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 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是指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拥有一定自有资金,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能同其他经济组织实行联合或签订经济合同,具有法人地位的经济组织。企业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是取得法人资格的先决条件;企业成为法人又是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的必要条件。因此,企业成为经济实体,既属国家经济建设问题,也是关系到国家法制建设的问题。其基本特征是:拥有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和决策权,独立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上级行政机构不得干预其正常的经济活动;独立进行经济核算、自负盈亏,承担全部经济责任并分享经济利益;具有独立法人地位和权力,独立对外。承认企业的经济实体地位并使企业成为经济实体,是正确理顺和规范国家与企业的经济关系,建立新型的社会主义经济运行体制的关键,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客观要求。我国原有的国民经济管理体制,只强调统的方面,忽视分的方面,党政不分,政企不分,所有权与经营权不分。企业在财政方面由国家统收统支,无偿供给;在物资方面由国家统购包销,统一调配;在劳动方面职工由国家统一分配;在生产方面严格按国家指令性计划进行,国民经济按行政系统用行政手段进行管理。许多重要权力集中于企业之上的多层次的行政管理机关,而最后又集中在各级党委,集中在中央。企业没有独立进行经济活动的权力,缺乏必要的产、供、销和人、财、物自主权,成为各级党政部门的附属物,失去了应有的活力,严重妨碍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特别讲了经济民主问题。他说,现在我国经济体制权力过于集中,应该有计划地大胆下放,这样才有利于充分发挥国家、地方、企业和劳动者个人四个方面的积极性;而且当前最迫切的是扩大厂矿企业和生产队的自主权,使每一个工厂和生产队能够千方百计地发挥主动创造精神。全会完全同意邓小平的意见,并肯定了权力下放的原则,指出:应该着手大力精简各级经济行政机构,应该坚决按经济规律办事,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应该认真解决党、政、企不分,以党代政,以政代企的现象。三中全会后,开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如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开始实行党政分开、政企分开,进行城市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等,使企业逐步成为相对独立的具有产供销、人财物管理权的经济实体。1981年底,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使企业成为相对独立的社会主义经济单位。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和阐明了增强企业活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实行政企分开,正确发挥政府机构管理经济的职能等主要问题,还明确提出,要使企业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党的十三大围绕转变企业经营机制这个中心环节,进一步要求按照党政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则,搞活全民所有制企业;促进横向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企业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的进程。企业成为经济实体,有利于增强企业的活力,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 合资经营 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