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矢Shǐ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湖北之武汉,山西之太原、朔州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中文大字典》 转引《姓苑》 亦收载,未详其源。(按: 矢,即箭,或指此以为姓。)

矢shǐ

❶箭。《漢書》賈誼《鵩鳥賦》:“水激則旱,矢激則遠。”張衡《羽獵賦》:“鳥驚絓羅,獸與矢遇。”
❷古代投壺用的籌。馬融《樗蒲賦》:“矢則藍田之石,卞和所工。”
❸施。應瑒《西狩賦》:“清風矢戒,屏翳收塵。”

矢shǐ

❶箭。《小雅·车攻》五章:“决拾既佽,弓矢既调。”毛《传》: “决,鉤弦也。拾,遂也。佽,利也。”郑《笺》:“佽,谓手指相佽比也。调,谓弓强弱与矢轻重相得。”孔《疏》:“言时诸侯所有决之与拾,既与手指相比次而和利矣;弓之与矢既强弱相得而调适矣。”《小雅·吉日》四章:“既张我弓,既挟我矢。”《周颂·时迈》一章:“载戢干戈,载櫜弓矢。”毛《传》:“戢,聚;櫜,韬也。” 韬,盛弓的袋。郑《笺》:“载之言 ‘则’也。王巡狩而天下咸服,兵不复用。”
❷施布、陈列。《大雅·大明》七章:“矢于牧野,维予侯兴。”毛《传》:“矢,陈;兴,起也。”牧野,地名,距殷都城七十里。郑《笺》:“陈于商郊之牧野,而天乃予诸侯有德者,当起为天子。言天去纣,周师胜也。”《大雅·卷阿》一章: “来游来歌,以矢其音。”毛《传》: “矢,陈也。”郑《笺》: “乐易之君子来就王游,而歌以陈出其声音。”《大雅·江汉》六章:“矢其文德,洽此四国。”毛《传》:“矢,施也。”文德,以礼乐教化进行统治。洽,和谐。四国,四方诸侯国。孔《疏》: “又施布其经纬天地之文德,以合洽此天下四方之国,使皆蒙德。”
❸通“誓”,誓言,发誓。《鄘风·柏舟》二章:“髧彼两髦,实维我特,之死矢靡慝。”毛《传》:“髧,两髦之貌。髦者,发至眉,子事父母之饰。特,匹也。”朱熹《集传》:“髧,发垂貌。两髦者,剪发夹囟(囟,脑门),子事父母之饰,亲死然后去之。之,至;矢,誓;靡,无也。”《卫风·考槃》三章:“独寐寤宿,永矢弗告。”寤,醒; 寐,睡。朱熹《集传》:“矢,誓。寤睡,已觉(觉,jiào,睡醒)而犹卧也。弗告者,不以此乐告人者。”

☚ 禾   矢诗 ☛

读音z·e(ˋ),为e韵目,属e—ie—üe韵部。阻力切,入,职韵。
❶侧头。见《说文》,按从大,上象侧头。

上一条: 下一条:

读音sh·i(ˇ),为i韵目,属i—er韵部。式视切,上,旨韵。
❶箭。如:飞矢如雨。
❷发誓。如:矢口否认。
❸粪;大便。为“屎”的古字。

上一条: 下一条:

〔shi〕 ghob seb: ~镞。bleid seb.

ㄕˇshǐ1372箭。古方言。汉扬雄《方言》第九:「箭,自关而东谓之~。」水。吴语。明方以智《通雅》二:「今吴中呼水为~。」

矢shi

❶箭。成语:“有的放矢”。屈原《九歌·国殇》:“旌蔽日兮敌若云,~交坠兮士争先。”(旌:战旗。蔽:遮盖。交:交错。坠:落下。士:士兵。)《史记·礼书》:“古者之兵,戈、矛、弓、矢而已。”(兵:兵器。)
❷通“誓”。《诗经·鄘风·柏舟》:“之死~靡它。”(之:到。靡它:没有别的心。)《论语·雍也》:“夫子~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夫子:孔子。予所否者:我若不对的话。厌:厌弃。)
❸通“屎”。《庄子·人间世》:“夫爱马者,以筐盛~。”(夫:句首语气词。)《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矣。”(尚:还。善饭:能吃饭。顷之:一会儿功夫。三遗矢:拉了三次屎。)

矢shǐ

❶箭
 △ 无的放~。
❷发誓
 △ ~口否认。
【注意】(一)跟“失(shī)”不同。(二)“矢”作左偏旁时,末笔捺要改写成点,如“短、矮”等。

❶箭:~镞(zu)︱~石︱弓~︱飞~︱流~︱众~之的︱有的放~︱无的放~。
❷发誓:~志︱~忠︱~口抵赖︱~口否认。
❸同“屎”:遗~。

矢shǐ

❶ 箭:流矢│其直如矢。
❷ 发誓:矢口抵赖。
❸ 同“屎”:遗矢│蝇矢。

箭。《广雅·释器》:“矢,箭也。”《释名·释兵》:“矢,指也,言其有所指向,迅疾也。”最初的箭只是一根削尖了的树枝或竹子,后来将尖的石块或骨,作为箭镞。铜铁出现后,箭镞改用铜铁制成,从郑州商代遗址和殷墟出土的大批铜镞来看,商代的箭在制作技术上已有相当高的水平。战国时期,箭镞很多,分枉矢、杀矢、镞、恒矢等。汉代的箭镞加长。晋代的箭镞,大都是用钢制成。唐箭分竹箭、木箭、兵箭、弩箭。宋代有点钢箭、铁骨丽锥箭、木朴头箭。元代有响箭、批针箭,明代还有鞭箭、袖箭等。清代有梅钺箭、鈚箭等。随着火器出现,十九世纪中叶太平天国战争时,基本上不用弓箭了。近代以后,射箭从军事中分离出来,成为体育运动项目,而列为正式比赛。

☚ 机弩矢   釭 ☛

(4次)
❶箭。何冯弓挟~《天》 执弓挟~《大》 ~激则远《服》
❷此处是指弧矢星。又称天弓,共有九星,形似弓箭,箭头常指向天狼星。举长~兮射天狼《歌·东》

矢shǐ

即箭,古代兵器的一种,与弓配合使用,用竹或木制成。《东君》:“举长矢兮射天狼。”

矢shi

矢口 矢量 矢石1 矢志 矢忠 遗矢2 矢车菊 矢口抵赖矢口否认 矢石如雨 矢志不渝 矢志笃誓 为矢所伤 众矢之的 无的放矢 有的放矢

(同)箭 镞 镝

矢shǐ

决意;发誓:惑奸谗抄检大观园,~孤介杜绝宁国府。(七十·1795回目)

❶誓。《詩經·衛風·考槃》:“獨寐寤言,永矢弗諼。”鄭玄箋: “矢,誓。” 《論語·雍也》:“夫子矢之曰: 予所否者。” 鄭玄注: “矢,誓也。” (《玉函山房輯佚書》)《論語·雍也》:“夫子矢之曰: 予所否者。”鄭玄注: “矢,誓也。” (《通德堂經解》)《論語·雍也》:“夫子矢之曰。”“鄭玄注:“矢,誓也。” (《鄭氏佚書》)
❷猶“當”也。《詩經·大雅·皇矣》:“陟我高岡,無矢我陵。” 毛傳: “矢,陳也。” 鄭玄箋:“矢,猶當也。”
❸陳也。《詩經·大雅·卷阿》: “矢詩不多,維以遂歌。” 鄭玄箋:“矢,陳也。”

古代名物 > 耕獵類 > 狩獵部 > 弓箭 > 矢
矢  shǐ

亦稱“箭”。弓弩發射之獵具。傳爲遠古夷牟始作。以竹木製成。《易·繫辭下》:“弦木爲弧,剡木爲矢。”《詩·小雅·吉日》:“既張我弓,既挾我矢。發彼小豝,殪此大兕。”《方言》卷九:“箭,自關而東謂之矢。”《説文·矢部》:“矢,弓弩矢也。……古者夷牟初作矢。”《漢書·李廣傳》:“〔李廣〕以爲虎而射之,中石没矢”……


古代名物 > 天象類 > 天體部 > 二十八宿 > 天屎 > 矢
矢  shǐ

即天屎。矢,通“屎”。


古代名物 > 武備類 > 冷兵器部 > 抛射器 > 箭 > 矢
矢  shǐ

即箭。


古代名物 > 遊戲類 > 遊藝部 > 博具 > 壺矢 > 矢
矢  shī

即壺矢。


古代名物 > 天象類 > 天體部 > 二十八宿 > 矢
矢  shǐ

星名。弧矢九星,八星爲弧,外一星爲矢。《宋史·天文志四》:“弧矢九星……常屬矢以嚮狼。”又:“矢不直狼,爲多盗。”

靶、的;箭、矢

○靶bǎ

(名)靶子,练习射箭(或射击)的目标:~垛|~心|~场|~台|箭~|射~|打~。

○的dì

(名)箭靶的中心:中~|鹄~|众矢之~|无~放矢|有~放矢。

●箭jiàn

(名)古代兵器,短细杆装上尖头,搭在弓弩上发射:~头|~镞|弓~|响~|暗~|冷~|射~|挡~牌|~在弦上|~不虚发|一~双雕|暗~伤人|光阴似~|归心似~。

●矢shǐ

(名)箭:流~|飞~|有的放~|无的放~|众~之的|~石如雨。

矢shǐ

〖动词〗
用同“施”。陈设(1)。《臧僖伯谏观鱼》:公矢鱼于棠。——鲁隐公在棠邑陈设捕鱼的器具。


矢shǐ

〖名词〗
一、箭(13)。《苏秦以连横说秦》:未折一矢。——没有折损一支箭。《李陵答苏武书》:兵尽矢穷,人无尺铁,犹复徒首奋呼,争为先登。——兵器用光了,箭也射完了,将士手无尺铁,还是光着脑袋奋勇向前,高呼杀敌,争着往上冲。《五代史伶官传序》:与尔三矢。——给你三支箭。
二、投壶用的筹码(1)。《黄冈竹楼记》:宜投壶,矢声铮铮然。——[平时]适宜投壶,筹码的声音铮铮的响。

矢shǐ

❶ 箭。《左传·成公二年》:“自始合,而~贯余手及肘。”(合:两军交锋。贯:穿通。)欧阳修《卖油翁》:“见其发~十中八九。”又指古代投壶用的筹码。《礼记·投壶》:“投壶之礼,主人奉~。”(奉:捧着。)
❷ 正直。《尚书·盘庚上》:“盘庚迁于殷……出~言。”
❸ 发誓。《诗经·鄘风·柏舟》:“之死~靡它。”(之:至。靡:没有。)马中锡《中山狼传》:“~询三老。”
❹ 施行。《诗经·大雅·江汉》:“~其文德,洽此四国。”(洽:和协。)
❺ 陈述,陈列。《尚书·大禹谟》:“皋陶~厥谟。”(皋陶:人名。厥:其。谟:计谋。)《左传·隐公五年》:“公~鱼于棠。”(棠:地名。)
❻ 粪便。后写作“屎”。《廉颇蔺相如列传》:“顷之,三遗~矣。”方苞《狱中杂记》:“每薄墓下管键,~溺皆闭其中。”(溺:同“尿”。)

*shi

CAB8
❶箭:有的放~/流~。
❷起誓,发誓:~志不渝/~口否认。
❸与“屎”同:遗~/蝇~。

发誓

发誓

矢(矢言;矢盟;矢誓) 誓(言誓;起誓;立誓;设誓;说誓;质誓;盟誓) 诅(诅誓;祝诅) 发咒 证盟
发誓清除敌人:誓清
 立誓灭敌兴国:誓檝
发誓不罢手:誓不甘休 誓不罢休
发誓以之为惩罚:誓惩
为证明某事而发誓:赌咒 发咒
 赌咒、发誓时的用语:天打雷劈 天打雷击 天打五雷轰
男女间关于情爱之事的盟誓:鸳誓
以受神灵惩罚为保证而发誓表示信守承诺:赌咒发誓 赌誓发愿 赌神发咒 赌神起誓
以身体、性命受神惩罚为保证而发誓信守承诺:赌身发誓
表示决心,发誓:啮指
心中发誓:誓心 心誓
自己发誓:自誓
 咬指出血以自誓:咋指
指着水对人发誓:白水盟心
互相发誓:相矢
暗中发誓:密矢
对着天立誓、发咒:誓天 对天发誓 对天明誓 对天盟誓 指天发誓 指天为誓 指天设誓 指天誓地 指天誓心 指日誓心 指天誓日 誓天指日 誓日指天 矢天誓日
指着太阳发誓:矢日 誓日
 断发向天发誓:誓发 誓天断发
指着山发誓:山盟
对着剑发誓:誓剑 誓刃
表示诚心发誓:钻刀 歃血为誓 歃血盟誓 歃血发誓
祷告盟誓:诏盟
饮酒盟誓:饮盟
立下生死誓言:钻刀立誓
订盟立誓:质盟
 订立明誓:要誓
结盟立誓:盟诅 盟誓 盟祝
当众宣布誓言:明誓
庄重立誓:刑马作誓 刑白马盟
庄严的盟誓:丹鸡白犬 白犬丹鸡
郑重发誓,庄重承诺:河盟山誓
真正讲信义,不在于订立盟誓:大信不约
(庄严地说出表示决心的话或对某事提出保证:发誓)

另见:誓言 守信 坚贞

☚ 发誓   发誓不变 ☛

直(~线;平~) 条 绳 端(端正) 矢
垂直于水平面:铅直 竖直
既密且直:稠直
很直:侹 脡 笔直 飞直 端直 逼直塌直 绳直 溜直 蓦直 直直 挺直 笔挺 直溜(~溜) 直杪杪直苗苗 直挺挺 齐格楞峥
直的样子:径挺
笔直的样子:直溜溜 直撅撅 直直溜溜
挺直的样子:脡脡然
笔直而挺拔的样子:笔立
平直而长的样子:侹侹
僵直的样子:胫如 胫然 直僵僵 直杠杠 直撅撅

另见:直立 ︱弯曲1

☚ 直、弯   弯曲1 ☛

箭 矢(矰矢) 笴 羽(羽箭;羽镞;白羽) 镝 镞(镞羽) 鍭 飞客 鹫羽 鹫翎 微缴 缨缴 金凿
箭的美称:蒲矢
箭与礧石:矢石
箭的轻捷:
箭多:箭如飞蝗 箭如雨下

另见:盛箭器 射箭 射中

☚ 箭   各种箭 ☛

陈述

陈述

陈(陈说;陈告;陈具;陈道;开陈;说陈;启陈;布陈) 开(开辞) 白(启白;谘白) 矢 胪 状 摆(摆列;~情况) 展(展布;展叙) 披(披述;披陈;披告;披露) 绎(铺绎) 具(条~时弊) 叙 启述 述奏 开说 敷说 称说 指申 敷述
表示陈述的语气:也(~好;~罢) 矣 焉 吧 哩 啦 嘛 的 呢 喽了(罢~) 么 哉 乎 邪
陈述大义:陈义
自己陈述:自陈 自白 自述 自列 自状
代人陈说:关说
 沟通,关说:疏通
冒昧陈述:敢言
(陈说叙述:陈述)

另见:叙说 叙述 讲述 进言 上书

☚ 陈述   陈述事情 ☛

施行

施行

施(施张;行施) 矢 措 载 布发 服 展 奉遭 底迪 举行 底行 设行
施展,施行:展错
施行德泽:播德
施行教化:设化
 施行德化:载德
独立施行自己的主张:独行其道
施行号令:设令
施行政令或教令:施令
施行法律:丽法
施行刑法:播刑
 施行刑罚:责状
代表皇帝施行专断之权:赐剑
用来施行他的奸计:以售其奸 得售其奸
施用狠毒手段:下毒手 下辣手
拟议施行:议行
适宜施行:适行
批准施行:批行
切合实际,可以施行:切实可行
准予施行:允行
公布施行:颁行 班行 行颁
 颁布,施行:班叙
预先施行:预行
实际施行:实施
擅自施行:擅行
普遍施行:方施
广泛施行:光施
实际施行:实施
引起重视,想要依照施行:顾化
施行的每项策略都有收效:无施不效
广泛施行而收效甚微:广种薄收
不要施行有怀疑、没有成功把握的计划:疑谋勿成
道德教化深受百姓欢迎,施行极为迅速:化驰如神
(法规等正式实施:施行)

☚ 施行   履行 ☛

大便

大便

屎(狗~) 矢(牛~;蝇~) 泾(~溲不利) 后溲 滓浊 大秽 大溲 大恭(出~) 溲便
从肛门排泄出来的经过消化的食物的渣滓:粪(牛~)
人的粪便:大粪
马的粪便:马粪 马通 马蛋 马屎 马矢
牛的粪便:牛屎 牛粪 牛矢
稀便:溏便
粪和汁水:粪汁 粪清 溷汁
蚕屎:蚕沙 蚕矢(原蚕矢)

☚ 小便   精、卵 ☛

矢shǐ

式视切,上旨。
❶箭。《楚辞·九歌·国殇》:“旌蔽日兮敌若云,~交坠兮士争先。”
❷通“屎”。粪便。方苞《狱中杂记》:“~溺皆闭其中。”
❸端直,正直。《法言·五百》:“圣人~口而成言,肆笔而成书。”
❹施行。《诗·大雅·江汉》:“~其文德,洽此四国。”
❺陈列,陈述。《诗·大雅·卷阿》:“~诗不多,维以遂歌。”
❻通“誓”。发誓,宣誓。《诗·卫风·考槃》:“独寐寤宿,永~弗告。”

〖矢〗

(一)粵 ci2〔始〕普 shǐ

❶ 箭。許慎《說文解字》:「弓弩〜也。」李華《弔古戰場文》:「〜盡兮弦絕。」
❷ 發誓。《論語.雍也》:「夫子〜之曰。」
❸ 正直的。《尚書.盤庚上》:「出〜言。」孔安國《傳》:「出正直之言。」

(二)粵 si2〔史〕普 shǐ

通「屎」,糞便,這個意思後來被寫成「屎」。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頃之三遺〜矣。」(一會兒就拉了三次屎。)

通屎。《灵枢·寿夭刚柔》: “凡四种,皆㕮咀, 渍酒中, 用棉絮一斤, 细白布四丈, 并内酒中,置酒马矢煴中……”

矢shǐ

❶箭。用弓、弩发射的射远兵器。由镞头、杆、羽、叉等部分构成。最初的矢只是一根削尖了的树枝或竹子。后来将尖的石块或骨、贝作为箭镞,安在箭杆的头部,制成带有石镞、骨镞、贝镞的箭。铜、铁出现后,又制造出铜镞、铁镞。
❷发誓。如:矢口否认。
❸同“屎”。

矢shǐ

❶通屎。《灵枢·寿夭刚柔》: “凡四种, 皆咀, 渍酒中, 用棉絮一斤, 细白布四丈, 并内酒中, 置酒马矢煴中……”。
❷矢气。即放屁。又作失气。《伤寒论》: “不转失气者, 慎不可攻也。” 《类证活人书》: “不转矢气者, 不可下。”

矢shǐ

Ⅰ ❶ (箭) arrow: 飞 ~ flying arrow
❷ (屎) excrement; dung; feces: 马 ~ horse dung
❸ (姓氏) a surname: ~ 仲 Shi Zhong Ⅱ  (发誓) vow; swear: ~ 以天日 swear by the sun and sky
◆ 矢车菊 {植} cornflower; witches' thimble; Russian knapweed; knapweed; bluebottle; centaury;
矢积 vector product;
矢径 radius vector;
矢口 swear; vow;
矢口否认 deny by oath; deny stoutly [outright; firmly]; flatly deny;
矢量 {数} {物} vector; complexor;
矢石 arrows and stones in ancient warfare;
矢势 vector-potential;
矢通量 flux of vector;
矢志 swear that one will never change; swear that one has made up one's mind;
矢志不移 One's resolve is unshaken.; swear [vow] to adhere to one's chosen course; take an oath not to change one's mind

arrow

矢shǐ

stool; feces

箭。由箭杆和箭镞两部分组成。与弓弩合用,为古代远射兵器之一。楚人箭杆用竹质或木质制作。江陵雨台山楚墓中出土有竹制箭杆。湖北黄州国儿冲楚墓中出土的铜镞,镞尾多附着一腐朽的漆木残件,应为木制箭杆。箭镞一般由青铜制成。战国时出现铁箭镞。湖南常德德山战国墓和长沙楚墓中均有铁镞出土,还出土一种铁尾的铜镞。春秋时期,矢主要与弓配套使用,到战国时期发明了弩以后,矢也与弩配套使用。

矢shǐ

不虚发|尽援绝|口否认|如雨集|无虚发|下如雨|在弦上|志不屈|志不渝|志捐躯

❷ 万之的|众之的

❸ 刀折尽|躬蹈石|躬冒石|亲当石|亲冒

❹ 无的放|有的放

矢,甲骨文作,金文作,小篆作
象箭鏃之形,本義是箭。文獻除用本義外,又有正直、施行、陳述、發誓等義。又或通 “弛” “屎”。卜辭或用本義,或用陳列義。銘文或用本義,或用作方國名。
楚簡帛文作,倒置矢形,觀楚簡帛文 “射”字可知。秦簡牘文作,前者篆勢已弱,後者古隸典型。參見287.射字條。

矢shǐ

矢,即箭,甲骨文为象形字。作意符生成的字有侯、矩、短等,作声符生成的字有:
zhì
知(通“智”)
彘(《小尔雅》:“彘,猪也。”)
雉(《尚书大传》:“雉者,野鸟。”)

矢(shǐ)

,弓弩矢也。从入,象镝栝羽之形。古者夷牟初作矢。凡矢之属皆从矢。”(式视切)
徐锴《系传》:“按《吕氏春秋》‘夷羿作弓’,弓矢当同时。”
甲骨文作,象一支箭。卜辞或用其本义,如:“□小臣牆比伐,擒……,车二两,橹百八十三,函五十,矢……。”(《合》36481)这是一篇记载商王战功的记事刻辞。小臣牆,人名,他随从商王出征,获得各种战利品。[1]甲骨文或用其陈列义,如“我以方矢于宗”(《屯》313)。[2]金文或作等。金文中主要用于箭义,如同卣:“夨王易(赐)同金车弓矢。”[3]
许慎根据小篆所说的形体把矢解释为合体象形。《说文》说的“鏑”是箭头,“栝”是箭干,“羽”是箭尾所结的雕翎。古代文献中,“矢”的假借字有“誓”、“屎”、“施”。《诗·鄘风·柏舟》:“之死矢靡它。”通“誓”。《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通“屎”。《诗·大雅·大明》:“矢于牧野,维予侯兴。”通“施”。
矢部有属字九个。如“短”字下云:“有所长短,以矢为正。从矢,豆声。”“知”字下云:“词也。从口,从矢。”

*shǐ

(5画)

*矢shǐ

5画 矢部 
(1) 箭: 弓~|有的放~。
(2) 〈书〉 发誓: ~口否认|~志不移。
(3) 〈书〉 通“屎”: 遗~|蝇~。

矢()


甲骨文合集32193,殷
叀刜,矢又任……

甲骨文合集5699,殷
貞其矢。

矢伯隻作父癸卣,殷周金文集成5291,西周早期
矢白(伯)隻乍(作)父癸彝。

宁矢父丁簋,殷周金文集成3318,西周早期
宁矢父丁。

簋, 殷周金文集成4099, 西周中期
易(賜)弓矢束馬匹貝(五朋)。

伯晨鼎,殷周金文集成2816,西周中期或晚期
旅五旅(彤弓)(彤矢)旅弓旅矢(皋)(胄)。

不其簋,殷周金文集成4328,西周晚期
易女(汝)弓一矢束臣五家田十田。

石鼓文·鑾車
□弓孔碩,彤矢□□。

曾侯乙墓72,戰國
五秉矢。
按: “矢”之倒書。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孔子詩論22,戰國
《於(猗)差(嗟)》 曰: “四矢弁(反), 以御(禦)𡄹(亂)。 ”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六·用曰12,戰國
用曰: (舉)竿於埜(野)既出於口,則弗可悔,若矢之字(置)於弦。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七·凡物流形(甲本)12,戰國
天悗之矢人,是古(故)目而智(知)名, 亡耳而𦖞(聞)聖(聲)。

睡虎地秦墓竹簡·日書甲種118背,戰國至秦
衣: 丁酉裚衣常(裳),以西有(又)以東行,以坐而飲酉(酒),矢兵不入于身,身不傷。

馬王堆漢墓帛書·相馬經,西漢
名之曰侯矢之族。

張家山漢簡·算數書131,西漢
程: 一人一日爲矢卅、羽矢廿。今欲令一人爲矢且羽之,一日爲幾何? 曰: 爲十二。

泰山都尉孔宙碑陽,東漢
永矢不刊,億載揚聲。

晉皇帝三臨辟雍皇太子再莅盛德頌陽,晉
彭濮肅慎,織皮弄服之夷; 楛矢石砮,齒革大龜之獻。

徐君妻管洛墓誌陽,晉
其謙讓之節,柔順之行,曾無片言違慢之矢。

檀賓墓誌,北魏
接矢徐方,交刃州境。
按: 矢字中撇畫上移。

竇泰墓誌,北齊
捨矢如破,命的必中。

張軻墓誌,隋
桴鼓之聲無絶,東矢之訟實繁。

趙安墓誌,唐
遂□志畢於行陣,命窮於矢石。
《説文》: “矢,弓弩矢也。从入,象鏑栝羽之形。古者夷牟初作矢。凡矢之屬皆从矢。”
戰國楚簡“矢”字倒書。戰國以降, “矢”字逐漸定型。 中古石刻文字作、作, 反映了楷化記號化過程撇筆位置的不確定性。

☚ 矢部   射 ☛

矢shǐ

甲骨文、金文至春秋初石鼓文象箭矢形。《说文》小篆下部断开,略不象。隶楷歪头,更不象。指箭义。如:有的(dì)放矢。转义指发誓。如:矢口抵赖。古代同音假借为“屎”。如古书:遗矢。

矢★常◎常


shǐ象形,甲骨文、金文、小篆象一支有箭头、箭杆的箭形,隶定为“矢”。本义为箭,假借为发誓,与“誓”同。
【辨析】
矢/箭 这两个字最初指同一种武器,如果细分,一般竹杆的叫箭,木杆的叫矢。

(shǐ)

當作
【按】矢,古文作,上象箭頭,豎象幹,下象栝、羽。即箭。

隶shǐ

【析形】象形字。甲骨文、金文字形像一支竖直的箭,上部像箭头,中部像箭杆,下部像箭尾。
【释义】《说文》:“弓弩矢也。”本义即箭。战国以前只称矢,不称箭。箭在弦上对正箭靶,直射前方,故有正直义,如[矢言](正直的言论)。箭射出去,决不回头,故有[矢志不渝](立定志向,坚决不变)、[矢口否认](一口咬定,绝不承认)。[有的放矢]的:箭靶。对准靶子射箭。比喻言语、行动有明确的目标。
【shape analysis】It is the pictograph character.It looks like a vertical arrow,the upper like the head of the arrow,the middle like the shaft of the arrow and the lower like the tale of the arrow in Oracle and Bronze Inscriptions.
【original meaning】Arrows.

*矢st’jier

[甲骨]
[金文]
[小篆] 《說文》: , 弓弩矢也。从入,象鏑括栝羽之形。古者夷牟初作矢。凡矢之屬皆从矢。(五篇下)
箭形。

☚ 祗   疾 ☛
0000134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8:3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