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瞽者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瞽者 瞽者中国古代笑话。一瞽者与众人坐,坐有所见而笑,瞽者亦笑,众问之曰:“何所见而笑?”瞽者曰:“你们所笑。定然不差。”赞曰:“瞽者之言,不为无见,即终身随人笑可也,但强笑不乐耳。人岂可无目哉!然有目而事事随人,人差亦差者颇亦不少。二瞽者同行,曰:“世上惟瞽者最好,有眼人终日奔忙,农家更甚,怎得如我们清闲一世。”适众农夫窃听之,乃假为官人,谓其失于回避,以锄把各打一顿,而呵之去,随后复窃听之。一瞽者曰:“毕竟是瞽者好,若是有眼人,打了还要问罪。”赞曰:北方瞽者,叫做先生,自有好处。世上欺天害理,行凶作霸,俱是有眼人,无一瞽者。只看这些农夫,扮作假官,擅自打人,如此事瞽者却做不出来,此便胜似有眼人也。 ☚ 豁奉妓 藕如船 ☛ 《瞽者》二瞽者同行,曰:“世上惟瞽者最好,有眼人终日奔忙,农家更甚,怎得如我们清闲一世。”适众农夫窃听之,及假为官人,谓其失于回避,以锄把各打一顿而呵之去。随后复窃听之,一瞽者曰:“毕竟是瞽者好,若是有眼人,打了还要问罪。” 赞曰:北方瞽者叫做先生,自有好处,世上欺天害理,行凶作霸,俱是有眼人,无一瞽者。只看这些农夫,扮作假官,擅自打人,如此事瞽者却做不出来,此便胜似有眼人也。 (《笑赞》) 赏析读罢这则短文,掩卷之余,心中如同打翻五味瓶。作者煞费苦心写下的心酸的讽世之作,留给人们的也是含泪的苦笑。 双目失明,为人生之大不幸,然而令人痛心的是两个瞽者竟能自我安慰:“世上惟瞽者最好,有眼人终日奔忙,农家更甚,怎得如我们清闲一世。”他们所谓的“最好”便是“清闲一世”,这就是他们的人生价值观。没有追求,没有理想,似乎安安稳稳地活着就是幸福。正因为自许比“终日奔忙”的农夫们惬意,被农夫们假为官人,揍了一顿,并受到呵斥。遗憾的是,瞽者对此雪上加霜的悲惨遭遇,不仅不去抗争,反而设想更坏的参照系,“毕竟是瞽者好,若是有眼人,打了还要问罪。”用这种后退一步天地宽的“精神胜利法”来达到内心的平衡。这正是典型的逆来顺受的奴才性格。封建统治者的顺民,正是具有这种性格的人。他们首先从自我价值上否定自己,面对压迫、侮辱,不敢有丝毫的反抗,反到如水之趋下,火之趋油一样,在统治者面前屈膝投降。人格尊严也随之丧失殆尽。这实在是人性的悲剧。 至于作者对瞽者的赞赏,显然有着他特殊的寄托。赵南星与邹元标、顾宪成时号三君,是东林党的重要人物,任吏部尚书时,为澄清吏治颇有作为。魏忠贤执掌大权,被谪戍代州,终死于戍所。文中所谓的“有眼人”、“欺天害理,行凶作霸。”我认为正是在影射魏党之流,而作者借瞽者隐喻自己眼不见,心不烦,能忍自安,却是想在麻木中求得自我解脱,这当然是消极的,不过也隐含着无可奈何的悲剧。因为封建社会的不合理,本身便是悲剧的温床。作为一个正直的封建士大夫,他在仕途遭受挫折与打击以后,也许正在追求理想、抗争邪恶与适可而止保护自己中寻求平衡吧!惊弦雁避,骇浪船回不是也不失为一种选择么? 瞽者、盲人、瞎子;明人○瞽者gǔ zhě(名)〈书〉盲人:~不见泰山,聋者不闻雷霆|~仰视而不见星。 ○盲人máng rén(名)失去视力的人:~瞎马|~的听力非常敏锐。 ○瞎子xiā·zi(名)失去视觉能力的人:~摸象|她从小成了~|卖唱的~。 ●明人míng rén(名)眼睛能看见的人:你是一个~,怎么会看不到呢? 残疾人 残疾人有残疾的人:非人 另见:生病 外伤 出生 ☚ 伤、病人 临近死亡的人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