瞖子目疾引起的障膜。 瞖子i213tsɿ53yi213zi53白翳,即白内障。《玉篇·目部》: “瞖,眼疾也。”清唐训方《里语征实》卷一: “眼中有障曰瞖。瞖音医。《玉篇》: ‘目病也。’《正字通》: ‘目障也。’ 《宋史·谢皇后传》: ‘后生而瞖一目。’”复音词则作“瞖子”。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二十六《菜部一·罗勒》: “今俗人呼为瞖子草,以其子治瞖也。”可见“瞖子”一词由来久矣。杨树达《长沙方言续考》四《翳》: “《说文》无瞖字,以字义言之,瞖当为本字,翳则同音假借字也。长沙今言目病曰瞖子。”字亦作“翳”。唐玄应《一切经音义》卷十八《鞞婆沙阿毗昙论第五卷》引 《三苍》: “翳,目病也。”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卷一《瞳人语》: “惊疑而返,觉目终不快,倩人启睑拨视,则睛上生小翳,经宿益剧,泪簌簌不得止; 翳渐大,数日厚如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