,犹恐通州热杀君。”但知著,犹云尽管著也。又《别种东坡花树》诗:“花林好住莫憔悴,春至但~依旧春。”吴潜《八声甘州》词:“如何是,一尊相属,万事休~。”休知,休管也。蒋捷《霜天晓角》词:“人影窗纱,是谁来折花?折则从他折去,~折去向谁家。”言折就听他折,管他折向谁家去也。《元草堂诗馀》王鼎翁《沁园春》词:“休休何必伤嗟,漫赢得青青两鬓华。且不~门外,桃花何代,不知江左,燕子谁家。”不知,不管也。

❷动词。期,料到。“知”本有推测、料想之义,如王维《九月九日》诗:“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放在岂、不后面则“料”义更显着,因与“期”义同。常与疑问词何、岂,否定词“不”连用。如杜甫《郑驸马宅》诗:“不谓生戎马,何~共酒杯。”“知”与“谓”对举。“谓”有“料”义。《春日江村》诗:“岂~牙齿落,名玷荐贤中。”意谓岂期暮年而被荐为员外郎。又《渝州候严侍御不到》诗:“闻道乘骢发,沙边待至今。不~云雨散,虚费短长吟。”又《别苏徯》诗:“消渴今如此,提携愧老夫。岂~台阁旧,先拂凤凰雏。”意谓自己老病,不能提携苏徯,不料台阁中之故人有能荐举之者。又《湖城东遇孟云卿》诗:“天开地裂长安陌,寒尽春生洛阳殿。岂~驱车复同轨,可惜刻漏随更箭。”此言不期变乱后复相遇。又如陈子昂《感遇》诗:“何~七十战,白首未封侯。”韦应物《示全真元常》诗:“宁~风雪夜,复此对床眠。”韩愈《调张籍》诗:“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群儿愚,那用故谤伤。”李商隐《安定城楼》诗:“不~腐鼠成滋味,猜意鵷雏竟未休。”

❸动词。期,期待,期望。杜甫《花底》诗:“深~好颜色,莫作委泥沙。”《中宵》诗:“择木~幽鸟,潜波想巨鱼。”意谓期如幽鸟之择木,拟若巨鱼之潜波。又《赠汝阳王》诗:“已忝归曹植,何~对李膺。”此以曹植、李膺比汝阳王,言己不敢期望自比杜密而对汝阳王。李白《早秋赠裴十七》诗:“明主倘见收,烟霄路非赊。~飞万里道,勿使岁寒嗟。”又《古风》诗:“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方~黄鹤举,千里独徘徊。”此用《韩诗外传》“臣将去君黄鹤举矣”之典。刘方平《新春》诗:“眠罢梳云髻,妆成上锦车。谁~如昔日,更浣越溪纱。”此言西施贵后不期再浣纱越溪。
唐诗中有的“知”字应是“如”字,有的“如”字应是“知”字。知、如形近而误。下列句子是有异文的:王维《大同殿》诗:“岂如玉殿生三秀,讵有铜池出五云。”“如”一作“知”,作“知”是。“岂知”即“岂期”,“知”有“期”义,说见《杜诗词语札记》。王维《赋得清如玉壶冰》诗:“若向夫君比,清心尚不如。”“如”一作“知”,作“知”误。杜甫《寄高适》诗:“时来如宦达,岁晚莫情疏。”“如”一作“知”,作“知”是。“知”义同“期”,意思是期望高适宦达。又《哭严仆射》诗:“老亲如宿昔,部曲异平生。” “如”一作“知”,作“知”误。
下列句子无异文,但根据文意,“知”当是“如”的误字。李白《和卢侍御通塘曲》:“梁鸿德耀会稽日,宁知此中乐事多。”“宁知”当为“宁如”,哪里比得上。李白《古风》诗:“桃花开东园,含笑夸白日……讵知南山松,独立自萧飋。”“讵知”当作“讵如”。杜甫《李潮八分小篆歌》:“吴郡张颠夸草书,草书非古空雄壮。岂知吾甥不流宕,丞相中郎丈人行。”“岂知”当作“岂如”。意思是张颠草书不如李潮小篆。杜甫《解闷》诗:“陶冶性灵存底事,新诗改罢自长吟。孰知二谢将能事,颇学阴何苦用心。”“孰知”当作“孰如”。“将”是“凭仗”之义。后两句是说自己作诗哪像二谢那样凭仗其天资,而是学阴何那样苦吟而成的。

管。杜甫《鹦鹉》:“翠襟浑短尽,红嘴漫多知。”漫多知犹言多管闲事。

☚ 的   知闻 ☛

管。蒋捷《霜天晓角》(人影窗纱):“人影窗纱。是谁来折花。折则从他折去,知折去、向谁家。”

☚ 和   乖各 ☛

知zhī

(1)管。张先《虞美人·述古移南郡》:“思如明月家家到,无处无清照。一帆秋色共云遥,眼力不知人远、上江桥。”(1-82) (2)管保,一定。杨无咎《两同心·梦牛楚》:“觉来满船清悄,愁恨多少!知是我,怜你心微;知是你,与我情厚。谢殷勤,不易山遥水远寻到。”(2—1204)

☚ 芝兰秀发   知处 ☛

知zhī

知道,了解。《邶风·雄雉》四章:“百尔君子,不知德行。”郑《笺》:“尔,女也。女,众君子。我不知人之德行何如者可谓为德行。”《小雅·北山》五章:“或不知叫号,或惨惨劬劳。”毛《传》:“叫,呼;号,召也。”朱熹《集传》:“不知叫号,深居安逸,不闻人声也。” 惨惨,忧愁不安的样子。毛《传》:“惨惨,忧不乐也。”劬劳,辛劳。朱熹《集传》:“劬劳,病苦也。”《大雅·召旻》三章:“皋皋訿訿,曾不知其玷。”毛《传》:“皋皋,顽不知道也。訿訿,窳不供事也。”窳,yǔ,懒惰。郑《笺》:“玷,缺也。王政已大坏,小人在位,曾不知大道之缺也。”《小雅·小宛》二章:“彼昏不知,壹醉日富。”王先谦《集疏》:“《论语》孔注: ‘富,盛也。’ 昏蒙之人,他无所知,知一醉而已,且日益加盛,安望其勉于为善。”

☚ 和羹   制 ☛

读音zh·i(ˋ),为i韵目,属i—er韵部。知义切,去,寘韵。
❶通“智”。
❷姓,春秋时晋有知䓨”。

上一条: 下一条:

读音zh·i(-),为i韵目,属i—er韵部。陟离切,平,支韵。
❶知道;知晓。
❷知识;学识。
❸知遇;优遇。
❹古时指主管。如:知县。

上一条: 下一条:

〔zhi〕nianl: 不~是谁做的。jex nianl nis jid lebchud nangd。
知道 〔zhi·dao〕nianl.
知了 〔zhi liao〕zit zeib yad;jid yad zit.
知名 〔zhi ming〕ndenbnbut; mex nbut.
知识 〔zhi shi〕zid sil.
知识浅薄 〔zhi shi qian bo〕yal ndeud.
知书明理 〔zhi hu min li〕nianl lis nianl ndeud.

zhī3407觉得;感觉。闽语。福建厦门〖〗。呣~嬗不觉得疲劳‖~烧感到热‖~醒觉醒。病愈。古南方方言。汉扬雄《方言》第三:「知,愈也。南楚病愈者谓之差,…或谓之~。」早熟的粮食作物的种子。冀鲁官话。天津静海。1934年《静海县志》:「禾稼早熟之种子曰~。」

知zhi

❶了解。《史记·管晏列传》:“~我者,鲍子也。”(鲍子:鲍叔牙。)《论语·学而》:“人不~而不愠(yun),不亦君子乎?”(愠:怨恨,恼怒。)《孙子兵法·谋攻》:“~己~彼,百战不殆(dai)。”(殆:危险。)
❷见解,见识。《庄子·养生主》:“吾生也有涯而~也无涯。”(涯:限度。)《列子·汤问》:“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乎?’”(孰:谁。为:谓,说。汝:你。)
❸主持,掌管。《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子产其将~政矣。”(子产:人名。)《吕氏春秋·长见》:“三年而~郑国之政也。”(zhi):智慧。《礼记·中庸》:“好学近乎~。”《史记·五帝本纪》:“其人如天,其~如神。”《商君书·更法》:“~者见于未萌。”(见于未萌,在尚未萌芽时就预见到了。)

知zhī

❶知识
 △ 真~|求~。
❷知道;了解
 △ ~之甚少|熟~。
❸使知道
 △ 通~|告~。

❶知道:~名︱~耻︱~情︱~趣︱~悉︱~晓︱~底︱~心︱~音︱~己︱~交︱~遇︱~足︱获~︱须~︱先~︱示~︱感~︱相~丨争~︱讵(ju)~︱逆~︱可~︱情~︱明~︱深~︱稔(ren)~︱熟(shu)~︱~法犯法︱~己~彼︱~过必改︱~情达理︱~人论世︱~人之明︱~人善任︱~疼着(zhao)热︱~无不言︱~书达礼︱~难而进︱~难而退︱略~一二︱一~半解︱明~故问︱明~故犯︱不~不觉︱不~所云︱自~之明︱不~所终︱不~去向︱不~其详︱不~凡几︱不~进退︱不~好歹︱不~所措︱不~所以︱相~有素︱相~恨晚︱鉴往~来︱一叶~秋︱恬(tian)不~耻︱温故~新︱乐天~命︱迷途~返︱见微~著︱尽人皆~︱一无所~︱未卜先~︱路遥~马力︱~无不言,言无不尽︱~彼~己,百战不殆(dai)。
❷使知道:~单︱~会︱~照︱通~︱告~︱饬(chi)~︱谕(yu)~︱示~。
❸知识:求~︱无~︱真~︱真~灼(zhuo)见︱蒙昧无~︱格物致~︱愚昧无~。
❹旧指主持:~客︱~县︱~事︱~府。

知zhī

❶ 知道,彻底了解:不知不觉│略知一二│一知半解│知错必改。
❷ 使知道:告知│通知。
❸ 知识:无知│求知欲│真知灼见。
❹ 好朋友,知己:故知│新知旧友。
❺ 主持,主管:知县│知府。
❻ 姓。

(44次) 知道;了解。余固~謇謇之为患兮 不吾~其亦已兮 国无人兮莫我~兮《离》众莫~兮余所为《歌·大》 谁~其数孰~其故《天》 待明君其~之 迷不~宠之门 退静默而莫余~兮 吾至今乃~其信然《章·诵》 世溷浊而莫余~兮 哀南夷之莫吾~兮 迷不~吾所如《章·涉》 眇不~其所蹠 曾不~夏之为丘兮《章·哀》 曾不~路之曲直兮 尚不~余之从容《章·抽》 羌不~余之所臧 穷不~所示 众不~余之异采 莫~余之所有 岂~其何故世溷浊莫吾~ ~死不可让《章·怀》~前辙之不遂兮《章·思》 世孰云而~之《章·日》 世莫~其所如《远》 不~所从 谁~吾之廉贞《卜》 君不~兮可奈何《辩·二》 吾固~其鉏铻而难入 鸟兽犹~怀德兮《辩·五》 乃~遭命之将至《辩·六》 国有骥而不~乘兮《辩·九》 ~山川之纡曲《惜》 国其莫吾~兮《弔》 孰~其极《服》 不~进退之宜当 虽~困其不改操兮 庸讵~其吉凶 吾固~其不能升 ~贪饵而近死兮《哀》 孰~余之从容《哀》《章·怀》


见[竭知]
另见zhi

知zhī

知道,了解,明了。《离骚》:“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

知zhi

知单1 知道 知底 知府 知会2 知己 知交 知近3 知觉知客4 知了 知名 知命 知青 知情 知趣 知识 知事 知悉知县 知晓 知心 知音 知友 知遇 知照5 知州 知足 感知高知6 故知 获知 明知 亲知7 情知8 求知 熟知 通知 无知先知 相知 须知 真知 知名度 知情人 知识化 知识界 知识面殊不知 知法犯法 知过必改 知己知彼 知难而进 知情达理 知人论世 知人善任 知人之明 知识爆炸9 知识产权 知识产业10 知识分子 知识更新 知识竞赛 知识青年 知书达理 知疼着热 知无不尽 知心姐姐 知足常乐 尽人皆知 未卜先知 众所周知 实践出真知 一问三不知 知其一不知其二 知人知面不知心 “知识密集型”产业 “知识密集型”经济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知zhi

知道:不得而~|这事只有你~我~|我只~其一,不~其二|不~谁又惹他了。

知zhī

❶知道;知晓:那时王夫人已~薛蟠官司一事,亏贾雨村维持了结,才放了心。(四·91)他如今大了,渐~风月,便看上了秦钟人物风流。(十五·312)
❷会;善于:(彩霞)早闻得旺儿之子酗酒赌博,而且容颜醜陋,一技不~, 自此心中越发懊恼。(七二·1768)且喜宝玉竟~题咏,是我意外之想。(十七—十八·390)这丫头糊涂,不~说话。 (四三·992)
❸知识:袭人等以他年老多~,所以请他来看。(五七·1340)
❹知觉;感觉:一时魂魄失守,心无所~,随便坐在一块山石上出神,不觉滴下泪来。(五七·1334)
❺表示反诘:你不必虚宽我的心,等到太太平复了再瞧势头去要,~他的病等得等不得? (七七·1909)


知zhī

掌管;主持:~贡举的(指乡试主考官)将考中的卷子奏闻,皇上一一的披阅。(一一九·1504)

❶匹也。《詩經·檜風·隰有萇楚》:“夭之沃沃,樂子之無知。” 鄭玄箋: “知,匹也。”
❷明於事。《周禮·地官·大司徒》:“以鄉三物教萬民,而賓興之,一曰六德: 知、仁、聖、義、忠、和。” 鄭玄注: “知,明於事。”
❸猶 “欲” 也。《禮記·樂記》:“好惡無節於内,知誘於外,不能反躬,天理滅矣。” 鄭玄注: “知,猶欲也。”

知zhī

旧时北京古书店荣华堂货价暗码,谓数目十。参“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条。

〔原文〕
“皇天隆物,以示下民,或厚或薄,常不齐均。桀纣以乱,汤武以贤。涽涽淑淑,皇皇穆穆,周流四海,曾不崇日。君子以修,跖以穿室。大参乎天,精微而无形。行义以正,事业以成。可以禁暴足穷,百姓待之而后宁泰。臣愚不识,愿问其名。”
曰:“此夫安宽平而危险隘者邪?修洁之为亲而杂污之为狄者邪?甚深藏而外胜敌者邪?法禹舜而能弇(yan)迹者邪?行为动静待之而后适者邪?血气之精也,志意之荣也。百姓待之而后宁也,天下待之而后平也。明达纯粹而无疵,夫是之谓君子之知。”——《知》
[译文]
“上天尊崇大物,将它施给下土百姓,有人得的丰厚有人得的微薄,常常不能整齐均匀。夏桀殷纣因此而昏乱,商汤周武因此而贤明。昏乱和美好,凄惶和沉静,流遍全中国,竟不能有一天的停顿。君子因此而刻苦钻研,跖因此而破门盗窃。这种东西说它大可以和上天相匹配,却又细小到好像没有形体。行为和仪容因此而端正,事业因此而获得成功。这种东西可以用来使强暴禁止使贫穷者富足,老百姓很好地对待它就能宁静太平。我愚昧无知不认识这种东西,希望向您问问它的名字。”
大王说:“这就是那种能够分辨宽阔平坦是安全而不平狭窄是危险的东西吧?是那种能够亲近操守清白之人而疏远混浊不清之人的东西吧?是那种能够深藏于内里而外露可战胜敌手的东西吧?是那种能够效法禹和舜并且能够承袭他们业绩的东西吧?是行为动静很好地对待它就会更加合宜的东西吧?这是感情的精华,意志的花朵。百姓很好地对待它就会安宁,普天下很好地对待它就会太平。明白通达精美无瑕而没有任何值得挑剔之处,君子的知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啊。”——本篇篇名是《知》
[评介]
这是荀赋中的第二篇,仍然是采用君臣对话的形式对“知”加以铺陈。荀子是一位唯物主义哲学家。本文开篇第一句“皇天隆物”的天,指的是自然界。他在《天论》中说:“列星随旋,日月递炤,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这些都是客观物质世界的正常现象,并不神秘。他说的“知”,即“智”,则是指人的智能,人对外界事物的认识能力。荀子认为这种智能来自后天的学习和实践。他在《劝学》中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又说:“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这里的“所学”就是学习;“善假于物”就是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
本文的问话部分首先强调人们从大自然获得的智能厚薄不同,因此人的认识能力和运用这种能力改造世界的本领也就有差异。“桀纣以乱,汤武以贤”,“君子以修,跖以穿室”。答话部分在从各个角度描绘“知”的时候,突出强调了大智的重要性。获得了大智就能“安宽平而危险隘”,“百姓待之而后宁”,“天下待之而后平”。“知”能治国安民平天下,从而进一步宣扬了荀子唯物主义认识论主张。

☚ 礼   云 ☛

知zhī

〖动词〗
一、知道,了解,使……知道(389)。《烛之武退秦师》: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秦、晋两国包围了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唐雎说信陵君》:我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我憎恨别人,不能够使别人知道。《管晏列传》:知我者鲍子也。——了解我的是鲍叔。
二、主持(2)。《袁州州学记》:范阳祖君无择知袁州。——范阳祖君无择主持袁州政务。《泷冈阡表》:知青州军州事。——主持青州军州事。


知zhì

〖形容词〗
用同“智”。聪明,明智(7)。《烛之武退秦师》:失其所与,不知。——失掉自己的同盟者,是不聪明的。《祁奚请免叔向》:子离于罪,其为不知乎? ——你遭了罪,恐怕是不聪明吧?《司马相如上书谏猎》:而知者避危于无形。——聪明的人能够在危险还没有显露出来时就避免它。


知zhī

〖名词〗
一、知觉,灵性(5)。《祭十二郎文》:死而有知,其几何离。——死后假如有知觉,那我们离别到现在又有多少时候。《祭鳄鱼文》:鳄鱼有知,其听刺史言。——鳄鱼如果有灵性的话,就要听刺史的话。《瘗旅文》:尔既已无知,然吾何能为心乎? ——你们已经没有知觉了,可是我怎能忍心不管呢?
二、知识(1)。《杨恽报孙会宗书》:其友人安定太守西河孙会宗,——知略士也。——他的朋友安定太守西河人孙会宗,是一个有知识有谋略的人。

知zhì

同“智”。❶ 聪明,明智。《烛之武退秦师》:“失其所与,不~。”《荀子·荣辱》:“愚者俄且~也。”(俄:一会儿。)
❷ 智慧。《庄子·逍遥游》:“小~不及大~,小年不及大年。”(年:指寿命。)又《胠箧》:“故绝圣弃~,大盗乃止。”
另见919页zhī。


知zhī

❶ 知道,了解。《劝学》:“故不登高山,不~天之高也。”《孙子·谋攻》:“~彼~己,百战不殆。”
❷ 知觉,感觉。《吕氏春秋·知接》:“若死者有~,我将何面目以见仲父乎?”韩愈《祭十二郎文》:“死而有~,其几何离?其无~,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❸ 知识,见解。《庄子·养生主》:“吾生也有涯,而~也无涯。”《两小儿辩日》:“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乎?’”(为:通“谓”,说。)
❹ 显现,表现出。《管子·心术下》:“外见于形容,可~于颜色。”(见xiàn:显露。形容:形貌。颜色:脸色。)《吕氏春秋·报更》:“齐王~颜色。”
❺ 结交,交好。《乐府诗集·上邪》:“我欲与君相~,长命无绝衰。”《汉书·苏武传》:“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
❻ 知己,相互了解的朋友。《左传·昭公二十八年》:“遂如故~。”鲍照《咏双燕》:“悲歌辞旧爱,衔泪觅新~。”
❼ 执掌,主持。《国语·越语上》:“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越国之政。”《世说新语·政事》:“山公以器重朝望,年逾七十,犹~管时任。”
另见928页zhì。

*

D6AA
(一)zhi❶晓得,了解:人所共~/自~之明/~无不言。
❷使了解,使晓得:通~/告~。
❸学问,学识:~识/求~/真~灼见。
❹〈文〉主管:~府/~县。
(二)zhi〈文〉与“智”同。

知己

知己

己知 郢人
知己者,知交:
新结交的知己:新知
真正了解自己的人:知音 高山流水 流水高山
贴心,知己:靠己
年老知己:白首相知
最知己的人:贴心人
(彼此相互了解而情意深切的人:知己)

☚ 情侣   宠儿 ☛

病愈

病愈

愈(全愈;平愈;瘳愈;良愈;除愈;治~) 瘥 痊(痊愈;痊瘉;痊瘥;痊济;痊差;痊除;痊疴;痊疴;痊较;痊瘳;就痊;病痊;安痊) 差(除差) 起(起床;~炕;~来;~惫;~病;~疴;病起) 可 间 校 较(较好;较痊;较可) 瘳(瘳差;疾瘳) 教交(病交) 脱(脱体) 知 勿药病已 良已
病稍愈:小间 小愈 小损
病初愈:病间
病逐步痊愈:瘳损
疾病或创伤痊愈:痊可
疾病基本痊愈:粗安
疾病平复痊愈:夷瘳
疾病迅速消除:病已霍然
不吃药就好了:不药而愈
病很快就好了:霍然而愈
完全病愈:大好 大愈 大痊 病全好
(疾病痊愈:病愈)

☚ 病重   复原2 ☛

知道

知道

知(知委;知悉;知得;知晓;知闻;知会;闻知) 谂(谂知) 识(识知;晓识) 详(详谙) 见(见得;何以~得) 审 照(知照;心~) 懂 省(省得;省着) 晓(晓得;晓的;晓底;昭晓;解识)悉(识悉) 解道 闻听
懂得,知道:识得
看见,知道:知见
觉知,晓得:意知
自然知晓:自知
灵魂有知:灵识
应该知道:须知
自己知道:自见 自喻
 亲身知道:亲知
已经知道:已知
 所奏之事已知:报闻
被帝王知晓、了解:简在帝心 简在朕听简在朕心 简自帝心 帝心简在 简在朝廷 鉴在上心
高兴地知道:欣悉
一定要知道:须知(活动~)
无从知道:不得而知 不得而闻
(对于事实或道理有认识:知道)

另见:认识2 了解2 清楚2 明白

☚ 知道   知道的方面 ☛

使知道

使知道

晓(揭~;~之以理) 知(~会;~照)
说给人听,使其知道:说知 说智
挨家挨户逐一解说,使人人都知道:家到户说 门到户说 门告户说
挨家挨户地告诉,使人人都知道:户告人晓
使所有人都完全知道事情的真相:大白天下 大白于世 白于天下
全国的人都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大白于天下

☚ 告知   晓谕 ☛

见解

见解

见(见地;见处;见觑;所见) 识(识见;识议;识诣;志识) 知(知见) 讲法 说法 理解
见解与谋虑:识虑
见地与决断:识断
见识,见解:识解
各有各的见解:各有所见
提出的见解或主张有根据:持之有故
提出的见解或主张没有根据:持之无故
见解新颖:不经人道
见解精确:精识
知识渊博,见解深刻:博学精识
创立新意,见解独到:拔新领异 领异拔新
檄文辛辣尖锐,见解独特:檄愈头风 檄医头疾
见解、技能高超:高明 高亮 崇明
见解高明:高见
老练成熟,阅历丰富,见解高明:老成见到
见解高明,无可辩驳:夺席谈经
知识渊博,见解深刻:博学精识
见解、议论十分深刻、恰当:入木三分
见解冷静客观,与众不同:独具慧眼 独标慧眼 别具慧眼
互相抵触,见解不合:龃龉不入
互相抵触,见解难以相合:龃龉难入 鉏铻难入
目光远大,见解脱俗:高睨
所持的见解大致相同:所见略同
杰出人物的见解大致相同:英雄所见略同
见解与众不同:别具一识
对于同一个问题各人有各人的见解:见仁见智 见智见仁 仁智各见 仁智各异
见解狭隘片面:一孔
受到世俗平庸见解的束缚,没有新见解:拘俗守常
没有一点见解和主张:茫无定见
(对事物的认识或看法:见解)

另见:认识 知识 看法 意见 发表

☚ 见解   各种见解 ☛

知遇

知遇

知(遇知) 识遇 意遇 眷识
受到知遇:见知
感激知遇:感遇 感知
特别的知遇:殊遇眷遇
极为器重知遇:重知
(得到赏识或重用:知遇)

☚ 赏识   讲求 ☛

智慧

智慧

智(意智;心智) 知(知性;心知)  灵识 灵襟 心识 脑气
智慧与技巧:智巧
智慧和能力:智能
智慧与权术:智术
智慧和才能:智才
智慧与口才:智辩
智慧与气度:智量
智慧与勇敢:智勇
智慧和谋略:知虑 知谋
智慧来源于实践:智出乎争 知出乎争
聪明,智慧:灵明
性灵,智慧:灵根 灵标
精神智慧:神识
道德智慧:德慧
有智慧:哲 畜智
 有智慧又勇敢:智勇双全
 有很高的智慧:聪明睿智 聪明睿知
 有胆略,有智慧:捉鬼卖钱
 狡猾有智:黠智
 假装有智慧:饰智(矜愚~) 饰知
 人很有智慧,足以应付任何难办的事:智珠在握 智珠在手
多智慧:百龙之智
 灵敏多智:敏瞻
 智慧很多:足智(~多谋)
智慧相等:齐智
智慧很高:不测之智
智慧超人:峻拔 敏慧 智慧非凡 智过万人
无智慧:无智 头脑简单
 缺少智慧:寡智 智黯
 多言多语的人缺乏智慧:言者不知 言者弗知 言者不智
(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才智:智慧)

另见:智力 明智 才智 谋略

☚ 智慧   各种智慧 ☛

聪明

聪明

智(徇智) 儇 知 惺 白(明白) 淑明 玄明 聪敏 敏惠 英惠 英悟 敏悟 敏晤 敏寤 英晤 伶俐 伶透 醒醒 悟慧 英慧 敏慧 明颖 慧秀 慧明 徇齐 颖哲 颖悟
聪明和智慧:一点灵犀 灵犀一点
人的聪明:灵性
心里聪明:内秀 惠中(秀外~)
自谓聪明:予智
女子在文学上显露的聪明:咏雪之慧
在小事情上显露出来的聪明:小慧(私智小慧;小慧私智) 小惠 小智 少才 小聪明
聪明的人表面上好像很愚笨:大智若愚 大知若愚 大知若拙 大知如愚
柔顺聪明:柔明
晓悟聪明:解明
美丽聪明:明悟
 秀美聪明:俊慧
通达聪明:周敏
机智聪明:机慧 机颖
 机灵聪明:灵慧
纯正聪明:贞颖
正直聪明:端明 端敏
高明敏悟:高了
狡黠敏悟:黠捷
恭顺而聪明:姞慧
聪明,有智慧:察慧
聪明而口齿伶俐:灵心慧齿
聪明而富于辩才:辩慧 辩惠
能言善辩,灵巧聪明:辩黠
聪明而有才智:聪(聪智) 慧
 聪明而有卓识:英敏
聪明而通达事理:聪达
聪明而记忆力强:聪识
聪明而善类推:闻一知十 闻一知二
聪明灵活:八面玲珑 玲珑八面
聪明而狡猾:鬼 狡黠 明黠 妍黠 聪黠 慧黠狷黠
讽刺人聪明过头了:聪明绝顶
(智力发达,记忆和理解能力强:聪明)

另见:智力 智慧 脑力 明智 聪敏 灵敏 ︱愚笨 愚蠢

☚ 聪明   精明 ☛

参与其事

参与其事

预及 预事 伸手
参与某种活动:厕足
参与社会活动:游世
参与政事:参政 豫政 关政
 参与国家大事:预政
 参与政治活动:从政 观国
 受人操纵的人从政或做其他事情:傀儡登场
参与制约:间制
参与领导:参领
参与主持:参知
 参知政事:首参
参与治理:参乱
参与掌管:参管
参与考选:参选
参与校阅:参阅
参与其事并得知内情:与闻 预闻
对某事表示关注并参加意见:管(~闲事)知 睬(睬瞅) 过问 关预 问信
 过问国家大事:问事
 关心,过问:关豫 偢问
用不着多嘴多舌参加意见:不容置喙 无庸置喙 无容置喙 无可置喙

☚ 参与   干预 ☛

感觉

感觉

知(知觉) 意识
感觉与认识:感知
事前有所感觉:豫感
事先感觉:预感 预觉
没有感觉到:无形 不觉(不知不觉;不经不觉) 不道 不识不知
不知不觉之间:无形中 无形之中
看起来或听起来模糊,不很清楚,感觉不很明显:隐隐约约
感觉不灵:麻木 顽麻 感觉迟钝
痴呆麻木:呆木
感觉清新隽永:如食哀梨
感觉轻盈飘逸:飘飘欲仙 飘然欲仙
飘飘欲仙的感觉:两腋清风 清风两腋 两腋风生
有飘飘欲仙的感觉:心旷神飞
感觉飘逸超俗:飘然若仙
感觉灵敏:尖(眼~;耳~;鼻子~)
感觉敏锐:灵感 灵韵
痛痒相知,感觉灵敏:仁(体麻不~)

另见:心中 反应 听觉 视觉 知觉 灵敏 迟钝

☚ 感觉   感觉到 ☛

赏识

赏识

识(识赏;盼识) 知(知重;知赏;知待) 顾眄
赏识和喜爱:赏好
赏识和礼遇:赏遇
赏识并延请:赏接
被赏识:见赏
 敬称受人赏识:辱知
眷爱赏识:眷赏
亲信赏识:亲赏 亲识
赞美赏识:赞赏
 表示赞赏:击节 抚节 抵节
 奖许赞赏:奖遇
极为赏识:赏激
特别赏识、重用:特知
赏识并委以重任:奖寄
(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而予以重视或赞扬:赏识)

另见:重视 赞扬 赞赏

☚ 赏识   知遇 ☛

认识2

认识2

认(认得;认的;认着) 识(识却;省识) 知
认识和感知:认知
认识和领悟:识悟
认识文字:认字 识字 识丁
认识道路:识途 知津
认识本源:识真
认识局势:识局
认识命运:知命
看着好像认识:眼熟
互相认识:相熟 相孰 熟化
认识并熟悉:认熟
认识一致:齐心
认识事物先于别人:先知(先知先觉) 先觉(先觉先知)
认识事理比一般人晚:后知后觉
对某人认识得较久:熟识 究识
 熟识水性:解水
深切认识:悬识
 透彻地认识:看透 看穿 看破 勘破想穿 瞧破
认识和见解深刻卓越:深识卓见 卓见深识
缺乏认识:无知
假装认识:装懂(不懂~)
认识不全面:曲知 扣槃扪烛
 认识狭窄肤浅:短浅
 所见不完整,认识片面:管窥虎 管窥所及 管窥豹测 管中窥测 管中窥天 管中窥豹 管中窥虎 管窥半豹 管间窥豹 用管窥天 以管窥豹 窥豹一斑 窥测一斑 一斑窥豹
认识片面,以偏概全:盲人把烛
(能够确定某人或某事物不是别的:认识)

另见:知道 了解2 掌握2 理解 熟悉 ︱不认识

☚ 认识2   各种认识 ☛

告诉

告诉

诉 诰(~告) 知(~会) 告(~送;~语) 赞 话 安覆
告诉的敬词:奉告 举似 敬告 谨告
 敬启,敬告:谨白
告诉我:见告 见示
上面告诉下面:诰(~示)
告语徒众:诏徒
把情况、意见等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反映
 把下面的情况反映给上面:乌衔肉 下情上达 下情上通 下传上达
 写书信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投书
 不按组织原则,夸大或无端地向上级反映别人的缺点或错误:打小报告
口头告诉:口白
通过媒体或其他形式把新闻告诉群众:报道 报导
秘密地告诉:密告 密白
 把对立双方中一方的机密暗地里告诉一方:通风报信
惊讶地告诉:惊白
尽量告诉:尽语
详细告诉:具告
 备言,详细告诉:具言
广泛地告诉:广而告之
(说给人,使人知道:告诉)

另见:宣布 报告 报事 晓谕 通知 知道

☚ 告诉   告知 ☛

知识

知识

知(求~) 识(识知;常~;见~) 闻(闻识;闻知;闻见) 文化 肚杂
知识和修养:学养
各种知识:百货
文化知识:文墨
学问知识:学识 学解
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基本功
 基本功的底子:功底
感性知识:直观
工作或学习中的体验和领悟到的东西:心得
普通的知识:常识
新知识:异闻
理化知识:声光电化 声光化电
表面的知识:皮毛(略知~)
 肤浅的知识:浅知 浅闻小见
一知半解的知识或技术:半瓶醋
非常丰富、取之不尽的知识:无尽宝藏
富于文才,知识广博:辞博
品德高尚,知识广博通达:大雅宏达 雅达通博
广具各种知识:博通
稍有肤浅的知识:略知皮毛
见识不广,知识有限:罕闻寡见
囿于见闻,知识短浅:夏虫疑冰
知识贫乏:寒腹
缺乏知识:浅薄
 缺乏实际生产知识:不辨菽麦 不辨菽粟 不别菽麦 牂羝不辨
 脱离劳动,缺乏农业知识:五谷不分
知识浅陋:穴处 虚怀
文化知识浅薄,爱读错或写错字:伏猎弄獐 金根伏猎
(实践活动获得的经验和认识:知识)

另见:认识 见识 阅历 经验 学识

☚ 知识   文化2 ☛

知zhī;zhì

(一)陟离切,平支。
❶知觉,感觉。《荀子·王制》:“草木有生而无~,禽兽有~而无义。”
❷知己,知音。司马迁《报任少卿书》:“绝宾客之~,忘室家之业。”
❸知道,了解。王安石《致一论》:“~微~彰,~刚~柔。”
❹知遇,优待。《论语·卫灵公》:“君子不可小~,而可大受也。”
(二) 知义切,去寘。同“智”。聪慧。《荀子·非相》:“~而能容愚。”

〖知〗

(一)粵 zi1〔支〕普 zhī

❶ 知道。諸葛亮《出師表》:「先帝〜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❷ 感受。歐陽修《醉翁亭記》:「然而禽鳥〜山林之樂。」
❸知識,見解。莊周《莊子.養生主》:「吾生也有涯,而~也无涯。」
❹ 了解。司馬遷《史記.管晏列傳》:「生我者父母,〜我者鮑子也。」(鮑子:鮑叔牙。)
❺ 主持,掌管。左丘明《國語.越語上》:「有乃助寡人謀而退吳者,吾與之共〜越國之政。」

(二)粵 zi3〔至〕普 zhì

通「智」,智慧,這個意思後來被寫成「智」。《論語.里仁》:「仁者安仁,〜者利仁。」

❶服药后的感觉。
❷作“生效” 解。

谥号。君主与大臣之美谥 《逸周书·谥法》曰: “官人应实(以实求贤、任官) 曰知。”

☚ 理   静 ☛

知zhī

❶知道。如:知悉;知己知彼;知情。
❷使知道。如:通知,知会,知单。
❸知识。如:求知,无知。
❹旧指主管。如:知府,知县。
❺古同“智”。

知zhī

Ⅰ  ❶ (知道) know; realize; be aware of: 强不 ~ 以为 ~ pretend to know what one doesn't know; 无所不 ~ know everything; omniscient; ~ 其然并力求 ~ 其所以然 know the how and endeavour to know the why; 若要人不 ~; 除非己莫为。 If you don't want people to know it, the best way is not to do it. 这种方法我们已不 ~ 试了多少次。 We've tried this method for no one knows how many times.
❷ (使知道) inform; notify; tell: 通 ~ 大家下午去开会 notify everybody to attend the meeting this afternoon
❸ (旧指主管) administer; be in charge of: ~ 府 magistrate of a district; ~ 县 official administering a county; county magistrate Ⅱ (知识) knowledge; information: 求 ~ seek knowledge; 出于无 ~ from ignorance; without information
◆知道 know; realize; be aware of; 知底 know the inside story; be in the know; 知法犯法 know the law but break it; deliberately to break [flout] the law; knowingly violate the law; willfully to commit an offense; 知府 [旧] magistrate of a prefecture; 知更鸟 robin; red ̄ breast; 知己 bosom friend; intimate; understanding; bosom [intimate] friend; 知己知彼 know yourself as well as the enemy; He knows of the other as much as the other knows of him.; know both ourselves and our adversaries; know one's own and the enemy's situation [strength]; 知己知彼, 百战百胜 To know one's own strength and the enemy's is the sure way to victory.; One who knows his own strength and that of the enemy is invincible in battle.; 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 Know the enemy and know yourself, and you can fight a hundred battles with no danger of defeat.; 知交 bosom [intimate] friend; 知觉 consciousness; esthesia; aesthesia; {心} perception; ken; 知客 person in charge of reception at ceremonies; monk in charge of monastery reception; 知了 {动} cicada; 知名 well- known; noted; celebrated; famous; 知名度 awareness; celebrity; 知母 rhizoma anemarrhenae; 知难而进 advance despite difficulties; go upstream undauntedly; keep advancing in defiance of [in spite of] difficulties; press [go] ahead [forward] in the face of difficulties; 知难而退 beat a retreat in the face of difficulties; Aware of the overwhelming odds against him, he retired from the scene.; retreat before the impossible; shrink back from [before] difficulties; withdraw [quit] after learning of the difficulties; 知其一, 不知其二 be aware of one aspect but ignorant of the other; have only a one - sided view; have only a partial understanding of a situation; know only one aspect of a thing; know sth. about a thing but not enough to count; 知青 [简] (知识青年) school graduates; 知情 know the facts of a case or the details of an incident; be in the know; 知情人 person in the know; insider; 知趣 know how to behave in a delicate situation; be sensible; be tactful; 知人善任 know one's subordinates well enough to assign them jobs commensurate with their abilities; discover able people and put them at suitable posts; know one's subordinates and make good use of them; Personnel must be carefully appraised and properly placed.; 知人之明 ability to appreciate a person's character and capability; a keen insight into a person's character; capacity to judge a person's qualities; the widom to know others; 知事 magistrate of a county; 知识 knowledge; know-how; science; pertaining to learning or culture; intellectual; 知识产权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tellectual assets; 知识分子 intellectual; the intelligentsia; professional(s); professional men and women; 知识渊博 have a wide range of knowledge; a large stock of information; be erudited [learned]; 知书达理 (指人) highly cultured and steeped in propriety; educated and reasonable; 知疼着热 look after sb. with meticulous care; feel for another person like for oneself; be very much concerned about each other's welfare, health, comfort, feelings, etc.; 知无不言 speak without reserve; be very frank; say all one knows; speak by the card; 知无不言, 言无不尽 Say all you know and say it without reserve.; If I know of it, I'll speak.; If I speak at all, I'll tell all I know.; pour out all one knows without reservation; tell the truth and the whole truth; 知悉 know; learn; be informed of; 知县 [旧] magistrate of a county; 知心 intimate; understanding; 知行 {哲} knowing and doing; 知行合一 Knowledge and action should go hand in hand.; Knowledge and action are one.; 知音 a friend keenly appreciative of one's talents; bosom friend; 知遇 have found a patron or superior appreciative of one's ability; 知照 inform; notify; tell; 知之为知之 Don't pretend to know what you don't know.; know what one really understands; 知子莫如父 No one knows a man better than his own father.; 知足 be content with one's lot; 知足常乐[足] A man who is contented will be happy.; A contented mind is a perpetual feast.; Content is happiness.; Enough is as good as a feast.; Happiness consists in contentment.; He who is contented is always happy.

即“乌珠留若鞮单于”(353页)。

楚方言。意为病愈。参看“差”。

官员任用类别之一。是一种用敕旨所规定的任用。汉代有知尚书事,南北朝有知、参知之名,均由敕旨特加委任。隋时以他官加知政事的名义,就是以他官而兼有宰相的事任。唐制有知省事、知台事、知制诰、知贡举、知杂、知州事、知府事、知军事等,均随敕而定。宋沿唐制,凡由京朝官出派掌理府州县等地方政务者称为知府、知州、知县等。至明清,知府、知州、知县始为正式职官之名。

知zhī

而不言|法犯法|底|机识变|彼|命之年|难而进|难而退|难行易|情达理|情识趣|人论世|人善任|荣守辱|时识务|书达礼|往鉴今|文达礼|无不言|希则贵|小谋大|意|以藏往|易行难|音识趣|遇之恩|者不言|足不辱|足常乐

❷ 不不觉|不凡几|不高低|不好歹|不进退|不就里|不轻重|不深浅|不世务|不所措|不所以|不所云|不所之|不所终|困勉行|略皮毛|略一二|靡所措|明故犯|明故问|莫所措|莫所谓|莫所之|求若渴|全全能|深灼见|罔所措|未好歹|未所措|先先觉|相恨晚|新旧雨|一半解|真灼见|自之明

❸ 察己人|察今古|达观命|达权变|达人命|道远骥|睹微显|睹微著|告往来|观往来|见微著|鉴往来|酒逢己|倦鸟还|倦翼还|乐天命|落叶秋|迷而返|迷途返|识微著|食不味|视微著|视为己|数往来|恬不耻|畏天命|温故新|闻一十|问牛马|问一二|遐迩名|寻微著|叶落秋|一脔鼎|一叶秋|以微著|饮水

❹ 不得而|不识不|妇孺皆|格物致|故交新|旧雅新|旧友新|可想而|冷暖自|茫然无|茫无所|蒙昧无|懵然无|年少无|年幼无|人贵自|人所共|人众皆|童子何|未卜先|无所不|鲜为人|一无所|愚昧无|众所周|灼见真

知zhī

一说为会意字,矢是箭,表示速度;口,指言谈。口齿伶俐、唇枪舌箭,是智慧的表现。知,是智之本字。一说为形声字。“矢”表音。作声符生成的字有:
zhi
阴平:蜘(蜘蛛)
去声:智(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chi
阴平:痴(痴呆)
阳平:踟(踟躇)

270.趣談“知”字

知,中箭後感覺痛,吃果子(甘)感覺甜。感覺是感性知識的源泉,知識的積累就成了智慧。


金文;篆zhī

[口(意符) + 矢(意符) →知(《説文》:“知,詞也。從口,從矢。”知,初文用大〈人〉中矢(像人中箭形),“疾”的異構體〈感覺有疼痛〉,借用以表示“知道”“智慧”。至篆文省去子,“子”也是聲符,經楷化爲“知”。知,曉得〈知道〉。使人知道〈知會、知照〉。彼此相互瞭解,知之較深的好朋友〈知己、知交〉。對客觀世界認識和經驗的總和〈知識〉,知識較寬的人〈知識人士〉。主管〈知縣、知事〉。古文與“智”通。)]
《論語·爲政》:“子曰:‘由!誨女(汝)知之乎? 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智)也。”(孔子説:“仲由啊!我教給你求知的正確態度,知道就説知道,不知道就説不知道,這才是真的聰明。)
[西漢] 司馬遷 《史記·五帝本紀》:“其仁如天,其知如神。”(他〈帝堯〉的仁德就像上天一樣無所不在,他的智慧就像神仙一樣無所不能。)
[唐] 孟浩然《春曉》:“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宋] 蘇軾《念奴嬌·中秋》:“起舞徘徊風露下,今夕不知何夕!”

知zhī

(8画)

【提示】矢,位于字左时,末笔的捺改点。

*知zhī

8画 矢部 
(1) 知道;明了: 不~他今天来不来|~底|~情|自~之明|温故~新。
(2) 使知道: 通~|告~。
(3) 知识;学识: 无~|求~。
(4) 〈书〉 知己: ~交|~友|新~。
(5) 旧指主管: ~县|~府。

知()


尹䖜鼎, 殷周金文集成2766,春秋晚期
知卹

睡虎地秦墓竹簡·日書乙種46,戰國至秦
二旬二日皆知。

嶽麓書院藏秦簡·占夢書36,戰國至秦
夢伐鼓聲必長,衆有司必知邦端。

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甲本卷後古佚書,西漢
見而知之。

銀雀山漢墓竹簡·孫臏兵法256,西漢
知不若周公。

武威漢代醫簡·木牘86乙,東漢
卅日知。

西狹頌,東漢
强不暴寡,知不詐愚。

雁門太守鮮于璜碑陽,東漢
温故知機。
按: 矢符訛寫。

賈充妻郭槐柩記,晉
聦識知機,鑒來臧往。

王翊墓誌,北魏
父愠古知新,名傳後世。

隴東王感孝頌,北齊
嗟至德而無紀,蘭溪儻不見松,穀城何以知石?

元鍾墓誌,隋
畏知逾顯,欲遏彌彰。

皇甫深墓誌,隋
知章八捨,利用三脩。

崔孝昌墓誌,唐
曾未知命,哲人其萎。
《説文》: “知,詞也。从口从矢。”
銀雀山漢簡《孫臏兵法》簡256中“知”寫作 “”。 《説文·白部》: “, 識詞也。”段玉裁注: “鍇曰: 亏亦气也。按,从知會意,知亦聲。”許灝箋: “知、本一字, 隸變省作智。 ” 《集韻》: “, 一曰知也, 或作智。 ”朱珔 《説文假義證》: “經典多用知爲, 間用智字以别之。” 《正字通·矢部》: “, 古文智。”
楚簡假 “智”爲 “知”。《郭店楚墓竹簡·老子甲》: “智(知)足之爲足,此亙(恆)足矣。”

☚ 短   矣 ☛

知zhī

甲骨文从矢从口从于,矢亦声。声母演变如氏纸、恃峙(zhì,又shì)石跖(zhí)例。口是盛饭的器皿,皿字的简写,于字可能类似圆规的工具。古代饮宴礼仪有射箭比赛,合规矩即发射较准确的为“知”。两周金文由于口字太小,并居中间不明显,下面又加甘字(即口中含“一”,指酒食甘美)。即演变作智字。小篆甘字讹成自字简写一横的别体。小篆又省于旁自旁为知。知与智本一字。智字是加繁,知字更加简。所以古书中二字常通。甲骨文以能射箭为有知识。能射即知道,明了。如:求知|无知。如:知无不言。组词如:知觉。又是有智慧义。如:弘其唯王知(智)(见西周晚期金文)。又转为使知道。如:通知|知照。约春秋以后,“知”又有主持,掌管义。如:知政|知府|知县。

知★常◎常


表意,从口从矢,矢指箭头,表示口中说出的话有道理,像箭头射中靶子一样准确,本义读zhī,有见识,引申为知道、了解、主持、掌管、知觉、知识、知己(情谊深厚、相互了解的人)等;又读zhì,引申为智慧(后作“智”)。
【辨析】
❶以“知”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一般韵母为i,但声调和声母不同。zhī:蜘∣zhì:智∣chī:痴∣chí:踟。
❷知/智 “智”由“知”(zhì)分化而来,这两个字是同源字。

(zhī)

从口,从矢。
【按】知,《説文》:“詞也。”段玉裁注爲“識詞”,“識敏,故出於口者疾如矢也”。認識知道的事物可以脱口而出,本義是知道。林志强認爲,智、知爲一組古今字,且智爲古,知爲今。

*知tiev

[甲骨]
[金文]
[小篆] 《說文》: , 詞也。 从口、矢。(五篇下)
《說文》: , 識詞也。 从白、于、知。 ,古文智。 (四篇上)
可能自智字析出,創意難知,册封長子?

☚ 兒   易 ☛
0000045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6: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