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鬓
亦称“云鬓”或“蝉鬓”。鬓是指面颊两旁近耳的头发。古代妇女喜欢将其修饰成不同的形状,和各种发式相配,以示美观。鬓发从秦代时就出现了人为加工的痕迹。南北朝时出现的“薄鬓”为历代妇女所喜爱。“薄鬓”就是将面颊两旁的头发梳理成薄薄的两片,掩住双耳,下垂至肩。“蝉鬓”之名是魏文帝时的宫人所发明。据《中华古今注》记: “南朝魏文帝宫人绝所爱者,有莫琼树、萨夜来、田尚衣、叚巧笑,皆日夕在侧。琼树乃制蝉鬓,缥缈如蝉,故曰蝉鬓。”徐陵《玉台新咏·序》称: “妆鸣蝉之薄鬓,照堕马之垂鬟。”反映了妇女梳堕马髻时以蝉鬓为鬓饰的现象。至唐、宋、明时,薄鬓在梳理上发生了变化。鬓发已逐渐由长变短,多置于耳际,并朝脸部靠拢,时称“两鬓抱面”。如《新唐书·五行志》载: “京都妇人梳发以两鬓抱面,状如椎髻,时谓之 ‘抛家髻’。” 足见薄鬓之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