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发生的机制
虽然尚无统一的观点,但目前主要认为,睡眠是中枢神经系统内部发生的主动过程,即睡眠是由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睡眠中枢控制的。实验证明,在脑干尾端存在着能引起睡眠和脑电波同步化的中枢;这一中枢向上传导可作用于大脑皮层(有人称为上行抑制系统),与上行激动系统的作用相对抗,从而调节着睡眠与觉醒的互相转化关系。中枢神经递质研究进一步发现:慢波睡眠与脑干内5-羟色胺递质系统有关,异相睡眠与脑干内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递质系统有关。选择性破坏动物的中缝核(5-羟色胺递质系统)上部,慢波睡眠明显减少;选择性破坏中缝核下部,则异相睡眠受到严重影响;选择性破坏蓝斑(去甲肾上腺素递质系统)下部,则异相睡眠也减少。因此认为,中缝核与5-羟色胺递质系统与睡眠的关系极大,其上部与慢波睡眠的发生有关,其下部可能作用于蓝斑下部去甲肾上腺素递质系统,从而诱发异相睡眠。此外还有观点认为,睡眠是由抑制扩散而引起的。这种观点认为,当抑制过程占领整个大脑皮层或大脑皮层以下中枢时,即出现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