睾丸下降不全
睾丸下降不全指一侧或双侧睾丸于发育过程中停止下降,未进入同侧阴囊。而隐睾则包括睾丸缺如,睾丸下降不全,以及睾丸异位。胚胎期,睾丸于两侧腰部腹膜后间隙,随胎儿发育,腹膜鞘状突于睾丸前首先进入腹股沟,睾丸追随鞘状突逐渐下降。胎儿4~6个月时,接近腹股沟管内环,7~9个月时降入阴囊,腹膜鞘状突于睾丸之前,也被带入阴囊。出生时腹膜鞘状突的近端闭合,但远端仍开放形成睾丸鞘膜,因此睾丸下降不全者几乎均并发腹股沟斜疝。
新生儿中有睾丸下降不全者占新生儿总数2%。发病者40%为早产儿,其中80%能自然下降,绝大多数于一岁内下降,二岁以后下降机会很少。
单侧睾丸下降不全约为双侧的三倍,右侧较左侧多见。常见的并发症有:
❶腹股沟后壁比阴囊坚硬而无弹性,故位于腹股沟内的睾丸,因接近表面,易受创伤。
❷66~93%合并腹股沟斜疝,并可能嵌顿。
❸合并其他泌尿生殖系畸形,如尿道下裂、膀胱外翻。
❹ 易发生精索扭转。
❺双侧睾丸下降不全由于腹壁下温度较高,使睾丸上皮萎缩,阻碍精子发育,导致不育。
❻隐睾发生肿瘤的机会较正常下降者高。6岁后作睾丸固定术,并不能防止恶变,仅便于观察。睾丸下降不全时间质细胞功能不受影响,不影响第二性征。睾丸位置异常,患儿常有自卑感。睾丸下降不全不但位置异常,睾丸结构也异常,停留位置愈高,异常也愈严重,如睾丸小,输精管、副睾闭锁。近年经电镜观察到生后第三年开始睾丸下降不全与正常睾丸间有形态差别,如精细小管生长不良,其周围富于胶元纤维及精原细胞数量减少等。
睾丸未降停留于腹股沟管者,该侧阴囊小,触诊时常可触及,轻巧地用手指将睾丸推向阴囊,可测知睾丸的能动性。如睾丸停留于腹膜后或缺如,则不能触及。
如阴囊发育良好,以手沿腹股沟管向下推送时,可将睾丸挤入阴囊,则因提睾肌作用,使睾丸提到阴囊上部或腹股沟管内,称睾丸上缩,并非睾丸下降不全,不需治疗。睾丸下降不全治疗主要是手术。睾丸下降不全可试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每周肌注2次,每次1,000单位,共5周。经上述激素治疗无效者,均应于两周岁以后即行睾丸固定术,以减少曲细精管萎缩机会。如精索过短,不能将睾丸拉入阴囊,暂时置于腹股沟管外,半年后再试做松解手术,以便将睾丸送入阴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